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珥陵高中2011届高三 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练习百家争鸣及儒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1、“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答案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2、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 A.春秋 B.诗经 C.论语 D.礼经4、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导致成为“丧家之犬”等结局的最主要原因是:A.不符合封建社会时代潮流 B.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C.不利于地主阶级的统治 D.思想观念相对保守5、孔子虽然被后人尊称为“至圣”,但是从古至今,孔子或被推崇、利用,或被否定、贬损。下列人物对孔子的态度分类正确的是汉武帝 康有为 李贽 鲁迅 袁世凯 秦始皇A. B. C. D.6、联合国是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它的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你认为中国儒家学说中与联合国的宗旨比较吻合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克己复礼” D.“道之以德,齐之以礼”7、老子是我国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言论反映了他思想主张的有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B.C.D.8、反映老子的观点并具有积极意义的论述是 A.“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9、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 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10、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B.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D.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11、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其中,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中获得的精神营养是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12、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13、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则,可以使小人变成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14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或法治15、在一次中美文化交流活动中,美国大学生hawk问中国学生李诗通,“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 s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李诗通正确地回答A.Shang Yang B.Zhuang Zhou C.Meng Ke D. Xun Kuang16、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文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B.人类社会的文化逐渐走向一致C.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17、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表明A.商家均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 B.孔子思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则C.国人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诚祈愿 D.只要弘扬传统道德就能实现社会公平18、现珍藏于西藏博物馆的明代“孔夫子讲学”唐卡是国家一级文物,它中央绣有孔子披袈裟讲学的形象,四周则是藏传佛教和儒学人物的绣像,画面生动有趣,人物形态逼真传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魂宝。 该唐卡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儒学在明朝时期传入西藏 B.儒学文化影响深远 C.汉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中华文化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19、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 B. C. D.20、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有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改革的理论武器 对后世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A. B. C. D.百家争鸣及儒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二)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2、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3、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记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的目的是 A.以法治国 B.禁止各家思想传播C.独尊儒术 D.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的统一4、清顺治皇帝在位时期,自然灾害很多,“水旱累见,地震屡闻”、“冬雷春雪,陨石雨土”。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屡屡下诏罪己。这最有可能是受什么思想影响?A.“天人感应” B.“仁政” C.“性本善” D.“存天理,灭人欲”5、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A. B. C. D.6、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不安本分。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7、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在董仲舒下列言论中,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8、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9、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10、春秋繁录中道:“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反映的是 A.春秋时,道家思想 B.战国时,法家思想C.汉初时,黄老学说 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11、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 A.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B.汉武帝创设太学 C.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 D.明朝八股取士12、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D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1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14、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兴办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促进了封建教育的发展A. B. C. D.15、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古代学术思想从合到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中央集权的加强A、 B、 C、 D、16、最早指出“礼”是根本原则,“法”是具体措施,两者相辅相成。主张礼法并施,王霸兼用。将儒家的“礼治”与法家的“法治”紧紧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传统的“外儒内法”政治管理特点。这是 A .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荀子17、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时代的政治与同代的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18、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A儒学内部的改造 B统治者的提倡C社会环境的变化 D其他学说的衰落19、冯天瑜等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_,“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A.“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三纲五常”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20、今天的高考制度借鉴了古代科举制中的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 采用密封卷阅卷的方式 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A B. C D百家争鸣及儒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三)1、宋代是我国儒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辩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C.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D.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2、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3、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封建经济的衰退 B.专制集权的强化 C.程朱理学的盛行 D.审美意识的觉醒 唐朝服饰 宋朝服饰4、北宋“二程”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已何与焉?”“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这两句话的含义有天地之间有“理”,还有“气” 理就是天理,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下万物都可以用理来解释 要穷理就必须在“物”外求“心”A. B. C. D.5、“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的学者是 A.朱熹 B.陆九渊 C.王守仁 D.李贽6、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 A.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 B.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C.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去体会理 D.要“存天理,灭人欲”7、朱熹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与孙中山的“知难行易”学说 A. 基本一致 B. 相互矛盾 C. 毫不相关 D. 相互冲突8、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书院的指导思想是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在教学方面,提出“循序渐进”、“学思并进”、“慎思审择”等原则,由此可知 A.该书院的理念倾向朱熹的理学 B.该书院受陆九渊的影响最大C.该书院的宗旨有与朝廷对抗的内容 D.该书院的教学方法完全独创9、下图见于今江西流坑董氏祠堂,围绕此图所发表的议论正确的是 伦理道德是古代家族教育的根本 理学对基层社会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反映了理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理学对民族理想人格的塑造曾起过积极作用A. B. C. D.10、“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11、清代学者戴震曾猛烈抨击理学:“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按照他的逻辑,王守仁“杀人”的手段应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C.“发明本心” D.“致良知”12、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13、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得过程 倡导“经世致用”学说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 B. C. D.14、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15、陆九渊 (11391192) ,号象山,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以下名言肯定不属于陆九渊的一项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 C.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 D.致知在格物16、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A.民贵君轻;人文主义 B.天人感应;因信称义C.存天理,灭人欲;人文主义 D.致良知;因信称义17、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此举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 B.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C.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18、2003年12月lO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宋代一位理学家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话 A.否定了传统儒学 B.创立了心学C.阐明了理学的纲常伦理 D.说明了理学有一这定的现实意义19、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20、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下列主张体现人文精神的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民贵君轻 存天理,灭人欲 齐家、治国、平天下A. B. C. D.百家争鸣及儒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四)1、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2、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3、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这番话的真实意图是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应该继承 B.对儒家思想应该批判地继承C.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 D.强调理性、主张人性的解放4、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人文主义.仁爱精神.尊重人性.个人主义5、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下列不属于其“罪证”的是A.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狗彘”B.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C.指责皇帝“以一人疑天下,以一人私天下” D.主张“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6、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古代出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师。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C.李贽的焚书藏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7、黄宗羲说工商“盖皆本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国家是“为万民非为一姓”。这说明他 A.关注民生 B.倡导民主政治 C.幻想大同社会 D.废除君主专制8、黄宗羲在山居杂咏诗中写道:“锋镝(贬官)牢囚(牢狱之灾)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贫困)亦其能奈我何?”诗人创作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在于A.批判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腐朽 B.歌颂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斗争精神C.要求实行“工商皆本”,发展手工业和商业D.诗人主张采用革命和暴力的手段改变现状9、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继承了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 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 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的思想 A. B. C. D.10、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11、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他 A.主张学以致用 B.反对封建专制 C.主张男女平等 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12、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 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13、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 A.1644年的明朝灭亡 B.1912年的清朝灭亡C.1931年九一八事变 D.1937年的七七事变14、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15、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月《界面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卷试题及答案
- Lesson 1说课稿-2025年小学英语一年级下册人教版(新起点)
- 基因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 雨课堂学堂在线学堂云《Introduction to World's Famous Spirits(暨南 )》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 4.19 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多旋翼植保机无人机真题及答案5
- 2025年上海市安全员A证考试练习题及模拟考试
- Unit 4 Entertainment说课稿-2025年高中英语高一上册牛津上海版(试用本)
- 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Section B 1a-2c说课稿(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中级会计考试试题题库
- 《锅炉定期排污》课件
- GB/T 5072-2023耐火材料常温耐压强度试验方法
- 都是亲人(小品)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课后作业答案
- 11《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
- 2009-2022历年广东省航道事务中心所属事业单位招聘真题带答案详解2023上岸甄选资料
- 进食障碍-课件
- 四川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职教育单独招生文化考试(普高类)数学试题【含答案】
- 基于BIM基数的机电安装工程降本提质增效
- 《在你们离开以前》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 原发性肝癌放疗进展-门脉癌栓放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