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计划)一、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三、教学资源分析:这一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两部分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整体结构:数数读数数的顺序写数通过操作教学不进位加减法。这一单元的内容加强数感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四、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五、教学难点:是理解数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图形卡片,计数器,绒板,小棒,数位表等六、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已经认识了15,并且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初步掌握10以内的口算方法。七、教学方法设计: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借助学生对实物、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根据学习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理解11-2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112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法计算方法。八、课时分配:6课时九、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第 1 课时 总课时 1 课型:新授课 编写时间: 2013 年 10 月 7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74页的内容,练习十七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等方法,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掌握各数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3、搜集生活中客观存在1120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树立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正确地读出、数出1120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教学用具:铅笔、橡皮圈、磁性教具、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先介绍课件首页最和蔼可亲的老人,叫“智慧爷爷”,他最喜欢聪明听话的小朋友,而且还会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奖励“智慧星”。1、引入小朋友,你们成为小学生后,爸爸妈妈非常关心你们的学习,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学习用品,你看,铅笔就买了这么多。(教师拿出10枝铅笔)猜一猜,有几枝?到底几枝?你有什么好办法?(数一数)教师拿出铅笔一支一支带领小朋友数,刚好10支,然后拿出橡皮筋将10支铅笔捆在一起。指着一捆铅笔问:这是几个十?(1个十)几个一?(10个)(二)、新知建构1、(多媒体课件展示刚才的过程)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这一捆有几根?(10根)也就是10个一,几个十?(1个十)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所以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看着这一捆小棒,自己轻声地说,全班齐说。2、认识12。提问:刚才我们在摆小棒的时候,把10根捆成1捆就是1个十,小朋友们请想一想,怎样拿出12根小棒?让小组进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用最快的方法拿出11根小棒(1捆小棒加1根小棒)。提问:为什么拿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就知道是12根呢?强调:知道一个十和几个一就可以读作十几。教师范读12(十二),让学生跟读。教师板书:12。3、摆小棒认识15和19教师在黑板上摆出小棒,让小朋友自己体验他们的组成,先可以自由发言,说说是十几,为什么?4、课件展示:“智慧爷爷”现身,“( )个十和( )个一合在一起是( )”5、(课件出示直尺图)看直尺,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刚才小朋友认识了一些数,这把尺子上也有一些数。放到投影上放大,010。猜10后面有哪些数?比19大1的是( )。顺数、倒数。看到直尺上的数,你知道了什么?如:比11大1的数是12。18的邻居有19和20。15的前面是( ),后面是( )。6、揭题:1120各数的认识。(三)、实践运用1、在生活中,你在哪儿里见过或用过这些数?(课件出示)【备选】1年12个月,整体认读音节16个。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一盆水彩笔12色,今天是10月20日十字路口红绿灯20、19、18。 批 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有助于快速进入学习环节。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10个一 是 1个十12 15 20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你还知道吗?你抓一把糖约( )颗。你抓一把铅笔约( )枝。1120,这条波浪线什么意思?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1-20个数的书写 第 1 课时 总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2013 年 10 月 7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的内容,练习十七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1、理解数位的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2、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认识“十位”和“个位”在数中的相应位置;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学习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数位的概念;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教学用具:计数器、小棒、数字卡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 拍手数数,数20以内的数。2、 、从1数到20;3、 、从19数到6;4、 说出下列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13、 10、 17、 19、 205、 导 入:我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那么这些数怎样写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二、自主探究数字例4(课件演示写数)出示数位表:6、 十位7、 个位8、9、这个表叫做数位表,它可以帮助我们写数,上面标着数位名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写数的时候,如果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请看小黑板。2、出示小黑板,小棒图:1、问:这个数是多少根小棒?(14根),1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2、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3、课件演示14的写法。4、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5、请学生摆小棒试着写“17”这个数。6、课件演示写“17”。1、问:“1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2、问;一个十在什么位上写几?那7个一呢?3、学生试写,请一人说说,自己是怎么写的?4、出示课件中的正确答案。7、学生独立探索“20”的写法。1、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前后两桌交流写法;2、课件演示两种写法,给错的打“”,给对的打“”;3、小黑板上演示:去掉数位表看不出是“20”了,“0”起到了占位的作用,所以在写整十的数时,个位要补上“0”;4、学生书写:“20”。三、巩固训练,深化提高1、课件出示:看图写数2、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批 注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动手操作,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交流经验,发展学生的数感和思维。板书设计120各数的组成与写法11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16 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16。18 1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18。20 2个十是20。 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也是这节课的一大特点。 作业设计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的各数:十六 十一 十九 十四 十七 二十 2、P77练习十七,第7、8两题。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十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 第 1 课时 总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2013 年 10 月 7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的例4、例5,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2、使学生知道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掌握各部分名称。教学用具: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9+1 8+2 10-7 5+49+0 6-6 4-4 3+67+3 6+4 8+2 0+5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 )( )+( )=( ) ( )-( )=( )3.数的组成。教师提问,学生口答。(1)1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2)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3)10和4组成的数是( )。教师小结: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二、新授1.教学例5。(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捆,再摆3根。(2)教师提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3= 教师提问:10+3等于多少?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3)教师提问:谁能根据算式10+3=13写另一道加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10=13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加数的位置调换了,得数还是一样的。(4)指导学生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教师板书:13-3= 13-10=教师提问:怎样算?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5)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10加几和十几减几,我们知道了可以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计算,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10,十几减10得几。2.教学例6。(1)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1+2=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答: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1个十和1个一添上2个一就是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教师说明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板书:(2)教师在表示13的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的过程说出一道减法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2=教师提问:得数是多少?怎样想?引导学生回答: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2个一,就剩下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教师结合算式介绍减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边介绍边板书:三、巩固练习。1.做课本88页中“做一做”中的题目。(1)做第一题。指名让学生看左图,说出图意,再把左边的算式填完整。再指名让学生看右图,说出图意,再把算式写完整。(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做完集体订正,再说说怎样想。 批 注多让孩子说一说算法,通过说一说,让思路变得更通畅,思维更活跃,这样就更容易理解计算的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板书设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0几=十几 几10=十几 十几几=10 十几10=几 10313 31013 13310 13103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看卡片,读算式。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用数学解决问题 第 1 课时 总课时 1 课型: 练习课 编写时间: 2013 年 10 月 7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页的例6,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2、鼓励学生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能够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教学用具:计数器、小棒、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电脑出示)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天早上,二只松鼠提着一个篮子上山采松果,松鼠妈妈采了14个,松鼠宝宝采了3个,然后就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1、指名编故事。2、有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选择性的板书: (1)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松鼠妈妈比松鼠宝宝多采多少个? (3)松鼠宝宝比松鼠妈妈少采多少个松果? (4)松鼠宝宝还要采多少个才能和松鼠妈妈采的同样多?3、先解决第一个问题:问:(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你的理由?还有谁能说? (2)14+3=?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互说算法,然后指名说。 (3)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说14+3=?4、再解决第2-4个问题:问:用什么方法计?如何列式?你是怎样算的?请你说给大家听?二、巩固深化1、完成第79页的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最后教师指名说算法。2、找朋友。完成第80页的第1题。3、比较大小让学生先在书中完成,然后再全班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要这样填?批 注口算不要求学生的计算速度,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进一步达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板书设计解决问题14+3=17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第82页的数学游戏学生自由的完成。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单元教学计划)一、内容:认识钟表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2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教学资源分析: 这一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让学生认识钟面(分针和时针)和电子表;会读写整时和半时。时间概念对学生来讲理解比较困难,因此教材中结合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体验时间,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各种形状、表面花样的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五、教学难点:是理解时间概念。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具体的生活情境,钟面等。 六、学生基本情况: 时间因为时间看不到、摸不着,不具有直观、形象性,儿童感知时间比较困难,概念对学生来讲理解也比较困难,所以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比较容易掌握。七、教学方法设计: 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8、 课时分配:1课时九、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认识钟表 第 1 课时 总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2013 年 11 月 1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及练习十九的第1、2、4题。教学目标:1. 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并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2. 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3. 活动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难点:能准确的说出钟表面上表示的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准确区分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教学用具:媒体课件、有秒针的钟一个,没有数字的或数字不全的钟表各一个,自制钟表。每人准备一个可以拨的学具钟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上课,先让大家猜个谜语,什么谜语呢?(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2、揭题: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猜着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贴出自制教具,如右图)二、动手探索,体验感悟 (一)认识钟面: 1、讲述: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有什么呢?(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引导) (1)钟面上有数字。 引导:请小朋友指好自己学具钟上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起读一读。 (出示一个只有3、6、9、12四个数字的钟)像这个钟上只有4个数字,没写数字的地方你知道是几吗? 指着没写数字的地方让学生说一说是数字几。 (2)钟面上有针。 引导:你的钟面上有几根针?老师的钟上有几根针? 这根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走的?小手比画一下。 说明:其实屏幕上这两根针也是按同样的方向走,只是它们走得慢一些,看上去好象不在动。 引导:比较一下这两根针。 在同一个钟面上长的针叫分针,短的叫时针。谁来指一指这钟面上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同桌互相在学具钟上指一下)(3)钟面上有大大小小的格子。说明:这些格子是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来看时间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进一步学到。(二)认识整时。1、观察贴出的钟面,提问:现在钟面上是几时?你怎样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这是7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是7时。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是7时。2、试一试。课件出示“试一试”三个钟面,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3、归纳总结。仔细观察一个这几个钟面,你发现1时、5时、11时,还有开始认识的7时,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特点?时针呢?小结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是几时。4、“想想做做”2。(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看图说话:这三幅图上分别是几时了?小朋友在做什么?5、“想想做做”1。让学生自由说说你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的? (三)认识大约几时。1、贴出例2的两个自制钟面。如下图:观察一下,这两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你的好朋友。2、汇报交流:哪个小朋友可以把你的发现大声地告诉大家?第一个钟:7时不到一点第二个钟:7时刚过一点3、小结:像这样,7时不到一点或刚过7时,都可以看成是大约7时。(板书:大约7时)4、“想想做做”3。 批 注 通过一年级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来引出本课要学习的钟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生活中学生接触的钟表,有好多是数字不全甚至是没有数字的。在认识的钟面上的数字后,进行一定的拓展,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由指导认识7时到1时、5时、11时,然后再对几个钟面上分针、时针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渗透不完全归纳的思想。板书设计认识钟表分针 时针8时可以记作: 8:00教学反思作业设计1、拨一拨。2、画一画。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认识钟表-认识钟表 第 1 课时 总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2013 年 11 月 1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复习钟面,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相关知识。2、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复习看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学重、难点: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会看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让学生理解大约几时教学用具:学具钟、练习题。教学过程:一、自我反思,回忆知识 (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个孩子问:“妈妈,我想看动画片,到6点了吗?”)师:图中的小妹妹遇到了什么问题?生:图中的小妹妹想看动画片,但不知道几点了。师:你会怎么告诉她呢?生:我会说,你自己看吧。生:我会告诉她,到6点了。师:你学会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钟表的知识,学生看书独立思考,用钟表进行演示,再互相说一说,拨一拨。)生:我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生: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生演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是4时)生:分针指向6时,时针指向7和8中间,表示7时半。(生演示)师:你认为你拨的准确吗?(学生对自己的拨珠过程进行反思,这样不仅关注了拨珠的结果,而且关注了拨珠的过程。)师: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教师予以提醒)二、自己分类,梳理知识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拨出来的时间写在黑板上。三、贴近生活,应用知识(教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人手中拿着一张车票,票上写着:天津到北京8:00开车,此时钟表时刻是7:30。)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看车票知道的,从天津到北京开车时间是8时。生:我看时钟知道了当时的时间是7时30分。动手画一画3时半和9时半,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时针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老师在示范画的时候一定要规范)那么3时半和9时半用另外一种怎么表示?3:30、9:30四、自主探索,延伸知识1、教师出示三个钟面图,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正好是8时,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是8时刚过一点。师:看下面三个钟面,哪个钟面上的时刻指的是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学生指出第一个钟面)师: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同桌。(学生互相交流)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汇报,分享发现的快乐。)批 注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整时和半时,激活了学生头脑里有关钟表的知识。以“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构建了鲜活的数学课堂。板书设计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学得饶有兴趣,学得积极主动。作业设计请同学们自己做主,当一次小小设计家。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天中你最喜欢哪个时刻,拨在带来的小钟上,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时刻,讲给你们小组的同学听。设计你星期天的安排。上午( : )做( )下午( : )做(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教学计划)一、内容: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三、教学资源分析: 这部分教学内容分为:9加几、8、7、6加几和5、4、3、2加几三个计算部分和用数学。在教学9加几时介绍两种最基本的方法点数(数又有从头点数、接着大数点数、接着小数点数三种方法)和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凑小数);在教学8、7、6加几时对算法多样化进一步扩展,给出了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在教学5、4、3、2加几时不再突出任何一种方法,学生用什么方法解决都是可以的。不再突出凑十法,而是体现课标的精神突出算法多样化。四、教学重点: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五、教学难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可利用的资源有生活中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图形卡片口算练习卡,计算圆盘,计数器,绒板, 六、学生基本情况: 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讨论交流,探讨计算的方法。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 七、教学方法设计: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借助学生对实物、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根据学习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理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构知识。 八、课时分配:9课时九、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题:9加几 第 1 课时 总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2013 年 11 月 1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2页,及练习十六的第1-3题。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2.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找到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3.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棒、园片、花形磁铁、口算卡片及答案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师: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lO8109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都是10加几的。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二、创设情境,激趣学习新知(一)观察主题图 ,收集信息。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学生先独立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汇报。二、创设情境,激趣学习新知(一)观察主题图 ,收集信息。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学生先独立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汇报。(二)教学例1:师:我们先来看,这些饮料是怎样摆放的?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盒呢?生:用加法。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指名回答)(师板书出算式9+4)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指名说,然后老师师纳(1)点数出结果。(2)从9接着数。(3)从4接着数。(4)圈一圈。(5)凑十法。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那么,哪一种方法最好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凑十法。师:大家看9+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尝试提出问题,巩固计算方法1、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加法解答的9加几的问题吗?比如:“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2、解决提出的问题(1)学生自主选择提出的两个问题,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解决问题。(2)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3)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计算时怎样想的?四、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1、游戏:摘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 (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92119312 941395149615 9716981799182、渗透加法的交换律: = = = = = 3、巩固加法交换律:批 注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尝试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寻找规律板书设计9加几 9 + 4 = 13 9 + 7 = 16 1 3 1 61 6 10 10教学反思作业设计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3、直接写得数。课时教学设计课题:9加几 第 2 课时 总课时 2 课型: 练习课 编写时间: 2013 年 11 月 1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及练习二十的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1、在交流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2、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3、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教学重、难点: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教学用具: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猜数激趣,引入课题1、出示P99T1出示左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生猜:感觉有多少只小绵羊?生数再出示右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生猜生数看图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绵羊?列式:9+72、揭题:9加几的练习课二、体验9加几的算法1、生独立算9+7=?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3、比较: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凑十法”比较方便)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口算1、出示P99T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题来算算。生独立算,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交流:你是怎样算的?观察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初步体会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时,得数也随着变化)2、出示P100T6(补充 9+5)学生独立口算、连线全班交流:选几题指几名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3、出示P99T3(1)出示第一幅图学生看图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师:蚂蚁虽小,它们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大青虫)生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算法(2)出示第二幅图看图说图意生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算法4、出示P100T4学生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知道什么?列式计算后校对5、出示P100T5你能从图上发现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自己给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批 注 从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出发,用图画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和与生活的联系。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板书设计9加几9+4=13数一数 10+4=1410,11,12,13 9+4=13 9 + 4 =13 9 + 5 = 14 9 + 7 = 16 1 3 1 4 1 6 10 10 10 9+1+2= 9+1+5= 9+1+7= 9+3= 9+6= 9+8= 教学反思作业设计让家长出题,你来说,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用数学 第 1 课时 总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2013 年 11 月 1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练习题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计算时,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学习目标。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 9+5 9+4 9+9 9+7 9+6 9+8 9+32拍手游戏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教师拍9下、1下、5下等。3、提出学习目标。(1)自学课本第101页的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式。(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展示学习成果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质疑。2、全班展示(1)例题展示生1:9+5= 可以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生2:9+5= 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生3:我认为9+5= 把 9凑成10的方法比较简便。(2)“做一做”展示生1:通过观察图,我看到了地上有9个南瓜,同学们又抱来了6个。生2:我知道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要用加法计算。生3:可以用9+6=15(个)生4:也可以用6+9=15(个)3、小结:在计算9加几时,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分9把另一个加数凑成10。我们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凑十的方法,使计算更为简便。三、拓展延伸。、练习二十第、4题。、思考题。同学们排成一排,我的前面有人,后面有人。一共有多少人?批 注板书设计用数学 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课本第90页3、5题课时教学设计课题:8、7、6加几 第 1 课时 总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间: 2013 年 11 月 1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教学重、难点:学会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教学用具:口算卡片 情景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一玩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组进行口答6、8、9的分合式,然后教师出示抽拉片,让学生口答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7+3+2= 8+2+5= 7+3+4= 8+2+6=7+3+9= 8+2+7=讲述:对,把前面两个数先凑满10,再加上第三个数,就能算得既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凑十法。小朋友,祝贺你们胜利通过第一关!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凑十法来完成游戏的第二关。教师随机板书课题:8、7、6加几。二、讲授新课(1)例1。从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提倡学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教科书第103页,老师 们可以看一下,我们通过一群小学生在公园买票的场景引入计算问题。学生围绕8加5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互相说一说,再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学生通过交流,教师的引导,)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8+4= 7+6= 6+5=(3)“试一试”教师出示8+9=( )问:你们会用刚才这些方法来计算8+9=( )吗?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计算8+9呢?小组讨论。指名回答交流。 你认为那种方法好?仔细观察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小结: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是我们以前用过的。提示:在今后计算如果遇到小数加大数,我们可以给它倒过来计算,如3+9=9+3 4+8=8+4三练一练:(1)组织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动手试一试桌上的练习。(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练习题与组员交流讨论,并填写空格)。(2)小组长交换介绍算法,其他小朋友做小小评委,听他们说的好不好,说得好就送给他掌声。 四,巩固延伸:完成第104页做一做(1) 动手圈一圈 算一算:(2) 独立完成24题:给予有困难的同学一定的帮助,集体订正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以后遇到这样的题型时,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切记一定要仔细认真。批 注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教师的引导,想出把8凑满10把7凑满10的凑十法;数数法;想减做加等多样 化的方法。突出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进一步掌握方法,形成技能。 板书设计8、7、6 加几8 + 5=(13) 8 + 9=( 17) 想一想:8+4= 7+6= 6+5= 想:9+8=(17)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第91页做一做课时教学设计课题:8、7、6加几 第 2 课时 总课时 2 课型: 练习课 编写时间: 2013 年 11 月 1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算法多样化; 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8、7、6加几。教学用具: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境电子商务师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重冶净化工安全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创伤关节骨科年度工作计划
- 全向信标、测距仪机务员技能巩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工具五金制作工技能比武考核试卷及答案
- 剑麻制品企业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网购比价网赚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直播内容多平台分发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信级视频云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燃气表监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涉台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诊断
- 公司荣誉宣传管理办法
- 镇2025年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 配电抢修培训课件
- 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
- 江苏消防安全条例
- DB45∕T 2952-2024 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 安全生产合规管理
- 宠物嘉年华活动方案
- alc墙板安装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