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案例:谈《怎样加快溶解》教学.doc_第1页
小学科学案例:谈《怎样加快溶解》教学.doc_第2页
小学科学案例:谈《怎样加快溶解》教学.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思维的碰撞 -谈怎样加快溶解教学听说这个学校的学生思维很活跃,我早就想感觉一下。正好有机会,于是我就选择了怎样加快溶解这一课与大家一起探究。刚上课,我就抛出了问题:“小明第一次喝咖啡,哇,好苦,他叫了出来。妈妈建议他在咖啡里放一块方糖。他照做了。可是,怎样能够快速地让方糖溶解,喝到咖啡呢?你能帮助小明吗?”看来这一问题难不倒大家。问题一出,小手纷纷举了起来。“搅拌一下,把它弄碎,加热水,”我把这些答案写在了黑板上。“那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搅拌是不是能加快方糖溶解?我们应该用实验来证明。你需要用到几个杯子?”“3个。”好多同学都大声地喊了出来。3个?听到这个数字,我顿时惊呆了。怎么会有这么多同学认为3个杯子呢?明明是2个杯子,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比较一下就可以了,怎么会想到3个?!糟了,出师不利。我慌了。我偷偷望了一眼听课的老师,他们正用鼓励的目光看着我。于是,我暗暗提醒自己:千万不能慌。我清了清嗓子,叫起一个喊“3”的同学,问:“为什么要3个杯子呢?你打算怎么做?”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一杯用筷子搅拌,一杯放热水,一杯把方糖压碎,这不就得了嘛!”说完还得意地看了看其他同学。哦,他是这样想的!我稍稍喘了一口气。原来,他们的脑中没有对比实验的概念。于是我就顺势引导,说:“我们要证明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就要比较,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哦,那2个杯子就行了!”他们似恍然大悟地说道。“在这2个杯子里怎样做文章呢?实验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吧!”我及时出示了一张表格,在方法一栏里写上了搅拌。那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各是什么呢?同学们考虑了片刻,举起了小手,急切地喊着:“我来,我来!”“2个杯子要一样大,”“水要一样多”,“水的温度要一样”,“方糖的大小、形状要一样”我把同学们的智慧记录在了相同条件一栏里。“那一杯中先放方糖,另一杯后放,可以吗?”我追问道。“不可以,不可以!”在集体的智慧闪烁下,我们填齐了相同条件。不同条件很简单,就是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这样的实验我们叫做对比实验。”我顺势向同学们介绍了对比实验的概念。咦,角落里那个小男孩怎么老低着头?是对我的内容不感兴趣吗?我注意到了他。“请你给大家来做做实验吧!我们可期待着我们刚才的设想是否正确哦!“我把信任的目光投给了他。他怯生生地走上了讲台,取了2个杯子,放上了同样多的水,先在一杯中放一颗方糖,接着在另一个杯子中放了一颗,拿起筷子搅拌起来。“不行,不行!”有个同学看到大屏幕中的“表演”,马上有了意见。“这样的话不是同时放方糖了,不行啊!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听到这样的异议,其他同学也跟着叫起来。看来,虽然只相差短短的3秒钟时间,但影响到了科学性,逃不过小科学家的火眼金睛。我暗暗欣喜。那个同学也重新做了这个实验。后来的实验非常顺利,证实了我们的猜想之一:搅拌可以加快方糖溶解。那怎样来证明另2个猜想呢?由于时间有限,我让左边的2组研究“加热水是否可以加快方糖溶解”,右边2组研究“压碎是否可以加快方糖溶解”。实验之前当然是先填表格。有了刚才的指导,现在每组都非常顺利地填写完了表格,并且在交流中及时完善了自己的方案。好,下面就是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间了。他们个个面带喜色,早已迫不及待了。随着我的“开始”一声令下,他们赶快从抽屉里拿出了我准备好的材料。左边2组研究的是“加热水是否可以加快方糖溶解”。考虑到安全性,由我来给他们倒热水。右边2组考虑到课堂上让他们把方糖压碎会受到工具的限制,压碎方糖的程序就由我先前代劳了。环顾整个教室,同学们都专注与实验中。“哈哈,我的任务也差不多完成了。后面应该说还比较顺利吧!”正在自我沉浸中,有个声音把我拉了出来。“老师,他把水倒出了。”我惊醒似地怔了一下。糟了,糟了!出现问题了。原来,这组的一个男生非常喜欢实验,他专注于实验的整个过程,一时被挤到了旁边,他急了,就用手去拿其中的一个杯子。一不小心,这下好,水溅出了,全组同学都怪罪于他。我也想发火,当着这么多老师的面出我洋相,真是的!但又转眼一想:已经有很多同学对他不满意了,而且他也不是故意的,如果我再跟他急,可能会抑制了他对科学的兴趣,这将会是怎么的损失啊!于是,我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地对他说:“没关系,用擦布擦干不就行了嘛!重来一次吧!”听到我这样说,他的紧张感消除了,在和同学的合作中又开始了探索。可无独有偶,这边刚平息,右边又杀出个程咬金。原来有个调皮的小鬼,他嫌实验速度太慢,就悄悄跑到讲台桌前,将我做演示实验时的筷子拿了去,在一杯中搅拌了起来。这下可好,其他同学有意见了,就又向我告状。冷静一下子涌上了我的全身。是的,该冷静!他不是故意的。可为什么会去拿筷子呢?我问了他。原来,他忘了他们研究的唯一不同的条件是压碎与不压碎,而把先前的搅拌也混合起来进行研究了。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对比实验的概念还不明确。这也难怪,刚接触嘛!对我来说也许很简单,可要注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啊!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课标中的话提醒了我。下课的铃声无情地响了起来。在全班同学面前,我告知了实验中他们2小组的事情,表扬了他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如果不讲究科学,倒出一点水,筷子搅拌一下,他们会有这么大的异议吗?!看来,他们在实验中不断地思索,不断地进行着思维的碰撞,下课又有什么关系呢!课后有的是探究时间。我提议:“课后可以回家再去做未完成的实验,可以把实验结果与你的同学分享,也可以打电话告诉我。”第二天清晨,睡梦中的我被一阵阵铃声吵醒。“喂,徐老师,您好,我昨晚做实验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喂,徐老师,我们成功了!”伴随着他们的是一阵阵银铃般爽朗的笑声。我也笑了。细细回想着这节课,品位着与同学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不禁感慨万千。虽然说,这节课上出现了几个小插曲,让我着实紧张了几回。但在这些小插曲中,碰撞的不仅仅是杯子、筷子,而是同学们辨证的对待科学的思维。没有杯子的碰撞,没有筷子的碰撞,也许同学们就很难去真正关注对比实验中只允许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