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实行军衔制期间工资和行政级别对照表.doc_第1页
1955年实行军衔制期间工资和行政级别对照表.doc_第2页
1955年实行军衔制期间工资和行政级别对照表.doc_第3页
1955年实行军衔制期间工资和行政级别对照表.doc_第4页
1955年实行军衔制期间工资和行政级别对照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55年实行军衔制期间工资和行政级别对照表。 为了加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2月8日,一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同年9月27日,毛主席在怀仁堂亲自为10大元帅授衔,同日,周总理在国务院为将官授衔,军队首次授衔,共授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人,中将175人,少将800人,校官3.2万人,尉官49.8万人,准尉11.3万人,到1965年取消军衔为止,其中因几次晋升,共有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1965年5月22日,三届人大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决定,6月1日开始实施,从此中国军队就成为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的队伍,军官与士兵的区别仅仅是上衣多了两个兜。文革前,国家在干部制度上一直实行了行政级别制度,共划分了24个不同级别。每一个级别都大体对应某个职位,这种对应不是严格意义的对号入座,只是划定了范围。对军队来说,在评定军衔的同时,也涉及到行政级别和职务,显得复杂一点。这里有个基本方法,就是先了解基准军衔,然后熟悉了,就能以此类推。因为每个职位都有基准军衔,例如:正师职的基准军衔是大校,正营职是大尉等等,制度规定,每个职位都可以在基准军衔的基础上高授或低授一级,以正师为例,可以授少将,也可以授上校,浮动的理由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职位,资历,战功,有时还要考虑所在单位的建制规模,甚至还有所属军,兵种的宏观平衡。根据记忆,又查询了一些相关资历,整理如下。一共划分24级,这一工资制度一直延续到80年代后期的全国性工资改革。详情请参照下表(一点):行政军队职位基准工资对应地方职务级别军衔(元)1 5942军委委员元帅 536国家领导人3 4784 大将425国家副总理5大军区正职 上将387国务院秘书长6大军区副职 中将355国务院副秘书长7正军职少将325正省,部级8副军职 少将297副省,部级9准军职6164年晋升的 少将 277副省,部级 大校10正师职 大校247正省厅,司局级11副师职上校 217副省厅,司局级12准师职上校197相当于副省厅,司局13正团职中校177正地市,正处级14副团职中校157副地市,副处级15准团职少校142正县,副处级16准团职少校128同上17正营职大尉114副县,正科级18副营职上尉102副县,副科级19正连职上尉90主任科员20副连职中尉80副主任科员21副连职中尉70科员22正排职少尉60科员23副排职少尉52办事员24准排职准尉45见习科员编制说明1、以上许多信息来自史料,但是至今没见到权威发布,只是把各家之言综合一下,尽量吻合。2、其中部分史料比较准确,主要取自我生活的大院。当时我们发小中有的家长级别分别有4,6,7,8级将官,多少知道一点情况,但少将以上的工资表没有亲眼见过。3、第一手资料来自总后五七干校。 我1969年到达那里,和干校的各级军官混编在一个班里,每月发工资都能过目,许多人的工资袋都经过我手。 在我4年左右的日子里,和行政19级到10级的干部相继在一起,这部分材料比较准确。4、军队干部与地方同级相比,工资稍高一些。 据说是根据当年城市地区差中最高11类地区评定的(在干校时听总后财务部干部说过,好像是参照广州地区的工资标准)。 1960年9月26日,中央决定军队干部降薪。采用的是累进级差,从3级起,3级降薪12%,4级10%,5级8%,6级6%,7级4%,8级2%,917级1%,级别越高降的越多。5、有些职务与军衔的对应关系出现重合,应属正常。 因为基准军衔本身就有调节范围。而且,职务,军衔,工资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在各级部门掌握时,往往出现复杂变化,这些都是正常情况。 举例说明: 比如少将就有7、8、9三个级差。大校9、10、11,上校11、12、13,这些都是范围之内的合理级差。6、军史的学术界还有一些版本,涉及到兵团级这个职位,我没有采用以上观点。原因一是我自己没弄明白,不知道兵团级准确定义。 战争时期不难理解,建国后就不太知道划分标准,以及和大军区级别的异同点,我觉得都是中将起步,一直认为二者相同,所以不敢妄断。 二是我在文中考虑了与地方干部级别的对应关系,而兵团这个级别在地方就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就避而不谈了。 有时写东西也和打仗一样,打的赢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