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册语文EEPO全册带复习教案 韦凤超.doc_第1页
第十册语文EEPO全册带复习教案 韦凤超.doc_第2页
第十册语文EEPO全册带复习教案 韦凤超.doc_第3页
第十册语文EEPO全册带复习教案 韦凤超.doc_第4页
第十册语文EEPO全册带复习教案 韦凤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兴宁区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日期:学校:燕子岭小学授课人: 韦凤超班级:五(2)学科:语文标题:1草原内容:第一课时总评:教学环节4 教学环节1内容班级授课人教学要素教学环节3教学环节2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简介作者2.有感情地范读。3.学生自由练读。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理解“一碧千里”。(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1)句子比较: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5.有感情朗读。6.熟读成诵。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课时安排2课时课型方式:标准课课时形态:要素组合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兴宁区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总评:教学环节4 教学环节1日期:学校:燕子岭小学授课人:韦凤超班级:五(2)学科:语文标题:1草原内容:第二课时内容班级授课人教学要素教学环节3教学环节2 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五、配乐朗读全文。板书:风光美美人情美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1.导入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5.交流小结:别热情迎接:(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2)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3)指名读齐读。激情相见:(1)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盛情款待: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2)有感情地朗读。尽情联欢: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6.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 日期:学校:燕子岭小学授课人:韦凤超班级:五(2)学科:语文标题:2丝绸之路内容:一课时教学环节1教学环节4 兴宁区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总评:班级授课人教学环节3教学环节2教学要素 五、作业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2.有条件的,可以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1.感受“友谊之路”。(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2)交流、生发言。(3)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3.感受文化之路。(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4)小结!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一、激情导入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 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课时安排2课时课型方式:标准课课时形态:要素组合 日期:学校:燕子岭小学授课人:韦凤超班级:五(2)学科:语文标题:3白杨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环节1教学环节4 兴宁区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总评:班级授课人教学环节3教学环节2教学要素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 ”标出。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课型方式:标准课课时形态:要素组合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日期:学校:燕子岭小学授课人:韦凤超班级:五(2)学科:语文标题:3白杨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环节1教学环节4 兴宁区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总评:班级授课人教学环节3教学环节2教学要素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一)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3.学习文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4.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风沙刮来,白杨树_雨雪打来,白杨树_面对干旱,白杨树_面对洪水,白杨树_(3)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5.学习第15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4)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2.布置小练笔作业: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板书设计 枝干挺直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二)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1.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2.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3.学生交流讨论。4.理解爸爸的心。(1)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2)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3)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4)老师小结: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指板书回答,并擦掉心中的“?”号。)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日期:学校:燕子岭小学授课人:韦凤超班级:五(2)学科:语文标题: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内容:一课时教学环节1教学环节4 兴宁区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总评:班级授课人教学环节3教学环节2教学要素四、总结升华1.(屏幕出示最后一个句子: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地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从最后的省略号里,你们读懂了什么?.想不想坐上这趟列车去拜访神秘的青藏高原?来吧,跟老师一起踏上这段神奇的天路。(播放西藏美丽的风光,青藏高原3.同学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 .面对着这样一群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写下来) 二、初读感受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个别难读的字音是否读准。如械(xi),不读ji“狰狞”读准后鼻韵。2.师:读着课文,想着青藏铁路的施工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3.师:这是一条艰难的铁路, 4.(屏幕出示句子:“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3)你们说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建设者?你们谁想成为这样的一名突击队员?我们就请这位突击队员来读12自然段,要读出你们的决心来。(5)同学们,让我们也象这位突击队员一样“严阵以待”,准备迎接风火山的挑战。(齐读13自然段)一、天路引读1.师: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播放天路配乐的青藏铁路施工画面)2.师:这就是青藏铁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开工,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进入西藏,直到今天,西藏依然是中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份。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困难阻挡了这条铁路的前进?请同学们跟着筑路工人走进青藏铁路施工现场,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过程与方法: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学习重点: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学习难点: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方式:标准课课时形态:要素组合三、读后采访1.合作要求:(1)自己边读边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工程的艰难和建设者的勇气与智慧。(2)根据采访提纲上的问题提示,把自己的同桌当作青年突击队员互相采访。(3)按“冻土区”“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分成三个事件,做三次报道。2.采访提纲(1)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2)这些困难给你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后果?(3)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日期:学校:燕子岭小学授课人:韦凤超班级:五(2)学科:语文标题:口语交际一习作一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环节1 兴宁区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总评:班级授课人教学环节3教学环节2教学要素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1)首先写信,建立联系。(2)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3)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4)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说说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里?了解哪里?2.如果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你想要这样的一个朋友吗?3.组织学生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可能通过媒体来认识;学习目标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课前准备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课时安排3课时课型方式:标准课课时形态:要素组合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们会怎么做? 日期:学校:燕子岭小学授课人:韦凤超班级:五(2)学科:语文标题:口语交际一习作一内容:第二课时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环节1 兴宁区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总评:班级授课人教学环节3教学环节2教学要素 三、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2.课堂交流。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1)书信的格式: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2)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日期:学校:燕子岭小学授课人:韦凤超班级:五(2)学科:语文标题:口语交际一习作一内容:第三课时教学环节1教学环节4 兴宁区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总评:班级授课人教学环节3教学环节2教学要素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二、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2.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一、典型评价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1)学生讨论。(2)投影出示: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1)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2)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3)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日期:学校:燕子岭小学授课人:韦凤超班级:五(2)学科:语文标题:回顾拓展一 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环节1教学环节4 兴宁区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总评:班级授课人教学环节3教学环节2教学要素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求。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二、日积月累1.导入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一、交流平台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1)说说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识,比如: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识。(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2.积累古诗。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课时安排2课时课型方式:标准课课时形态:要素组合 日期:学校:燕子岭小学授课人:韦凤超班级:五(2)学科:语文标题:回顾拓展一 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环节1教学环节4 兴宁区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总评:班级授课人教学环节3教学环节2教学要素 6.小结。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2.学生读文中故事。3.交流读后感受。4.教师提供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1.谈话导入。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日期:学校:燕子岭小学授课人:韦凤超班级:五(2)学科:语文标题:5古诗词三首 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牧童教学环节1教学环节4 兴宁区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总评:班级授课人教学环节3教学环节2教学要素 四、三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体会到的情感,记录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4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2交流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4全班齐读全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4学生反馈并质疑。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5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课时安排:3课时课型方式:标准课课时形态:要素组合 日期:学校:燕子岭小学授课人:韦凤超班级:五(2)学科:语文标题:5古诗词三首 内容:第二课时教学舟过安仁教学环节1教学环节4 兴宁区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总评:班级授课人教学环节3教学环节2教学要素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牧童舟过安仁。2默写牧童。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根据诗意画一幅图画,或者改编成一篇小短文。三、入情入境品读诗句。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3诗人喜欢孩子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4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5汇报展示。二、初读感知,理解大意。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3全班指名朗读全诗,正音,注意停顿。4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6全班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生活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顽皮的孩子。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感受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日期:学校:燕子岭小学授课人:韦凤超班级:五(2)学科:语文标题:5古诗词三首 内容:第三课时教学清平乐村居教学环节1教学环节4 兴宁区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总评:班级授课人教学环节3教学环节2教学要素 四、品读全词,体悟感情。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3再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4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悟。5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6熟读成诵。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1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2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3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三、再读全词,理解词意。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2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收获,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茅檐:茅草盖的屋子。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翁媪:老翁、老妇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3同桌结合插图和注释,讨论理解句子意思,全班交流。二、自读全词,正音。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2难读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檐、媚、翁、媪、亡赖、剥3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韵律节奏。一、导入,解题。1板书课题,读题。2解题。“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乐”读作“yu”。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兴宁区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总评:教学环节4 教学环节1日期:学校:燕子岭小学授课人:韦凤超班级:五(2)学科:语文标题:6冬阳童年骆驼队 内容:第一课时内容班级授课人教学要素教学环节3教学环节2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比较句子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四、作业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这是根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课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课型方式:标准课课时形态:要素组合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