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技论文:劳技新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oc_第1页
小学劳技论文:劳技新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oc_第2页
小学劳技论文:劳技新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oc_第3页
小学劳技论文:劳技新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劳动与技术技论文 小学生技术设计能力的培养 劳技新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内容提要】2012年,浙江省教研室对劳技教材又进行了修订和重编。这次修订,新教材大量增加了以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设计内容,强调了对学生进行技术设计的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指导时要突破教材要点,增强设计指导性;紧密联系生活,增加设计实用性;发散技术思维,提高设计创新性。可以侧重围绕材料、工具、造型、图案、结构、功能、程序、方法等技术目的而展开,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关键词】小学劳动与技术 新教材 技术设计为了顺应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顺应技术教育的发展,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与技术”与“通用技术”之间的衔接问题,2012年,浙江省教研室对劳技教材又进行了修订和重编。这次修订,新教材打破了原来单课的结构模式,以主题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一主题为3个活动,每一活动为一课时。而且这三个活动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体现了从 “基础拓展应用;”或“基础应用拓展;”或“发现问题构思方案动手制作展示或试验”的技术梯度。这样的改革,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教材修改了以往强调模仿制作的项目,增加以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设计内容。也就是说,劳技教学,要强调对学生进行技术设计的能力的培养。一、内容上凸显技术设计通过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新教材在技术设计上的几个亮点:1、以专题的形式加强化。这就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技术设计板块的主题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三到四年级上册安排了一个主题3个课时的内容,从四下开始就增加到了两个主题6个课时的内容,而我们的劳技新教材每一册也就是只有6个主题18个课时,可见,技术设计的比重是相当大的。2、以栏目的形式加以渗透。在每一个主题中,往往都会有一个“金点子”的栏目。“金点子”就是方案的构思与设计,其实,这就是在向学生渗透技术设计的理念。3、以草图的形式加以表达。设计就是一个方案构思的过程,在新教材中,我们会在很多地方看到设计的草图,这就是给学生一个设计表达的范例。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学会试着用这样草图的形式去表达设计。二、技术设计的指导原则那么,什么是技术设计?技术设计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根据这些特点,所以我们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原则:1、突破教材要点,增强设计指导性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在一节课的四十分钟里,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的设计面面俱到,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内容对学生进行设计指导。教师们可以抓住制作重点、难点、技术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设计的指导。比如:新版三年级主题二的相框的设计与制作。其实小相框这块内容在小学二年级的美术课里就已经出现过的,那劳技课和美术有什么区别呢?其实两者的侧重点是完全不一样的。劳技课的重点就是根据相片的内容和大小对内框进行定位,考虑的是用什么办法,借助什么工具找准位置。还侧重在支架的设计和安装,既要考虑到支架的外形、大小,还要考虑到支架的结构和承重,像这里就用到了一个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还有支架的位置也很重要,粘贴的时候,应该把支架贴在相框的三分之二处。2、紧密联系生活,增加设计实用性实用性是技术的基本特性,没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就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做过后便把作品随即丢到一边,其关键是设计者没有与生活需求联系起来,技术的动机简单而肤浅。如果我们在设计中做到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的思考也会跟着复杂起来。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应考虑从生活的需求出发,为生活服务,让学生看到作品的用途和价值,而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比如花篮的设计,我们应让学生把制作的动机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制作花篮前,我们可引导学生进行设问:我为什么做这个花篮?我的花篮有什么用?花篮送给谁?应该用什么颜色?什么材料?准备摆在什么地方?大小怎样?形状怎样?然后根据需要制作不同的花篮。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创新。如我们学校的一位同学,他发明了一项“多功能刷蟹器”,并获得了专利,其因为他太爱吃蟹了,可是妈妈洗蟹却很麻烦,而且又容易伤手,所以,他就想到了要发明这个刷蟹器。其实只要能动动脑筋,生活中的小发明小创造还是很多的。3、发散技术思维,提高设计创新性不同的作品呈现不同的思维结果,而对设计的不同思考就会产生不同的作品。注重思维训练,必须充分注意各种思维方式的辨证运用,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并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和钻研,领会思维的规律和方法,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思维。教师可通过“比较”的方法,在求同求异中思考,得出方法和规律,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例如教学美丽的纸花一课,教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运用折、卷、盘、套等基本技法,变出了五花八门的花瓣形状:有圆圈形、水滴形、螺旋形、心形、菱形、多边形、锯齿形甚至多重花瓣套在一起,非常漂亮。然后面对这么多的花瓣,老师又引导学生探究是什么原因使这些花瓣各不相同呢?学生通过进一步的探究,总结出一条规律:折的方法不一样,花瓣形状不一样;纸条长度不一样,花瓣大小不一样;使用材料不一样,花瓣效果不一样。教师还可以讲究一技多法,注重方法的探究。比如: ppt学生在学会了十字扎捆法后,我们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改变十字交叉点的位置,把它放到角落边,或打个蝴蝶结,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十字形扎捆以外,其实还有很多的扎捆方式,像“不等号形”、“井字形”、“龟形”的等。除了扎捆长方体的物体以外,那么圆柱体的蛋糕盒又该如何包扎呢?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其实,在我们的生活、教学中,处处有创造,时时有创造。只要发散学生的思维,就有许多创造的好方法。三、技术设计的指导策略劳技课中的设计,其核心是技术设计。它不同于艺术设计,更不同于美术装饰,它是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程序、方法等的技术设计,它是围绕技术目的而展开的。1、对材料、工具的设计材料是作品设计方案中的重要因素,是作品制作的基础。因此,我们要通过调查、比较、试验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各种常用材料及其不同用途。并使学生懂得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比如:在三年级的主题一就安排了“聪明泉”这样一个栏目,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拉一拉等活动,对不同材质的纸进行了比较(像复印纸、彩色卡纸、瓦楞纸、皱纹纸等的不同特征),为以后的学习做下了铺垫。在以后的每一板块的起始课中,都有相应的材料认识,如:绳结板块中,认识各种各样的绳子;手缝板块中认识各种各样的布;使学生懂得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工具的发明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合理使用工具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工质量。因此我们在作品设计时要引导学生去了解不同工具的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以便学生设计使用更合适的工具来制作理想中的作品。如不同剪刀的使用。考虑不同年龄小学生的使用能力和安全问题,我们可以让低年级的学生使用圆头剪刀,而高年级的同学则可使用尖头剪刀。根据剪刀的不同功能,剪薄的纸或外轮廓可用圆头剪刀,而剪一些精细的图案或镂空,则就要用到尖头的剪刀了。 由此可见,通过对比和选择,不仅能使学生在设计时合理选择材料和工具,还能创造性地选用一些新材料,废旧材料,甚至还能设计和创造出新工具,从而又影响现实中的技术。2、对造型、图案的设计在劳技教材中,为了能给小学生提供范例,在每一课的“巧手站”中往往配有几幅插图,供学生参考。虽然它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但小学生先入为主,它也在无形之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就只能“依葫芦画样”照着书本的范例制作。我们应当抓住教材中的某一项技术点,引导学生对作品的造型和图案等方面进行设计。如花篮一课的教学,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花篮,通过把一个范例花篮变三变,变成了一张纸,再让学生把这张纸变回成花篮,把静态的花篮,进行动态处理。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初步认识了花篮的各个部位,以及花篮的折叠方法。接着,便借助“原型”,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不同几何图形变形的花篮、不同篮身形状、扶手变化的花形花篮、长翅膀的人物三毛形花篮、鱼戏水形花篮、小兔子形花篮、提包形花篮)来激发学生发现篮身外形的众多变化和提手位置、数量的变化、装饰方法的变化等,充分挖掘了花篮的创新点。因此,只要抓住某一项技术点对学生进行技术设计的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学生的技术设计就不断地得到了锻炼。3、对结构、功能的设计任何作品的设计都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建立在事物间的联想和实物的改进上。设计时引导学生首先从物、人、环境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对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如制作花篮前,我们可引导学生进行设问:我为什么做这个花篮?我的花篮有什么用?花篮送给谁?应该用什么颜色?什么材料?准备摆在什么地方?大小怎样?形状怎样?我做这个花篮大致需要多少钱? “孩子不是待装的瓶,而是待燃的火。” 一系列的问题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收获和思维发展上的必要准备,学生在设计和制作作品时才会显得从容不迫。总之,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客观存在,技术教育也已成为当今青少年人人必须经历的教育。因此,在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