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藤野先生 经典教学设计 李恒志版本.doc_第1页
1藤野先生 经典教学设计 李恒志版本.doc_第2页
1藤野先生 经典教学设计 李恒志版本.doc_第3页
1藤野先生 经典教学设计 李恒志版本.doc_第4页
1藤野先生 经典教学设计 李恒志版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成就未来 (李恒志2013教学版本) 1、 藤野先生 鲁迅教学目的:1、理清文路,了解线索。2、通过典型事件表现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3、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教学重点:通过典型事件表现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教学过程: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简介:朝花夕拾以优美的笔调,沉郁的感情,记叙了作者从童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片断经历,从侧面勾划了古老中国的社会风貌。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虽然十篇各自独立成篇,但又常常首尾相连,紧密贯通。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写作背景:作为课文背景材料之一的日俄战争是怎么一回事?(1)这是1904年至1905年间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权益而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数十万人民被迫流离失所。但腐败的清朝政府却置国家主权于不顾,无耻宣布“中立”,划辽河以东的“战区”,任凭帝国主义蹂躏。这种情况,也给鲁迅以很大刺激。(2)鲁迅先生从他父亲的病中受到了影响,从而去东京留学。他从为父亲看病的中医身上,看到了那些人的自私自利,甚至为了钱财利益,不惜草菅人命!这让他觉得失望,从而踏上了东京留学之旅!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v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v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v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v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v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v一、 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烂熳 绯红 傍晚 驿站 食宿 解剖 畸形 不逊 匿名 诘责 杳无消息 瞥见 二、 解释词语。油光可鉴 标致 宛如 托辞 掌故 抑扬顿挫 好意难却 落第 三、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见藤野前,在东京。第二部分: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第三部分:对藤野的怀念。1、分为三段第1段(第13自然段)写在东京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憎恶一些留学生的所作所为,决心离开东京。第2段(第435自然段)写作者遇见藤野先生,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以及和藤野先生告别的具体过程。分四层。第3段(第3638自然段)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赞颂以及藤野先生给作者的影响。2、 分四段第一段(第15自然段)写所谓“清国留学生”在异国的种种丑态及鲁迅去仙台的路上和初到仙台的情形。起第二段(第623自然段)集中描写了藤野先生,刻划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承第三段(第2431自然段)表现了鲁迅对国弱民愚的切肤之痛,指明了他弃医从文的原因。转第四段(第32最后)表现了鲁迅和藤野之间的深厚情感,并作为全文的必要的交代和结束。四、学生阅读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1、 对先生的评价千言万语浓缩在一个词上,你发现了吗?(伟大)2、藤野先生对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出发点是什么?请用文中6个字回答。(为中国、为学术)五、1904年夏至1906年初春,鲁迅在日本留学。第一次向鲁迅走来的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找出相关段落。初次相识1、请学生阅读肖像描写段。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医学教授。2、就是这么一位“其貌不扬”的老师,从此段也可以看出他对待工作的态度?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热情诚恳,循循善诱。2、 课文不仅写鲁迅亲眼“目睹”先生的情况,还“耳闻”先生的哪些其他情况?由此能看出什么?(生活简朴、衣着朴素 、不拘小节)六、“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藤野先生使我感激、给我鼓励,表现在与先生点点滴滴平凡往事的交往中,主要有哪些事件呢?从这些事件你能看出藤野先生的哪些品质?-相处事件一:为“我”添改讲义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毫无民族偏见的友好态度事件二:为“我”纠正所画的解剖图对科学一丝不苟,对学生循循善诱、严格要求.事件三:关心我的解剖实习教会学生尊重科学事件四: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求实精神总结:藤野先生,一个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待人热情诚恳,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学者,他就是鲁迅在仙台学医的老师。在他的教导下,鲁迅受益匪浅。七、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琐事很多,为何只提及这四件?(典型性)八、这么好的老师,他不仅认真“教书”,还注重“育人”,鲁迅为何最终选择与先生的“别离”呢?从课文中找出相关段落。2431节-惜别1、学生阅读2431节。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内容。3、匿名信事件:(体会重点句子中所包涵的鲁迅的情感)4、看电影事件:鲁迅去日本的初衷是干什么的?那为何看电影就改变了他的选择?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选择,可能有的选择会从此改变你的人生!而鲁迅在看电影事件中,被深深地刺痛了,他看到了一群思想不觉悟,麻木无知的国民。从而他意识到医学救国是行不通的,只有文艺救国、科学救国才是根本治国的方法! 于是他选择了弃医从文,而这也为他以后的文学道路立了一个新起点,也是他人生的一次转折点,同时也成就了他的文学历史! 从这课当中,我们不难知道,鲁迅他所表达的是要想真正的救国,就必须先改变人民的思想! 九、离开时师生情感如何?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表达出吗?依恋、惋惜。十、为了表达对先生的怀念,鲁迅有哪些具体的行动呢?请分别用三个字概括。订、挂、写 化怀念为力量在日本求学的鲁迅,处处得到是别人对一个弱小国家的同情,体会到是日本所谓的爱国青年的排挤,还有弱小国家子民的那种无法言传的屈辱。想想,那时鲁迅的心境当是何等的糟糕。而藤野先生的严谨的治学,让鲁迅感到学有所得;藤野先生平等的关爱就像黑暗中一缕阳光,让鲁迅看到了希望;藤野先生没有任何民族偏见的帮助,就像是寒冬中一双的大手,让鲁迅感到了温暖。正因为如此,鲁迅感到藤野先生所给予自己的爱,是超越了民族,超越国界的,是一种人类的大爱!所以“他不知怎地”。鲁迅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人物,淡淡几笔,人物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两相对照,贬褒之中,爱憎分明。藤野先生一文中有两组人物对比。一是“我”与清国留学生的鲜明的对比。二是藤野先生与日本某些学生的对比。十一、课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与先生的相识、相处、惜别均在仙台,那为何还要写12节有关东京的事呢?(一)标题与内容的关系题为藤野先生,作品中却有不少篇幅写其他内容,似乎与“藤野先生”无关,但实际是紧扣题目的。如:1 第13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慨叹:“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内容,这段文字实际上是交代结识藤野先生的原因,这些“清国留学生”的丑恶形象的描绘,是藤野先生崇高形象的反衬。也交代了作者热爱、尊敬藤野先生的原因是以爱国主义思想为基础的。2 去仙台途中,“日暮里”和“水户”的印象一段,写出了作者远离祖国,独往异乡,在“冬天冷得厉害”的仙台,更需要温暖。以下写藤野先生的真情,自然如雪中送炭,深挚感人。3 写在仙台受“优待”的心理(“物以希为贵”),写日本职员“操心”。以藤野先生为代表的日本正直的人民,他们对作者是友好的,态度是真诚的。以上三点所举内容,交代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的原因、环境和友好情谊的基础。语句理解:(1)“ 我”将在日本留学,看到清国的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的学生制帽的顶上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讽刺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不也是揭露了这些清国留学生的附庸风雅、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的本质么?“我”觉得这“实在是标致极了”,仅仅六个小字,写出作者的感想。用“实在”来修饰“标志”,就是运用了反语,这才更加的增强了讽刺的力量再深一层的描绘出作者对他们的厌恶。(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这是在考试风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是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遇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企盼祖国强盛的愿望。(3)可是我离开仙台后,不敢写信给藤野先生,觉得无从说起;有时想写,却又难以下笔,后来,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而“我”也感到后悔了,他一去之后,毫无消息。但是,“我”为什么都不敢写信呢?是不是对老师就没有感情呢?是不是已经把老师遗忘了呢?不,都不是,因为作者对中国在辛亥革命后依然是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愿将这种情绪带给作者敬爱的老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用一个“竟”字来填补自己的这种无限遗憾和内疚之情。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可是做着又怎么会说“但不知怎么地呢”?,我想应该是反衬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深吧!十三、副词的选用1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2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用表示反问语气的“何尝”和否定副 词“不”配搭,表示了愤慨的感情。3 “实在标致极了”程度副词“实在”用在这里表肯定,加强了讽刺效果。4 “似乎想说话”,“似乎”传达了作者对先生的了解。5 “居然睡安稳了”,“居然”一词把作者战胜生活上的困难的精神表达出来了。6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大概”表示测度、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词“罢”合用,更增加了不敢肯定的语气。7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大概”大大地减弱了肯定的语气。表示“留级学生”说的话本不可信,但在某一点上倒被印证了。8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大概”表估计不一定确切。副词恰当运用,使语气更加准确,并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对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主要意见有四种1 作品主要写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理由是“题目叫藤野先生,就表明了它的主题思想是写藤野先生的。”2 作品是以写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的。我是一个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青年的鲜明形象。”藤野先生“是青年爱国者鲁迅以他的革命热情谱成的一阕感人的战歌,是一首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的激越的诗篇”。3 写藤野先生与表达作者的爱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