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片区语文五年级教案11.郑和远航主备学校:南徐小学 审核 :实验片区五语组 课型:阅读 授课时间:两课时 【教材分析】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查字典,先解释“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中加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词语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能根据“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畏艰险,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教学重难点】1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不畏艰险、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2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资料链接】郑和:中国明初航海家,原姓马,回族,云南昆明人。12岁时,郑和入宫做太监,后提拔为内官监,赐姓郑。郑和体貌丰伟,聪明好学,机敏善辩。他入宫后信奉佛教,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他也因此被封为“三宝太监”。 1405年,郑和首次受命出使西洋,当时的西洋是指现在的文莱以西的海洋各地以及印度洋沿岸一带。最后一次出航,郑和在返航途中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郑和下西洋,比其他国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证明了在十五世纪,中国具有世界领先的航海科技和船只制造技术。罗盘:测定方向的仪器,由有方位刻度的圆盘和装在中间的指南针构成。北宋时,便出现了罗盘,圆形,用木头或铜做成,盘的四周刻有方位,盘的中央装有一根可以灵活转动的磁针,静止时,磁针总是指向南方。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感受郑和“扬帆启航”时的雄姿英发。2品评语言文字,通过情境、讨论、朗读等多角度的阅读感悟,引领学生走近郑和,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3复述课文“扬帆启航”的内容。【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看拼音,写词语。 m tu pi qin c q bo qun ( ) ( ) ( ) ( )zng sng s li fn wi xun yo( ) ( )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qin 派( ) 深入( )出 ( )词造句 ( )责s ( ) 叫 ( ) 扯 ( )哑 ( )文fn 模( ) ( )愁 ( )围 ( )卖3.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严阵以待: 化险为夷: 名扬海外: _4读课文,完成填空。 郑和远航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作者详细介绍了 (谁) 的情况,并点明了 ,表现了 。郑和远航, 之大, 之长, 之广,达到了当时 。二.课堂助学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 对,是哥伦布,而早在明代,我国就有一位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九十多年!他的名字叫郑和 。(板书:郑和远航)2预习反馈3.整体感知: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郑和远航”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郑和几次下西洋?详写了第几次?略写了第几次?)(1)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5):详细介绍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形。第二段(67)略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2)根据段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形,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课文略写了郑和其余六次远航,这是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3)同学们,书上有一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的评价。请看,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齐读。理解“顶峰” 什么是顶峰?(山的最高点) 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二)4.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出示学习步骤:(1) 潜心读课文,画出能体现“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的句子。默读1-5自然段,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几层?写出层意。(2) 圈出有感受的词语,思考:课文是怎么表现出“规模之大、时间之上、范围之广”的呢?(3) 感情朗读这些句子。集体交流:A解读“规模大” (1) 说一说你画的句子。(2) 交流(指说),相机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红色显数字,渲染宝船的大。(师: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以我们所在的这幢教学楼来作比,宝船大概有这么大:两个五层楼叠起来的高,两幢教学楼连起来那么长,三座教学楼那么宽!我们全校一千多名师生都可以乘坐在这一艘宝船上!由此可见宝船是多么地雄伟壮观啊!)(3) 指导朗读:突出数据,体会壮观。 (如果你能把这些数字读好,宝船的气势肯定会更雄伟!) (4) 六十多艘宝船,多庞大的航海队伍啊!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船只随行!他们分工明确:(出示其他船只图片)有负责装载粮食的粮船,有运输淡水的水船,有拴马匹的坐船总共二百多艘!上面载有二万七千多人,(引读)他们有的是医生,有的是小结:所有这些,无不显示了宝船的“雄伟壮观”,“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合作探究(二):场面的壮观,规模的宏大,都是郑和出场的背景,即将远航的郑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用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神采奕奕、胸有成竹、仪表堂堂、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等)(2)如果你是岸上送行的人,你会怎么说?(3)谁来把这么威风的郑和读出来。指名读,齐读。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时“扬帆启航”部分。B 解读“时间长”、“范围广”(1)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时间很长、范围很广?(2)交流,出示: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 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3)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交流:(14051433 长达28年,七次,三十多个国家)师:郑和这么长时间的远航,率领舰队航行了10万多里,一共到了三十多个国家。几乎跨越了半个地球。这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郑和最后一次远航,已经60多岁了,鬓发全白了,就在这次归途中,郑和以身殉职,病逝于古里,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是否和老师一样的心情,沉痛而又敬重,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一小节。齐读第6小结。三.当堂训练一、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扶老( )幼 惊叹不( ) 严阵以( ) 化险为( ) 二、填空课文重点介绍了_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7次远航的重大意义。文中第一次远航可以概括为_、_、_ 三个部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_年_月_日,地点是_。四.巩固练习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将近中午 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 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 接着高举令旗 大声喊道 启航 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 船队像一条巨龙 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1.给短文片段加上标点符号。2用“”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3即将远航的郑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我会用成语来概括。(至少3个)_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通过课文,感受郑和等人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3通过品读课文,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地位。4复述课文“友好交往”和“战胜险恶”的内容。【学习过程】一温故预习1.填字成词。扶老( )幼 惊叹不( ) 严阵( )待 奔腾咆( ) 化险为( ) 规模( )大 狂风呼( ) 名( )海外 2.选择上题中的词语填空。(1)哈尔威船长以他的大智大勇,使人们( ),他自己却以身殉职。 (2) 那股偷袭的匪徒,看到这支( )的队伍,犹豫了一阵以后,调转马头跑了。(3) 旅美画家陈逸飞先生所画的那幅故乡的回忆使得周庄( )。(4)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说得头头是道,使得在场专家也(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最后两小节介绍郑和在28年间,率领船队出洋_次,前后到过_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一直到达_洲东岸,直到三年后才回到祖国。它表现了 ,开阔了 ,促进了 _二课堂助学1.导入2.预习反馈3.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那么都进行了哪些交往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第四节,然后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学会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时“友好交往”部分。(1)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2)出示“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个个惊叹不已。”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个个惊叹不已”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呢?(3)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齐读指名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时“友好交往”部分。合作探究(二):成功的背后,道路是坎坷的。速读第五节,想想航行中都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是怎样克服的?学习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战胜凶险”部分。(1)交流(风浪,海盗)(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和是怎样与风浪搏斗的?出示“在大海上,化险为夷。”同学们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此处,老师应极力渲染风浪之险恶,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风浪的恐怖,从而深刻地体会到郑和的智勇双全)(3)体会写作手法:文章这里写环境的恶劣有什么作用?(文章这里写环境的恶劣是为了反衬郑和的品质勇敢镇定)师:有这样镇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领导者,还惧怕什么?让风浪来得更猛烈些吧!齐读。过渡:自然的凶险被战胜了,面对人为的凶险,郑和又是怎么做的呢?(4)引读“智擒海盗”这一部分。(5)从这些语句中你们体会到什么?(学生抓住“事先得到”、“严阵以待”、“迅速包围”、“丢下火把”等,体会郑和的大智大勇。)指名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战胜凶险”的部分。(6)小结: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齐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开阔了眼界。”总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确确实实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郑和远航!让我们整齐而响亮地齐读最后一段。三当堂训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然而这次远航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了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请写下来。 2本段中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海上风浪险恶。表现海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3210-2025无损检测基于逆磁致伸缩效应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 听力筛查考试题及答案
- 天天学农各章节测试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高级钳工题库+答案
- 2025年高级技师钳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焊工职业技能考试练习题附答案
- 物竞预赛试题及答案
- 营销经营与管理办法
- 纸张使用及管理办法
- 《机械制图(多学时)》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斜拉桥主桥索塔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 输电线路运行运维巡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2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D题的答案
- 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
- 劳动关系理论PPT课件.ppt
- 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总体技术规范
- 医院输血科技术人员绩效考核指标
- 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薪酬体系
- 冲击式水轮机演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