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doc_第1页
许昌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doc_第2页
许昌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doc_第3页
许昌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doc_第4页
许昌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许昌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引言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越来越受到各级国土管理部门的重视,成为监控区域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准确、科学、客观地评价土地集约利用效益,是国土管理工作中需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设计科学的评价方法。本次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许昌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1 研究区概况1.1 区位条件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东经1130311419,北纬33423424,面积4978平方公里。东邻周口市,南界漯河市,西交平顶山市,北接郑州市,东北与开封市毗邻。许昌交通便利,市区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311国道、地方铁路横穿东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许南、许扶、许开、许洛公路、许平南高速公路和许开、许登、许亳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豫中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1.1 自然资源条件许昌市西部为低山丘陵,东部为淮海平原西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地貌景观可分为平原、山地和岗地三大类,平原占全市面积的72.81,低山丘陵占全市面积10.43,岗地占全市面积的16.75。许昌市气候属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全市四季气候总的特征是: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四季分明,最热月在7月份,平均气温为27.2,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为00.5。许昌市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条件好,开发程度较高,十分利于发展粮棉商品生产。全市土壤呈微碱性,PH值在7.58.5之间,适宜小麦、玉米、红薯、烟草、棉花、大豆等多种作物生长。土壤肥力在全省处于中等水平,也有高肥力和低肥力的地块。土壤改良大致分为3个区:西部丘陵岗地是以增施有机肥、涵养水分为主的旱地改良区;棕壤、褐土、紫色土和红黏土分布的低山丘陵,是以搞好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综合改良区;颍河冲击平原和东部潮土及砂礓黑土旱作物农业和灌溉农业,是以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为主的开发中低产改良区。许昌市已知矿藏主要有煤、铝土、铁、硅石、耐火黏土、石灰岩、大理石和白垩土。境内经普查有维管束植物124科、411属、719种,其中:野生植物448种,栽培植物271种。按自然森林植被破坏后大部分低山丘陵为槽罐丛植初分类,属华北区豫西山地和黄淮平原亚区植物区。1.1.2 社会经济条件许昌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市、鄢陵县、禹州市、襄城县;43个乡,35个镇,20个街道办事处;2194个村民委员会,210个居委会。总面积497835.50公顷,总人口452.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5.10万人,占总人口32,乡村人口282.80万人,占总人口6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56人。许昌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城市,是中原城市群中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交通运输中心、装备制造基地。主城区加上外围组图联合构成我国京广发展轴上的重要城市节点,成为我国中部崛起战略据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许昌市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高度增长,经济总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已突破了700亿大关。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1.2 许昌市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到2005年,许昌市建设用地82322.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53%。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73507.6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89.29%;交通水利用地面积5581.9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6.78%;其他建设用地面积3232.2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93%。城乡建设用地中,城市用地面积7787.21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10.59%;建制镇用地面积3954.09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5.38%;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55511.80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75.52%;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面积4378.19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5.96%;采矿用地面积1876.37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2.55%。交通水利用地中,铁路用地面积731.09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13.10%;公路用地面积3329.16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59.64%;管道运输用地面积6.29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0.11%;水工建筑用地面积796.99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14.28%;水库水面用地面积718.39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12.87%。其他建设用地中,风景名胜设施用地面积为646.45公顷,占其他建设用地面积的20.00%;特殊用地面积为2585.82公顷,占其他建设用地面积的80%。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1 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是指用来测度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结构等一系列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用土地集约利用指标来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可对土地的集约利用情况作出客观评价,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原则是: 1.综合性原则。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就对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按差异划分土地集约度。 2.系统性原则。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全面、系统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各个方面,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为系统整体服务。 3.区域性原则。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衡量因不同城市规模、不同地域而有很大的差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应以具有普遍性的指标为主,视不同区域而调整。如在小城镇,其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应侧重于城镇土地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 4.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应尽量以定量计算为主,体现科学性,但同时也需要对某些难以定量的指标进行定性分析,以利于评价的可操作性,减少人为随意性。5.动态发展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衡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将会有所改变。因此,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随着时间、地域的变化而有所变更,以便能与所研究的地域、时期相一致。2.2 许昌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此次许昌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为一个目标层,三个准则层,十个指标层,其中目标层中包括土地投入产出程度指标、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和土地结构指标,土地投入产出程度指标中包括单位工业用地工业产值、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又包括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容积率、人口密度和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土地结构指标中包括工业用地率、绿化覆盖率和土地闲置率。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许昌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析土地投入产出程度指标单位工业用地工业产值正指标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正指标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正指标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正指标容积率正指标人口密度正指标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正指标土地结构指标工业用地率正指标绿化覆盖率负指标土地闲置率负指标3 评价实例分析以许昌市为例3.1 根据所得许昌市数据资料,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及标准化处理,得如下数据:指标C1C2C3C4C5C6C7C8C9C10许昌县0.203007520.12174560.1489841010.160819830.1565420560.170454550.20.2865902860.2009685230.16056671鄢陵县0.105263160.105504590.2167395920.164622390.2102803740.090909090.150.0620461510.2064164650.17119244长葛市0.157894740.1304240.1297924880.200233030.1448598130.181818180.250.2281749230.1368038740.15466352禹州市0.142857140.082568810.1787607040.178275610.1051401870.102272730.150.1050508310.125907990.15230224魏都区0.218045110.458343660.1432800470.11153480.2383177570.261363640.150.2672260770.1985472150.18536009襄城县0.172932330.101413340.1824430680.184514350.1448598130.193181820.10.0509117310.1313559320.175914993.2 计算参评指标的熵值 对于参评的某项指标,指标值之间的差距越大,则该指标在评价中的作用越大。熵值的计算公式如下:H(xi) = -k (j=1,2,m)为计算方便,上式取自然对数,其中,调节系数k=1/lnn0。得:指标C1C2C3C4C5C6C7C8C9C10熵值0.985440.8678180.9915540.991660.9803390.9661140.978046280.8978610.9872080.998593.3 将评价指标的熵值转化为权重值 计算指标的差异系数h第j项参评指标的差异系数定义为 Hi=1一H(xj) (j=1,2,m) 则j项参评指标的权重系数定义为 指标C1C2C3C4C5C6C7C8C9C10权重0.102180.0899820.1028120.102820.1016490.1001740.10141090.0930970.1023610.103543.4采用加权法计算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值取值范围为 0,1 , 分值为零,说明土地利用系统处于最不成熟的状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低;当分值为l时,说明土地利用系统达到理想的成熟状态,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最优。许昌县鄢陵县长葛市禹州市魏都区襄城县0.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