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题 报 告.doc

0159、PICICD2仿真器的原理图与PCB资料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5076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0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12-06 上传人:QQ28****1120 IP属地:辽宁
6
积分
关 键 词:
毕业设计论文
资源描述:
0159、PICICD2仿真器的原理图与PCB资料,毕业设计论文
内容简介: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高频电路实训装置 设计 系 别: 电子工程系 班 级: 应教 0201 学生姓名: 何锦荣 指导教师: 李杰 2006 年 11 月 9 日 nts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专家组及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 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 1)研究的目的; ( 2)主要研究内容; ( 3)课题的准备情况及进度计划; ( 4)参考文献。 4开题报告的撰写应符合科技文献规范,且不少于 2000 字;参考文献应不少于 15 篇,包 括中外文科技期刊、教科书、专著等。 5开题报告正文字体采用宋体小四号, 1.5 倍行距。附页为 A4 纸型,左边距 3cm,右边距 2cm,上下边距为 2.5cm,字体采用宋体小四号, 1.5倍行距。 6“课题性质” 一栏: 理工类: A.理论研究 B.应用研究 C 工程设计 D.软件开发 E.其它 经管文教类: A.理论研究 B.应用研究 C.实证研究 D.艺术创作 E.其它 “课题来源”一栏: A.科研立项 B.社会生产实践 C.教师自拟 D.学生自选 “成果形式”一栏: A.论文 B.设计说明书 C.实物 D.软件 E.作品 nts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题目 高频电路实训装置 设计 课题性质 A B C D E 课题来源 A B C D 成果形式 A B C D E 同组同学 无 开题报告内容(可另附页) 指导教师意见(课题难度是否适中、工作量是否饱满、进度安排是否合理、工作条件是否具备等) 指导教师签名: 月 日 专家组及系里意见(选题是否适宜、各项内容是否达到毕业设计(论文)大纲要求、整改意见等) 专家组成员签字: 教学主任(签章): 月 日 nts 附页 开题报告 高频电路实训装置设计 一、 选题背景及现实意义 “无线电 调试技术”实训课是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无线通信系统的学习使学员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信号系统、通信原理及无线电传送的基本理论知识。这课程主要针对通信工程和电信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训练和考核,结合通信原理、仪器仪表、高频电子线路等相关知识,是基于对学员训练无线电电路设计、仪器仪表使用能力而设计的无线电调试实训装置。 在过去的无线电实训模式中一般是学员采用分立式元件和万能板对高频实训电路进行搭接和调试,学员能从中学到焊接技术、高频电路的调试方法及解决高频干扰等很多知识,但同时也存在一 定的不足,比如如学员对系统不了解,在实际的实训中只针对某一个高频电路进行训练,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快速的理解系统原理及组成;有时调试的电路无法应用于实际当中,只是对电路进行验证,使得所学知识的跟实际脱节,影响学员学习热情和兴趣;在者就是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对无线电影响很大,有时会由于焊接或元器件的参数使电路无法正常工作,学员需要对电路不断的调试和更换电子元器件的参数来达到对电路的调试,这样往往需要一定的学习周期,以至学员在短时间内无法建立无线电通信系统概念。 目前有关无线电调试技术的新型教学仪器中,大部份是应 用于实验场合,而在实训和无线电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方面尚无理想的教学设备,目前所使用的教学仪器设备不适合培训课程,在实验箱上的电路学员能调试的地方很少,只能观测系统已设置好的参数的信号模型,而无法根据自己来设定参数;系统中的功能电路没有模块化,很难实现对单元短路的调试和测试,学员只能知道验证的结果,而对系统内部的信号流程及工作参数无法获得,这样学员只能获得概念上的学习而无法指导实践工作。通过不断的摸索,我们开发和设计了针对无线电调试技术的实训装置, 目的是使学生在高频电路原理和安装、调试方法、检测手段、电路稳定、 抗干扰等技术要点方面获得实际的经验与体会,从而提高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结合我院进行的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探索,使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可以迅速提升。学院对学生的培养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对学生大学职业技能进行职业化的培养,使学生在大学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形成学生即引导理论学习,又能指导实践操作一体化人才,使学生在毕业时具有很强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在学院进行的特色教育的同时,通过开放实验室,举办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结合毕业设计对无线电调试技术 的实训装置进行开发和设计,面向相关培训和考核训练的平台。 nts 该实训装置在无线通信方面采用三类无线传输方式,分别是调幅方式,调频方式和FSK 调制与解调方式,这样可对无线电通信的发射与接收进行学习,且可根据自行调试和设计的参数来调制信号发射,再通过本实训装置进行相应的接收,使学员对发设和接收有系统性的理解。在一般的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仪器中,主要是结合教材顺序来安排实验,学员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和验证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样只能是单电路模块的学习,而在职业技能训练和鉴定时,要求学员能对整个通信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这样的教学仪器很难满足要求。 经过对市场调研,目前用于无线电调试的考工实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教学仪器相对不完善,开发好可运用于大、中专院校的实训教学和科研机构的实验设备,所以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二、 系统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1、系统组成 系统是由多个模块组成,分别 由 晶体管振荡电路, AM 发射机电路, AM 接收机电路,FM 发射机电路, FM 接收 机电路, FSK 调制电路, FSK 解调电路, CPLD 频率计电路,系统电源电路 模块等组成 。 其框图如图 1 所示。 图 4-1 系统模块框图 2、主要技术指标 调 幅发射模块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工作频率范围、发射功率、调幅度、非线性失真(包络失真)、线性失真、噪声电平、总效率等; 调幅接收模块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工作频率范围、灵敏度、选择性、中频抑制比、镜像抑制比、自动增益控制能力、输出功率等; 调频发射模块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工作频率范围、发射功率、 调频接收模块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工作频率范围、最大频偏、最大不失真功率、FM 接收机电路 CPLD 频率计电路 FM 发射机电路 FSK 调制 电路 系统电源 电路 AM 发射机电路 AM 接收机电路 晶体管振荡电路 FSK 解调 电路 nts 灵敏度、镜像抑制比等; 本机 LC 振荡模块的主要技术指标有:输出频率稳定度、输出频率范围、输出电压峰 -峰值、波形无明显失真等; 高频小信号放大模块的主要技术 指标有:增益、通频带、选择性、工作稳定性、噪声系数等 高频功率放大模块的主要技术指标有:输出功率、效率、功率增益、谐波抑制度; FSK 的调制、解调模块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码元传输率、信息传输率、系统频带利用率、系统误码率、误信率等。 三、 工作思路及关键技术实现 1、 技术路线概述 具体工作思路是先在实验板上自己搭接各相应的模块电路,通过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设备,逐个调出各模块电路,记录电路各参数指标;然后用 Protel DXP 软件画出各模块电路的原理图及 PCB 板图;接着把各模块的 PCB 板图合并在一起,并到市场上去加工,加工回来后在大板上按信号流程及各模块特点逐个焊接和调试模块电路;然后设计箱体的外观、大小;最后还要制作实验箱的实验指导书。 2、 关键技术实现 调幅发射模块采用了模拟乘法器 MC1496 来实现调幅,并用宽带放大器对已调制信号进行放大,再发射出去;调幅接收采用经典的分立元件电路实现;调频接收采用 SONY 公司生产的 CXA1238 电路来实现解调;本振采用晶体振荡模拟电路实现; FSK 的调制电路采用分立元件的独立振荡法来实现; FSK 解调采用分立元件的过零检测法来实现;高频频率计采用集成电路分频,再送到 CPLD 组成的记数器记数。 四、 课题的准备情况及进度计划 序号 毕业设计阶段性工作及成果 时间安排 1 查找资料、 资料收集、 方案论证 早进入阶段 2 完成开题、 设计电路、购买元件 第一 二周 3 模块制作及调试、系统调试 第三 四周 4 做 PCB 板、 在 PCB 板上 进行 制作及调试 第五 六周 5 系统调试、箱体设计、整机统调 第七 八周 6 完成毕业论文、答辩 第九 十 二 周 nts 五、 参考文献 1康华光,陈大钦 .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 M. 第四版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康华光,陈大钦 . 电 子技术基础 -数字部分 M. 第四版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张肃文 . 高频电子线路 M. 第四版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5 4日 铃木宪次著 . 高频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M. 第一版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5王川,刘聘 . 高频电子技术 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6谢自美 .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 M. 第二版 .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7吴运昌 . 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 M. 第一版 .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8何希才,刘洪梅 . 新型通用集成电路实用技术 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7 9李广弟 . 单片机基础 M. 修订版 .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1 10吴金戎 . 8051单片机实践与应用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11潘松,黄继业 . EDA技术实用教程 M. 第二版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2李光飞 . 单片机课程设计实例指导 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5 13阳昌汉 . 高频电子电路 M. 第二版 . 哈尔滨:哈尔滨工 程大学出版社, 2001 14李隆宝 . 实用电子器件和电路简明手册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1 15周兴华 . 变容二极管和电调谐 J. 电子世界, 2000 年,第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0159、PICICD2仿真器的原理图与PCB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5076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