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前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最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科之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服务,已成为各位教师关注的问题,要学生创新,教师必须先行,一切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一、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教学中教师要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放到学生中去。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完成的,教师绝不代做,通过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去发现规律,学习新知;通过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变“师要人人学,师教人人学” 为“人人要学,人人会学”;教师一改以往的“师道尊严”,每一句话语,任一个眼神,都给予学生信任和关爱,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零”距离空间,在这个新型的空间里,激起“人人敢于求新”的勇气,增强“人人乐于求新”的意识,展现与众不同的创新才智。二、给学生提供创新题材创造性思维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的才思也不是纯灵感的产物,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一个长期培养、训练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选择典型的题材,设计问题多样化,诱导创新意识,给予学生创新能力生长的土壤。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设计结论开放题:“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6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如果把它切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它的表面积会增加多少?”其中切的方法不同,所得的结论也不同,解题策略、答案都是开放的,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扩展奇思妙想的空间;解题中学生还会觉悟出如何切增加的面积最多,如何切增加的面积最少。还给了学生发现新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收获更多的创新成果;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后,设计方法新颖题: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是多少?(如图)让学生冲出常见求圆的面积先求半径的解题思路,从全新的角度解决问题;学习了“减法性质”后,设计思路开放题:999-299-69-31学生运用所学,可以得出多种不同的算法,学生的计算方法可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各显神通;学习了“按比例分配”后,设计问题开放题:小明的体重、小山的体重和小华体重的比是7:5:6。由此让学生说说你能想到什么?再如:条件干扰题:学校新买图书5000册,分给五年级1500册,比四年级分得的1.2倍多300本,四年级分得图书多少册?让学生学会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从题中筛选条件,排除多余条件的干扰;存在“问题”题:一辆汽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相距750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汽车每小时行54千米,经过多少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这就要求学生能在解题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敢于向老师的题目提出质疑,同时让学生根据所需补充条件,不同的学生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一道题创出了多道题。三、让学生经历创新过程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们发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研究中,寻得方法,找到“钥匙”,让每个学生参与体验创新的过程,让每一种全新的方法,每一种独特的思路,每一种与众不同的想法,在自己探索中,同学交流中闪现。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合作探索。发给每组一个小圆柱和一张白纸,让学生自己动脑想,亲自动手操作,在亲身体验中探索计算方法。通过合作研究,大家各显神通,得出了不同的方法。1推倒圆柱滚动,侧面积也就是压过的长方形的面积。2先将圆柱侧面包装好,再用刀子裁开得到一个长方形。3先将圆柱侧面包装好,再用刀子裁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经过大家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其中的奥妙,探索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索,学生深深体会了其中的变形相等,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体验了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同时在交流中,体会了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的多元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也自在其中。四、帮学生拓展创新路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不能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仅仅局限于在解题中训练,做题中培养,要在生活中给学生架设创新的桥梁,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生活之中。让他们在生活中,扩大眼界,锻炼自己,解放空间,发挥内在的创造力。如,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后让学生做一回设计师:我们学校的二(1)班教室后面有一块空地,学校准备在这里设计花坛,现定花坛的面积为12.56平方米,请你设计出你心目中的花坛,让我们大家共创美丽的校园。(画出你心目中的花坛。)这样学生张开了想像的翅膀,经心打造出富有自我特色的花坛,设计出许多颇有新意的方案,无论是创造想像还是再造想像,都给了学生创造的空间。附学生作品:(这里以比例尺:1:200展示。)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图6、7、8、9是圆的剪拼作品)五、使学生体验创新乐趣心理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和力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更要善于对待学生每次创新的成果。对于学生提出的好的见解,新的方法,教师必须给予及时表扬。特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少,思想单纯,往往会提出让你意想不到的见解,甚至于荒唐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更不能批评,消极处理,一定要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以保护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保护学生那难得的“问题意识”,让他们敢问、多问,只有给了他们问的自由,问的空间,每个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保驾护航。小学生的一次猜想,一种与众不同的想法,一个全新的解题方法,还只是一颗不经意的嫩芽,他们需要教师的真心的赏识和全心的呵护。充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