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 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1 作业(鲁教版).docx_第1页
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 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1 作业(鲁教版).docx_第2页
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 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1 作业(鲁教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完成12题。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2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答案1.d2.a解析第1题,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第2题,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和上题得出的结论可推断,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如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34题。3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热带疏林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4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天山天池湖滨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d武夷山九曲溪边答案3.d4.b解析第3题,根据题意,“滴水叶尖”现象常年出现的地区应是常年多雨区,选项中热带雨林带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最易出现该现象。第4题,我国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雨季较长,“滴水叶尖”现象在此出现较为普遍。截止到2016年3月6日18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为9.85 m,低于该站10 m枯水点位,整个鄱阳湖床已经基本成了一望无际的荒漠与草原。读“长江水系图”及“鄱阳湖床景观图”,完成56题。5鄱阳湖景观所处的自然带为()a热带草原带b亚热带荒漠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6进入6月份,鄱阳湖草原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草原转变为荒漠b进入梅雨季节,草原被湖水淹没c受西南季风影响,草原因洪涝而死亡d正值夏播季节,草原被人为破坏答案5.d6.b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鄱阳湖在30n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正确。第6题,6月以后,我国长江流域进入汛期,鄱阳湖水位上升,淹没滩地上的草原,b正确。7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2)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_;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_。(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出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4)简述世界热带雨林的破坏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答案(1)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横贯大陆东西。 (2)大热量(或太阳辐射) (3)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4)减少了对co2的吸收,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的调节功能下降(或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和图中森林植被分布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第(2)题,a地位于季风气候区,b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故a地温差大。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热量。第(3)题,亚热带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岸为地中海气候。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