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学案同步:第二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课时1 课件(湘教版)(47张PPT).pptx_第1页
地理新学案同步:第二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课时1 课件(湘教版)(47张PPT).pptx_第2页
地理新学案同步:第二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课时1 课件(湘教版)(47张PPT).pptx_第3页
地理新学案同步:第二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课时1 课件(湘教版)(47张PPT).pptx_第4页
地理新学案同步:第二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课时1 课件(湘教版)(47张PPT).ppt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学习目标1 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之间的关系 3 掌握地质构造类型及相应的地表形态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 互动探究 达标检测 专项提能4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自主学习 一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球内部 太阳能 地壳运动 堆积 思考 内 外力作用是交替进行的 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 答案不对 内 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不过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 往往是以某种作用为主 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 板块名称 a为板块 b为太平洋板块 c为板块 d为美洲板块 e为非洲板块 f为板块 2 板块的边界类型 图中m为 n为生长边界 欧亚 印度洋 南极洲 消 亡边界 3 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如图中a是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 形成了山脉 青藏高原 如图中b c是海洋板块与板块挤压碰撞地带 形成了 岛弧 山脉 如图中d是陆地板块内部地带 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大陆 喜马拉雅 大陆 海沟 张裂 2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 地质构造 由引起的地层倾斜 弯曲 甚至是断裂的情形 2 主要类型 褶皱 图中a b处水平岩层发生 形成褶皱 其中a处叫 b处叫 地壳运动 弯曲 背斜 向斜 断层 图中c处岩层发生 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 断层的类型及特征如下表所示 3 火山 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 火山活动常形成 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2 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断裂 地垒 相对下沉 d 渭河谷地 火山锥 思考 一位在青藏高原上的旅行者 捡到一块石头 他吃惊地发现这竟是一块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这么高的陆地上为什么会捡到海洋生物化石呢 答案 答案青藏高原由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在青藏高原抬升之前 该地是一片汪洋 旅行者捡到的石头就是当时的海洋生物形成的化石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构造学说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褶皱 背斜 断层 地垒 宏观地形 向斜 地堑 知识归纳 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读 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上 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属于哪个板块 答案 答案太平洋板块 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答案 2 在板块边界处一般形成什么样的地形 答案在消亡边界形成高大的山脉 高原 岛弧 海沟等 在生长边界形成海岭 裂谷 断层等 3 试分析红海 地中海 大西洋未来变化趋势及原因 答案红海 大西洋的面积会不断扩大 因为它们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板块处于不断张裂中 地中海的面积会不断缩小 因为它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1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 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2 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3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是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方 地震 火山活动频繁 4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2 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形 解析根据板块分布状况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 甲为印度洋板块 乙为非洲板块 2018 太原高一检测 下图为 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 读图回答1 2题 1 甲 乙两陆地分别属于a 欧亚板块 非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c 非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d 美洲板块 欧亚板块 答案 解析 2 m 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a b c d 答案 解析 解析结合板块分布可知 m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上 n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探究点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2017年1月12日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背斜首口页岩气预探井开始压裂施工 背斜是褶皱的基本形态之一 多埋藏有石油 天然气 1 分别写出甲 乙 丙三地地质构造的名称 答案 答案甲 向斜 乙 背斜 丙 断层 2 解释甲地成为山岭 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答案 答案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 易被侵蚀成谷地 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 不易被侵蚀 反而形成山岭 3 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 应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为什么 答案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 应该选择在乙地 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 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 而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 便于施工 4 假设该地地下有煤层 在甲 乙两处挖煤易发生哪些事故 答案 答案甲处易透水 乙处易瓦斯爆炸 5 丙处两侧岩石的运动方向有什么不同 答案丙处两侧的岩石一侧向上运动 一侧向下运动 6 如果丙处两侧岩石的移动幅度很大 上升的部分会形成什么地形 下降的部分又会形成什么地形 答案上升的部分形成块状山地 下降的部分形成谷地和河流 1 褶皱构造与地貌 2 断层构造与地貌 3 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解析从地质构造看 泰山的形成应属于发生在两条断层线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 即图中的 山东省极力推崇的 一山一水一圣人 的独特旅游线路 给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中 一山 指的是五岳之首 泰山 结合下图 完成3 4题 3 图中与泰山成因相吻合的地质构造是a b c d 答案 解析 4 在图中 四种地质构造中 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a b c d 答案 解析 解析背斜是石油 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 图中 是背斜构造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专项提能4 图表特征 地质构造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 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 下图为 某区域构造地貌剖面示意图 图中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c p t j k 读图完成下题 判断该区地层发生褶皱的时间及其形成的主要褶曲类型a c地层形成之后 背斜b k地层形成之后 背斜c c地层形成之后 向斜d k地层形成之后 向斜 下图为 某区域构造地貌剖面示意图 图中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c p t j k 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c p t j k 1 根据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可知 该区域岩层 中间新 两翼老 地质构造为向斜 2 看图可知 该岩层由c岩层至k岩层都有弯曲 至k岩层以上部分没有弯曲 因此k岩层为界线 在k岩层形成之后发生褶皱 d 判断该区地层发生褶皱的时间及其形成的主要褶曲类型a c地层形成之后 背斜b k地层形成之后 背斜c c地层形成之后 向斜d k地层形成之后 向斜 解析读图可知 图中岩层发生了弯曲 形成背斜构造 所以有褶皱作用 众多岩层发生断裂 同时有明显的花岗岩层 属于侵入型岩浆岩 所以选b 读 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 回答 1 2 题 1 图中表现的内力作用主要有 固结成岩 褶皱 沉积作用 岩浆侵入 断层 侵蚀作用a b c d 答案 解析 2 图中最先发生的地质作用是a 岩浆的侵入b 断层的发生c 页岩的沉积d 褶皱的发生 答案 解析 解析读图可知 图中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是 先是众多岩层发生褶皱弯曲 然后岩浆侵入 形成花岗岩 再之后岩层发生断裂 形成断层 最后在表层发生页岩的沉积 故本题选d 达标检测 读 板块运动示意图 完成1 3题 1 图中 板块的名称分别是a 南极洲板块 美洲板块b 欧亚板块 印度洋板块c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d 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1 2 3 4 5 解析 两板块张裂 生长边界位于海洋 是海岭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 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都是碰撞 消亡边界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虽然是生长边界 但海岭两侧地理事物分布与题中信息不符 只有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符合题意 这样 就是大西洋中脊 海岭 图中 的左侧就是南美洲 右侧就是非洲 2 图中 示意的是a 大西洋中脊b 板块的消亡边界c 太平洋中脊d 印度洋中脊 解析 两板块张裂 生长边界位于海洋 是海岭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 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都是碰撞 消亡边界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虽然是生长边界 但海岭两侧地理事物分布与题中信息不符 只有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符合题意 这样 就是大西洋中脊 海岭 图中 的左侧就是南美洲 右侧就是非洲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位于非洲和南美洲纵列分布的山脉 符合题意的只有安第斯山脉 3 图中所示山地为纵列分布的a 大分水岭b 安第斯山脉c 海岸山脉d 阿巴拉契亚山脉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4 秦岭北麓七十二峰 号称 峪峪有温泉 原因是a 断层分布b 火山活动c 背斜构造d 向斜构造 解析温泉出露说明岩层断裂 地球内部热能得以释放 故本题应选a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5 读下图 回答有关问题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1 从岩层的弯曲状态看 图中甲 乙两处的地质构造中属于向斜构造的是 处 乙 解析根据背斜和向斜的岩层形态即可判断出来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2 在地貌上 乙地是 在甲 乙两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