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学案同步:第二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课时2 作业(湘教版).docx_第1页
地理新学案同步:第二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课时2 作业(湘教版).docx_第2页
地理新学案同步:第二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课时2 作业(湘教版).docx_第3页
地理新学案同步:第二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课时2 作业(湘教版).docx_第4页
地理新学案同步:第二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课时2 作业(湘教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下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之为“蛇曲”。据此回答12题。1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 d风沙堆积2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答案1.c2.b解析第1题,据图,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开阔,可以排除a项(起伏)、b项(沟谷、断崖)。河流地貌与风沙关系不大,故排除d项。第2题,解读选项中诗文,a选项描述水的海陆间循环,大致反映地势地貌的西高东低,未体现堆积地貌,可排除。b选项中白鹭洲是由江水携带泥沙沉积形成,因形似白鹭而得名,故b选项正确。c选项形容长江之长,未体现地貌,可排除。d选项中万重山,体现流水侵蚀而成的峡谷地貌,可排除。(2018长沙重点中学高一期末)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据此回答34题。3下列选项与图中最符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风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4“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堆积作用 d搬运作用答案3.a4.b解析第3题,岩石在冰川作用、冻胀作用、风力作用、暴晒作用下,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于风化作用。风化或侵蚀的碎屑物,经外力作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这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搬运作用。第4题,“水滴石穿”描述的是流水侵蚀作用。(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期末)下图为我国某些地区的地貌示意图和景观图。读图回答56题。5图示地貌名称分别是()a三角洲山地 b冲积扇沙丘c瀑布丘陵 d河漫滩沙丘6形成两种地貌的主要作用分别是()a流水侵蚀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风力堆积 d海水堆积风力堆积答案5.b6.c解析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左图表示的为冲积扇,右图表示的为沙丘,故答案选b项。第6题,冲积扇主要是流水的堆积作用,沙丘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故答案选c项。(2017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月考)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7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风力侵蚀 b流水堆积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8“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答案7.a8.d解析第7题,沙漠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主要外力是风力,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第8题,根据材料,“蘑菇沙漠”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干旱地区。(2017烟台重点中学期末)如图是厦门市鼓浪屿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呼呼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据此回答910题。9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海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 d河流侵蚀10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a岩洞 b岩礁c沙滩 d海岸答案9.a10.c解析第9题,根据题干可知,“鼓浪石”是海浪拍打形成的,为海水的侵蚀作用。第10题,海水堆积作用会形成沙滩地貌。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读下图,回答1112题。11左图中最宜植树的地点为()a b c d12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a风化 b侵蚀c搬运 d沉积答案11.c12.d解析第11题,地植树更有利于涵养水源,减少坡面径流,保持水土。第12题,这种交错排列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有利于物质的沉积,从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13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沙尘暴频发洪涝灾害增多a bc d14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 b毁坏植被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答案13.d14.b解析看图例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地减少,梯田增多,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植被减少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频发。15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乙图是_,二者都是河流_地貌。(2)若甲图中、乙图中两地貌在丙图中均有分布,则甲在_处分布,乙在_处分布。(3)随着河流流速的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4)根据甲图,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答案(1)冲积扇三角洲堆积(2)fe (3)c(4)b解析(1)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在不同部位特征各异,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故图甲中地貌是冲积扇,图乙中地貌是河口三角洲,都是河流沉积作用而成的堆积地貌。(2)河流多发育于山谷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应根据等高线特点确定地貌类型,从而确定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根据丙图可确定gf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f位于谷口前,可能会形成冲积扇;e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3)由于重力等分选作用,一般来说质量大的先沉积,质量小的后沉积。甲图中由a到b,谷口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4)冲积扇的中部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16(2018天津市和平区期末)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1)在图中画出冲积扇和三角洲出现的位置,并标注。(2)海河的入海口处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请推测原因。(3)随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黄河水泥沙含量减少,分析可能对下游产生的影响有哪些?答案(1)图略(各画出一个或多个,位置较准确即可)。(2)海河入海口地区地壳下沉。(3)泥沙淤积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长趋缓(停止增长);河床侵蚀加剧;水质变好。(答出三条即可)解析(1)河流入海口处泥沙沉积会形成三角洲地貌;出山口处泥沙沉积会形成冲积扇地貌。(2)一般来说,河流在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地貌,但海河入海口处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可能是地壳经历了下沉过程。(3)若入海泥沙含量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