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生物等效性研究信息汇总表模板.doc_第1页
2.5-生物等效性研究信息汇总表模板.doc_第2页
2.5-生物等效性研究信息汇总表模板.doc_第3页
2.5-生物等效性研究信息汇总表模板.doc_第4页
2.5-生物等效性研究信息汇总表模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 生物等效性研究信息汇总表 -须按时间顺序提交所进行的每项生物等效性试验的相关信息。 -每项生物等效性试验分别提交下列表格,共用内容集中填写于首个试验项目中,其余项目参见首个试验,并注明标题号。2.5.1 XX药品的空腹生物等效性研究表1概要药品名称规格研究题目申请人联系方式: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传真合同研究组织CRO联系方式: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传真现场管理组织SMO联系方式: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传真现场核查(包括临床试验部分和样品检测部分)核查单位:被核查单位:核查时间:核查结论:表2 生物等效性研究概要试验编号试验目的试验设计试验药物(剂量、剂型、给药途径)产品批号受试者(数量(男/女)人群类别 年龄(平均 范围)参数均值(+/-SD )试验报告的位置Cmax (单位/mL) Tmax (hr) AUC0-t (单位) AUC (单位) T1/2 (hr) Kel (hr-1) #空腹试验名称随机单次给药交叉试验受试制剂:片剂/胶囊/混悬液 口服 批号参比制剂:片剂/胶囊/混悬液 口服 批号完成例数(男/女数量)健康人群或患者平均年龄(范围)均值(%CV)均值(%CV)中位数(范围)中位数(范围)均值(%CV)均值(%CV)均值(%CV)均值(%CV)均值(%CV)均值(%CV)均值(%CV)均值(%CV)详细内容在报告正文的位置,注明标题号表3A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相对生物利用度数据汇总表是否对生物等效性研究评价标准进行了调整是否若否,只填写表3A若是,请填写表3A和3B研究药物名称(完成病例数)剂量(#mg)最小二乘法的几何均值、均值比和90%置信区间空腹生物等效性试验(试验编号)参数受试制剂 N 参比制剂 N 比值 90% C.I. AUC0-t AUC Cmax 研究药物名称(完成病例数)剂量(#mg)最小二乘法的几何均值、均值比和90%置信区间餐后生物等效性试验(试验编号)参数受试制剂 N 参比制剂 N 比值 90% C.I. AUC0-t AUC Cmax 表3B 调整评价标准的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相对生物利用度数据汇总表参数T/R 比值 90% CI下限 90% CI上限 S2wr Swr 界值标准 计算方法结果 LAUCT LAUCI LCMAX 表4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学验证项目数据生物分析方法学验证报告位置填写标题编号待测物填写待测物名称内标确定使用的内标方法描述简要描述提取和分析的方法 定量限定量限,单位药物的平均回收率 (%) % 内标的平均回收率 (%) % 标准曲线浓度(单位) 标准曲线范围和浓度单位 质控浓度(单位) 列出所有的质控浓度 质控日内精密度范围 (%) 列出每个质控值或数值范围质控日内准确度范围(%) 列出每个质控值或数值范围质控日间精密度范围(%) 列出每个质控值或数值范围质控日间准确度范围(%) 列出每个质控值或数值范围室温稳定性 (时长) 室温#小时保持稳定储存稳定性 (时长) 4C #天保持稳定处理后样品稳定性 (时长) 室温#小时保持稳定; 4C#小时保持稳定冻融稳定性 (次数) # 次数长期储存稳定性(时长) -20C (或其他温度) #天保持稳定稀释验证试验 浓度/稀释倍数 选择性空白生物基质样品中无干扰峰上述信息表格请按每个待测物分别提交应在样品分析计划文件中提交所有验证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表5 体外溶出试验概要溶出试验条件仪器转速溶出介质体积温度申报的质量标准溶出试验单位(单位名称,地址)试验编号试验日期产品编号/批号(受试制剂生产日期)(参比制剂失效期)剂量规格剂型剂量单位的数量收集时间(分钟或小时)#受试制剂mg片剂胶囊12平均值 范围 % CV #参比制剂mg片剂胶囊12平均值 范围 % CV 应提交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所有规格的溶出试验结果。表6 处方信息(举例)成份功能(mg) / 片(%) / 片规格1规格2规格1规格2片芯包衣总计100.0100.0应提交所有规格的处方信息。表7 完成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受试者信息试验编号给药分组受试制剂 N=参比制剂 N=年龄(岁)均值 SD 范围50 1521 - 64年龄组 75 N (%)N (%)N (%)N (%)N (%)N (%)N (%)N (%)N (%)N (%)性别男女N (%)N (%)N (%)N (%)种族亚洲人黑人白种人拉美人其他N (%)N (%)N (%)N (%)N (%)N (%)N (%)N (%)N (%)N (%)BMI均值 SD 范围其他因素表8 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全身系统/不良事件各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空腹/餐后生物等效性试验试验编号试验制剂组参比制剂组全身症状头昏N (%)N (%)其他N (%)N (%)心血管高血压其他胃肠道便秘其他其他器官系统总计N (%)N (%)表9 试验样品重复测定情况试验编号详细信息所在位置:注明标题标号重复测定的原因重复测定样品数重复计算样品数实际数量占总样品数的百分比%实际数量占总样品数的百分比%受试参比受试参比受试参比受试参比药物动力学*原因A(例如:低于定量限 )原因B原因C其他总计* 若无药动学原因的重复试验,请填入0.0表10 试验信息试验编号试验题目试验类型体内BE体外BE渗透性其他报告位置的标题号: 试验报告 方法学验证报告 生物分析报告位置, 如: 5.3.1.位置, 如: 5.3.1.附件d位置, 如: 5.3.1.附件e临床试验机构(机构名称、地址、电话、传真)主要临床研究者(姓名,Email)试验给药日期样品分析机构(机构名称、地址、电话、传真)样品分析日期主要分析人员(姓名,Email)样品储存: (a) 时长 (从样品获取的第一天到分析的最后一天) (b) 温度范围 (如 -20 C 至 -80 C)样品备份情况采集的样品是否备份,说明编号及储存情况长期保存稳定性时长(# C 保存#天数) 待测物 1: 待测物2: (如果有) 注: 长期保存稳定性研究应在保存温度范围的上限条件下进行长期保存稳定性试验数据位置说明长期保存稳定性试验报告和数据的标题位置,包括章节、段落和页码。并尽量提交位置的超链接。表11 试验药物信息试验药物受试制剂参比制剂试验制剂标识 如:T如:R试验制剂名称及规格生产厂家批号生产日期N/A失效期N/A规格剂型临床试验批次规模N/A生产批次规模N/A含量含量均匀度 (平均, %CV) N/A给药剂量给药途径表12 受试者退出试验情况试验编号受试者编号退出/替换的原因*周期是否被替换如何替换试验编号:试验编号:* 应说明退出时间、所在给药组(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退出原因(如果退出原因不是个人原因)等。表13 方案偏离情况试验编号偏离方案情况描述受试者编号(受试制剂)受试者编号(参比制剂)试验编号:试验编号:表14 BE样品分析的标准曲线和质控数据概要*BE试验编号待测物名称参数标准曲线样品浓度 (ng, mcg/mL) 日间精密度 (%CV) 日间准确度 (实测值/理论值*100%) 检测批次总数线性拟合度R2 值的范围线性范围(ng, mcg/mL) 灵敏度/定量下限 (ng, mcg/mL) BE试验编号待测物名称参数质控样品浓度 (ng, mcg/mL) 日间精密度 (%CV) 日间准确度(实测值/理论值*100%) 检测批次总数*如果有多个待测物,应分别提交上述表格表15 有关生物样品重复测定的SOPSOP编号SOP实施日期SOP名称应在报告主体中提交生物样品重复测定的SOP内容。表16 餐后BE研究中非标准早餐的组成是否使用标准餐是 否若否,请将餐谱的成份和组成比例填入下表。餐后BE研究中非标准餐的组成成份含量(g)能量(kcal)蛋白质(kcal)脂肪(kcal)碳水化合物(kcal)总计百分比若研究中使用了指导原则中要求的生物利用度和餐后BE的标准餐进行试验,则无需填写此表。但需另附声明,说明已使用标准餐。若使用其他餐谱,应在上表中说明。表17 浓度数据汇总表(适用于采用体内药代法进行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参数代码的定义详见后续表格)a) 受试制剂浓度SUBSEQPERGRPTRTC1C2CnT1T2TnKE_FIRSTKE_LASTTTTTTTTTTTTT有效数据个数浓度均值SDCV%最大值最小值b) 参比制剂浓度SUBSEQPERGRPTRTC1C2CnT1T2TnKE_FIRSTKE_LASTRRRRRRRRRRRR有效数据个数浓度均值SDCV%最大值最小值表18 药代参数汇总表(参数代码的定义详见后续表格)a) 受试制剂药代参数SUBSEQPERGRPTRTTmaxCmaxAUCtAUCiKeThalfTTTTTTTTTTTT有效数据个数均值几何均值SDCV%最大值最小值b) 参比制剂药代参数SUBSEQPERGRPTRTTmaxCmaxAUCtAUCiKeThalfRRRRRRRRRRRR有效数据个数均值几何均值SDCV%最大值最小值注:生物样品浓度数据的代码定义表变量名变量标识备注SUB 受试者编号受试者的唯一编号PER 周期试验周期SEQ 给药顺序给药顺序(1=RT; 2=TR )TRT给药组给药组 (1=受试; 2=参比) GRP组别给药组别,适用于受试者接受1次以上的试验药C1时间1的浓度第一个采样时间点的浓度C2时间2的浓度第二个采样时间点的浓度Cn时间n的浓度第n个采样时间点的浓度T1时间点1第1个取样点的实际时间(如0小时)T2时间点2第2个取样点的实际时间(如0.25小时)Tn时间点n第n个取样点的实际时间(如120小时)Ke_FIRST*计算KE的首个点序号浓度-时间曲线中消除段参与KE计算的第一个时间点的序号KE_LAST*计算KE的末尾点序号浓度-时间曲线中消除段参与KE计算的最后一个时间点的序号*:KE_FIRST 和KE_LAST应按照采样点顺序编号,填写时间点的序号,而不是时间本身。如:KE_FIRST=10 指“第10个”时间点 而不是10小时KE_FIRST=24 指“第24个”时间点 而不是24小时个体PK参数数据的代码定义表变量名变量标识备注SUB受试者编号受试者的唯一编号PER周期试验周期SEQ给药顺序给药顺序(1=RT; 2=TR )TRT给药组给药组 (1=受试; 2=参比) GRP组别给药组别,适用于受试者接受1次以上的试验药AUCT0到最后采样点时间T的曲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