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粤教版必修4 第12课 失街亭 教案 教学目标:分析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一、导语历史上的街亭山高谷深,地势险要,它是诸葛亮率军初出祁山,攻打魏国的咽喉要道,成为蜀魏两军必争之地。蜀军一路上士气高昂,接连获胜,不料,在战局的关键时刻,街亭一战,失去进取中原的据点和有利形势,导致了诸葛亮初出祁山的全局失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失街亭”。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三绝”形象,即“奸绝”曹操,集中了封建统治阶级所有的恶德、残暴和奸诈的紧密结合,构成了千古奸雄的独特性格;“义绝”关羽,义和勇是他最突出的特征,这两者都走向极端,因而带来刚愎骄矜和以死度公的缺陷;“智绝”诸葛亮,既是智慧的化身,又是道德上的典范,特别是那忠贞的品德更为感人。诸葛亮一向神机妙算,常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这次为什么失掉了如此重要的街亭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对诸葛亮这个人物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二、复述情节孔明点将:司马懿、张邰挥师西进,诸葛亮料其必取街亭。参军马谡愿前往防守,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令王平协助防守绘制“图本”;又唤高翔“屯兵”街亭东北之列柳城,以作策应;再派魏延屯扎街亭之后。遂令赵云、邓芝出箕谷为疑兵,自统大军以姜维为先锋取眉城。马谡拒谏:马谡“屯兵山上”,王平规劝,马谡不听,二将分兵。双方激战,蜀失街亭:司马懿围困街亭,断绝汲水道路,放火烧山,蜀兵不战自乱,马谡冲出重围,魏延来救,陷入包围之后,王平来救,魏王二人回寨不成,来投高翔。三将谋复夺街亭,连连中计,迫不得已,退守阳平关。布置退兵,挥泪执法:诸葛亮闻街亭、列柳城俱失,跌足长叹,布置撤军。回汉中后,赞赏赵云,挥泪斩马谡。三、疑难指津本文的情节错综复杂,而作者把它写得紧然有序,试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得脉络分明而又结构紧凑?节选部分人物众多,矛盾复杂。有蜀魏之间的矛盾。在蜀汉内部,有诸葛亮和马谡、马谡与王平的矛盾;在曹魏内部,有司马懿和朝廷、朝廷和孟达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有的趋向激化,有的逐渐缓和。围绕这些矛盾开展的情节更加错综复杂。作者之所以能组织得紧紧有条,是由于他以蜀汉为主要方面,以诸葛亮为主要人物,以街亭的攻守作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情节,前后反复照应。以街亭的攻守作为线索。第一部分写马谡立状守街亭和诸葛亮周密部署,命令马谡“谨守”,当道下寨;而马谡却违令拒谏,屯兵北上。第二部分写司马懿采取“围山断水”的战术,夺取了街亭;诸葛亮布置退却。第三部分主要写因街亭失守而斩马谡。这三部分始终不离街亭的攻守。前后照应,主要集中在说明街亭的重要、“当道下寨”和“围山断水”这几个问题上。如“围山断水”,在第三、五、六、七、九自然段反复照应,使得文章脉络分明,结构紧凑。四、分析人物根据对以上情节的分析,我们判断一下,决定街亭能否守住的两个关键人物是马谡、诸葛亮两个人物形象,先看马谡,我们仍然联系情节来看,街亭最终失守,从写马谡的言行看,前文有哪些暗示?由此我们评价一下马谡这个人物形象。狂妄自大,麻痹轻敌(除了语言描写,有一个表情重复,很能表现这种性格,三笑)死守教条,勇担责任(还有如此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素质教案)五、小结一个活生生的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似乎当年的赵括又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我们看,马谡说的第一句话就把诸葛亮的千叮咛万嘱咐当作了耳旁风,他的语气里还似乎有点笑话诸葛亮的谨慎多余。当王平向他提建议的时候,马谡满口理论,什么“凭高视下,势如劈竹”,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把自己素读兵书当成了炫耀的资本,殊不知这正是他自己的思想误区,而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不是常常遇到吗?由于他的狂妄自大,不听孔明的部署,和王平的劝阻,也由于他的麻痹轻敌,死守教条,只会纸上谈兵,最终使街亭失守,但他勇于承担责任的优秀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我们看诸葛亮,仍然联系情节,街亭最终失守,从写诸葛亮的言行看,前文有哪些暗示?(强调街亭重要,安排具体环节,连续层层派兵,最后调派杨仪,这些都看出诸葛亮对街亭能否守住的担忧)从后文看,诸葛亮这些担忧是不是多余的?不是。这些担忧都暗示了街亭最终会失守,同时我们也可以由此看出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有哪些?神机妙算、小心谨慎、忠于蜀汉(印象中的诸葛亮,其他方面的性格的表现呢?)勇于自责、执法严明、有情有义(也有一个表情,三哭:感情、爱才、负托;)(马谡曾为诸葛亮出谋献计两次,都大获成功:一次是七擒孟获,他建议以攻心为上;另一次是利用反间计,挑泼曹睿和司马懿的关系,结果司马懿被贬回乡。)小结:三国演义写诸葛亮,总体上把他当作智慧的化身,鲁迅先生曾有这样的批评:说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失街亭中却写到他用人的失误,而且写了他的勇于自责,有情有义,这就使近妖之诸葛有了很浓的人情味,我们也知道了诸葛亮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而不是那种既能呼风唤雨,又能料知后事的神,而这个人物就显得更有魅力。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正反对比,用次要衬托主要是本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如将诸葛亮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主要人物诸葛亮部署的正确。(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如马谡的三次”笑曰”(”笑”诸葛亮”多心”,”大笑”王平”真女子之见”,”大笑”司马懿”彼若有命,不来围山”),表现了马谡狂妄自大、麻痹轻敌的性格和思想。(3)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如”斩马谡”一段,以诸葛亮的”三哭”(”挥泪”流涕”大哭不已”)揭示出诸葛亮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执法严明、忠于蜀汉、严于自责、体恤部属等多方面的性格。七、*专题辩论失街亭,谁之过?通过刚才的人物形象分析,很明确,马谡和诸葛亮就是决定街亭能否守住的关键人物,两人对街亭的失守,都负有责任,马谡勇于承担责任,诸葛亮也勇于自责,那么,两人的过错,谁更严重?第一种观点,街亭之败,马谡应负主要责任。马谡狂妄自大公然违令,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诸葛亮对马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方的方向发展。马谡请战,立下军令状,以“乞斩全家”的担保来表明决心与信心。而在诸葛亮心中,马谡“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建“攻心计”令孟获就范,建”反间计”令司马懿下野,可见其人亦非无能之辈。诸葛亮完全有理由相信他。诸葛亮复令魏延、高翔襄助防守街亭。作了这样的布置,街亭自然不致有失。只是马谡过于狂妄自大,麻痹轻敌才造成了街亭失守。马谡失聪,误扎了营盘;马谡失察、失谋、失随机应变,导致失了战略要地,失了性命,失了蜀方的大业;第二种观点,街亭之败,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司马懿评曰:“孔明用此人,如何不误事?”诸葛亮自承“深恨己之不明”,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主要原因。诸葛亮的“失算在于,没有看到马谡缺乏作战经历,可为良谋而难作良将,也没有对马受命时流露的骄狂情绪予以注意,终至酿成大错。诸葛亮失察,误用了马谡;诸葛亮失察,失了用人的正确尺度,失了正确的决策,失了军事家、政治家应有的明智。真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其他观点:刘备早已看出马谡志大才疏,临终前告诫诸葛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诸葛亮没有在意,仍付以前锋重任,致使街亭大败。他虽然也指责马谡“违命”,但他作为主帅,选将不当,授任无方,应负更大的责任。马谡抢占制高点,在兵法并无错失。他同意王平分兵扎寨,形成犄角之势,也不失为应变之计。如果当时诸葛亮派后续部队及时参战,形成一种山上弩机齐发,箭下如雨,王平在强弩掩护下反击,后续部队对张郃实施反包围的局面,那么街亭之战会是另一种后果。诸葛亮让马谡成为远悬于外的孤军,自己屯兵祁山,滞留不前,加速了马谡的覆败。把一个不善于带兵打仗的人推到指挥一线,本身就是用人上的错误决策,作为点将的诸葛亮,应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马谡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理论家。街亭征战之前,诸葛亮曾出兵南中,他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决策,诸葛亮采纳并实施,取得了“七擒七纵”孟获的战果,达到了“南人不复反矣”的安定局面。试想,假如诸葛亮能将马谡留在身边,出谋划策当参谋,马谡不仅丢不掉性命,还定能为蜀汉天下贡献才力,从而名扬四海,光耀后人。可见,选才难,难就难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个在科研战线有所建树和造诣的人,让其去搞行政管理,十有八九怕是管不出章法,理不出头绪。有劲使不上,你能说他无用吗?只能说明用人不当,岗位不符。派一个文静的带着绣琅镜的政工干部“统兵打仗”,搞不好会弹道无痕。慧眼识人才,是领导者的责任,才尽其用,则是一个优秀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的品格之一。居高位者,有思才之心不够,仅有识才之能也不够,关键是要有用人之本。爱惜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荐人才、保护人才,固然难得,那么,选准人才、用准人才,更属不易。)其实,这个问题历来就没有定论,从诸葛亮和马谡身上,我们能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吗?(讨论)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死搬教条;处理事务要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产保险考试题及答案
- 济南护理事业编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专护理实操考试题库及答案
- 张家界护理职称考试题库及答案
- 袋鼠科学考试题及答案
- 农牧合作社土地用途监管与使用协议
- 六年级写景作文南京玄武湖800字(7篇)
- 划拨土地买卖协议
- 秋日思念的深情抒情类作文15篇范文
- 技术支持流程标准话流程工具技术响应及时版
- 《北京人》(剧本全本)曹禺-(三幕剧)
- GA/T 594-2006保安服务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 筑梦项目启动仪式PPT模板
- 2023年河北省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创新与经营试题及答案分解
- 发展对象培训班考试题库答案
- 珂立苏的使用方法2011-3-23课件
- 赣价协〔2023〕9号江西省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收费基准价
- 婴幼儿教养环境创设
- 颅脑外伤(共61张PPT)
- 防爆设备规格书
- 污水井 化粪池清掏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