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章增长理论—评估.doc_第1页
21章增长理论—评估.doc_第2页
21章增长理论—评估.doc_第3页
21章增长理论—评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经济学宏观韶关学院 课程教学设计(2学时)教学内容第21章 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之增长理论)教学目标与 要 求1. 学习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大致了解其发展脉络;2. 掌握核算方程及其推倒、意义,索洛残值;3. 掌握新古典理论增长理论及其稳态分析;4. 学习内生增长理论。教学重点1. 掌握核算方程及其推倒、意义,索洛残值;2. 掌握新古典理论增长理论及其稳态分析;教学难点掌握新古典理论增长理论及其稳态分析选用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教学过程复习:什么是MPL和MPK新课:第21章 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通常定义为产量的增加。G=(Yt-Yt-1)/Yt-1 (总产量意义上的增长率) G=(yt-yt-1)/yt-1 (人均产量意义上的增长率)2.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二、增长理论演进为了对经济增长寻找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多少代经济学家为之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1.古典增长理论-以亚当斯密、罗伯特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在古典增长理论中,当实际工资率高于维持生存的实际工资率时,人口显著增长。人口增长带来了劳动力的显著增加,并引起劳动力的收益递减,因此劳动生产率最终下降。这种悲观的看法使得经济学被称为“忧郁的科学”。该理论集中关注劳动力市场与人口增长的古典增长理论,把技术变革和资本积累看作增长的发动机,但是古典理论忽略了任何一种实际GDP增长对资本存量、投资、储蓄和利率的影响。而新古典增长理论纠正了这种遗漏。2. 增长理论的初探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50 年代) 以哈罗德和多马提出的模型为代表。基于凯恩斯理论之上,在1929-1931年大危机之后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与美国学者多马几乎同时提出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型。由于两者在形式上极为相似,所以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两者的区别在于哈罗德是以凯恩斯的储蓄投资分析方法为基础,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模型;而多马模型则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得出与哈罗德相同的结论。哈罗德多马模型考察的是一国在长期内实现经济稳定的均衡增长所需具备的条件。假设条件(1)假定全社会所生产的产品只有一种。这种产品既可以用于个人消费又可以作为投资所需的生产资料。(2)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不能相互替代,且只有一种可行的配合比例。(3)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即生产规模扩大时不存在收益递增或递减。(4)假定技术水平不变。(5)由于以上假定,因此在任何时候,生产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和资本数量不变。基本公式:式中:G表示经济增长率,S表示储蓄率,即储蓄量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C表示资本/产量比率。由于假定条件中资本/产量比率为定值,所以,我们得出经济增长率实际上取决于储蓄率。这一模型研究的是资本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模型采用了实际增长率,合意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三个概念分析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及波动的原因。哈罗德多马模型作为一种早期的增长理论,虽然具有简单、明确的特点,但该模型关于劳动和资本不可相互替代以及不存在技术进步的假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对现实的解释。哈罗德多马模型虽然有缺陷,但以后的经济增长模型都是以它为基础,经过发展改进建立起来的。在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中,经济学家几乎公认,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所提出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著名的关于增长问题的研究成果。3.新古典增长理论(new classical growth theory):(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罗伯特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在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和完善,所以它的假定条件基本上与哈罗德多马模型一致,只是假定资本/产量比率可变,且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他假定条件不定。由于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增加以及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新古典增长模型不象哈罗德多马模型只强调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它强调了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共同作用,同时认为技术进步不仅会改变劳动生产率,而且会改变资本/产出比率,并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变量加新古典增长理论把劳动力市场作为背景,由此降低了它的地位。同时该理论把资本、投资、储蓄和利率放在中心地位,由此揭示了这些资本市场变量与实际GDP水平和增长率之间的相互作用。经济对人口增长之影响的关键,是育龄妇女时间配置的机会成本。随着妇女工资率的增加和工作机会的扩大,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明显增加。面对较高的机会成本,绝大多数家庭选择少生孩子,出生率因此而下降。技术进步带动生产率提高和收入增加,并引起延长寿命的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在新古典增长理论中,技术变革率影响经济增长率,但经济增长并不影响技术变革速度。所有经济体最终将得到相同的技术,而且资本在全球自由流动以寻求可以得到的最高实际利率。因此新古典增长理论意味着:全球的增长率和人均收入将趋同。4新增长理论(new growth theory)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索洛等人忽略的技术这一变量引入增长模型,同时指出技术是内在的、对资本与劳动直接产生作用的重要变量,这与索洛提出的技术是外生的思想截然不同,故又称内生增长理论。二、研究方法:增长核算和增长理论三、增长核算1.核算方程Y=AF(N,K)Y=MPN * N + MPK * K + F(N,K)* A 将方程两边同除以Y=AF(N,K)则得:增长核算方程:即:产出增长 = (劳动份额*劳动增长)+ (资本份额*资本增长)+ 技术进步索洛残值:2.增长的经验估算3.丹尼森的分析四、新古典增长理论1.假设和思路S=sY; 不变的劳动增长率n; 规模报酬不变在暂不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位 Y=F(N,K),等式两边同乘以1/N则有:Y/N=F(1,K/N) 即:y=f(k)资本存量 产出(收入) 投 资 储 蓄结论:资本增长率决定产出增长率那么,资本的增长又会受到什么限制呢资本存量的增加来自于投资减折旧:K=I-K K= sY -K K/N= sY/NK/N K/N=sy-kI = S = sY人均资本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人口增长率k/k=K/K-N/N K=(k/k)*K+n K/N=(k/k)*(K/N)+nK K/N=k+nK合并, sy-k=k+nK 基本方程 k = sy - (n+)k 资本深化 = 人均储蓄 资本广化 稳态分析:所谓稳态就是指一种长期均衡状态-在稳态,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人均产量达到一个稳定值,即:ky达到一个持久的稳定水平。A 资本存量、总产量的增长率为n:Y/Y=K/K=N/N=nB 资本贫乏的国家增长快于资本富裕的国家C 世界经济趋同D 储蓄率高的国家通常比较富裕E 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通常较贫穷 经验验证:A、D、E是正确的,但C并未出现“贫困循环陷阱”是指“你穷是因为你穷”,没有储蓄,也没有需求,所以无法发展。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应该会收敛,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应该最后都等同于人口增长率。因为在二次大战以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并没有像新古典增长理论所预测的那样收敛,而是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也高于其人口增长率。 1998年,埃塞俄比亚的人均GDP仅为106美元,中国和美国的人均GDP分别为758 美元和32078美元 1 ,并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仍有距离不断拉大的趋势。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中国能赶上美国吗?署名为清议的作者在其博客“清议博客”中的文章中国人均GDP不可以超过美国吗说:我曾在较早前发表在经济观察报研究院增刊一篇题为“产业升级可摆脱内需不足困境”的文章中写道:“现实的残酷性在于,就算中国的人均GDP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一年的增加值不过是150美元,而美国即使每年增长1,由此获得的增加值接近400美元。必须承认,在加快人均GDP增长方面,廉价出口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然而,过度依赖廉价出口,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恐怕连10的目标都难以实现。”言外之意是如果不能更多地采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式实现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在人均GDP上超过美国的确存在很大的障碍。文章发表后,清华大学的一位经济学教授来信表示基本上赞同我的观点,但提醒我注意,如果中国GDP增长率能够长期保持领先美国的水平,随着时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