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说”的特点; 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掌握本文的词语; 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重点分析 重点:对比的手法应用难点:理解苛政的严酷 三、课堂授课 1这篇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分析:这篇课文可分三部分。第1段为第1部分,交代捕蛇的缘由。第24段,通过与蒋氏的对话揭示赋敛之毒甚于捕蛇。第5段为第三部分,点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全文是按“缘起访查询问感情”的顺序来写的。 2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以哪件事为主? 分析:本文共写了两件事,即捕蛇之危险和赋敛之毒害,以写后者为主。 写赋敛之毒,是通过捕蛇和纳税两件事的对比,用蛇之毒衬托出来的。两件事又是主要通过访问蒋氏得知的。 3课文是怎样运用反衬手法卒章显志的? 分析:文章形象介绍“永州之野产异蛇”,“触草木,尽死;以哨人,无御之者”,但永州人却“争奔走焉”,这一矛盾现象,就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接着作者通过一个典型人物的身世经历,解剖了这一奇怪现象的本质。蒋氏已三代人得到捕蛇的“好处”,但说起来却“甚戚”;作者建议他免去这种苦差,他却“汪然出涕”,于是通过他的诉说,我们看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社会黑暗图画,这是以“捕蛇”来反衬“赋敛之毒”。在蒋氏的谈话中也处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斯役(捕蛇)之不幸”反衬“复吾赋之不幸”,用蒋氏“独存”反衬乡邻 “非死则徙”,用自己能“弛然而卧”反衬乡民之鸡犬不宁,用“一岁之犯死者二”反衬乡邻的“旦旦有是”等。经过层层反衬铺垫,作者最后感叹“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卒章显志,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主题思想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4.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1)用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文章的主题。 文中写了毒蛇和赋敛之毒两方面的内容。而写毒蛇之毒主要是为了通过对比来突出赋敛之毒的。 例如,在第1段中,作者着力去写毒蛇之毒、捕蛇之险,但因献蛇可以顶替交纳租税,所以永州人就争相捉毒蛇。通过这一对比,已暗示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第4段中,为了说明“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之不幸之甚”这一情况,作者又把捕蛇和纳税作了一系列对比。例如:文中写出乡邻们被赋税逼得走投无路,到处“死者相藉”,而蒋氏却能“以捕蛇独存”。乡邻们被逼税的悍吏们责骂骚扰,“哗然而骇”,被弄得鸡犬不宁;而蒋氏尚能“弛然而卧”,“熙熙而乐”,“甘食其土之有”。乡邻们遭受折磨熬煎“旦旦有是”,蒋氏“一岁犯死者”仅仅两次。纳税或者捕蛇,最终都是死路一条,可是蒋氏因捕蛇,可以死在交纳租税的乡邻们之后。 通过具体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2)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课文中对异蛇的形象及剧毒的描写,对“乡邻之生日蹩”的情景的描写,对悍吏骚扰情况的描写,对蒋氏感情的发展和变化、内心活动、神情态貌的描写,都生动传神。教师在讲解这一特点时,可以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5.苛政猛于虎(原文见课本注释)译文。 孔子从泰山旁经过。有个妇女在坟墓上哭,哭得很伤。孔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动情地听,叫子路去问那妇女出了什么事。子路问道:“您这样痛哭,实在好像有重大的伤心的事情。”那妇女说:“是的。从前我的公公被虎咬死了,而后我的丈夫又被虎咬死了,如今我的儿子也被虎咬死了。”孔子听了子路的回报后说:“那她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子路说:“因为这里没有凶残的政令。”孔子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记住啊,凶残的政分比老虎还要凶猛!” 6.重点内容图示。 对比角度 乡邻赋敛之苦 蒋氏捕蛇之“乐” 7.通过对比揭露“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a、生存情况 因赋税务局而号呼转徙,饥渴顿踣,死者相藉,十室九空 以捕蛇独存 b、生活状况 因赋税而受悍吏的骚扰,哗然而骗,鸡狗不宁 弛然而卧 熙熙而乐 c、危险次数 旦旦有是 一岁之犯死者二 d、死亡先后 先 、后 8.拓展、延伸 a、关于“争奔走焉”。 “争奔走焉”课本注解为“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照这样理解便是“永之人”都争先恐后去捕蛇,也就是说,谁捕了蛇都可以“当其租人”了。其实不然。“争奔走焉”是指“永之人”争着向官府谋求捕蛇这一差使说的。理由如下: 文中开头一段便交代说:“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募有能捕之者。”从而可见,捕蛇这一差使是要经过申请应幕而被官府批准方可为之。况且,这一差役名额不是很多,而是一乡只有一名。因此,蒋氏才能“专其利三世”。士。果人人皆可捕蛇“当其租入”的话,那么,蒋氏还怎能“专其利”呢?况且,文中也明明说过:“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可见这个差使是由官府批准的固定人员来担承的。因而“争奔走焉”之所“争”,应是争着向官府谋求这一差使,而决不是指的争着去捕蛇。 b、关于“苛政”。 捕蛇者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课本对这句的解释为: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显然,注者是把“苛政”解释为“苛酷的统治”,就连现行的一些文言注本,如中学语文文言文译注文言文译释文言文释译初中古文译注等,也都将“苛政”解释为“苛酷的统治”,“残酷苛刻的政治统治”或“残酷的统治”,这些注释,既没有弄清“苛政”的具体意义,也不符合文章的主民看似通)烦,实质上并不准确。 “苛政猛于虎也”源于礼记檀弓下中的一段文字: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辞源将“苛政”解释为“繁碎、残酷的政令”。辞海则将它解释为“烦苛的政令或繁重的赋税”。既说“政令”,又言“赋税”,使人不知何者为佳。这样解释很不符合“信、雅、达”这一翻译标准。 从“苛政”本身的意义来看,“苛”,许慎说文解字释为“小草也。从草,可声”,可见“苛”的本义只表示“小草”,由这一本义又可引申为“琐碎、细小、繁荣”等义项,如后汉书陈宠传:“肃宗初,为尚书。是时承水平故事,吏政尚严切,尚书决事率近于重。宠以帝新即位,宜改前苛俗。”“苛俗”即指繁琐的社会风俗。“苛”当作“繁琐、细小”之义。 又如: “反形未见,以苛细诛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汉书梨布传) “去烦弱苛”,(王褒四子讲德论) “(沛公)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汉书高祖纪) 以上各例中的“苛”,均作“繁琐、细小”讲,可见,“苛”的这一义项在古代汉语当中还是极为普遍的。所以,笔者认为,“苛政”的“苛”也应作“繁琐”理解,这样更能准确地反映出当时赋税之多之重。 “苛政”的“政”也不应解释为“政治”“统治”或“政令”,从音韵学的角度来看,“政”和“征”同属上去声母系统中的“照”母,韵母系统中的“耕”韵,根据主音通假的原则,即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近音的字可以通用和假借,“政”可作“征”的假借字,“征”所表示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政”的意义,即“政”和“征”在“赋税、征用”这一意义上是相同的。在古代汉语中,“政”和“征”相通也是不乏其例的,如:“什一,去关市之政”(孟子滕文公下),“政,读为征,谓赋税及接役也,诛求无已则日苛政”(王引之经义述闻。又如“均人掌均地政”(周礼均人),郑玄注:“政,读为征。地征,谓地守、地职之税也。”所以,“苛政”即“苛征”,意思是“繁琐的赋税”。 从捕蛇者说所反映的内容来看,文章是作者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时写的,虽然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但他仍关心人民疾苦,对于给当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苛捐杂税,作者尤为憎恨,捕蛇者说正反映了作者这一爱憎分明的思想,尽管永州的“异蛇”是“黑质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整治培训内容课件
- 废气处理施工工程方案(3篇)
- 农业无人机租赁服务模式在2025年市场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
- 猫咪主食罐头测评课件
- 安全教育校本培训内容课件
- 高校工程审计方案(3篇)
- 定制净化工程方案(3篇)
- 中考专练:书面表达-(含答案)
- 农业大数据时代2025年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与物联网的融合报告
- 两江投资面试题库及答案
- 医护人员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模板
- 财务岗招聘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上教师资格笔试考试试题与答案(初中化学考生回忆版)
- 《中国名菜》课程标准
- 《商务数据分析与处理》高职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全套教学课件
- 工程派工管理办法
- 建筑工地基孔肯雅热防控和应急方案
- 生活物资供应协议合同书
-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件
- 初中班级管理课件
- 颈椎病术后护理常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