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地震》教学设计 .doc_第1页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地震》教学设计 .doc_第2页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地震》教学设计 .doc_第3页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地震》教学设计 .doc_第4页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地震》教学设计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及创造性使用。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发现了地球板块运动规律基础上而安排的。教材的安排是两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利用模拟实验、观看地震记录片和搜集资料等方式了解地震及其危害。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了解地震的前兆、中国古代地动仪的情况,并通过避震演习掌握一些避震知识。在深入钻研教材以及了解学生认知水平、认知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改造。2008年5月12日汶川里氏8.0级的地震引发了每个孩子对地震的关注,孩子们从各种媒介已经或多或少的了解了地震的危害,因此就没有必要再用一节课讲地震的危害,而且学生们对地震的形成非常感兴趣,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看也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使用,将两课时合并成一课时,增加了学生探究地震形成的内容。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力争选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选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课一开始我们引导学生观看地震发生时的视频资料,使学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地震的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引导学生研究地震的形成时,我们鼓励学生先做有科学根据的猜想,然后利用模拟实验或查资料等方式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思考得出结论,并和同学们表达与交流,这样的方法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利用电教手段突破重点难点。为了让学生真切了解地震的情景,感受地震巨大的破坏力,我们选用离学生实际生活最贴近,给学生震撼力最大的汶川地震作为视频选材,从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介精挑细选一些资源并进行整合,这组视频资料展现了地震发生时的真实情景,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既让学生了解了地震的危害,又为后面探究地震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地震形成的模拟动画再现了学生肉眼无法看到的地球内部的变化,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地震形成的过程,变抽象为具体,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本课运用的电教教材,声相同步,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感知环境和更适于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感性材料,有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三:教学目标、教学准备科学探究目标:能提出自己对地震最感兴趣的问题。能大胆合理地推测地震的形成。 能利用模拟实验或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研究地震的形成。能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地震的前兆与预防。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地震的情景,地震的危害。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的成因。了解地震的前兆以及预报情况。能说出地震发生时应当采取的措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能从地震的情景中感受地震巨大的破坏力,并激发探究地震的热情。能把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与其他同学交流。 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地震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或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研究地震的形成。教学准备学生:1、不同颜色毛巾(或者不同颜色的橡皮泥)。2、每人薄木板一块。3、每组长方体的盒子两个。4、建筑物的模型(学生可以用积木、饮料盒或罐等材料搭建)、书等。5、搜集关于地震的资料。教师:1、地震情景的视频资料。 2、地震形成的课件。四、教学实录: 一、引入探究主题 1、谈话: 同学们,谁知道今年5月12日是什么日子? 生:我知道汶川发生大地震。 生:此次地震有8.0级,波及到很多省. 生:地震波及到大半个中国.2、讲述:汶川大地震震动了中国,震惊了全世界,也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我这里有一个关于地震的视频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在看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仔细观察,看地震发生时都有哪些情景,我们一会要比比看谁观察的细致,看谁观察的有顺序、有条理。 3、学生看视频(汶川大地震是孩子们所感知的最强烈的地震,大自然带给人类无法避免的巨大的破坏力深深触动着孩子们,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打上了重重的烙印,它带给孩子们的强烈震撼必然激起孩子们探索自然,了解自然的浓厚兴趣,本课抓住这个机会,以此为切入点,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地震的探究热情,引入探究主题)二、了解地震的情形和危害1、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我看到地震前一切还都那么平静,顷刻之间就发生了地震。生:地震发生时我看到大地在猛烈摇动,人们都站不稳,书架在左右摇晃。生:房子在剧烈晃动,顷刻之间很多房屋倒塌。生:我看到很多人被埋在废墟下,很惨,我心里很难受。生:我看到山体崩塌,很多碎石从山上滚下来,激起很多烟雾。如果下雨,雨水冲击这些碎石和泥土形成泥石流,泥石流的危害很大,会冲毁房屋,冲毁庄稼。生:我看到山上崩下来的石块把河道给堵塞,形成了堰塞湖,大大小小有34个。我推想水位越来越高,一旦水位上涨,冲毁提坝,那么下面的城市、村庄、农田就会被淹没。生:我在电视上知道最大的堰塞湖是唐家山堰塞湖库容为1.45亿立方米,就像绵阳市头上的一盆水,一旦溃堤,后果不堪设想。生:我看到地震过后,有的地面塌陷,有的地面抬升最高有六米,有的地面出现了很大的裂缝。(这个视频,紧紧围绕地震发生时的真实情景情形而精心地筛选编排,突出了科学学科的特点,带给孩子们强烈的视觉听觉冲突,既让学生了解了地震的危害,又为后面探究地震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铺垫。)2、看到这些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地震危害实在是太大了,造成几万人死亡,那么多间房屋倒塌,而且大半个中国都在震动。生:我深深感到地震的能量巨大,这说明我们地球内部储存巨大的能量。你想一枚原子弹就能摧毁广岛这座城市,而四川地震就像1000枚原子弹爆炸的能量,是多么大。(由现象引导学生联想地球内在的特征,推想地球内部蕴藏的巨大的能量,符合科学学科的特征。)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刚才我们了解了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和危害,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那不可抗拒的震撼力,也引起我们每个人对地震的关注,同学们,关于地震,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学生的问题并板书。生: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生:汶川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生: 地震有哪些前兆?生:怎样才能象预测天气那样预测地震? 生: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么办?生:地震有几种?生:世界有哪些地震带?(尊重每个孩子的发言,放下老师的架子,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从实际情况看,学生想的广,想的全,可见教师创设的情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5、谈话:大家的问题非常有价值,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先来研究地震的形成。三、研究地震的成因 (一)猜测 1、请同学们结合地震时的情景,再根据我们上节课学到的知识,先大胆地猜一猜地震是怎么形成的?2、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引导学生谈谈猜想的依据。生:地震时我看到大地在剧烈摇动,有的地面出现很大的裂缝,根据这些现象我猜想地震就是两个板块互相挤压,结果形成大的断裂带,造成地面震动,形成地震。生:上节课我们知道地壳由一层层岩石构成,地壳版块在不断运动,在相互碰撞、挤压中地壳板块有的下沉、开烈、滑动,根据这些知识我推想当两个板块 在长时间挤压过程中就会积聚很大能量,当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有的板块突然推到另一个板块上面,结果造成地面剧烈震动,形成地震。(学生在上节学习中,已经知道地壳由一层层岩石构成,地壳版块在不断运动,在相互碰撞、挤压中地壳版块有的下沉、开烈、滑动。这些知识储备为学生的猜想做好了铺垫。)(引导学生谈谈猜想的依据,引领学生做有根据的猜想,使得学生不再盲目的没有根据的瞎猜,而是学会了要有科学依据的合理的去猜想假设,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很重要。)(二)通过模拟实验或查阅资料等方式探究地震的形成。1、 谈话:同学们的猜想都非常好,那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合理呢? 生:通过实验(师:我们要设计实验来模拟地震的形成。)生:查阅资料方式。2、谈话:还有其他办法吗?(生摇头)那今天我们就用这两种办法。大家带来了各种实验材料,同时课前也搜集了很多的资料,你们可以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做模拟实验的同学老师给你们一个小建议,建议你们在做实验前先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先定一个实验方案,你打算用什么模拟什么,你怎么做,在实验中观察看到什么现象,由此你推想出什么?好吗?3、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式,探究地震的成因。4、交流:哪组愿意来说说你们的研究情况。生:我用毛巾做的模拟实验:我把不同颜色的毛巾一块一块地叠起来,就好比地壳的岩层,用手按住毛巾两端,向中间挤压,会看到毛巾鼓起来。我推想到岩层在巨大压力下也会出现这种弯曲现象,有的地方突起,有的地方塌陷,当弯曲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断裂形成地震。生:我用薄木板做的实验:我双手握住薄木板两边,用力使它弯曲,会看到薄木板折断,听到咔嚓的声音,手感觉震动,并有很麻的感觉。这个木板就像板块,两手用力压就像时板块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挤压,到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板块就会弯曲,就会断裂,发生地震。这么薄的木板断裂时还听到咔嚓的声音,手感觉震动,并有很麻的感觉,可以想象那么大的板块断裂肯定是有巨大的破坏力。生:我是用两个盒子模拟两个板块,我在盒子上用积木搭了两间漂亮的房子,然后我快速移动两个盒子,我看到房子瞬间倒塌。我推想两个板块由于受到两边巨大压力而不断向中间挤压,经过漫长时间就会积聚很大能量,当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之间快速错动,引起地震。师:我现场采访一下,我看到你搭的房屋非常漂亮,可是突然倒塌了,此时你有什么感受?生:我非常心疼,我想到汶川地震,有那么多房屋倒塌了,那都是他们精心搭建的它们一定非常难受师:所以,汶川地震牵动我们每个人的心。生:我也是用两个盒子模拟两个板块,不过我的这两个板块不是平行错动,而是一个抬升,一个下陷,也会引起地震。师:刚才我们都是用模拟实验来研究地震是怎么形成的,有用查资料的方式了解地震的形成的吗?生:我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地震的形成,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地震有三类:一种是由于火山爆发、由于核爆炸、开炮等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一种是由于火山喷发引发的地震,一种是由于板块在不断相互碰撞、挤压中造成有的下沉、开烈、滑动形成地震。(在研究地震的形成时,准备了各种实验材料,如:木板、长方体盒子、积木、毛巾等,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用模拟实验或查资料等多种方式研究地震的形成,从实际效果可以看出,孩子们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说的非常生动。这种材料的多样性、研究方式的多样性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孩子提供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调动了孩子们的研究热情,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5、动画演示地震的形成。同学们采用各种方式研究了地震的形成,我也搜集了一些关于地震形成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地震形成的模拟动画再现了学生肉眼无法看到的地球内部的变化,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地震形成的过程,变抽象为具体,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我也搜集了一些关于地震形成的资料”教师的每句话都是对孩子的尊重,把教师当成了孩子们中的一员。)四、了解地震的前兆、地震的预测等方面的知识。1、谈话:刚才我们研究了地震的形成,那么关于地震的前兆和预防同学们课前已经搜集了很多关于地震的资料,我们就结合这些资料谈谈好吗?2、 问题:地震前有那些征兆?生:井水水位变化,突然升高或是突然下降,井水变色、变味、冒泡、变浑等。生:动物行为异常:鸡乱飞、狗乱叫、鱼跃出水面、老鼠搬家等生:我在网上看新闻,5月10日,在地震的前两天,四川绵竹地区人们看到街上出现很多蟾蜍,有数十万只蟾蜍大迁徙。 生:不寻常的微波、大地变形、瓦斯泄露、天气异常等。生:地光、地声生:我想说这些只是征兆并不准确,比如鸡鸭受到惊吓也会乱飞、乱叫,井水变味也可能是由于污染造成的。师:就是说我们要综合起来看。由于这些前兆并不准确,所以自古以来人类就非常重视地震的准确预报,我国在这方面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你知道吗?生:我在书上知道,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研制出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比欧洲制造出第一台地震仪早1700余年。生:形状像一个大酒罇,周围镶着八条龙,龙头分别朝着八个方向,每个龙嘴里含有一个铜球,下面各趴着一只蛤蟆,对着龙嘴仰首张嘴。如果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这个方向的龙嘴里的铜球就会落到蛤蟆嘴里,于是,人们就知道地震的方位了。生: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联合国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师:那么现在人们能够象预报天气那样准确预报地震吗?生:科学家们坚信预测是可以,只是目前还很棘手。不过人类确有成功预测的先例,比如1975年中国预报辽宁海城地震,这次提前6小时的精确预报避免了10多万人的伤亡。可谓功高日月啊。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预报大地震。生:地震的预测是世界性的难题,目前还没有那一个国家能够象预报天气那样准确预报地震。(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在课前搜集了大量资料,在相互交流中,融合集体的智慧,学生获得了很多信息。这个环节主要是学生的交流,教师的引导很适当。)五、发生地震时的模拟演练。1、谈话:“上天容易下地难”由于目前地震很难准确预报,如果地震突然来临我们该怎么办就显得尤为重要。想一想,假如发生地震,我们该怎么办?生:略同学们看来懂得还很多,我们就做个实战演习吧2、实战演习:如果给你时间很长你怎么办? 如果给你时间很短怎么办?评价同学们在演习中的做法。(实战演习,让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