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秦帝国的扩张春秋末期,吴国的兴起以及“三师疲楚”之计的施行,使得楚国在与吴国的长期拉锯战中,国弊民疲,自顾不暇,后来更有吴军袭破楚都,重创楚军,令其大伤元气,短期难以恢复。更重要的是,中原霸主晋国内部的六卿斗争,大大地消减了其固有势力,而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其任何一方的实力均无法与昔日的晋国相提并论,客观上又为秦国消除了一个无法逾越的对手,将列国的实力再度拉为均势,中国历史也由此步入战国时代,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雄争霸的格局就此形成。然而,这七雄之内首先崛起、打破列国均势的并非最终一统天下的秦国,而是三家分晋后建立的新兴诸侯强国魏国。魏国位于今山西西南、陕西东部及河南中、北部地区,建都安邑,其建立者文侯魏斯非常重视人才,任用于李悝、吴起等一批贤臣,在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日益富强。特别是,名将吴起为魏国打造了一支天下闻名的精锐魏武卒。据荀子议兵篇记载:吴起要求武卒能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驱百里,并且到达战场后,能立即投入战斗。同时,国家对入选的武卒给予很高的物质待遇,免除武卒全户的徭役和田宅税。武卒凭军功获取更高的爵位,享受更好的待遇。通俗地讲,魏武卒是一支具有优秀身体条件、精良军事装备、过硬军事技能和巨大物质刺激的部队,从实体到精神,其强悍的程度均是当时其他军队所不能比拟的。由于国家战略的需要,魏国欲向西发展,夺取秦国东部的河西之地。为此两国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魏秦河西之战”。周威烈王七年,魏国大将军吴起受命向秦国发动攻势,首先在河西少梁修筑城池,秦军见形势不利,立即发兵进攻少梁,阻止魏军修城。交战中,魏军以一部作为正兵抗击秦军进攻,并以另一部作为奇兵奔袭秦军两翼,大破秦军。取胜后的魏军并没有忙于追击残敌,而是继续筑城,囤积粮草,蓄势再战。秦军只得沿黄河边修筑防御工事,以阻止魏军向西扩张。在经过充足的准备后,魏军于周威烈王十三年再次向河西秦军发动进攻,深入至秦纵深的郑地附近,大败秦军。十四年,魏文侯不给秦军以喘息之机,又命太子击率军连续作战,攻克繁庞,驱其民而占其地。十七年,魏军经过三年休整,再度发起进攻以扩大战果,一鼓作气,连续攻克临晋、元里两邑,并在临晋筑城。十八年,魏军复克洛阴、邰阳两邑,亦在洛阴筑城屯兵驻守,尽占河西之地。秦军则退至洛水沿岸组织防守,并筑重泉城以阻止魏军继续西进。魏武卒属于重步兵,攻守兼备,机动灵活,突击能力强,但美中不足的是作战突击距离较短。故而,河西之战中魏将吴起采用了先建立前进基地,再大举进攻,后不断移民屯田巩固根基,步步为营,不断蚕食的策略,在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卒奔袭能力的同时,通过建立城池兵站的方式,降低士卒消耗,弥补了步兵机动距离短的不足,成功地实现了进攻河西之地的战略目的,用攻城掠地的形式彻底的改变了整个春秋时期的战斗方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后,魏文侯还令吴起向北还夺取了戎、狄少数民族的大片土地,并在此设立上郡。至此,魏国完全控制了西北地区与中原交通的黄金通道,独擅关东之利,利用地理优势控制秦国同中原的交流,从中攫取暴利。河西之战可谓是秦国建国以来少有的丧师丧土的惨败,且魏国势力蔓延至河西地区对秦国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魏武卒”是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吴起当年训练魏武卒,“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 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士兵手执一支长戈、身上背着五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12石)、同时携带三天军粮,总重约五十余斤,连续急行军一百里还能立即投入激战的士兵,才可以成为武卒并享受优厚待遇。吴起率领魏武卒征战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三十年来,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根据吴子励士里的记载,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 创造了五万人,兼(加)车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所以魏武卒最鼎盛的时候应该是满员大概五万人左右。魏武卒是当世的步战士兵最为精锐和彪捍的。秦国失去河西之地,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在秦孝公时代,开展商鞅变法,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并且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开始了收复河西的艰苦历程收复河西秦国在秦献公时开始政治改革,到晚年时,国力转弱为强,并企图夺取魏国的河西郡。前366年,魏国在武城(今陕西华县东)筑城,为秦所败。接着秦在洛阴打败了魏、韩联军。前364年,秦将章蟜领军越过黄河,攻入魏的河东,在石门(今山西运城县西南)大败魏军,俘虏了魏国相邦公孙痤,并斩首6万魏军,在赵国的支援下,秦才退兵。这时周顕王派人向秦祝贺。次年,秦攻少梁(今陕西韩城县西南),赵国出兵来救。魏国靠着赵国支援才挡住秦国的攻势。秦国在商鞅实行变法后,开始强大起来。乘魏国忙着与东方各国交战,无暇西顾之际,秦国开始大举的攻入魏国的河西郡。秦乘魏进围赵国首都邯郸的时机,于前354年在元里大败魏军,并占领少梁;同时派公子壮伐韩,深入韩地,占领上枳、安陵、山氏,并筑城,插入魏、韩两国交界地区。前352年,商鞅率军攻入魏国的河东,攻取了旧都安邑;次年商鞅率军包围固阳,魏国固阳的守军,在秦军强大的攻势下只好投降,秦国收回了一部分的失土。魏国在前352年以后陆续与东方各国结盟讲和后,调集军队向秦国反击,在前350年夺回了旧都安邑,西进并包围了定阳(今陕西延安东南),在魏国的攻势之下,迫使秦孝公在彤(今陕西华县)和魏惠王相会修好。秦惠王时期:魏国发兵攻韩,韩国向齐国求援。结果齐军还没到,韩国就已全盘皆输,申不害自杀。魏国大胜,庞涓率铁骑军追击齐军,在马陵到遭埋伏,庞涓自刎而死。魏国在兵力缺乏的情况下,无暇对付秦军。三十七年(公元前332年),秦惠王派军攻魏上郡重地雕阴(今陕西甘泉南)。魏防守河西的主将龙贾,集中兵力迎战。经2年激战,至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全歼魏军,斩首4.5万(此据史记.魏世家,秦本纪为8万),并俘虏了龙贾。魏被迫于次年将河西郡归还秦国。至此,秦全部收复了被魏夺占的河西地区。秦收复河西后,并未停止攻魏,继而攻占焦(今河南陕县)、曲沃(今河南灵宝东北)、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蒲阳(今山西隰县)等据点。秦不仅获得了黄河南段以西的所有土地,而且控制了东进中原的大门,为尔后战胜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吞并巴蜀秦国南方是汉中,可以知道在秦躁公前442年时,秦国已经控制了包括南郑等地的汉中,六国年表记载在前441年,南郑叛乱。秦惠公十三年,前387年蜀国侵占了秦国的南郑,控制了汉中,以后数十年,都是蜀国控制汉中,秦惠王即位的前337年,蜀国还派人来朝贺。蜀国在秦国南方是大国,就像司马错说的,还是戎、狄首领,当时在西南地区还有巴、丹、犁、苴、滇等国,其中蜀国最大。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巴蜀相攻,秦惠文王欲趁机灭蜀,却因韩侵秦而举棋不定。相国张仪主张攻打韩国,反对出兵蜀国,司马错主张攻打蜀国,并且说明:“蜀国乱政,我们占领了天下不会认为我们残暴,取得巨大的利益人们也不会认为是贪婪,是名实一举两得,还有平定残暴的声望,比攻打韩国,劫天子的结果有利。”这议为秦王采纳。同年秋,即与张仪、都尉墨等率军从石牛道伐蜀,与蜀王之师战于葭萌(今四川广元昭化镇),蜀王败逃至武阴(今彭山东),冬,灭蜀。继而又灭巴、苴。秦惠王十四年陈庄杀蜀侯,后归降。秦武王元年(前310年),因蜀相陈庄叛秦,司马错受命协助平定蜀乱,甘茂诛陈庄。秦昭王六年(前301年),蜀侯辉反,司马错平叛,并诛郎中令等27人,平定蜀中。昭王十六年,司马错担任客卿,受命攻魏,取轵(今河南济原南),攻韩,取邓(今孟县西)。十八年,司马错与白起等又攻取魏国六十一座城邑。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率陇西兵及巴蜀兵十万人,从蜀地沿江而下,攻楚黔中(今湖南西部及贵州东北部)(参见黔中之战),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于秦,实践了他得蜀即得楚的部分预言。名将白起秦昭王时,任用白起为将。白起素以深通韬略著称,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参见伊阙之战)。因功晋升为国尉。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毁夷陵(今湖北宜昌),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参见鄢郢之战)。秦国以郢都为南郡。白起受封为武安君(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又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贵州地区)二郡(参见黔中之战)(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大将司马错发兵攻取黔中等地,但三十年白起攻楚,复取巫、黔中,初置黔中郡。期间黔中等地应为楚国夺回,故而史籍中出现司马错和白起两次攻取黔中的记载。)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将芒卯败逃,掳获韩赵魏(韩赵魏又称三晋)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参见华阳之战)。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参见陉城之战)。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韩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四十五年,攻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降秦,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绝断(韩都新郑,上党必须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郑)。郡守冯亭同百姓谋议道:“上党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绝断,我们已不可再为韩国百姓了。秦兵日渐逼近,韩国不能救应,不如将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赵。赵国受敌一定亲近韩国。韩、赵联合,就可以抵御秦国了。”于是派人报告赵国。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为此计议。平阳君说:“还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后带来的祸患一定大于得到的好处。”平原君则认为:白白得来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接受了会对我们有利。赵国果然接受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四十六年,秦攻下韩国缑氏、蔺两地。 攻赵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长王龁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市),以便镇抚上党之民。四月,王龁攻赵,赵派廉颇为将抵抗。赵军士卒与秦斥候兵相遇,发生冲突,秦斥候兵斩赵裨将(裨将,武职)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秦军多次挑战,赵国都不出兵。赵王为此屡次责备廉颇。秦相应侯范雎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用离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嫌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力下降。秦见赵中了计,暗中命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尉裨将。白起名声太大,未免赵军有所防备,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长平之战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8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注:史籍记载,白起以二万五千人断绝赵军后路,五千骑分割赵军,而后以轻兵猛攻,迫使赵军陷入死地)。 到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投降。白起与人计议说:“先前秦已攻陷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于是使诈,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四十五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从此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后因赵国的平原君写信给其妻子的弟弟魏国的信陵君,委托他向魏王发兵救赵,于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发兵救赵,魏王派晋鄙率十万大军救赵。但由于秦昭襄王的威胁,魏王只好让军队在邺城待命。信陵君为了救赵,只好用侯嬴计,窃得虎符,杀晋鄙,率兵救赵,在邯郸大败秦军,才避免赵国的过早灭亡。 将相失和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昭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党,后军分二路:一路由王龁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自将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现在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昭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王龁代之当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名校尉。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昭王亲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雎去请,白起始终拒绝,称病不起。 昭王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于是昭王免去白起官职,降为士兵,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在咸阳住了三个月,这期间诸侯不断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节节退却,告急者接踵而至。秦王派人遣送白起,令他不得留在咸阳。白起离开咸阳,到杜邮,昭王与范雎等群臣谋议,白起被贬迁出咸阳,心中怏怏不服,有怨言,不如处死。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裁。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于是自杀。白起死时,是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后汉书记载,白起死后,东方六国闻讯,诸侯皆酌酒相贺,庆幸白起之死。) 白起之死长平之战,白起大破赵军,坑杀赵军降卒四十余万。战后,白起准备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破赵国。可是从秦国传来的却是退兵的命令。原来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话,以秦兵暴师日久,应当让士卒休整为由,允许韩、赵割地求和。范雎本是一个心胸狭窄的说客,长平大胜使他心生嫉妒,怕灭赵之后,白起威重功高,使自己无法擅权便以巧言断送了白起宏伟的军事图谋。白起因此与范雎有隙。 可是秦国罢兵后,赵国不但不愿意献城反而展开了连齐抗秦的活动。秦昭王遂又命白起统兵攻赵,但遭到白起的拒绝。白起认为秦国已经失去了有利的战机,不宜再次出兵。暴怒的秦昭王却不懂得战机稍纵即逝的道理,于秦昭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派五大夫王陵率兵攻打邯郸,结果秦军攻势受阻,将卒多有伤亡。秦昭王在此任命白起统兵,但白起认为此次必难成功,遂托病不行。范雎此时用私党郑安平代替白起,不出所料伤亡惨重且主将郑安平率两万军队降赵。孤注一掷的秦昭王亲临白府对白起说:“你就是躺在担架上也要为寡人出战。”熟知兵家之道的白起以看出残局无法收拾,坦诚劝秦昭王撤兵,等待新战机。昭王不听,反认为白起有意刁难,加之范雎乘机进谗。于是下令削去白起所有封号爵位,贬为士伍,并强令他牵出咸阳。 由于病体不便,白起并未立即启程。三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昭王更迁怒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金陕西咸阳东北处),秦昭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白起仰天长叹;“我何罪于天下而至此哉?”过了很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矣死。”于是引剑自杀。时为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另有一说白起抗命不尊原因是: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赵换来的将是赵国全国的抵抗。因为长平之后赵国深恨白起,所以昭王再次攻赵时白起应该是最不适合当统帅的人选。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攻赵先后歼灭赵军60万(含长平之战)。攻韩魏歼灭30万。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名将王翦最早记载王翦的战役是发生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当时,王翦率军攻打赵的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 秦王政十八年(前229),王翦从郡上发兵,下井陉,与杨端和军两军呼应。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结果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时间,一直无法得胜,情况很不乐观。于是秦军用反间计,使赵王杀了李牧。李牧死后,王翦势如破竹前行,大败赵军,并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东阳,俘虏赵王迁,赵国原来的各处土地入为秦地,成为秦郡。 秦王政十二年(前235),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荆轲失败后。秦王政利用这个机会,派王翦领军攻燕国。燕王喜和代王嘉联合抵抗秦军,燕代联军由燕国的太子丹统领,最后在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取了太子丹的首级。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也名存实亡了。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楚,大败楚兵。然后王贲军迅速北上,进攻魏国,最后用黄河、大沟水淹大梁城,城尽毁。魏王投降。接着王贲又平定了魏国各地,设魏地东面为砀郡。 秦王政二十一年,建议以60万大军攻楚,未被秦王采纳。后因秦军失利,秦王坚请王翦复出。二十三年,王翦率60万秦军攻楚,进军至平舆(今届河南),大败楚军。二十四年,灭亡楚国。 在灭楚后第二年,王翦军继续南征百越。平定了江南,降服越君,江南地置为会稽郡。而此时,王翦之子王贲,他与李信也攻取了辽东,俘虏燕王喜,燕亡。又攻代,俘虏代王嘉。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王贲攻入齐都临淄,虏齐王建,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也灭亡。齐亡后,秦统一了中国。这当中除了韩之外其他六国全是他们父子俩搞定的。这样的功劳在中国历史的千百年中也属难得的。名将蒙恬蒙恬( ? 前210年)秦武将,山东省蒙阴县人,故里在蒙阴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边家城子村。据考证,“蒙”以蒙山为氏。先世为齐国人,战国时,祖父蒙骜于齐投靠秦昭王,领军攻打韩、赵,累官至“上卿”。父亲蒙武也为秦将,曾任秦内史,与秦将王翦联手灭掉楚国。 蒙恬引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蒙恬成长于武将之家,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立志冲锋陷阵,报效国家。他天资聪颖,熟读兵书,逐渐培养了较高的军事素养。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九年),蒙恬由于家世的关系,被封为秦国将领,跟随大将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一路长驱直入攻占了齐都临淄。由于蒙恬表现突出,战功卓著,于众多武将中脱颖而出, 被秦始皇封为内史,成为秦始皇的心腹大将。庄襄王二年(前248),曾经伐韩、攻赵、取魏国城,为秦立下了战功!其父蒙武曾为秦裨将军,与王翦一起灭楚,亦屡立战功。蒙恬少年习刑狱法,担任过审理狱讼的文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籍着天险,设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蒙恬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讯被封锁。中车府令赵高这时得宠于公子胡亥,他想立公子胡亥,于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为太子。因早先赵高犯法,蒙毅受命公正执法,引起赵高对蒙氏的怨恨。胡亥即位,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自杀,蒙恬内心疑虑,请求复诉。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舍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又囚禁了蒙毅。子婴力谏,认为不可诛杀蒙氏兄弟。胡亥不听,杀蒙毅。又振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蒙恬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三十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昔日周成王初立年幼,周公旦背负成王上朝,曾断指起誓忠心为主,终于平定了天下。及成王长大,却听信谣言,周公旦被诬逃往楚国。后来成王终于反悟,杀了进谗言的人,请回了周公旦。所以周书上说:“君王办事要反复考虑,我蒙氏一家对君王忠心无二而反遭斩杀,这一定是有邪臣作逆谋乱,内部倾轧的缘故。周成王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玉米爆炸现象的科学探秘
- 编程入门培训课程
- 数学培训汇报
- 课件模板喜庆
- 静物写生绘画课件
- 有趣的文字课件
- 防欺凌动画课件
- 课件最后致辞
- 广东护士大专自考试题及答案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考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校长专业标准试题及答案
- 共产党员因私出国(境)保留(停止)党籍审批表(科级以下工作人员版)
- 2025年综合类-热力司炉工考试-高级热力司炉工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道合辑-单选题)
- 电力系统介绍课件
- 2025年智能楼宇管理师(中级)考试试卷:绿色建筑与能源管理
- ERP上线奖惩管理办法
- 新兵入营安排活动方案
- 腰椎骨折术后护理
- 2025届湖南中考化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 并购绩效论文
- 2025年湖北省中考生物、地理合卷试卷真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