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课堂网提供 小学语文11册(苏教版)教案 12、姥姥的剪纸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第一课时一、学习生字,疏通课文。1、揭示课题,指名读一遍2、姥姥是谁?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 哪些内容?4、学生自学生字词语。5、初读课文(不懂 的地方作上记号)。6、交流所学,不会的在全班解决。7、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4、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三、指导写字。1、 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2、展示评议。四、布置作业1、读熟课文2、搜集剪纸资料第二课时一、欣赏剪纸。1、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纸的特点。2、学生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情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样,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老老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4)“我强过来一看老牛背上。”(5)姥姥又剪出肯食青草5、学生朗读有关词语,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姥姥的剪纸是何等精美,何等的有意义。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表现出老老的剪纸相关特点的句子,读出赞赏之意。二、认识姥姥。1、欣赏完姥姥如此众多的剪纸作品,你们想知道写什么?2、指名说一说。(1)姥姥是怎样剪纸的?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2)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3、同学们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请在自己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同拙见相互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启发。4、学生自主读悟,同桌互动。5、学生抓住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姥姥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任务的内在的品格。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三、质疑问难。1、学生朗读课文,寻找疑惑之处,小组交流对疑难之处的理解。2、引导学生解决典型的疑难问题。“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问题:着是课文第四节中的一句话,其中的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含有明显的贬义成分。如何准确的理解这些词语呢?试解:课后练习第三题这样提示我们“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四、练习深化。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后最后两节争取回背诵。2、引导背诵(1)从那时侯起,我达到老牛(2)一头老牛变得3、“熟能生巧,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4、读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姥姥说些什么?板书设计:12、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教后记开始上课: 月 日结束时间: 月 日13.牛郎织女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4、观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审题。1、出示课题。2、审题:(1)你了解民间故事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些相关内容吗?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3、谈话: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吧。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尽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出示生字词。3、齐读生字词。4、提问: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5、轻声再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6、组织交流。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8、轻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小结:一(1)二(23)三(4)四(57)三小结。1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1)听写词语;(2)熟读课文,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片段,将它用笔描画下来;(3)了解民间故事的有关知识。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听写词语。2指名分节读课文。3组织交流搜集的有关民间故事的知识。二指导精读。1、导入谈话: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这一点我相信你们在朗读中已经体会到了。下面。谁愿意来做故事大王呢!2、指名上台做介绍。3、补充提示:他讲出了这个民间故事的特点了吗?谁来给他补充。4、阅读相关小节,出示思考题:(1)牛郎有着什么特点?(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勾画出来。(3)该用什么语气来表述?5、请同学们感受这些特点。6、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7、指导说话:现在,谁愿意做个故事大王,来为我们有条有理地介绍一下这个情节。8、谈话:刚才我们是怎么来学习做个故事大王的?回忆一下,自己培训一下,学习你最想介绍的一部分,准备给大家介绍。9、组织交流。10、提示评议:他介绍出了这个情节的特点吗?你有补充吗?11、朗读指导:同学们介绍得好,课文叙述得更好,大家能把它读得让我身临其境吗?12、齐读课文26小节。13、提问:(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2)这一部分与下文有什么关系?14、齐读第7小节。15、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16、提示:(1)你认为织女有什么勇气?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17、齐读第6小节。三、小结。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故事表达了什么? 2、全班交流。板书设计: 男耕女织13.牛郎织女 痛失老牛夫妻离散 鹊桥相会教后记开始上课: 月 日结束时间: 月 日14、安塞腰鼓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3、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4、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一课时一、导入交流描述预习得到地关于安塞腰鼓的资料,进入新课学习。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标处节次,画出生字。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习生字。(1)根据课后生字表自学生字读音。(2)指名读生字,及时纠正。(3)自由读生字,同位互相检查。(4)再指名读。全班齐读。3、解释词义。(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2)班级交流:三、指导朗读。1、重点指导:(1)自由读这段话。(2)指明范读,画出节奏。(3)自由读,注意语气。(4)再指名读。(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表情。(2)学生范读,画出节奏。(3)自由读,同位指导。再指名读。2、逐节指名朗读。随时纠正不当之处。四、指导写字。1、自由观察字型,找出难写的字。2、指导。3、学生临写,教师指导。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二、学习新课。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知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2、明结构。3、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4、(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5、寻美点。6、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语言1、学生采取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形式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学生齐读第6段,教师将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式。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身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并反复朗读。2、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第三板块:品读文章,学用语言 1、学生再读文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2、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评出好作品若干,并给予奖励。三:布置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板书设计:14、安塞腰鼓一、知内容:“的安塞腰鼓” 二、明结构: “好一个安塞腰鼓”核心句三、寻美点:(根据学生发言板演)(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教后记开始上课: 月 日结束时间: 月 日习作4 剪纸里的故事教学目标:1、仔细观察一幅剪纸作品,看懂作品的内容。2、展开丰富的想象,便宜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3、要求内容具体,叙事祥略得当。题目自拟。教学重点:仔细观察一幅剪纸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便宜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教学难点:要求内容具体,叙事祥略得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回忆课文姥姥的剪纸,导入新课。二、看图练习说话。1、仔细观察剪纸作品,看图练习说话,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经过。2、叙述主要人物,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衣着打扮。3、连起来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剪纸的内容,要求细致具体。三、放飞想象。1、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2、小组讨论,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清楚。3、各自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情连起来完整的说一说。四、展开联想。(看着这么精美的剪纸作品,你会联想到什么?)集体交流。五、构思布局,酝酿写作。1、请同学们把自己编写的故事完整地写下来。2、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3、学生修改。二、佳作欣赏。1、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在班里进行赏析。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3、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4、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5、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6、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教后记开始上课: 月 日结束时间: 月 日练习四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4、学习写毛笔字。5、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教学重点: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教学难点: 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解释时要态度诚恳,心平气和,说明原委。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获得的知识来回答?(3)教师提问: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多不多?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五个俗语,看看各自是讲什么的。(2)师提问:这些俗语分布很广,你们听说过吗?(3)试着说出他们的意思。3、教学第三部分(1)教师由上一部分的教学到导入俗语的地域性。(2)要求学生当堂回忆生活中的俗语。(3)指名说一说。(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诵读词语。(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同位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练习说这些词语的意思。(5)通过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6)学生练习背诵。2、积累反馈(1)指名读,集体练习读(2)集体一齐背诵,指名背。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三题1、指导。(1)指名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连的字相差大(5)教师重点指导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2)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 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二、教学第五题。学习写毛笔字。1、学写毛笔字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2、指导(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3、练习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第三课时口语交际:学会做解释1、师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被别人误会。这时你可以适当做解释。解释时要态度诚恳,心平气和,说明原委。碰到下面几种情况,应该怎样做解释呢?2、每个学生任选一条认真读题,做好演练准备。3、提示学生想清这样几个问题:(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4)解释时还要注意态度,要使对方愿意听你解释,以求得好的效果。4、想好后先低声练说。5、同桌互说。6、当众演练,师生评议。教后记开始上课: 月 日结束时间: 月 日15、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第一课时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1)贺知章的咏柳(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3、教师示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三、学习写字1、 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2、展示评议四、布置作业1、读熟课文2、抄写课文生字2遍。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指名读课文。二、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1、学习第一部分(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伫立(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3) 3、4节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回忆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C作者“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的疑问从何而来?2、学习第二部分(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B朗读第五节(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六、七两节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 (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 (经历)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3)理解“依然”的作用,联系上下文。A、口述“我”想象这株柳的经历:(经历过)理解它的顽强精神。指导朗读这两节三、学习课文第八节。1、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2)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2、教师读第九节,提问:“命运给予它的几乎九十九一片绿荫”这句话是写柳树的但又不仅仅在写柳树。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示?(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2)齐读这节。四、扣题结题,体味文章的主旨1、第二节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高原上”请问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2、默读全文质疑问难。板书设计: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惊见: 一方景观(壮观而独立)环境: 苍茫 干旱 寒冷 教后记开始上课: 月 日结束时间: 月 日16、草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3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4、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教学重、难点: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 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二、初读。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三、布置预习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骏( ) 俊( ) 竣( ) 限( ) 驰(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2理解词语。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五、理清课文的线索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3交流、整理:(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和词语。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1、课前听天堂这首歌。2、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歌中所唱的“蓝蓝的天空,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是指什么地方?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了草原的美,下面再让我们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块儿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板书课题) 二、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3细读、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三、学习第二段。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1、(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可分为两层: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3、讲读第1层课文。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4、讲读3、4、5自然段。A、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B、读后讨论交流。(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四、小结。1、小结:同学们,学到这儿,你领略到草原的大和美了吗?你体会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了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五、布置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3、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板书设计: 16、草原天:可爱、明朗景色(美丽) 地:一碧千里会见 远迎情谊(深厚) 款待话别教后记开始上课: 月 日结束时间: 月 日17、麋鹿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4、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板书课题:17 麋鹿3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有关麋鹿的知识。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生字词。(2)理解词语的意思。(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3指导分段。(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2)讨论分段。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4小结。三书写指导。1分析字形。2描红、临写。四作业1抄写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二段。(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2)理解第一层内容。指名读。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齐读。注意重读“更”。(3)理解第二层内容. 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指名读。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画。(角型、尾巴、蹄子、毛色)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生活习性)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写实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引读练习(4)理解第三层内容默读第三层,思考。课文是从那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交流。2、学习第三段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1)指名读课文(2)出示“传奇”,齐读。说说“传奇”的意思。(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三、总结( 配乐朗读第二、三段) 四、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 简单说说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的经历。 )二精读训练第一段1轻声读第一段。2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河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插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3为什么说大风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4通过课文的第二、三两段的描写,我们对麋鹿已经有了比较全面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可以去掉吗?5有感情的朗读的一段。三、课堂练习1出示课文后第5题:默读课文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2交流复述方法。(1)结合插图,抓住麋鹿的角、蹄、尾、毛色等几个部分的特点,介绍它的体型及生活习性。(2)参照“麋鹿的传奇经历”表介绍它的经历。3练习复述。(1)同桌互相复述。(2)举行“大风麋鹿自然保护区讲解员”选拔赛。(3)师生评选。四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鹿科动物繁殖能力低17麋鹿 外形奇特(“四不象”)传奇经历回归故土教后记开始上课: 月 日结束时间: 月 日习作5教学要求:1、读懂例文家乡的银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得要学会问,学会查资料。2、能就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阅有关的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良好习惯。3、将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就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阅有关的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良好习惯。将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教学准备:课前做好充分的资料搜集工作。第一课时一指导阅读例文,小结写法。1、轻声自读例文,思考:这篇习作是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写的?记叙了哪些材料?2、再读例文,思考:作者详细写了哪些材料?略写了哪些?为什么略写?这些材料是怎么来的?3、提问:从中,你得到了什么“秘诀”?4、小结:要围绕一个主题选材,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搜集材料,安排详略。5、再读例文,思考:在例文的材料写作上,作者所写的侧重也是不一样的。你看出来了吗?为什么?6、小结:在写作时,要搜集多方面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写这一事物。用不同的写法,这样会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多彩。二指导选材。1提示: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家乡特产的各方面材料,选择一个主题,围绕主题选材,确定详略,列一个提纲。2组织交流。3提示: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启示?修改你的提纲。三进行习作(教师巡视。)第二课时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修改。第三课时一小结。1、小结此次习作的大致情况。2、表扬此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3、表扬此次习作有进步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4、总结此次习作的主要问题。二指导修改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可以怎样解决?(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1、组织交流。2、提问:(1)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 (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3、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三尝试修改。(教师巡视修改情况。)教后记开始上课: 月 日结束时间: 月 日练习五教学目标: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4、学习写毛笔字。5、有条理的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教学重、难点: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评说影视栏目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地表达自己感受。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 教学第一部分。创设情景:(1) 学生读这 段文字。思考: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2) 学生帮小芳回答这个问题。2、教学第二部分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他们的区别。(1) 学生读句子试填适当的风。(2) 给出恰当 的答案,让学生说出理由。3、教学第三部分。学生诵读风速歌。(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了解风速。(2) 拓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用这种方法来推测风速,并跟气象报告做比较,看是否接近。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1、诵读(1) 讨论: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们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秋天吗?学生回答(2) 出示秋,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子音,读准节奏。(3) 指名读,教师指导。(4)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5) 学生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2、欣赏(1) 指名说小诗写的是什么欣赏(2)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三题。1、指导(1) 让学生读这两段话,指出选自哪里?(2) 引导学生读帖。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2)教师范写。(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2、指导(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3、练习,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1、审题(1) 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 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A、 你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是什么?B、 为什么喜欢?C、 这个栏目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指导(1)学生思考问题,准备说话内容。(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 的栏目做准备。(教师巡视指导)(3) 分组练习各自的话题。(学生互相评议)(4) 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2、反馈(1)指名上台进行口语交际(2)评议小结。教后记开始上课: 月 日结束时间: 月 日18给家乡孩子的信一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巴金爷爷的崇高品质。第一课时一 揭题,审题。1出示课题。2提问:你们了解巴金爷爷吗?能介绍一下吗?3谈话:巴金爷爷是四川人,中国文坛的泰斗,中国作协主席。虽然他不住在家乡,但是家乡的孩子很想念他,常常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给孩子们的回信吧。二 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尽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出示生字词。3、齐读生字词。4、提问: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5、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6、齐读生字词。7、轻声再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8、组织交流。9、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10、轻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这篇课文是主要讲了哪几个意思?可以分为哪几部分?11、小结:一(1)二(25)三(6)12、提问: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什么期望?三小结。1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1)听写词语;(2)熟读课文,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诵;(3)了解巴金爷爷的有关知识。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听写词语。2指名分节读课文。3组织交流搜集的有关巴金爷爷的知识。二、指导精读。1导入:了解了这些知识,我想对于巴金爷爷你一定有更深入的认识。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去为大家朗读你最喜欢的小节? 3现场采访:(1)你认为这一小节哪儿写得好?可以谈谈你的感受吗? (2)你认为可以怎么读出这种感受来呢?需要注意一些什么?4阅读相关小节,相机出示思考题:(1) 第一小节反映了巴金爷爷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2) 从两个“多么”可以看出什么来?这样的感情还从哪儿可以看出来?5仔细阅读第三小节,边读边体会巴金爷爷的感受,并且思考以下问题:(1) 巴金爷爷说他写作的秘诀是什么?(2) 他对于自己的一生有着什么样的评价?从中你感受到什么?(3) 巴金爷爷小结自己的一生,小结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真理?对于这个真理,巴金爷爷是怎么透彻的解说的?(4) 对于巴金爷爷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能谈谈对于你有什么启发吗?6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巴金爷爷的话吧。7齐读这一节。8提问:(1)“让我们的生命开花”是什么意思? (2)巴金爷爷是怎么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的? (3)对于这一段话你还有什么疑问? (4)从这一段话中,你们对于巴金爷爷有什么样的认识? (5)如果让你选一句巴金爷爷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9齐读全文。三小结1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造句:多么多么不是而是(3)写出课后句子的含义。板书设计: 收信的感受 对回信的歉意18给家乡孩子的信 让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全员B证考试试卷附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安全教育第一课课件图片
- 施工方入场安全培训课件
- 建筑电工焊工试题及答案
- 执业中药师考试冲刺密卷试题及答案
- 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真题及答案解析
-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剂学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 接触网考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 2025 年大学工程造价(工程成本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广东东莞市樟木头镇招聘编外聘用人员14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湖北随州北星汇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延期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猴头菇深加工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某气调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11月期中
- 施工管理人员年度培训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水处理加药系统调试详细实施方案
-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全套题
- 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检查清单
- 购买仓库地皮合同范本
- 2025中国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