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哨课堂实录.doc_第1页
麦哨课堂实录.doc_第2页
麦哨课堂实录.doc_第3页
麦哨课堂实录.doc_第4页
麦哨课堂实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前交流师:同学们,我、你们都来自休宁海阳二小,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所有今天来听课的老师们吧!生掌声!师:我是汪老师,今年教二年级,我喜欢和孩子们做游戏,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生:(齐)好。师:(点鼻子游戏)举起你们的右手,用食指指着鼻子做好准备,听清老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师:眼睛!耳朵!嘴巴师:呵呵,有少数同学出错了,我们加快点速度。鼻子!鼻子!鼻子!师:(出反方向的游戏)我们再来做第二个游戏,双脚并拢,身体坐正,双手摆好,听清老师的指令做相反的动作。师:我出左手。生:出右手。师:右手!右手!右手,加快点速度啦,右手!右手!左手!师:孩子们,高兴吗?生:高兴!师:那我们就带着这份高兴进入课堂。上课!【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课前和学生做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游戏(点鼻子,出反方向),看似寻常,实乃是唤起学生沉睡的童心、童趣,为学习同样一篇反映童乐、童真的课文麦哨奠定了良好的基调。当然如果课前出示实物(想方设法弄到),设计和学生一起玩吹麦哨,学生的玩性些许会更高涨,过度会更自然,对新知的学习也更具有针对性。】一、一吹麦哨,初步感知1、板书“哨”,观察字形,给“哨”组词,引出课题麦哨师:认认真真地看老师写第一个字(板书:哨),读字,看它的偏旁和什么有关?生:嘴巴!师:那给它组词吧。(生组“口哨”)对,用嘴巴吹的。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麦哨,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一遍师:不要拖音,再读一遍。生再齐读课题2、简单介绍“麦哨”, 呼麦哨师:见过麦哨吗?它就是用一小节麦秆,在上面划一条缝,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能发出(许多学生呼出来了)师:这么多同学都会呀,那你就大声地吹出来吧。生:呜卟,呜卟师:呜卟,呜卟生:呜卟,呜卟师:呜卟,呜卟【“麦哨”一词是难点,不要说城区的孩子,就是一些老师也未必能说出个道道来,汪老师从“哨”字入手,让学生先观其形,后介绍其质地,再呼其声,一声声“呜卟,呜卟”,学生虽知之不深,但粗略知其大观。学生感受到了课题充满情趣,充满音律美,对后文的学习更充满期待。】3、找到课文中的麦哨声,明白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师:你们是从哪儿知道麦哨的声音的?那我们一起翻开课本,看看是哪儿告诉了我们。生:第1段师:课文的那段又应了呢?生:第7段师:一个在开头,一个在结尾部分,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什么?生:首尾呼应师:那老师呼你们应好吗?师:呜卟,呜卟生:呜卟,呜卟师:(笑)呼着麦哨,你的心情?生:高兴生:愉快生:喜悦【“首尾呼应”这一写作方法在师生合作呼哨中,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省时高效,而且不经意之间明确了这样写的妙处,即突出文中孩子们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师:那我们就在这麦哨声中走进课文,去寻找更多的快乐吧。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音,把课文读流利。(生自读课文,不自主地齐读了)师:孩子们,停一会儿,我们每个人的读书都有自己的习惯和节奏,我们按自己的节奏读,好吗?生继续自读课文2、检查生字师:听着琅琅的读书声,老师知道了这就是认真!相信这些词难不倒你们。(课件出示第一行生字)师:孩子,老师发现你最认真,请你来读。指名读师:范读“卟”,孩子别急,看书后再读,师:读对了,进步了,领着大家再读一遍。生齐读第一行生字(课件出示第二行词语)师:老师提示一下,这一行生字都读轻声。指名读师:很棒!课件出示第三行词语指名读。生:(读)“擎”师:擎起,“擎”是后鼻音,看这个字下面是个什么字?(手!)上面呢?(敬!),那好大家就把手恭恭敬敬地擎起,再恭恭敬敬地读这个词。生边表演,边读“擎起”一词生:(接着读下面的词语)“湖畔”(课件出示插图)师:谁能在图中指出“湖畔”在哪儿?(一生上黑板指认湖畔位置)师:我有不同意见,认真听老师读一句话,是第三段的第一句话“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生思考后马上重新指认湖畔位置)师:对了!【本环节很好的体现了中段识字教学要求,因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需要教师做的就是当学生有障碍时,适时渗透识字方法。如教学“卟”字时,学生出现错误,利用纠正的机会渗透“借助随文注音识字”;教学第二行生字时渗透“归类识字”,教学“擎”字时渗透“利用形声字的规律”了解字的意思,教学“湖畔”时渗透“结合课文的插图、上下文和具体的情境”了解词语的意思。】三、二吹麦哨,体会孩子们的快乐1、默读第3和第5自然段,找出让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师:我们就跟着这群孩子来到湖畔,走进课文的第3和第5段,这里一定有让你心动的地方,出你喜欢的句子画起来,并在旁边写上理由。【让学生抓优美的句子进行赏析,切中要害,语文教学就是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是要通过品词析句,发现语言文字背后暗藏的规律,促进积累,培养语感,最终学会表情达意。】生默读课文第3和第5自然段2、反馈,赏析优美句子师:这位女孩画得可认真了,用直尺画,线条很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画的句子。【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生:读句子“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体育馆的垫子还有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师:看大屏幕,是这句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生:因为他写出了草地的柔软,像个天然的运动场。师:还有谁喜欢这句的,说说你的感受。生:我和她一样喜欢这句。师:那你就读读这句。生:读句子“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师:还有谁喜欢?生:因为这句写出了草地的特点“柔软而有弹性”。师:请你读出这种感受。生读【此句优美在于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草地的特点,乡村孩子们在草地上可以尽情玩耍,获得快乐。“简直”一词明确地告诉读者这种比喻丝毫没有夸张的成分,“天然的运动场”则点明了这是乡村所独有,是乡村孩子唾手可玩的运动乐园。对于这个句子的赏析应当说还不够到位。因为如此硬读,学生是读不出草地柔软、有弹性的滋味的。教师如能抓住“体育馆的垫子”“草地”两相对比,体育场的垫子是用很厚的海绵制成的,人躺上去是很惬意的,而这里的草地比它还要强,可见此处的草地有多柔软。当学生理解到这一点,还可以进行仿写,如比沙发还要强,比席梦思还要强,在仿写中学习利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学习语言表达才是学语文的本质。】师:请你说说你喜欢哪句?生:读句子“男孩子在铺满青草的土坡上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生:我喜欢这句是因为在草坡上玩着这些游戏心里很高兴、很快乐。师:你们高兴,老师可要担心了,你们在草地上摔着,不疼吗?生:不疼师:为什么?生:很快乐。师:在这儿翻跟头,全身不疼吗?为什么?生:很快乐。(众笑)师:竖蜻蜓时那草扎手吗?生:因为在草坡上师:在草坡上怎样啊?生:很柔软师:读出柔软而有弹性生读师:孩子们在草地上翻着跟头、竖着蜻蜓、摔着跤都不感觉疼,那都是因为生:(读)草地柔软而有弹性运动场师:孩子们在草地上尽情玩耍,收获着快乐,就让我们端起书来,把第5段的两句话读出来吧!生齐读第5段后两句话师:孩子们,这“简直”谁能来换个词。生:就是。师:带进句子中去读。生读师:大家一起读。生齐读师:在这柔然而有弹性的草地上,在这天然的运动场上,你还想玩什么?生:放风筝生:拔河比赛生:丢手绢生:跳皮筋,跳绳生:老鹰抓小鸡,踢足球,打羽毛球师:你们看到了一群怎样的的孩子?生:快乐的孩子师:有了这份快乐,所以什么声音出来了?听生:呜卟,呜卟师:呜卟,呜卟师:这声音是这样生:动听,悦耳师:我想听用书上的两个词来说生:欢快、柔美(师板书)4、赏析句子:剥开叶片从舌尖直沁肺腑(播放视频课件)师:玩累了吧,喊渴了吧,孩子们躺在草地上休息,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听这儿有许多茅茅针,大家快来呀!师配乐朗读第六段师:你感觉到什么了?生:甜师:你尝过吗?生:没有师:跟老师一样,都没尝过,是从这字里行间里感觉出来的,让我们就把这茅茅针含在嘴里,把这段话练练,感觉这份甘甜与清凉。生练读指名读师:(读)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生:(读)嚼嚼师:慢点,回味一下,再嚼嚼师:吮吮师:一嚼哇,满嘴都是汁水,赶快吮吮师:再读吮吮师: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从舌尖直沁肺腑。听出来了,这份甘甜清凉就在嘴里荡漾。我们一起也来尝尝吧。生:(齐读)那是一种和茅草差不多的野草师:再嚼嚼,再吮吮,一股什么味道,从哪儿直沁肺腑?生:(齐读)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心脾。师:真生:甜呐师:从嘴里一直甜到生:心里【教师营造情境,细腻引导,反复品读,让学生感受文中孩子们的快乐。】四、三吹麦哨,感悟美丽的田野1、找出课文第四自然段中表示颜色的词。师:孩子们就这样躺在草地上回味着茅茅针的甘甜与清凉,不由得又拿出了麦哨轻轻地吹了起来。师:呜卟,呜卟生:呜卟,呜卟(老师板书音符)师:这哨声就这样带着甘甜与清凉,伴着欢快与柔美回荡在草地上空,孩子们做起来了,站起来了,不经意间一抬头,发现田野竟是这样的美丽,满眼都是跳动的色彩。孩子们,课文的哪儿向我们呈现了这么多的色彩?生:第4段师:那我们就走进这段,看看是哪些色彩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可以把表示色彩的词圈起来。生圈画师:谁来说说?生:有金黄、黑白、雪白、浅黄师:这么多的色彩,田野不就是一幅生:美丽的画师:还可以说是一幅生:五彩斑斓的画生:五彩缤纷的画(出示课件)师:把刚才说的选一个词送进去,写在这段话的旁边。用我们的朗读来感受这田野的美吧。2、读句子生:读“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师:是“结出”(结读第二声)?还是读“结出”(“结”读第一声)?生犹豫师:“结出”的“结”读第一声。“结果”的“结”在这里读第二声生再读师:大家注意了,这句话由三个部分组成,并列关系,是什么修辞手法?生:排比3、把排比句变换成诗歌的形式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田野的美。师:老师把这排比句换了一种书写方式,瞧,它就成了一首小诗,我们就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感受它的美吧。【化文为诗,设计独具匠心,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田野风光,师生在合作读中,学生感受到了田野如诗如画。如果能让学生续上几句同样的排比句则更给力。】同桌两人一人一行练练。师:老师发现这一桌读得非常认真,那我们来欣赏一下同一桌孩子朗读师:老师纠正一下,“似的”,似读shi,翘舍同一桌孩子再朗读师:非常棒,进步了师:老师跟你们合作一次好吗?你们读第一行,我读第二行,不过请大家把手准备好,我读时请和我一起做动作。生:(读)金黄的油菜花谢了师:(读)结出了密密的嫩荚生:(读)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师:(读)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生:(读)雪白的萝卜花谢了师:(读)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师:我们交换着读好吗?生:好!师:(读)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生:(读)结出了密密的嫩荚师:(读)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生:(读)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师:(读)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生:(读)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师:这田野就是这样生:美丽!师:这田野就是这样生:漂亮!师:这田野就是这样生:五彩缤纷!师:这田野好美呀,看着这田野我们的心生:高兴、快乐师:我们全体起立,边做动作边读,感受这美丽的田野。生起立齐读五、四吹麦哨,回归自然师:这美丽又为孩子增添了一份快乐。听,那麦哨声又响起来了,师:呜卟,呜卟生:呜卟,呜卟师:呜卟,呜卟生:呜卟,呜卟(师生呼应吹麦哨。师声音越来越小,师板书五线谱)师:亲爱的孩子们,听到了吗?这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师:下课!【整堂课由哨声起,又在哨声中悄然而止,首尾呼应。不绝于耳的哨声仿佛在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这哨声包含着孩子们的笑声,包含着对无拘无束童年生活的无限向往。】点评汪老师上的麦哨一课,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季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向我们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课文以盛夏的乡村特有的“麦哨”为题,富有诗意。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接着点出湖畔割草的孩子,重点描写了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生活在这种天然娱乐场所中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哨声作结。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细细读来,我觉得麦哨这篇课文无论是文章的题目、布局构思,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本、领悟文章内涵的蓝本。汪小珊老师的课是一节非常真实、朴实的好课,我觉得她的这堂课有以下亮点:1、富有亲和力的语言极具穿透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无论是课前游戏,或在课中纠正学生错误,或是每一个环节的过渡语,王老师用她那极富亲和力的柔美语言,使作者、教者、学者之间心灵交融,情感共鸣,学生乐此不彼,不仅收获知识与能力,还收获情感的体验。2、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作者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王老师能够循着作者的思路,以麦哨的声音设计教学,一吹麦哨激发学趣,二吹麦哨体验孩子们无拘无束玩耍快乐,三吹麦哨感悟田野美丽,四吹麦哨陶醉童年多姿多彩的生活。哨声,显性的、隐性的始终萦绕者课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和童年生活的快乐。3、内容大胆取舍,重点突出麦哨这篇课文无论是文章的题目、布局构思,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本、领悟文章内涵的蓝本。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面面俱到地进行教学,就犹如蜻蜓点水,造成重点不突出,主攻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模模糊糊一大片的现象。汪老师为什么不选取第2、3自然段,难道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不美吗?“一声呼,一声应”“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这样的句子对仗多工整,多具节奏感。“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多么形象的比喻,多么富有韵味的文字。汪老师为什么没有选取,我觉得这就是教材的取舍问题。教学时,不可能通篇精读,要有取舍,这样才能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刀刃上。不成熟的建议:像这样的大赛课都是磨出来的,凝聚了多少老师的智慧,下面说说我的一些个人不成熟意见。1、本课描写的是盛夏季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作者的视角是乡村,乡间田野,乡村孩子,汪老师似乎在课堂上没有点破这一点。2、学习本课很重要一点是要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3、赏析还不够给力。赏析有玩赏的意思,指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后解释。在读文中赏析,有细细品味的意思,而且这种细细品味有两层要义:首先,这是乐于参与、主动积极的参与。不是教师的牵引下,对知识点的枯燥分析;其次,赏是为了析。反复读文后能体验写作特色、方法以及优美的词句。在读文中赏析,使语文学习学得趣味十足,又学习文章写作方法,从而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如赏析“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一句,对此句中比喻的体味。教法一: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句,看看其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当学生说了比喻,则追问引导学生说出把草地比成运动场。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进行分析,但这样的分析绝不是赏析,因为这个过程只是枯燥的分析,没有乐,没有体验,也没有情感的参与。教法二:引导学生结合想象、上下文体会天然的运动场。师:你印象中的运动场是怎样的?指名学生答。生:很大的、漂亮的(这时候的学生还只是为了应付教师的问题)师:“天然的”是什么意思?学生:纯自然的师:在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可以作为天然的运动场?师:为什么可以用天然的运动场比草地?引导学生结合“翻跟斗,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感受乡村孩子生活的多姿多彩和快乐。师:如果不这样比,还可以怎样比?出示句式: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生:天然的摔跤场、天然的比武场师:如果你是孩子,喜欢怎样的描写,为什么?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了文本中比喻的形象传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文本中其余的比喻句,在自读自找交流中巩固如何运用比喻的方法。在这一个片段中,教师的角色有氛围营造者,如想象运动场;有方法指导者,如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有机会创造者,如给予学生作其它比喻,巩固认知。 2012年3月13日麦哨课堂实录下午第一节,黄老师和52班孩子,公开课麦哨。课前热身:师生共同背诵桃花溪如梦令。 师:认认真真地看老师写第一个字(板书:哨),观察字形,左边一个生:口! 师:右边一个 生:肖。 师:“肖”通“箫”(板书:箫),“箫”是一种管乐器,从口里直接发出“箫”这种管乐器的声音就是生:哨!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麦哨,请大家齐读课题。师:什么是麦哨? 许袁楚博:“麦”是指麦草,“哨”是指哨子。“麦哨”指用麦草做的哨子。麦哨的声音是那么动听,短促的麦哨声是欢快的乐曲, 悠长的麦哨声是柔美的乐曲。 师:对了,用一小节麦秆,在上面划一条缝,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能发出 生:呜卟,呜卟 师:都呼出来了,好,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益,一同走进农村,去聆听麦哨那动听的声音。 师:检测读词,哪一组先来?(课件出示词语) 程英组:一声呼 一声应 湖畔 兜肚 许袁楚博组:嫩荚 擎起 穗儿 麦秆 师:有一个字读错了,跟老师读麦秆。擎起的“擎”是后鼻音,读准了,擎起生:(读)擎起。周思琪组:乐谱 音符 剥开 吮吸 刘俊宏将“吮吸”读错,全班一起纠错,正音。 师:最后四个词大家一起读生:直沁肺腑 撩起 嚼嚼 和着师:回到课文,课文几次写到麦哨?在课文的什么地方?袁青骋:课文两次写到麦哨,一次在课文的开头,一次在课文的结尾。师:好!让我们锁定这两个部分,男孩读课文的开头1、2自然段,女孩读课文的结尾7、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有什么共同之处?男、女生分读课文。周思琪:第一段的“呜卟”是让读者产生疑惑,后面的“呜卟”是让读者解开疑惑。师:这就叫生:首尾呼应!师:“呜卟”是描写麦哨声的象声词,谁能读好它?周博翰:(读)呜卟 呜卟师:老师从这两部分摘录了一些词,请看:(课件出示)一声呼 一声应 忽高忽低 你呼我应 此起彼落生:(齐读词语。)师:这麦哨声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咱们来试试,老师呼,你们应。呜卟生:呜卟师:呜卟,呜卟生:呜卟呜卟师:呜卟生:呜卟师:这麦哨声给你什么感觉?周博翰:动听谭泽华:欢快王振羽:柔和师:对,用书上的词来说生:那么欢快,那么柔美。师:呼着这麦哨声,你的心情程英:我很开心。师:咱们在教室里学习麦哨这篇课文,你的心情程英:我很师:你也很开心,对不对?生开心地点头,坐下。师:在这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中,你看到了乡村孩子生活的哪几个画面?快速浏览课文,试着用一个词组来概括每个画面。程 英:孩子割草图王宥华:欢乐丰收图袁青骋:转眼秋来 草地玩耍王振羽:湖边游戏图谭冰鉴:果实初放罗雄少:嚼茅茅针谭泽华:天然运动场唐菁蔓:五谷丰登好时节周思琪:美丽的图画 美味的茅茅针师:都很好! 那还等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来感受乡村生活的“乐”与“美”吧!【出示课件:小组合作学习单:学习内容:从最美的一幅图画中感受乡村生活的“乐”与“美”。操作提示:1、确定景点:选择最喜欢的一幅图画。2、感受美丽:结合上下文,抓关键词句,边读边想象,并用形象的语言说出你看到的美景。3、揣摩写法:作者是怎样写出田园生活的“乐”与“美”的?(从选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方面思考)。】明白了吗?小组合作交流开始。(五分钟)师:好,我们来集体交流。陈子瑶组:正是这湖畔割草的孩子们吹响了这欢快、柔美的麦哨,让我们循着麦哨声一起去湖畔瞧一瞧,请大家看到第三自然段。(读)(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du)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我从“晶莹的细汗”可以看出他们的勤劳,从作者的比喻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师: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比喻。师: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孩子的脸蛋比作月季花。师:作者为什用月季来比孩子?周思琪:这样写突出了乡村孩子的纯朴。刘祎凡:第三自然段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师:如月季花般鲜嫩的脸蛋透出的是孩子们的无限活力,你能读出劳动的欢快和活力吗?生读。师:碧蓝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生:好一幅生动活泼的画!苏桐组:呜卟,呜卟,麦哨声又把我们吸引到了田野,我们组交流的是田野丰收图。请大家看到第四段。前几天,预备读(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ji);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qn)起了丰满的穗(su)儿,那齐刷刷的麦,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苏桐:从转眼间可以看出很快,很快地变成什么样了呢?请大家看到第三句,这里用同样的句式写了不同的植物,都是花谢果来。我仿佛看到了春去秋来,稻谷丰收,五谷丰登的景象,植物们结出了果实,个个都不一样,你挨挨,我挤挤,好不有趣!刘柏铭:我想对前面的发言做一个总结。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田间最具代表性的几种农作物进行描写,再现了五彩斑斓的田间风光,营造了丰收即将到来的喜悦气氛。唐菁蔓:黄老师,我读了这一段,想到了一首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师:真是诗兴大发呀!瞧,老师将这段文字重新排列,(出示课件)成了一首小诗,咱们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感受它的美。师:老师跟你们合作一次好吗?师:(读)金黄的油菜花谢了 生:(读)结出了密密的嫩荚师:(读)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 生:(读)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师:(读)雪白的萝卜花谢了 生:(读)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师:我们交换着读好吗?生:(读)金黄的油菜花谢了 师:(读)结出了密密的嫩荚生:(读)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 师:(读)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生:(读)雪白的萝卜花谢了 师:(读)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师:这田野就是这样生:美丽!师:这田野就是这样生:漂亮!师:这田野就是这样生:五彩缤纷!师:好一曲生:一曲欢庆丰收的歌!师:听,欢快、柔美的麦哨声又从远方传来,让我们循着哨声,品读下一个画面。谭泽华组:呜卟呜卟,请跟我们来到湖边,预备读(湖边的草又肥又嫩,只消用手拉拉,竹篮很快就装满了。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蜒,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谭泽华:这一段作者运用对比、比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