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例上颌骨骨折的ct检查应用.doc_第1页
52例上颌骨骨折的ct检查应用.doc_第2页
52例上颌骨骨折的ct检查应用.doc_第3页
52例上颌骨骨折的ct检查应用.doc_第4页
52例上颌骨骨折的ct检查应用.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2例上颌骨骨折的ct检查应用 首席医学网 2008年01月22日 16:52:05 tuesday 作者:于国华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 山东 青岛 266042 加入收藏夹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CT检查在上颌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上颌骨骨折进行三维CT及二维CT影像检查,分析其各自的影像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维CT影像在显示上颌骨骨折的空间位置方面,如骨折线的行走路线、骨折片的移位距离与方向等都有独到的优势。结论:三维CT影像在显示颌面骨折处的空间关系上有很大的诊断意义及治疗指导意义,可以弥补二维CT影像的不足,但不能取代二维CT影像。 【关键词】 三维CT影像 二维CT影像 上颌骨骨折The Clinical Values of Three Dimensional CT Image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Upper Jaw FracturesYU Guo-hua, WANG Qing-shanQingdao Central Hospital, Shandong Qingdao 26604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CT imag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upper jaw fractures. Method: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three-dimensional CT images of 52 patients with upper jaw fractures and compared them with the two-dimensional CT images in assessing upper jaw fractures. Result: The three-dimensional CT images clearly displayed fractures in three planes of space, the pattern of fracture line, distance and direction of displacement of the segments, but it was inferior to the two dimensional CT images in the display on the anterior wall fractures of maxillary sinus and soft tissue around the fracture site. Conclusion: The three dimensional CT images can provide a more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in all spatial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in upper jaw fractures. It is very important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Nevertheless, the two dimensional CT image can be not replaced by the three dimensional CT image even if the three dimensional CT image has much advantages. Key words: Three-dimensional CT image; Two dimensional CT image; Upper jaw fracture 上颌骨骨折在口腔颌面部外伤中较为常见,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往往需要借助影像检查的支持,但由于面部诸骨形态各异,互相重叠,又有上颌窦、梨状孔等结构,骨折无论在普通X线、CR、DR、曲面断层等检查中不能被充分描述。因此CT影像技术尤其是三维重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颅面颌形态研究和骨折的诊断分析、手术设计。应用三维CT可以将所检查的上颌骨骨折部位、形态、周围组织结构呈立体、准确地显示出来,为临床诊断和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5月间收治的上颌骨骨折并行CT检查的52例病人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口腔科自2000年1月至2007年5月间收治的上颌骨骨折并行CT检查的病人52例,其中男40例,女12例,年龄在9岁至65岁之间,单纯上颌骨骨折30例,伴下颌骨骨折10例,伴颧骨骨折9例,同时伴面部3处以上骨折的3例。1.2 方法:52例病人全部拍曲面平展片,经查体和X线检查确认骨折后,作CT并行三维重建。我们使用GE单排螺旋CT以3.0mm层厚进行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并对重建图像进行旋转、切割等操作,观察骨折的部位、断骨的移位方向、上颌窦的损伤程度等。与二维CT、X线片相结合,具体分析,制定手术方案,以确保骨折得到良好的复位。1.3 影像分析、判断与临床评价:按目前通用的方法,由放射科医生评价二维及三维影像上的骨折显示情况,并作记录,再由口腔科医生根据骨折手术中的观察情况,对三维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及其手术指导意义作出评价。2 结 果 三维CT影像及二维CT影像对本组病例骨折显示的诊断结果显示,三维CT的诊断准确率为94%(49/52),而二维CT诊断准确率为81%(42/52),三维CT诊断的准确率高于二维CT。三维CT未能显示出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改变情况,二维CT则对52例骨折周围组织的改变如肿胀等显示良好。经手术及手术结果验证,由于三维CT提供了上颌骨骨折的具体部位、断端破坏情况、游离端旋转方向等客观指标,确保患者骨折得到了良好的复位,为手术的复位固定带来了很高的应用价值。3 典型病例 患者,男,因车祸致颅面部损伤,CT诊断为左侧上颌骨粉碎性骨折并鼻骨、左侧颧骨、左眼眶骨折。患者的二维CT冠状成像和三维CT成像显示如下(图1,图2)。4 讨 论 同普通CT影像相比,三维影像不需在观察时做思维上的三维重建,而是很直观地反映出观察对系的形状与特征,提供出大量的空间位置关系信息,它的这一特征已使它成为了研究颌面部硬组织结构的最有效手段之一13。颌面部由于解剖结构复杂,骨折发生后,行传统的CT检查还难以对骨折部位作全面准确的认识,偶尔还有漏诊情况发生4,5,影响了准确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 颌面部骨折的治疗,关键在于准确的诊断和术前完善的手术方案的制定,而准确的诊断和术前完善的治疗方案又来源于对骨折准确而又全面的检查。颌面部硬组织结构复杂、精细,常规X线摄片因结构重叠而易发生漏诊,二维CT影像又不能显示骨折的全貌及空间关系05;而CT扫描的三维重建却能解决上述问题为颌面部骨折的完善检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4,5。从理论上来讲,如果有足够范围的像素矩阵及足够小的层高,形成足够精细的等容积因素,颌面部骨折的任何硬组织改变都可以通过三维影像显示出来。 三维CT影像能提供骨折的空间位置关系,使临床医生在不需要作思维重建病变区解剖结构的情况下,可直观地反映出骨折线的长度、方向、骨块移位的距离等,这些参数经过校正处理后应用于临床,能为临床医师制定手术计划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在本组病例中,作者根据骨折的部位、骨折的方向,选择手术入路、复位方向及坚强内固定的部位,判断预后,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各类外伤造成的上颌骨骨折的诊断,虽然通过临床表现、X线片、CT平扫均可确诊,但图像均为平面图像,很难了解复杂形态的上颌骨骨折的具体情况,缺乏立体,在术前讨论中很难正确评估术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误差较大。通过三维CT重建,使上颌骨图像主体无重叠,图像逼真地得以显示,还可以将重建的图像进行任意角度的旋扫,直接观察骨折后各骨块形成的角度1,这样就可以准确地分析骨折处与相关结构的关系,为下一步手术的准确复位,最大限度地避免面部畸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扫描的层厚与信息的准确有直接关系,扫描范围确定后,层厚越小信息越准确;但对于骨折病人扫描层厚要求相当较严格,它要求范围要足够,既能较客观地看到骨折端移位、旋转的情况,又要把骨折端细化,看到两端的直线距离,为准确复位提供可靠信息。 应用螺旋CT来诊断上颌骨骨折,它所采集的信息如在计算机显示屏上观察分析,其信息远远大于单纯阅片,断层图像可显示上颌骨骨折水平移位情况,但对其骨折位置的判断要受影响;冠状位的影像可较好的显示骨折部位。通过重建即可较好地看到骨折部位,又满意地显示了骨折的移位方向、距离、角度。再通过两侧的对比观察,对下一步的手术治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提倡临床医师应与CT医师密切配合,以便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最有用的信息,指导临床工作。【参考文献】 1Grayson B,Cutting C,Bookstein FL,et al.The three-dimensional cephalogram:theory,technigu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Am Orthod Dentofac Orthop, 1988, 94:327-3372Brown T, Abbott AH, Dent B. Computer-assisted location of reference points in three dimensions for radiographic cephalomtry. Am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89,95:490-4973Matteson S. Bechtold W, Phillips C, et al. A method for cephalometric analysis. Oral Maxillofac Surg,19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