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期末复习-肖智2013年12月12日.doc_第1页
土地资源学-期末复习-肖智2013年12月12日.doc_第2页
土地资源学-期末复习-肖智2013年12月12日.doc_第3页
土地资源学-期末复习-肖智2013年12月12日.doc_第4页
土地资源学-期末复习-肖智2013年12月12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资源学期末复习肖智 2013/12/12 凌晨18分第一章 绪论1、什么是土地?土地具有哪些属性?答: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土地具有:一)自然属性1、生产性,2、整体性,3面积有限性,4、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5、时间变化性,6、土地资源的再生性和非再生性,7、多用途性。二)经济社会属性1、土地的社会性,2、土地的资产性,3、土地的权籍性。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今后研究的重点领域有哪六个方面?答:1.土地资源的产生及各主要组成要素的特征、2.对土地资源的理论认识和价值判断3.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4.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5.人地关系与资源环境研究6区域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态分析今后研究的重点领域:(1)加强土地资源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完善学科规范。(2)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4)土地资源评价。(5)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地资源保护。(6)加强新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补充题:土地资源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有哪些?补充题:土地资源学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有哪些?第二章2、地表形态、岩性和矿物质组成如何影响土地资源质量和利用?(p5057)(1)地形影响地表能量和物质的再分配(2)岩石性质影响突然发育、土壤性质和土壤的自然肥力(3)地形影响植被和土壤类型及其分布(4)地貌决定土地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格局(5)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影响建设用地地基的稳定性(6)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影响水文状况(7)地貌影响土地利用与管理(8)地貌是重要的土地景观要素第三章4、城市化进程对土地资源利用有哪些影响?应该如何应对?积极影响:1、城镇化要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高品位高质量的城镇化不仅不会浪费土地,反而是一个土地集约利用的过程,使城市人均占用建设用地面积大大低于农村。2、通过城镇化发展,使分散的人口和乡村工业集中到一起,提高了了农业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程度,提高了农业用地的比较效益,进而加强了耕地的保护,使土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实现土地资源高度集聚的经济效益。事实证明城镇化的推进和加速对缓和人地矛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消极影响:1、城市用地总量失控耕地锐减2、土地利用的经济利益低下3、土地利用结构失衡4、土地生态系统恶化对策1、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2、注重城市内涵发展3、推动乡镇企业适当集中4、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5、控制建设用地,切实保护耕地5、土地制度对土地资源利用有哪些作用?土地制度是指包括一切土地问题的制度,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因土地的归属和利用问题而产生的所有土地关系的总称。广义的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规划制度、土地保护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土地税收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等。经法律确认与保护的土地制度具有反映、规范、确认、保护、强化土地经济关系的作用。土地制度具有四个基本功能:1) 保障功能。土地制度应保证其土地关系的有关当事人的决策权和经济利益得到实现。2) 配置功能。土地制度的配置功能宏观上表现为政府以一定手段(行政管理或税收等)调控土地资源在大的方面的分配和使用(如农地转非农地、坡地还林等),微观上表现为土地所有者或经营者依据一定信息(市场需求或政府政策)安排具体的生产项目。3) 激励功能。即调动土地关系有关当事人的积极性,使他们具有从事某种经济活动(如管好土地、耕种好土地等)的内在推动力。4) 约束功能。即对经济当事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抑制。土地制度对过分的土地投机行为进行抑制(如收高额增值税),使外部性适当内在化。P1016、什么是地籍制度?地籍制度对土地资源利用有何影响? P103?地籍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是关于土地的档案,并被形象地喻之为“土地的户籍”。地籍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土地估价等。1) 地籍是土地权属的保障。通过土地调查和土地登记发证,对土地产权状况进行公示、公告,确定土地产权主体的土地权属、界址、面积等,可以避免土地纠纷,有效保证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产权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2) 地籍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依据。地籍所提供的土地数量、质量及其分布变化以及法律状况等基本资料,都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基本依据。同时,土地权属、土地分等定级、土地估价等基本资料又是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依据,可以促进土地流转、资金流转,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3) 地籍是规范土地收益分配关系的依据。合理、科学地确定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尤其是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机制下,根据土地权属、土地面积大小、土地分级等,合理确定土地价格、土地费、土地税等标准,合理分配土地收益,激励产权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7、全球经济一体化会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产生那些积极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推进了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和资源的分配格局,土地资源,既作为一种资源,该资源也必将纳入我国的分配体系,使得区域图的资源的优化配置纳入全球经济系统,带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其积极影响可分为四点:(1)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更地区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增加,(2)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功能增强,(3)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改革,(4)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土地资源利用集约化,推进城市进程8、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工作面临那些新问题?1)全球经济一体化,将导致土地市场的无序竞争状态。对策: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引导土地市场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加大,加快廉租房等的建设,保护弱势群体的住房要求。2)全球经济一体化,土地利用的不当,将导致地区、资源的浪费对策:国家要加强对土地管理利用的监管,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地方要尽早明确城市地位,不搞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地产商与企业应紧跟城市发展步伐,减少不当建设。3)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使得国家土地使用结构不尽合理,环境、生态的破坏。对策:加强国家法制建设与强化国家监管监控体系,加强地方官员的素质,宣传保护农业用地,生态用地,提倡社会和谐。全球经济一体化,提高了土地的市场价值,使得土地利用方式开始得到改变,土地不断升值,土地的属性不断得到验证,经济价值不断攀升,在市场自私性的表现下,我们应该加强国家监控,市场调节,投入科技力量,使得土地利用,土地开发在经济发展中朝健康方向发展。第四章2、什么是土地分类?什么是土地分级?两者关系如何?P110-111答:土地分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将单个的土地单位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与归并。而土地分级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的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开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两者的关系:土地分类:a.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选择对该目的有意义的土地属性及其量度指标,将一定级别的大量土地个体概括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种类等级系统。b.基于特定目的,按一定的标准,对土地进行不同详细程度的概括、归并或细分,区分出性质不同、各具特点的类型的过程。土地分级:或称土地质量分级,是指以土地生产性能、生产力高低为依据,按其生产的适宜性、限制性、生产潜力的大小、保护和改造的措施等,把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是土地适宜性与生产能力调查和土地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分为质量好的、较好的、中等的、差的和不宜农用的五等。4、什么是土地类型结构?包括哪些类别?P121土地类型结构,简称土地结构,是指在每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在质和量上的对比关系,以及他们组合而成的一定格局或图式。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空间结合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单位你部结构不同类型。从科学、实用和简明的角度出发我门将土地类型结构归纳为空间结构、数量结构和演替结构三类。5、土地类型演替的概念和类别是什么?P126-128土地类型演替: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转化的过程。类别:按演替性质分:时间演替,空间演替。按演替原因分:自然演替,人为演替。按演替方向分:正向演替,逆向演替。按演替过程分:节律性演替,非节律性演替。6、研究土地类型结构与演替的意义是什么?P128土地结构对土地利用方式,作物,和畜生种类,农田水利措施和田间工程种类,农业机械配套也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基于以上原因,在区域水热条件基础上,根据其土地类型结构,合理确定当地的生产发展方向,并采取相应的的利用,改造和保护措施,将会大大促进该区生产建设的生态保护。现状土地利用结构与自然土地结构的关系,有适应(或者基本适应)与不适应|(或不尽适应)两种情况,。通过研究土地的自然性能,分析土地的自然结构和功能与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之间的关系,如果两者相适应,土地类型便会发生正向演替。但是,当土地利用结构与其自然结构不合适时,会慢慢使土地的自然生产力下降,土地质量渐趋恶化,最终导致土地发生退化,摸清了这类规律,可为土地生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可以明显地提高自然区划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精度水平,第五章1、一般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是什么?它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有哪些异同点?P137和P145土地资源调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具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土地资源调查: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基础,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也属于基本国情调查。因此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属于土地资源调查的一部分。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主要工作成果?P14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分布状况;(2)境界与土地权属界线;(3)量算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4)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土地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5)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线图;(6)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7)编写土地利用现状报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总结。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工作成果包括:(1)县、乡(镇)、村各类土地面积的统计表;(2)县、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3)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4)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和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说明书;(5)县、乡(镇)土地边界接合图表。3、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P155-158基础调查计划以125万综合调查评价为主,基本查清主要经济区带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生态地质环境等基本状况,主要的工作内容是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重点地区15万地质调查。遥感技术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综合利用各类遥感图的优势,通过优化整合,对区域地质资源进行彻底摸清和调查。利用先进的GIS技术建立了多种基础性数据库,这些基础数据库的特点是专业门类齐全、空间覆盖全国,标准化程度高、海量数据存储、数据库涵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产勘查、环境地质等多种地质调查成果,其料包括全国从15万到1500万的资料数据,各种数据基本按统一标准入库,由于包括了大量图形数据和多图层属性数据,其数据量之大是少见的,并由此开展的GIS评价分析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多种成果,如地球化学图,航磁图,矿产图,并可以经过分析得出相互关联的图件及信息资料。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种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使得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要改善这种局面,首先就必须摸清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数量与质量等情况,完善土地管理系统。利用已有的全国土地详查数据和图件以及最新的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在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土地资源进行监测和调查,利用海量的多时态土地利用数据快速获取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土地利用各地类的数量、空间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动态变化等信息,对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更新、管理、分析,能够输出各种查询、统计和分析结果,如反映各权属单位地类数量的统计薄,反映各地类空间分布的土地利用图及各种专题图,从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及时提供科学、翔实、直观的数据,有助于土地利用规划、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土地资源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等国土资源调查项目的顺利实施。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了解土地资源的各种特征和规律,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规律的主要手段,是开展土地资源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土地利用管理涉及的信息丰富、繁杂、量大,而且几乎全为地理信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空间性、时序性和动态性。离开这些信息,就很难实现立体、动态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在土地资源利用调查中,GPS为空间数据的采集提供实时、快速的定位服务,RS利用航空、航天提供的遥感影像,经过校正、解疑得到精度较高、现势性好的的空间信息,加上GPS的辅助可以定位、定量到具体的地块。把利用GPS和RS获取的地物信息,以及其他手段得到的各种信息,提供给GIS,GIS利用本身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实现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以及对空间数据的分析、查询、决策、输出。GIS技术能够有效的管理各类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以及统计分析数据,并能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促进了土地资源数据管理、分析和处理的规范化,为土地资源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六章3、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是什么?原则是什么?页码:P163答:1、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地资源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利用效果。(1)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土地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对发展某项生产或作为某种用途的适宜性程度。适宜性一般可分为多适宜性、双适宜性、单适宜性和暂时不适宜几种。(2)土地资源的限制性。限制性是与适宜性相对而存在的,是限制土地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潜力的障碍因素。(3)土地利用效果。土地利用效果是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和生态效益的综合体现。2、 土地资源评价有以下几个原则:生产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针对性原则、比较性原则、动态性原则。7、请比较美国土地潜力评价和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特点?页码:P172-183 答:1、美国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共分为8个潜力级,4个潜力亚级和土地潜力单元。其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1)简单明了,用途广泛。 (2)概括性高,内涵丰富。 (3)方法简便,容易掌握。 (4)适用性广。 (5)突出耕地优先原则,有利于耕地保护。缺点:(1)对经济社会因素考虑不够。 (2)不能对特定土地用途做出土地适宜性评价。 (3)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4)过分强调土地限制性,容易使农民对自己的土地失去信心。 (5)难以考虑不同限制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2、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分为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和土地适宜性单元四级。FAO土地适宜性评价也属于土地评价方法的归类法范畴,它也具有归类法的共同优点。FAO土地适宜性评价与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还具有以下优点: (1)针对特定土地用途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丰富的信息。 (2)考虑经济社会因素。 (3)强调土地适宜性,增强农民试种新作物和推广新技术的信心。缺点:评价结果带来一定的主观性,难以考虑不同限制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9、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它的拟定对整个土地资源评价是什么意义?答:土地评价指标体系是在评价信息识别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对评价内容,评价重点和评价力度等具体工作内容的方向确定。土地评价指标体系是由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两部分组成10、如何理解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有那些意义?答: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它实质上是考察一定区域内,特定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投入水平条件下可能生产的食物总量与人均消耗量的总和之比的一个动态估算。意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反映的是土地生产力对一定生活水平下人口增长的限制目标,它对与土地、人口、食物与发展等均有一定的预警能力。进行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测算出区域内不同消费水平下所能持续供养人口数量、对指导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11、简要说说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和要遵循的原则。P187答: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该同学提供的答案是错的!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原则:.科学客观公正原则早期介入原则整体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一致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13、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五大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土地生产性稳定性保持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15、简述农用地分等级和定级的主要技术要点。P208_209答:1.农用地分等技术要点(1)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单元划分采用叠置法或地块法(2)农用地等别划分方法。农用地质量等反映农用地的潜在(或理论)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3)农用地分等程序2.农用地定级技术要点农用地定级方法有因素法,修正法和样地法三种。对于已经进行了农用地分等的地区,一般采用修正法;对于没有进行农用地分等的地区,可以采用因素法农用地定级技术步骤主要包括:a.确定定级方法;b.确定定级因素;c.计算定级因素分值;d.编制定级因素分值图;e.划分定级单位f.计算定级单位各定级因素分值;g.计算定级指数,初步划分土地级别;h.校正和调整初步定级成果;I.统计和量算面积;j.编制图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第七章2、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含义是什么?P216是指本着社会、经济要求和环境问题相统一的宗旨、综合运用技术、政策或其他活动手段,同时实现:保持或提高土地的生产或服务功能,降低生产的风险水平,保护自然资源潜力,防止土壤和水质变化,经济上可行,社会可接受。即包括:存在形式的、物质生产能力的、经济效益的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4、如何理解土地资源优化配置?P220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质是一种以政府的管理或干预所生产维护公众利益的社会能力;是一个对既定目标不断修正、影响土地利用发展演变的各种因素和不同利益集团进行协调的过程。目标是使有限的土地产生最大的效益,它是有层次的,一般需要解决三类问题:1在全国或一个行政范围内如何以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为基础,实现土地利用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2在一定生产力下,如何在区域个产业之间、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各项用地的空间布局形式;3如何在产业内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比配。伴随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又会出现新的要求和新的问题,又有一个新的决策,所以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一个动态和渐进发展的社会过程。7、土地资源利用工程的内容主要是哪些?P227230答:1、土地开发;2、土地复垦;3、土地整理:(1)土地整理的含义及意义;(2)土地整理的指导思想和目标;(3)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有增加耕地面积、调整土地关系、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土地资源的景观功能);4、土地综合治理:(1)土地综合治理的内涵;(2)土地综合治理的目标;(3)土地综合治理的内容;8、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影响有哪些?P233235答:要点:1、对生态平衡的干扰和破坏。2、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1)生物入侵(2)生物多样性损失。3、对水循环的影响;4、对碳循环的影响;5、对氮循环的影响;6、对其他循环的影响;内容有自己看书,根据理解去答。9、如何认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答: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与社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手段,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它是一个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土地覆盖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土地覆盖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土地利用侧重于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土地利用侧重于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覆盖侧重于土地的自然属性。于土地的自然属性。本答案有错误!10、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被变化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P238-239答:补充:LUCC即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与社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它是一个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土地覆盖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土地覆盖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土地利用侧重于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覆盖侧重于土地的自然属性。研究目标是通过对人类驱动力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全球变化与环境反馈之间动力学与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建立能够用来预测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评价环境变化提供决策支持的模型,从而预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评估生态环境变化并寻求积极的人干预措施。添加3环节!主要内容: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被变化的结构类型分析;2、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被变化的过程研究;3、探讨人类对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被变化的反应;4、建立综合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变化模型,探讨不同尺度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动力学机制。第八章1、土地资源退化类型主要有哪些?答:主要分为以下7类:水土流失、沙化、次生盐碱化、污染、性质恶化、贫瘠化和建设用地。4、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土地退化危害极大。一方面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另一方面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防治。在治理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消除可能造成未退化土地发生退化和使已退化土地继续退化的各种动力因素,对已退化的土地进行建设性改造,因此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两个方面,一是对土地利用限制因素的改造治理。二是对已遭受破坏而不能利用的土地的治理和改造。1、全面规划,综合治理2、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治理3、综合措施与主导措施相结合4、改造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6.保护土地资源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答:(1)科学编制土地保护规划(2) 优化结构,实行土地生态保护(3) 加强综合整治,保护、提升和重塑生态景观(4) 建立土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5) 严格执行土地保护法律法规(6) 增强全民“惜土”意识第九章3、耕地利用特点及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措施有哪些?P263耕地利用特点:(1)耕地利用的自然性;(2)耕地利用的社会性;(3)耕地利用的稀缺性;(4)耕地利用的区域差异性;(5)耕地利用的生态景观性。合理利用:(1)保护耕地生态系统稳定性;(2)提高耕地利用的集约度;(3)加大耕地利用整理力度;(4)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要以生态环境为前提;(5)建立和完善耕地利用和保护的法规、法律保障体系;(6)严格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护措施:不准应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和林粮间作以及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4、园地利用特点及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措施有哪些?P264园地利用特点:(1)集约性;(2)景观价值性;(3)社会需求性;区域适宜性。合理利用:(1)园地用地选择,就是使栽培树木的生态学特性和园地的生态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2)耕作小区规划,小区布置要达到使道路、林带占地最少,从而使园地利用率最高,小区的配置结构便于生产组织管理;(3)田间工程规划设计,包括:道路、灌排渠系、防护林、水源设施及附近建筑物等项目。保护措施:(1)名特优品种保护,在园地利用中应建立和完善这些名特优品种资源保护体系,充分利用栽培资源及野生资源进行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开发,加强国际交流和开发利用管理;(2)园地的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选育抗病品种,推广无病毒化栽培。强化检疫性病虫的检疫工作,严格防止病虫的侵入和流行;(3)生产基地的保护,要加强全面规划,既要合理建设新基地,又要重视已有产品生产基地的保护,提高传统的和开发新的名特优产品,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5.林地的利用特点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林地资源措施有哪些?林地的利用特点:1.林地的利用生态性2.林地利用的经济性3.林地利用系统的生态性4.林地利用的综合性5林地利用的可再生性林地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1.强化林地的资源管理,坚持依法治林,实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2.引导节约用地,有效补充林地资源。3.多途径筹措资金,增加资金投入和强化监管工作。4.加强对林地生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十章3、景观规划在村庄用地利用与保护中的作用是什么?答:1.营造具有良好视觉品质的村庄环境:2. 符合村庄居民的文化心理和生活方式,满足他们日常的行为和活动要求;3. 通过环境物质形态表现蕴含其中的乡土文化;4. 通过村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乡村重新恢复吸引力,充满生机和活力。4、对独立工矿用地如何科学合理利用?答:1,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2.要集约利用。3.加强对工业污染的治理。4.独立工矿用地整治。5.做好复垦工作。5、水利水电工程用地的保护措施有哪些?答:主要包括:(1)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安全保护和管理范围内的土地,严禁毁林开荒,破堤取土,挖掘坟墓、挖穴埋葬、垦殖牧场,趣图爆破等危及工程安全的活动;(2)严禁设置有害堤坝安全的建筑物以及在堤顶,坝顶、水闸交通桥行驶履带拖拉机和超重车辆:(3)严禁在水库、河道、渠道、湖泊等水域或滩地倾倒垃圾,废渣、矿渣等污染物,保护水利水电工程用地周边的生态环境。第十一章1、后备资源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有哪些影响?答:(一)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影响:1农用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用土地资源开发的对象主要是对宜农荒山、荒地、滩涂、零星闲散地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和低产田的挖潜改造开发。(1)林地、园地的开发不仅产生林木产品创造经济效益,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生态平衡。(2)不合理的耕地开发,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等现象。2建设用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用地对生产和生活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1)快速的城市化导致大面积土壤改变了地表的自然状况,自然绿地面积急剧下降,地标永久密闭,自然生态系统基本不复存在,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下降,甚至彻底丧失。(2)在城镇建设用地开发中,往往存在盲目扩张,健身规模越来越大的现象,导致区域性的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二)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土地资源利用都会带来地区经济结构的改变。2、后备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1.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部分耕地后备资源;2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科学制定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规划;3优化土地利用布局;4建立土地开发利用项目管理制度,实行土地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5.建立湿地分层管理的管理模式。3、后备土地资源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一)荒草地德里踊跃保护1. 加强荒草地开发管理,制止乱占滥用;2. 坚持科学利用,提高利用质量;3. 编制与实施荒草地开发利用规划;4. 加大对荒草地利用的投资力度。(二)盐碱地的利用与保护1.采取工程、生物、化学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2.在综合治理中处理好相关事宜。(三)沼泽地的利用与保护1沼泽地整治的原则;2.沼泽地整治的措施;3.沼泽地的保护。(四)沙地的利用与保护1.沙地整治原则;2.沙地整治措施。第十二章7、中国城市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哪些问题?管理对策是什么?答:存在的问题有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房地产开发过热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工业园区建设中的“跑马圈地”现象;资源枯竭型城市、废弃工矿用地、灾毁、人为破坏土地较多。管理对策是:针对上述情况,首先应该颁布相应的法令条文来约束这些土地的利用,严禁一部分人为自己的利益滥用土地而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其次保护居民点用地要从自身做起,坚决阻止破坏、浪费的现象。8、中国交通用地存在哪些不合理现象?对策是什么?答: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有占用耕地多、浪费大;铁路两侧耕地被滥占部分农村道路零乱,占地过多。对策是:首先坚决阻止占用耕地的行为,出台相应的法令严格控制这种现象,违者严厉处罚;然后政府出资或者在农村募捐一些资金来重整农村道路,避免因此造成的浪费。9、中国后备土地资源的种类有哪些?开发利用的策略是什么?答:种类有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和裸岩、石砾地。开发利用策略:1、荒草地:由于荒草地具有多种适宜性,根据宜耕、宜园、宜林、宜牧分开利用,适宜什么生长的种植什么作物;2盐碱地:利用新技术改良盐碱地,在其上种树;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合理土地规划,变废为宝;3沼泽地:沼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利用要从增加财富、资源振兴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出发,把资源开发和环保结合起来;其次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牧则木。4、沙地:沙地的利用策略主要就是植树造林,引进先进的灌溉种植技术,变荒地为绿林草地;5、裸土地和裸岩、石砾地:由于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还不能作生产性的开发利用,因此只能做观赏和旅游,其中石砾地中有一少部分如果采取重大改良与治理措施,也可作农业牧业开发利用。第十三章1、土地资源分区要考虑哪些原则,它与农业生态区划有哪些异同?答:原则:(1)地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