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3 第10课梨园 教案.doc_第1页
岳麓版必修3 第10课梨园 教案.doc_第2页
岳麓版必修3 第10课梨园 教案.doc_第3页
岳麓版必修3 第10课梨园 教案.doc_第4页
岳麓版必修3 第10课梨园 教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第10课 梨园春秋从容说课 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本节内容跨度较大,讲述了从先秦时期的傩戏到南戏、元杂剧再到独具特色的京剧和其他地方剧种。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每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背景去理解每个剧种的产生。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典戏剧的魅力,以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 京剧的形成过程以及特点。教学难点 中国戏曲的产生背景。教具准备 1.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及网络设备。 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傩戏、南戏、元杂剧、清代京剧的概况以及产生背景。2.了解中国古代著名剧作家或者著名演员。二、过程与方法分析讲解、史料举证、问题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中国古典戏曲的辉煌成就,使学生领略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风采,感受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感教育。2.一部优秀的戏曲应当是进步思想与高超艺术的结合。许多中国戏曲在思想性方面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才使得一些剧目一演再演、经久不衰。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式一:讲解课题中“梨园”一词的由来:唐玄宗李隆基幼年即喜爱歌舞。6岁时,他的祖母武则天在宫院里大摆盛筵欢宴群臣,他即席表演了歌舞节目长命女,其精湛的表演,博得在座的皇亲国戚及群臣们的赞赏。李隆基继位后,选定了宫廷的一片梨园作为排练歌舞的场所,这就是“梨园”的来历。后来戏剧界就被称为“梨园”,人们也常把京剧界称为“梨园行”。 方式二: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著名京剧片段,比如沙家浜红灯记,等等,以及介绍一些京剧名角,如梅兰芳、常香玉等。由此引出我国国粹京剧。那么京剧是什么时期出现的?又是怎么样出现的?有什么样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方面内容。 推进新课 板 书: 第11课 梨园春秋 一、大傩之舞 师 什么叫“傩”?“傩戏”又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生 “傩”是原始时代一种带有巫术色彩的祭祀仪式活动。后来这种巫术仪式转化为戏剧表演,就形成了“傩戏”。 师 在原始时代,人们由于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处于低级状态,自然科学还未起步,所以当时人们把疾病死亡等各种可怕的事情都归结为“鬼”或“怪”作祟。为辟邪消灾,他们戴起相貌凶恶的面具,口中高呼“傩傩”之声,以惊吓、驱逐恶魔,这就是“傩”。 板 书: 1.原始时代:带巫术色彩的祭祀仪式 师 那么“傩”又是怎样由祭祀仪式发展成一种娱乐形式的? 生 在先秦时代,傩逐渐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子和诸侯王公经常以国家和朝廷的名义举行这些仪式。举行傩仪时往往载歌载舞,这其中便蕴涵着古代戏曲的萌芽。 多媒体课件显示: 西汉墓壁画傩戏图。傩戏,也称为傩舞,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贵州、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以及湖北西部山区。 板 书: 2.戏剧表演傩戏 师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傩”发生了从娱神到娱人的转变。后来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在傩舞中扮演角色,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于是就形成了“傩戏”。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大约到了宋代,傩戏已经成为很多地域的流行娱乐方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傩祭、傩戏在很多地方日趋衰亡,各种娱乐形式取而代之。南戏就是其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戏剧形式。那么南戏是怎样产生的呢?导入下目: 板 书: 二、南戏与杂剧 1.南戏 多媒体课件显示: 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名称,亦称传奇。两宋之际产生于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 师 南戏为什么能在两宋之际流行? 板 书: (1)南戏产生的条件 生 南戏产生于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这些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在宋代都是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的地区。 师 这一地区商业发达、经济繁荣有史书记载,如梦粱录载:“若商贾,止到台、温、泉、福买卖。” 板 书: a.城市经济繁荣,出现了瓦舍 生 这些地区不仅经济繁荣,而且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如温州自隋唐以来就以“尚歌舞”著称,也为南戏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板 书: b.民间表演技艺的兴盛 师 南戏最初是在温州一带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封建士大夫罕有留意者,所以当时的作者全为一些穷困潦倒而流落民间的下层知识分子,他们大都是为生计所迫而从事南戏的编撰活动的。这就使得南戏和作品比较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人民性。 师 那么,南戏作品中反映最多、最突出的内容是什么? 板书: (2)内容 生 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伸张正义,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这是南戏作家们笔下反映最多、最突出的内容。 多媒体课件显示: 宋周密癸辛杂识里记载,当时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杰的恶霸和尚,勾结官府,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祖杰乃行贿于官府,官府不但不治祖杰的罪,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这时,“旁观不平,惟恐其漏网也,乃撰为戏文,以广其事,后众言难掩,遂毙之于狱”。这便是南戏作者将当时社会上的黑暗现实撰为戏文上演,并以此同封建统治阶级斗争的一个例子。又如在初期的南戏中有许多写书生负心的作品,这也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宋承唐制,以科举取士,不论读书人身世门第如何,及第后,就可以做官,即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而那些出身寒门的士子一旦发迹后,就成为朝中公卿大夫择婿的对象,他们企图通过联姻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同时,新及第的士子也想得到公卿大夫们的提携,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故纷纷抛弃以前的糟糠之妻,入赘豪门。贵易妻的悲剧在当时大量出现,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而这一社会现实,在刚刚形成的南戏里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成为早期南戏创作上的一个主要倾向。如被称为“戏文之首”的赵贞女蔡二郎王魁便是两部婚变戏。 师 除此之外歌颂青年男女之间自由幸福的爱情、提倡婚姻自主,也是宋元南戏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司马相如题桥记祝英台崔莺莺西厢记等。 师 南戏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文艺戏剧,为区别同时代的“北曲杂剧”,后人称之为“南曲戏文”,或“南戏”。那么“北曲杂剧”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戏剧形式呢? 板 书: 2.杂剧 多媒体课件显示: 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这是为了与南曲戏文相区别而有的名称。最早产生于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由于用北方曲调演唱,所以又称北曲或北杂剧。 师 元杂剧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的地位如何? 生 元杂剧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师 为什么说元杂剧的兴起标志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生 因为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所以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师 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板书: (1)元杂剧兴起的条件 生 得益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与市民阶层的壮大。 板 书: 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 b.市民阶层的壮大 师 在宋金战争时期,真定和平阳是金朝统治者首先占领的地区,宋王室南迁后,金朝统治者便把这一地区作为统治北方和对抗南宋的基地,残暴地劫掠其他地区的财物和人口来充实这一地区,因此,在当时北方大部分地区,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停滞的情况下,真定和平阳地区却出现了相对的稳定和繁荣,这就为杂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随着都市的繁荣,特别是宋代众多的勾栏瓦舍,容纳了各种品位的艺术在一起演出,更有利于作为综合性艺术戏曲的发展和成长。 生 还有就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不愿在元朝做官以及宦途无门的文人,纷纷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 板 书: c.知识分子处在社会底层 师 还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空前激烈,使不少富于反抗性的剧目应运而生。 板 书: d.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空前激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小字内容)可以看出元杂剧流行的原因还有: 板 书: e.关汉卿等戏曲艺术家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贡献 师 元杂剧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板 书: (2)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等 生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师 除此之外还有王实甫、杨显之等。 多媒体课件显示: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和杰出代表。他生活于金末元初,博学多才,喜欢出入歌楼瓦肆,与普通民众和江湖艺人来往,并曾“面敷粉墨”,亲自登台演出。他的作品大多揭露元朝的黑暗,歌颂清官,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尤其赞扬妇女对恶势力的抗争。代表作窦娥冤。 (多媒体课件播放窦娥冤片段) 多媒体课件显示: 王实甫也是一位著名的杂剧作家,他最有影响的作品是西厢记。西厢记曲辞优美,表现当时青年男女反叛传统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共同心声,第一次响亮地提出“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口号,对元杂剧和古代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厢记简介及片段) 师 宋元南戏与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但后来在南方流行的戏曲吸收了北杂剧的长处,而且突破了杂剧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的局限,用南曲演唱,受到人们的欢迎,使北杂剧无法与之抗衡,逐渐衰落下去。乾隆、道光年间,中国戏曲史上出现了一件大事京剧逐渐形成了。那么作为国粹的京剧是怎样逐渐形成的呢?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板 书: 三、徽班进京 1.徽班进京 师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由高朗亭率领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进京后,由于唱腔丰富生动,而高朗亭等艺人善于博采众长,在北京演出时又大量融进了北京语汇,使徽调表现力愈加丰富,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 师 京剧是怎样逐渐形成的呢? 板 书: 2.京剧的产生 多媒体课件显示: 京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发源于19世纪中期的都城北京,并于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其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师 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头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戏剧。那么京剧的源头是哪几种古老戏剧呢? 生 徽调和汉调为主,兼收昆曲、秦腔和梆子戏等地方戏的精华。 板 书: (1)源头:徽调和汉调为主,兼收昆曲、秦腔和梆子戏等地方戏曲的精华 师 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汉戏又名楚调,现名汉剧,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尤侧重西皮,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大都参加徽班合作演出,且一些成为徽班的主要演员,如余三胜即是。 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1840年左右。 师 那么在京剧形成过程中,有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板 书: (2)京剧形成的因素 生 当时的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多媒体课件显示弘历观戏图) 师 当时的北京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仅是达官贵人的天堂,各地商人也纷纷建立会馆、商号。四方的艺人聚集在这里,以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北京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 板 书: a.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生 地方戏曲的繁荣和发展。 师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方言、风俗各不相同。明清时期流行的地方戏秦腔、弋阳腔、徽调、二黄调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地方戏出于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板 书: b.地方戏曲的繁荣和发展 生 明清时期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的环境,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为京剧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板 书: c.统一、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 板 书: d.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师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为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作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迎来了京剧的第一个繁盛期,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多媒体课件显示同光十三绝图片) 师 京剧不仅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也放射着奇光异彩。那么京剧到底有什么样的表演特色呢? 板 书: (3)特点 (多媒体链接到/wh/jjjc/bk/gs/00045563.html) 板 书: a.舞台和时空方式 京剧舞台的时间、空间是非常自由的,它不受实际生活的时空限制。 大幕拉开后,在演员没上场之前,舞台并不表示任何时间、地点。京剧舞台的时空是靠演员的活动来确定的。因此,观众在欣赏京剧时,需要随着演员的念白、歌唱和表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理解戏里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板 书: b.角色类型 京剧的角色类型俗称“行当”,主要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划分的。 京剧的行当划分,是从昆曲和徽汉等古老剧种衍变而来的。起初分生、旦、末、外、净、丑、杂、上手、下手、流行等十门角色。后来由于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剧目的丰富,严格的行当界线被打破了,综合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中又包容了几个不同的角色类型。 板 书: c.唱腔伴奏 京剧的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简称“皮黄”。西皮、二黄是两种腔调的总称,它们都分为若干“板式”。这些板式都是以一种曲调为基础发展变化出来的。 京剧音乐也是程式化的,各种腔调、板式可以重复使用(当然不是完全照搬)。因此,欣赏京剧需要仔细分辨唱腔的差异。 为了配合表演、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常常演奏一些器乐曲,这就是“曲牌”。 京剧的念白也很有特色,它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富有音乐性的舞台语言。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辉煌而灿烂的中国古代戏曲,了解了中国古典戏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时期不同的戏曲表现形式及其特点,让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全面而细致的认识。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公民,我们要了解历史,面对现实,更进一步培养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基本的文化素养。 布置作业 列表说明中国古代主要戏曲的名称、流传时代、著名剧作家或者演员。板书设计第10课 梨园春秋一、大傩之舞1.原始时代:带巫术色彩的祭祀仪式2.戏剧表演傩戏二、南戏与杂剧1.南戏(1)南戏产生的条件a.城市经济繁荣,出现了瓦舍b.民间表演技艺的兴盛(2)内容2.杂剧(1)元杂剧兴起的条件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b.市民阶层的壮大c.知识分子处在社会底层d.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空前激烈e.关汉卿等戏曲艺术家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贡献(2)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等三、徽班进京1.徽班进京2.京剧的产生(1)源头:徽调和汉调为主,兼收昆曲、秦腔和梆子戏等地方戏曲的精华(2)京剧形成的因素a.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b.地方戏曲的繁荣和发展c.统一、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d.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3)特点a.舞台和时空方式b.角色类型c.唱腔伴奏活动与探究1.课下查找一些戏曲资料,比较京剧与其他剧种的不同之处。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试学一些京剧片段或者地方戏片段,如安徽的黄梅戏,江苏的越剧等。3.中国有上百种地方戏,作专题调查,了解京剧与地方戏的历史联系。习题详解 解析与探究1.解题关键:了解脸谱中的角色各是谁。 思路引领:第一排从左到右分别是:孟良、李逵、黄盖、孙悟空。第二排从左到右分别是:鲁智深、廉颇、张飞、窦尔孰。 答案提示:孙悟空是武生,其余七个角色均是净。2.答案提示:元杂剧是将诗歌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京剧中的脸谱汲取了绘画中的一些表现形式。戏剧和园林最大的关系呢,有一句话叫移步换景:走一步呢,这个景象就另外是一个样子。园林艺术重形象更重意象,即更应该重视它内在的主观意象。游园赏园者是通过园林这个自然的空间领域形象,唤起想象和联想,生发出园外意、景外象、象外情,余味绵长。戏剧汲取了园林的表现手法,更重意象。 自我测评1.答案提示:京剧产生和发展历程: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形成徽汉合流局面,同时兼收昆曲、秦腔和梆子戏等地方戏曲的精华,不断融合吸收,形成了京剧。同光年间京剧迎来了繁盛期。京剧形成的因素: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方戏曲的繁荣和发展。统一、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答案提示:中国京剧经历几代艺术家的不断努力,在同光年间迎来了一个繁盛期,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它不仅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也放射着奇光异彩。特点:a.舞台和时空方式:京剧舞台的时间、空间是非常自由的,它不受实际生活的时空限制。b.角色类型: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c.唱腔伴奏:为了配合表演、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常常演奏一些器乐曲,这就是“曲牌”。备课资料1.傩戏 中国的傩戏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古时代的傩戏并不是一种娱乐形式,而是一种祭祀的仪式。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傩”发生了从娱神到娱人的转变,大约到了宋代,傩戏已经成为很多地域的流行娱乐方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傩祭、傩戏在很多地方日趋衰亡。然而在偏僻的西南地区,由于环境相对封闭,傩戏得以保留下来。面具是傩戏最为重要、最为典型的道具。演员佩戴面具是傩戏区别于其他戏剧的重要特征。面具是神灵的象征和载体,如何对待面具,往往要遵守约定俗成的各种清规戒律。人一戴上面具即表示神灵已经附体,不得随意说话和行动。尽管傩面具被赋予了复杂而神秘的种种宗教和民俗的含义,但它本身就是一种造型艺术。2.南戏 据祝允明猥谈云:“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祝允明似看到过赵闳禁南戏的旧牒,故其说较为可信。而据宋史宗室世系表载,赵闳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兄弟赵廷美的八世孙,与宋光宗赵惇是弟兄,故赵闳夫榜禁南戏的时间确在宋光宗朝。这说明,南戏在宋光宗朝就已经流传到杭州了,并遭到了统治者的榜禁。但南戏的产生必在赵闳夫榜禁以前,它从诞生地温州一带流传到杭州所需的时间,肯定不止一两年。因此,它的产生必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 南戏产生于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这些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在宋代都是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的地区,如梦梁录载:“若商贾,止到台、温、泉、福买卖。”而且这些地区的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如温州自隋唐以来就以“尚歌舞”著称(瓯海轶闻)。在民间娱神祭祀的风俗十分流行,唐代诗人顾况永嘉诗云:“东瓯传旧俗,风日江边好。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宋代叶适永嘉端午行诗也云:“岩腾波沸相随流,回庙长歌谢神助。”又如南宋陈淳在上傅寺丞论淫戏书中记载了福建漳州一带民间伎艺的流行情况,谓每“当秋收之后,优人互凑诸乡保作淫戏,号乞冬。群不逞少年,遂结集浮浪无赖数十辈,共相倡率,号日戏头,逐家裒物,豢优人作戏,或弄傀儡。筑棚于民居丛萃之地,四通八达之郊,以广会观者。至市廛近地四门之外,亦争为之不顾忌”(明何乔远闽书引)。城市经济的繁荣和民间表演技艺的兴盛,便为南戏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杂剧 元杂剧最早产生于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在宋金战争时期,真定和平阳是金朝统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