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二首导学案.doc_第1页
李商隐诗二首导学案.doc_第2页
李商隐诗二首导学案.doc_第3页
李商隐诗二首导学案.doc_第4页
李商隐诗二首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 李商隐诗二首 导学案【课标解读】 1本节知识点: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赏析两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2.重点:鉴赏两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3.难点:领悟诗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自主学习】1.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年约858年),字 ,号 ,又号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他与 并称为“小李杜”,与 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有 。 李商隐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都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内涵。他的诗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使后人如雾里看花,评价极为分歧。王渔阳诸人,早就发过“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感叹。 2.李商隐与无题诗(1)无题诗与其人生际遇 李商隐政治上的坎坷,家庭的不幸,人生的悲苦,为无题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同时他的无题诗,用精巧的比喻,缠绵的意象,展示出他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深远寄托,以及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 (2)无题诗的界定 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3)无题诗的主题分类 无题诗的爱情主题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数与爱情有关,抒写的是交织着希望与失望的悲剧性爱情和爱情心理。如无题二首,两首诗从内容上看,是诗人在某个场合爱上了某个贵族家的女子,因复杂的原因不能聚合,表现出刻骨的相思。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这首诗着重抒写昨夕相爱而又受到阻隔时对意中人的思念,表现出痛苦而又欣慰的复杂内心感受。又如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不少人认为是写自己梦中与爱人相会,及醒后追想的恋情诗。 无题诗的人生主题 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凄凉体验和那种恍惚不定,总有一种若有若失的情感,所以既可以理解为爱情诗,但又不仅仅是爱情诗,如无题二首其一,写一位青年女子与对方邂逅,渴望相见而不得的心情,可能寄寓了作者仕进机缘稍纵即逝后落拓不遇的伤感,但又难以指明。又如无题(八月偷镜照)中写一个热爱生活又向往爱情的少女的成长过程及心理活动,被人认为带有自喻性质,流露出孤芳自赏的心态,在对爱情的表达中时刻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世遭遇的伤感。 无题诗的政治主题 李商隐的何处哀筝随急管一诗,抒写了怀才不遇的失意,诗里通过“溧阳公主”和“东家老女”两个不同阶级女子的对比,寄托了寒士不遇的悲慨,诗中两个不同境遇的女子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和政治色彩。 3.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西畔( )灵犀( )嗟余( )转蓬( )蜡炬( )云鬓( )殷勤( ) 【学习探究】1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1)诗人是怎样引发对昨夜追忆的?(2)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1)你对诗中第一联中的两个“难”有何理解?(2)本诗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尾联中作者运用了“蓬山”“青鸟”等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当堂达标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着(zhu)想 熟稔(rn) 侪(chi)辈 模棱(ln)两可B 悲怆(chun) 狙(z)击 粳(jn)米 污言秽(hu)语C 宁(nn)愿 丝绦(to) 跻(j)身 笑靥(y)如花D 粗糙(co) 苋(hn)菜 蓓(bi)蕾 呼天抢(qin)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磊落 发祥地 熙来攘往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B露掐 生力军 疾言厉色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C襟怀 费手脚 负芨从师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D买帐 开场白 心心相印 落花有义,流水无情3.依次填入以下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亚洲价值”和“普世伦理”的讨论,“文明的冲突”和“文明的共存”的争议,以及关于人权和主权关系的辩驳等等,都直接间接地把价值观问题出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了人们对不同价值观的关注。A或 呈现 格局 促使B或 凸显 格局 促进C和 凸显 格式 促进D和 呈现 格式 促使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人说,文艺女青年大都是四体不勤之辈,要她吟风弄月,差可告慰;然要她烧白粥,叠被子,拖地板,怕就恕难从命了。B台湾经济发达,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近年来车辆剧增,而受土地限制,公路不能得到相应发展,其交通混乱也叹为观止了。C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D当连战的车队驶进博爱广场时,四周立刻被围得密云不雨,工作人员拉起安全线,为连战一行疏通出一条通往祭堂的道路。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坚定不移地走最有效地利用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B大学毕业生的毕业选择对其父母及家庭情况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职业等级”高,毕业生往往会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 C据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健全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今后将适时地就一些重要的立法工作和其他重要活动进行新闻发布。D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心脏病急剧上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对此,有医生主张采用低热量的饮食方式。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昨夜星辰昨夜风, 。 ,心有灵犀一点通。 (2)隔座送钩春酒暖, 。嗟余听鼓应官去, 。(3)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4)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 7.仿照下面诗句的语句形式和修辞,另选一个事物写一段语句,表达一定的思想意蕴。藤 在没有树和墙的地方 藤,并不绝望 把所有的脆弱凝结在一起 勇敢地向上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有人说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颔联中的“丝”的含义很丰富,你对此有何理解?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课后反思】第7课 李商隐诗二首导学案 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义山 玉谿生 樊南生 杜牧 温庭筠 李义山诗集 3.(略)【学习探究】1(1)开头两句由今宵情景引发昨夜的追忆。这是一个美好的春夜: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空气中充溢着令人沉醉的温馨气息,一切都似乎和昨夜相仿佛。但昨夜在“画楼西畔桂堂东”和所爱看相见的那一幕却己经成为亲切而难以追寻的记忆。诗人没有去具体叙写昨夜的情事,只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的点染,画楼桂堂的映衬,烘托出一种温馨旖旎、富于暗示性的环境气氛,读者自可意会。“昨夜”复迭,句中自对,以及上下两句一气蝉联的句式,构成了一种圆转流美,富于唱叹之致的格调,使得对昨夜的追忆抒情气氛更加浓郁了。(2)颔联由追忆昨夜回到现境,抒写今夕的相隔和由此引起的复杂微妙心理。这两句说,自己身上尽管没有彩凤那样的双翅,得以飞越阻隔,与对方相会,但彼此的心却象是灵异的犀角一样,自有一线相通。彩凤比翼双飞,常用作美满爱情的象征。这里用“身无彩凤双飞翼”来暗示爱情的阻隔,可以说是常语翻新而用”心有灵犀一点通”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灵的契合与感应,则完全是诗人的独创和巧思。犀牛角在古代被称为灵异之物,特别是它中央有一道贯通上下的白线(实为角质),更增添了神异的色彩。诗人正是从这一点展开想象,赋予它以相爱的心灵奇异感应的性质,从而创造出这样一个略貌取神,极新奇而贴切的比喻。这种联想,带有更多的象征色彩。两句中“身无”与“心有”相互映照、生发,组成一个包蕴丰富的矛盾统一体。相爱的双方不能会合,本是深刻的痛苦;但身不能接而心则相通,却是莫大的慰藉。诗人要表现的,并不是单纯的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欣喜中不免带有苦涩的意味,但它却因身受阻隔而显得弥足珍贵。因此它不是消极的叹息,而是对美好情感的积极肯定。将矛盾着的感情的相互渗透和奇妙交融表现得这样深刻细致而又主次分明,这样富于典型性,确实可见抒写心灵感受的才力。2(1)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2)第二联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上句以丝尽而死的春蚕,表达自己情丝(思)之缠绵不尽,到死方休;下句则以泪尽而灭的蜡烛,象征自己相会无期的悲哀之泪和爱情的终生不渝。(3)尾联诗人运用了“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尽管爱情之路困难重重,相爱的人相距遥远,诗人仍然相信他们的坚贞爱情将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一定会有人像殷勤传书的“青鸟”一样,为他们传递讯息,使他们情意绵延,永无尽期。当堂达标1.C 2. A 3. B 4. A (A.差可告慰:大体上还可告慰。“差”作“稍微”、“尚”解。B.叹为观止:赞扬事物尽善尽美,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里言“交通混乱”,褒词贬用了。 C. 曾几何时:表示时间过去没多久,必须有一个相对参照。句中将“没多久”丢掉了,作了相反的理解,用于三年之前的过去了。D. 密云不雨:满天浓云而不下雨,比喻事情正在酝酿,尚未发作。)5. C ( A. 缺少与“为”相呼应的介词,在“最有效”前加“以”。 B. 语序不当,据上下文意,应为“大学毕业生的父母及其家庭情况对其毕业选择会有一定影响”。 D. 搭配不当,应为“心脏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6.(略)7仙人掌/在缺乏水与营养的沙漠/仙人掌,并不灰心/把所有的软弱聚集在一起/坚强地生长【课后作业】1.“丝”与“思”谐音,作者移情于物,表现情思的缠绵沉痛,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堪称千古绝唱。这种忠贞的感情,无疑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不管是对爱情,对友情,对工作,对事业都是最需要的,因此,颔联也是全诗主旨的拔高点。 2. (1)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