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3 第7课汉字与书法 教案.doc_第1页
岳麓版必修3 第7课汉字与书法 教案.doc_第2页
岳麓版必修3 第7课汉字与书法 教案.doc_第3页
岳麓版必修3 第7课汉字与书法 教案.doc_第4页
岳麓版必修3 第7课汉字与书法 教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第7课 汉字与书法从容说课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充满魅力的中国古代汉字与书法艺术、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本课重点在于掌握中国汉字和书法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规律,建议通过示例分析、层层设问的方法组织教学;本课难点在于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建议学生分组讨论,从分析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气等角度,去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可以赵佶的瘦金体为例。教学重点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特征。教学难点 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风格的影响。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甲骨文等文字图片。 2.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字帖、碑帖。 3.篆刻的图章。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中国古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3.通过对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的分析,培养从基本史实中探寻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4.通过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赏析,培养初步鉴赏书法艺术的能力,并从中探究出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风格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向学生展示甲骨文等文字的图片及书法碑帖,激发学生了解中国文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的兴趣。2.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朝代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差异,使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历史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并让学生联系“文如其人”的观点,探究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2.认识到汉字是传承祖国悠久辉煌文明的载体,是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书法艺术则是中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祖国灿烂历史的自豪之情。3.通过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风格的影响,让学生初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哲学原理。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展示西安碑林的碑帖和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字帖,提问:很多同学都练过书法,对这些字帖都非常熟悉,那么你们知道中国的汉字是怎样产生的吗?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有些什么特点呢? 导入二: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主持了一个“开心词典”的节目,在节目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参赛选手连一些基本的汉字都不会,我们有时真恨不能跑进电视去代他写,是吗?这说明我们今天全民学外语的时候,对自己的母语汉语的学习是多么薄弱啊!而如果问到汉字是怎样产生的,又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则恐怕更没有多少人能回答出来了。那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学习汉字与书法,一起来了解祖国的优秀古代文明。 推进新课 板 书: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师 我们每天都在写的汉字是怎样产生的呢?最早的汉字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看教材及教材后的解析与探究) 生甲 汉字是怎样产生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 生乙 好像汉字是产生于原始人的结绳记事吧! 生丙 中国古代不是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吗?那汉字就是一个叫仓颉的古人造的呗! 生丁 既然是传说,当然就不足为信了,仓颉是神话中的人物,根本不存在,怎么可能是由他造的字呢?(众生大笑) 师 刚才几位同学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可见大家对教材预习是很到位的,掌握的课外知识也很丰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最早的汉字就是甲骨文,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应该说最早的可识读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古人常说的“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誓约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这说明实际上文字产生之前,结绳是一种用来记事的方法。而且还约定俗成,不同的绳结或绳子的不同长短、颜色等表示某种特定含义。不过,结绳毕竟只是一种记事方法,还不能说是真正的文字。 刚才我们说到甲骨文并不是最早的汉字,是因为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就有了一些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这应该是最早的汉字了。那么,可以看出,我国最早的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我们称它们为“文字图画”。 (多媒体显示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以及日、月等象形文字) 虽然这些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还不能准确识读,但却与我们今天成熟的文字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大家可以观察日、月等几个字,发现我们今天使用的现代汉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代汉字与古代汉字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可以说,汉字正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的象形文字或者说“文字图画”的。 (多媒体课件显示起源:几百年前的文字图画) 师 同学们,我们弄清楚了汉字的起源,但毕竟象形文字与我们今天的文字是有着很大区别的。那么,在漫长的历史中,汉字又经过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演变为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呢? 生甲 汉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过程。 (多媒体课件显示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师 这位同学回答的完全准确,我国汉字正是经过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的。我们根据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还可以把汉字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个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和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些甲骨文图片) 师 我们知道,甲骨文是因为古人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得名。甲骨文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区别是非常大的,为什么我们把甲骨文才称为是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呢?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精讲 从文字的结构和造字方法看,甲骨文已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古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字形结构与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一脉相承的。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已经出现了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象形字比较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也就是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说的“六书造字”。由此可见,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并在殷商时期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甲骨文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商周历史和中国文字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些金文图片) 我们刚才一起了解了甲骨文的情况,但是我们知道,古人也不可能经常去捉来很多乌龟、野兽,在他们的龟甲、兽骨上刻字吧?(学生大笑)毕竟龟甲、兽骨数量有限,刻画也不方便,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随着当时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商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繁荣,人们开始在青铜器上刻字,这就出现了金文。(展示金文图片)(提醒学生注意:金文不是金朝文字,而是刻在金属器上的文字)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可以说,金文与甲骨文相比,不论记载形式还是字形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文字形更接近今天的汉字,金文的出现大大推动了汉字的进程和我国文明的进程。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些篆书图片) 随着汉字的不断发展演变,比金文笔画更简单、更匀称的小篆出现了,小篆使汉字的书写更为流畅。但是,处于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一方面,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人们对汉字的丰富、发展作了有益的尝试,出现了很多新的汉字;另一方面,由于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地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字形的混乱是很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生产的进步的。(教师展示战国时期七国对“马”字的七种不同写法,教师还可以讲述孔乙己向人炫耀“回”字有几种写法的故事) 师 那么,在小篆由混乱走向统一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是什么事情呢? 生 秦始皇“书同文”的政策。 师 回答正确,那么,“书同文”政策推行的背景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措施呢? 生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时,秦帝国内部由于长期分裂造成文字、度量衡、车轨等千差万别,统一后推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来促进秦帝国内经济文化交流,其中“书同文”政策包括:将秦国使用的小篆作为官方规范规则文字,同时还规定了汉字的基本偏旁、笔画数、偏旁的位置等,因此,我们又将小篆称为“秦篆”。在“秦篆”之后还出现了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 知识拓展 这位同学的回答层层推进,逻辑严密,论述得非常清晰。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对他的评价历来有很多争议,有人称他为圣主,也有人骂他为暴君。那么,我们今天就秦始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这一个方面来探讨:他到底是推动还是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呢? (学生自由讨论三分钟) 生甲 我认为秦始皇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比如说他推行“书同文”政策,克服了广阔帝国文化交往中的文字障碍,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文字没有统一,说不定我们班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还要借助翻译来交流呢?(学生笑) 生乙 我认为秦始皇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野蛮地进行的焚书坑儒,烧毁了大量宝贵书籍,坑杀了许多文化名人,这都是对文明极端野蛮的摧残。如果没有他,中国文化说不定早就傲视世界了。 师 大家分析得很透彻,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的发展;他推行了“书同文”,却又极大地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和交流,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他在文化领域的影响正如人们对他一生的评价:有功有过,毁誉参半 师 从我们学习的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可以发现汉字演变有着怎样的规律呢? 生 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的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板 书: 二、书艺历程 师 我们很多同学都练习过书法,能写非常漂亮的汉字,随着汉字字体的演变,我国的书法艺术也出现了精彩纷呈的书体,大家熟悉的有哪些呢? 生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多媒体课件显示主要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师 不错,我国书法艺术大致有这五种字体。那么,是不是有了汉字就有了书法艺术呢?书法艺术的发展又有怎样的规律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分析书法发展历程) 教师精讲 严格意义上说,书法应该是在汉字产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出现的。汉字的出现为书法艺术的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因为并不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能形成书法艺术的,汉字书法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而其他文字很难具备这个特点;而知识群体的形成,则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是我国书法的自发阶段,这一时期的汉字虽然也出现了很有书法美感的秦小篆和汉隶,如小篆代表作有秦丞相李斯的泰山刻石,汉隶代表作有石门颂,但无论从刻石、简牍还是从碑帖来看,这一时期的文字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因为它们并非是有意为书法审美而创作的,所以是书法艺术的自发阶段。2.自觉阶段:魏晋以后我国书法艺术才开始真正进入自觉进行书法审美创作的阶段,因此也可以说我国真正的书法艺术在魏晋时期才产生。 师 为什么我国书法艺术会在魏晋时期产生呢?这个时期为书法创作准备了哪些条件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甲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旧的门阀士族衰落了,而新的士族群体又形成了,新的士族群体在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省的同时,在个人理想上追求清静无为,崇尚“清谈”,而书法就在这一时期成了士人表达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生乙 我认为书法艺术在这时期出现,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这一时期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尤其是东汉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因为以前文字书写在锦帛和竹简上,锦帛十分昂贵,竹简十分笨重,都不利于书法练习;而纸的发明,就为书法技巧的练习、创新提供了条件。 生丙 但是纸刚出来时也贵啊,物以稀为贵嘛! 生乙 不错,可是,不管怎么说,纸肯定比锦帛便宜吧?正因为当时纸稀少,所以这一时期的书法家几乎都出身豪门显族,如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而平民出身的书法家几乎没有。 师 几位同学的对答十分精彩,正如你们谈到的一样,由于具备了书法创作的诸多条件,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书圣”王羲之了。 (多媒体课件显示王羲之画像及王羲之生平简介 兰亭集序影印本) (教师讲解王羲之醉酒后乘兴而作兰亭集序的故事) 合作探究 我们刚才一起分析了书法艺术产生于魏晋时期的原因,可见书法艺术风格跟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我们分为三个活动小组,分别探讨隋唐时期、宋朝以及明朝时期我国书法艺术的特点和书法艺术与当时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由讨论) (第一组发言)隋唐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高峰期,这一时期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正楷,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多媒体课件显示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的图文资料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教师讲评颜真卿抗敌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颜真卿书法庄严峻峭的神态、磅礴的气势和刚正坚毅的气质,正是丰裕的盛唐气象、忠贞的个人品格和高超艺术手段的完美统一,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的道理) 师 是啊,这么多令人惊叹的书法作品,这么多风格迥异的书法家的出现,说明唐朝的书法艺术风格多样化,既有我们可望不可及的狂草,又有我们每一位同学从小就可以临摹的颜体、柳体。那么,唐朝的书法风格与唐朝社会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 大家知道,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老百姓安居乐业,这些都为书法创作提供了基本条件;唐朝社会同时又是一个思想文化上十分开放、宽容的社会,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成为当时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而思想上的宽容直接影响了书法风格的多样化。 师 第一组同学的分析非常精彩,让我们认识到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社会的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是有着深刻影响的,那么我们再看看第二组同学对宋明时期的分析。 (第二组发言)我们首先看宋朝,宋朝是一个十分重视文化和文化人的朝代,宋太祖赵匡胤就曾在临终遗言中嘱咐其后世子孙“不得杀士大夫”,宋朝虽然军事积弱,但是经济文化都异常繁荣,尤其是宋朝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文化同样十分开明。因此,宋代不仅诗词歌赋成就巨大,书法艺术领域也是繁花似锦,既有贵为天子的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也出现了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 师 是啊,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同时,宋代社会文化的开明使得书法创作在社会各个层次兴盛起来,上至天子,下至平民,而且在书法风格上推陈出新,“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下面我们一起欣赏繁花似锦的宋代书法艺术。 (多媒体课件显示苏、黄、米、蔡四大家的书法作品以及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 (教师引导学生参照教材,分析时代变迁对瘦金体的影响) (第三组发言)我们再看明代,明朝社会商品经济更加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买卖的盛行也使得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因此,书法艺术创造就更加突出人的个性化了,这一时期的书法家代表祝枝山、文徵明虽然生活环境相近,志趣相投,但书法风格迥然有别。 (多媒体课件显示祝枝山、文徵明的作品) 师 三组同学的分析真是非常精彩,展示了丰富的史学知识和很高的分析水平。正如大家分析的一样,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是有着重大影响的。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思想开放则书法艺术如百花齐放,生机勃勃;反之,政治黑暗,思想保守则书法艺术如雨打残花,气息奄奄。其实,不仅书法艺术,各个文化领域都是这样,这也正好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哲学原理啊! 板 书: 三、印宗秦汉 师 大家知道吗?鉴定书画真伪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看书画上的印章。现在市场上假冒的官私印章非常之多,那么我们今天初步了解一下印章的发展历程,或许对我们以后辨认真伪有着很大的帮助呢! 教师精讲 中国印章的刻制,由于通常用篆体入刻,所以称为篆刻,后来也有用隶书体或楷书体的,但一般都称为篆刻。篆刻艺术与书法艺术一样,都是以汉字为前提的,都可以说是中国汉字的特产。与书法一样,初期的篆刻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秦汉时期的篆刻艺术成就已经很高了,秦印雍容大度,汉印方正质朴(多媒体显示秦汉时期的官私印章),但这一时期直至更后来的宋元时期,篆刻主要用于官府用印和书画家给作品用印,所以它的实用功能更强一些,在成为独立艺术门类的意义上,印章比书法要晚。 师 那么,印章到什么时候才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呢? 生 直到明朝中叶时期,文彭等人才开始将印章与书法、绘画等一样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来进行创作,这时的篆刻才真正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清朝,篆刻艺术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出现了著名的“西泠八家”。(多媒体显示吴昌硕等人的篆刻作品) 课堂小结 本课内容不仅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汉字的起源,而且还让我们明白了汉字由甲骨文发展到我们今天书写的成熟汉字的演变历程;本课内容更向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学完本课,我们对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多了一份了解,多了一份关爱;我们为祖国辉煌的古代文明而自豪,同时,我们对建设祖国现代化的明天,更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动力。 布置作业 概述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板书设计第7课 汉字与书法活动与探究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含义: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展示了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的含义为自己的班级或学校设计班徽、校徽,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活动小组,各组设计后统一评审,选出最有特点、最优秀的三个图案在全班展出,并让设计者上台讲解他们设计的班徽、校徽的含义。习题详解 解析与探究 解题关键:了解汉字发展不同阶段对后一阶段的作用以及汉字起源的深刻原因。 思路引领:汉字起源于人民劳动的生产实践,每一发展阶段都奠定了后一发展阶段的基础,从而认识到各家对文字起源和发展认识的全面与片面。 以上各家对汉字起源的说法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许慎认识到了结绳记事对汉字产生所起到的巨大促进作用。淮南子则认识到汉字的发明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康有为提出了汉字来源于结绳记事和早期的图画文字、象形文字,并充分肯定了女性在汉字等艺术发明创造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丁山和鲁迅都否认了仓颉作为一个神话人物造字的说法,并深刻认识到汉字产生于劳动人民长期的劳动生产实践中,由最初的图画、象形文字逐渐发展演变而来,认识到了汉字起源的本质。 因此,丁山和鲁迅的说法是最接近历史真实的。 自我测评1.答案提示: 我国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刻画符号,由最初的图画、象形文字逐渐发展演变而来。我国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个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和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2.答案提示:政治开明,则书法和其他文化领域发展生机勃勃;政治黑暗,则发展日趋没落。 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是有着重大影响的。政治开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思想开放则书法艺术如百花齐放,生机勃勃,如我国唐朝出现风格迥异的书法流派;反之,政治黑暗,思想保守则书法艺术如雨打残花,气息奄奄,如我国清朝书法艺术日趋没落。其实,不仅书法艺术,各个文化领域都是这样,这也正好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哲学原理。备课资料1.甲骨文和金文 最早的文字出现于商代,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占卜。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大字约一寸见方,小字如谷粒,或繁或简,非常精致。它们经过几千年的沉睡,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才被发现。发现地是河南省安阳城西北五里处的一个村子,那里是当年殷商(第二十代国君盘庚)的故都。由于洹水决堤,冲出许多甲骨,人们以为是龙骨,用来当药材治病。翌年,一个叫王懿荣的商人对这些甲骨产生了兴趣,他赶到河南收集了许多,带回去研究。后来,刘鄂又继续收集,达到5000多块。于是,便有一些学者将其定名为“甲骨文”。古文字学家对10万余片中的文字进行研究,发现甲骨文字的结构已由独体走向合体,有了形声字,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4600多个甲骨文单字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