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3: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作业).doc_第1页
岳麓版必修3: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作业).doc_第2页
岳麓版必修3: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作业).doc_第3页
岳麓版必修3: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作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在评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说:“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b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c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d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解析题干材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b、c、d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a2马丁路德通过研究圣经认识到:“要想透过教士们的判断来学习圣经,实在是愚蠢的”。因此,路德主张()a放弃对基督教的信仰 b否定圣经的价值c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 d与上帝直接建立联系解析马丁路德主张每个教徒都可以自由阅读圣经,无需教士的指引,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路德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路德坚持以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b项错误;c项与材料无关。答案d3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解析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材料中1521年的对帧木板画形成强烈对比,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尊重门徒,而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说明教皇高高在上欺压门徒,可见这幅画目的是抨击罗马教廷,故a项正确;材料与“赎罪券”无关,故b项错误;这幅画意在提倡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对帧木板画以强烈的对比宣传宗教改革,而不是倡导宗教宽容,故d项错误。答案a4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解析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道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谁掌握圣经的解释权。材料没有涉及教会腐败问题,排除a;他们都主张信仰,排除b;d项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是没有分歧的。答案c5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动摇了天主教的权威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解析“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从神学角度动摇了天主教的权威,故选b;a、d材料未体现;马丁路德并不反对上帝,c错误。答案b6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解析材料认为教皇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所以是想说明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对封建世俗的君主的政治斗争;a、b、c均不是宗教改革的本质。答案d7加尔文曾说:“有两种力量管理着人,其一主管他的灵魂和永生,其二主管他的肉体和人生。同样世上有两种权力机构:国家与教会。二者不应混同因为是上帝自己把二者分开的。”为此,加尔文主张()a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b没收教会的财产c反对基督教的权威d确定公民的等级解析题干中的两种管理人的力量应是教会和国家。由此可推理:要真正实现对人的有效管理,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答案a8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a创造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解析材料肯定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都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故b项正确;a、c项虽然与宗教改革有关,但不是其主要意义,故a、c项错误;“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与史实不符,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9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王阳明传习录材料二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守仁的基本主张,并概括其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守仁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考查王守仁的主要思想主张,解答此问,要逐字逐句阅读材料,注意抓取关键词语。材料一展示的是他的“知行合一”思想,材料二中体现了他的“良知”观,其他的思想如“致良知”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注意答题角度“儒学发展史上”。第(2)问,注意答题角度“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然后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回答。第(3)问,两人的“相似之处”可从思想观点本身的共性、思想的价值和产生的影响等角度回答。答案(1)基本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发明本心;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地位: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2)观点:“上帝之语”(或真理)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人的灵魂得救无须教士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