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史研究.doc_第1页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史研究.doc_第2页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史研究.doc_第3页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史研究.doc_第4页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史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历史研究教学提纲学习要求一、学习目的1能够通过学习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历史研究,学会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例如,怎么选题,如何查阅文献,如何梳理资料,如何搭建框架,如何撰写论文,如何遵循规范等)。2掌握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脉络、发展规律、经验教训及启示等。3全面提高教育科研素养,着力提升科研实力。4争取每位同学都能撰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并有部分公开发表。二、学习方法1问题2自学3讨论要求每人选择一个问题的一部分查阅资料,形成“概念清晰,脉络清楚,文献精练,见解精辟”的发言提纲,并能够积极引导其他同学展开讨论,丰富自我见解。4古为今用三、学习结果1志存高远、勤学善思、认真巧干。2每人争取发表一篇论文。四、学习时间、地点110月19日-11月16日,周一下午2:00。2师大立教楼C100教室专题之一:基础教育导论一、参考选题1基础教育内涵辨析2基础教育外延究竟是什么二、参考文献基础教育理论李森,宋乃庆.基础教育概论.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钟祖荣.基础教育哲学引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孙夕龙.哲学视野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黄书光.中国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华中师大出版社2002.王炎斌.基础教育的战略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卞金祥.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柳斌.关于基础教育的思考.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赵丽敏.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础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基础教育改革钱源伟.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袁桂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张荣伟.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王策三,孙喜亭,刘硕.基础教育改革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方彤.全球化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叶澜.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叶澜. “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丛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郑新蓉.现代教育改革理性批判.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李文长,于建福.基础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前瞻.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徐辉.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张毅龙.基础教育管理创新.岳麓书社2007.吴遵民.基础教育决策论: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定与决策机制的改革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李继秀,江芳.基础教育专题解析.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基础教育问题朱永新.困境与超越:教育问题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陈敬朴.基础教育矛盾与对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杨东平,何怀宏,周国平等.问诊中国基础教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李小融.中国基础教育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三、基础教育研究资料1教育大辞典基础教育,亦称“国民基础教育”。对国民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一般指小学教育,有的包括初中教育。学习年限为5年、6年至9年。它经常同普通义务教育相联系。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627页。2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教育级别一览表:学前教育,代码为0;初等教育或基础教育第一阶段,代码为1;初中教育或基础教育第二阶段,代码为2;高中教育,代码为3;非高等的中学后教育,代码为4;高等教育第一阶段,代码为5;高等教育第二阶段,代码为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教育参考资料,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1998年9月25日。3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基础教育是“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教育”,“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都应能获得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基本学习需要包括基本的学习手段(如读、写、口头表达、演算和问题解决)和基本的学习内容(如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态度)。这些内容和手段是人们为能生存下去、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充分参与发展、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作出有见识的决策并能继续学习所需要的基本学习需要的。基本学习需要的范围及其满足的方法因各个国家和各种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而且不可避免地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基础教育是终身学习和人类发展的基础。”第15-16页“基础教育本身不仅仅是目的。它是终身学习和人类发展的基础,而各国可以在这一基础上系统地建立其他层次其他类型的教育和培训。”第18页。“儿童、青年和成人基本学习需要的多样、复杂以及变化着的特性,要求扩大并不断重新确定基础教育的范围以便包容如下项目:”出生即为学习之始、初等学校教育、青年和成人教育、电化教育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4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儿童的基础教育可确定为(正规或非正规的)启蒙教育。这一教育原则上从孩子3岁左右开始,一直到至少12岁。基础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它使享受这一教育的人能够选择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参与建设集体的未来和继续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第109页。5陈桂生“基础教育,简单地说指的是在未成年期为人的一生奠定基础的教育。如此界说,似无新意。不过,由于它着眼于人的一生,也就同限于升学或就业准备的基础教育观念有别,而正是这个人们都懂得的道理,却包涵一条常常被人忽视的衡量中小学教育的标准,即:在中小学教育中,凡是未成年人身心正常发育的障碍都必须解除,以避免使未成年人身心正常发育受挫,凡是对现实人生不可或缺的文化、知识、技术以及行为规范,都不可忽视,而不给学生后来的发展留下难以弥补的缺陷;反之,一时一事需要的东西(文化、知识、技术、行为规范等)是不是该列入基础教育,不能单以这种东西的绝对价值衡量。由于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有限,对一时一事需要的内容的取舍,宜以未成年人身心正常发育及他们后来发展的需要为尺度权衡。”陈桂生:“基础教育”辨析,上海教育科研2002(3)。6钱源伟国家对儿童和青少年所实施的一定年限的一般教育或基本教育,是一切其他教育的基础。它不同于以传授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同于对各类在职人员进行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再教育的成人教育,而是以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为主,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不定向的、非专业的普通教育。钱源伟: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第4页。7泰奥多涅斯在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世界基础教育的范围、结构及其组成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至少是由最近关注基础教育的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所引起并成为其标志:1990年的国际扫盲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和九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首脑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第185页。8李森基础教育就是指为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的教育,也就是按照国家的规定对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旨在培养国民素质的最低限度的普通教育,它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李森、宋乃庆:基础教育概论,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第2页。9袁桂林基础教育“是以官方办学为主的,政府有能力为全体或多数公民提供的最大年限的起始水平的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系统的基础。”袁桂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2页。专题之二:基础教育沿革一、参考选题1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总体发展脉络梳理2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及启示模仿化(日本、美国、苏联、欧美)、行政化、殖民化、摇摆化、乱则出教育家治则无教育家。二、参考文献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6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1989.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8卷本).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台湾“教育部”.中华民国教育年鉴.宗青图书出版公司.民国80199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基础教育年鉴.中国教育年鉴.黄书光.中国基础教育的历史反思与前瞻.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吴洪成.中国小学教育史.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廖其发.中国幼儿教育史.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商丽浩.中国中学教育史.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熊明安.中华民国教育史.重庆出版社1990.顾树森.中国历代教育制度.江苏教育出版社1981.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中下)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987.陈元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10册)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等.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实业和师范教育、教育行政机构与教育团体、教育思想、留学教育、学制演变、鸦片战争时期教育、洋务运动时期教育、戊戌变法时期教育.中央教科所.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金一鸣.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轨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教育部.共和国教育50年.北京师大出版社2000.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课题组.教育大国的崛起:1978-2008.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袁振国.中国当代教育思潮(1949-1989) .三联书店1991.专题之三:基础教育行政与管理一、参考选题科教兴国、教育法制、学制、教育宗旨(方针)、教育视学(督导)、考试(毕业会考、高考等)、义务教育政策、师德政策二、参考文献萧宗六,贺乐凡.中国教育行政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熊贤君.中国教育管理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薛人仰.中国教育行政制度史略.台湾中华书局1983.熊贤君.中国教育行政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程斯辉.中国近代教育管理史.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熊贤君.近现代中国科教兴国启示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王铁.中国教育方针的研究(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华东师大出版社1983-1993.江铭.中国教育督导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刘兆伟,赵伟.中国教育法制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上海书店,1996.谢青,汤德用.中国考试制度史.黄山书社,1995.杨学为等.中国考试制度史资料选编.黄山书社,1992.专题之四:私学、书院与教会学校私学1参考选题私学艰难的发展历程及规律私学对今日教育的启示典型私学个案研究2参考文献马镛.传统与再生:中国私立和民办中小学的本土成长.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李冬君.中国私学百年祭:严修新私学与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系年.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王炳照.中国私学私立学校民办教育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王炳照.中国古代私学与近代私立学校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吴霓.中国古代私学发展诸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书院1参考选题书院发展脉络及启示书院个案研究:问津书院、万木草堂书院学规(教条)研究书院楹联研究2参考文献陈元晖、尹德新、王炳照.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张正潘.中国书院制度考略.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李国钧.中国书院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商务印书馆1998.陈谷嘉,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陈谷嘉,邓洪波.中国书院史资料.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邓洪波,彭爱学.中国书院揽胜.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李才栋.中国书院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教会学校1参考选题如何看待设立于中国的教会学校教会学校个案研究传教士个案研究教会学校学生个案研究2参考文献何晓夏,史静寰.教会学校与中国教育近代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高时良.中国教会学校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李楚材.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声出版社1987.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学林出版社1995.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汪向荣.日本教习.三联书店1988.田正平.中外教育交流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毕乃德.洋务学堂.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专题之五:义务教育 参考选题 1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2义务教育规定个案研究3我国未来义务教育发展趋势前瞻参考文献熊贤君.千秋基业: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谷成久,王淑文.千秋伟业:中国义务教育的实践与未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田正平.世纪之理想: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教育研究编辑部.中国普及义务教育调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吴荣镇.中共义务教育.台湾师大书苑1992.专题6 课程变革参考选题1课改的经验与教训梳理2某次典型课改个案研究3典型教材个案研究:中学修身教科书4应然的课程是怎样的 参考文献吕达.中国近代课程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王建军.中国近代教科书发展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彭泽平.嬗变与超越: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史.华龄出版社2006.李彦荣.冲突与融合: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有宝华.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后2004.06.白月桥.课程变革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专题7 教育实验参考选题1教育实验发展脉络梳理2新中国六十年中小学教育实验述评3乡村教育实验对当今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4典型教育实验述评 参考文献钱理群,刘铁芳. 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陈锟.中国乡村教育战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雷实.教育试验与教育思潮.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熊明安,周洪宇.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熊明安,喻本伐.中国当代教育实验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刘克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村学校教育问题研究:1927-1937.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李清华. 陶行知与乡村教育.海风出版社2007.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研究会.乡村:中国文化之本.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专题8 德育参考选题1德育的流变及得失2德育问题及矫正策略3典型德育案例研究4典型德育教材研究 参考文献黄书光.变革与创新中国中小学德育演进的文化审视.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郑航.中国近代德育课程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孙小平.新中国德育五十年.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孙志建.中学思想政治课发展史.北京师大出版社1994.蔡元培.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梁启超.德育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专题9 教学参考选题1教学概念界定的历史变迁及教学本义2教学改革脉络梳理及启示探析3某一教学专题改革研究4典型教改经验个案研究 参考文献董远骞.中国教学论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张传燧.中国教学论史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熊明安.中国近现代教学改革史.重庆出版社1999.黄忠敬.移植与重建中国中小学教学的话语转换.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专题10 教师教育参考选题1教师教育的滥殇及流变2教师教育发展新动向分析3教师教育的迷失及矫正策略4典型教师教育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刘问岫.中国师范教育简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刘捷,谢维和.栅栏内外: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百年省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彭时代.中国师范教育10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