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作业).docx_第1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作业).docx_第2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作业).docx_第3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作业).docx_第4页
岳麓版必修二: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作业).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2018南充检测)1976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其年代鉴定为公元前16世纪前后,这一考古发现表明()a夏朝对甘肃地区的有效统治b商朝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铜器c西周手工业生产已分工细密d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答案d解析据材料“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可知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故d项正确。2(2017杭州期末)下图是关于汉代牛耕技术演进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二牛三人 二牛二人 二牛一人a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b一牛挽犁取代耦犁c有利于农耕生产效率提高d耦犁不适合小农经济答案c解析题干反映了汉代牛耕技术的演进,从二牛三人到二牛一人,人的数量在减少,农业耕作效率提高,故c项正确。3(2018天津高一检测)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使用c筒车的使用 d水排的使用答案b解析题干中关键词是“农用动力”,即主要是指用牛力代替了人力,b正确;而铁器、筒车、水排等不属于“农用动力”的范畴,所以排除a、c、d。4(2017南昌高一期中考试)谚语“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反映了中国传统农民的生活图景。这句谚语反映的是()a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b耕织结合的商品经济c以铁犁牛耕为主的耕作方式d自给自足的市场经济答案a解析“老婆孩子”代指家庭,土地和耕牛是小农的主要生产资料,故a项正确。5(2018临沂高一检测)汉代淮南子说山一书中写道:“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该规定反映了()a封建王朝法律的系统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d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材料中规定保护耕牛,体现了保护农业生产,反映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材料二男耕女织图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小农经济。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基础达标1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石斧耧车骨镰曲柄锄a b c d答案a解析耧车和曲柄锄都是出现在汉代的农业生产工具,材料中要求的是“刀耕火种”阶段,是原始农业时期,故a符合题意。2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影响深远。这一耕作方式形成于()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农具,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故b项正确。3某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下列史实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县制的出现 b铁农具的使用 c都江堰的修建 d一牛挽犁的出现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故b项正确。4管子轻重记载:“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鎒、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其中并未提到犁,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井田制已经瓦解b铁犁牛耕尚未普及c土地私有成为主流d青铜农具仍在大量使用答案b解析材料中列举了当时农民常用的木制、铁制农具,但所列农具中没有犁,说明当时铁犁牛耕尚未普及,故b项正确。5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该“耕作农具”是()a bc d答案d解析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使耕作更自如、更轻便,标志着我国犁耕技术的成熟。6(2017四川学业水平测试)战国时期,李冰在成都平原主持修筑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c灵渠 d“井渠”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李冰在成都平原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7(2017山西学业水平考试)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谚语。这些谚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c注重把握农时 d注重使用肥料答案a解析材料指出古代农业生产中耕作、施肥、灌溉等技术要点,表明这些谚语强调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特点。8(2018益阳调研)观察下图,它反映了()a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十分发达b我国古代手工业十分发达c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d我国古代男女的社会地位答案c解析图片反映了男耕女织,这是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故c项正确。9(2017北京学业水平考试)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这首诗中的“妇织”“儿锄”指的是妇女从事纺织、男子从事农耕的社会分工,由此可知诗歌反映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0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答案c解析“吃燃面,打鸡蛋”反映了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说明a项不正确;民谣反映的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生产方式。故选c项。能力提升11(2017南宁联考)先秦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文献中有“百谷”“九谷”“六谷”“五谷”的演变。这表明先秦时期()a农业走向衰退 b外来作物引进c作物历经选择 d经济重心南移答案c解析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表明长期农业实践中存在培优选优,故c项正确。12下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 b六畜兴旺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答案c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年”字,上部为“禾”,因此卜辞“有年”的含义应该与“禾”相关联,而“禾”主要体现为庄稼收获。13吕氏春秋任地记载:“五耕五耨(锄草),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滋润的土壤)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害虫)。”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c铁犁牛耕 d土地私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五耕五耨”“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可知,农业种植需要深耕、勤除草、除害虫等,这是精耕细作的表现,故a项正确。14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这表明当时的农业生产注意()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生产结构完备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种谷必杂五种”“树桑”“菜茹”“瓜瓠果蓏”“鸡豚狗彘”等信息可知,当时的农业生产注重满足自身生活所需,即自给自足,故选b项。15(2018朔州高一检测)“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余年间,已易数主。”由此可见,古代小农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封闭性 b落后性c脆弱性 d分散性答案c解析材料中文字描述的是小农经济下土地的频繁流转,因为小农在遭遇灾难时除土地外并无其他财富可以抵御各种灾害,这说明小农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具有脆弱性的特征,故选c。16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们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某博物馆拟举行“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加展览的筹备工作。展览一灿烂辉煌的农业成就(1)该展厅设置了农具的逐步改进和水利设施的完备两个版块。请你选取中国古代农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充实展览内容。展览二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2)该展区展览了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耕织图,如果你是解说员,请对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作简要评价。展览三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而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投入。讲究轮作、复种、加强管理;非常注重兴修水利和改进技术,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3)请你根据以上材料,为展览三拟订一个恰当的标题。(4)当今中国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本次展览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答案(1)改进农具: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等。兴修水利:春秋时期的芍陂,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两汉的漕渠、白渠等。(2)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农民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它妨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到封建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