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热丝阻燃测试指导作业书2013.doc_第1页
灼热丝阻燃测试指导作业书2013.doc_第2页
灼热丝阻燃测试指导作业书2013.doc_第3页
灼热丝阻燃测试指导作业书2013.doc_第4页
灼热丝阻燃测试指导作业书201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灼热丝阻燃测试指导作业书编制: 审核: 批准:目 录 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23 术语和定义24 试验装置概要和通用试验方法25 试验样品的说明25 试验装置的说明36 严酷等级47 试验装置的校验78 预处理79 初始测量810 试验程序811 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部分811.1 观察和测量811.2 试验结果的评定812 材料的灼热丝起燃温度(GWIT)测试部分912.1 观察和测量912.2 试验结果评定912.3 试验报告913 材料的灼热丝可燃性指数(GWFI)测试部分913.1 观察和测量913.2 试验结果的评定913.3 试验报告10灼热丝基本试验方法1 范围本规定详细规定了固体电气绝缘材料或其他固体材料试验样品上进行灼热丝试验方法并说明详细的书写记录。本试验方法只适用灼热丝试验仪。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5169.10-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0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灼热丝装置和通用试验方法(IEC 60695-2-10:2000,IDT)GB/T 5169.11-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0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IEC 60695-2-11:2000,IDT)GB/T 5169.12-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0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材料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IEC 60695-2-12:2000,IDT)GB/T 5169.1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0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材料的灼热丝起燃性试验方法(IEC 60695-2-13:2000,IDT)ISO/IEC 13943:2000 防火安全 术语3 术语和定义ISO/IEC 13943:2000 给出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试验温度和灼热丝的温度灼热丝的顶端与试验样品接触请被加热并达到稳定的温度。3.2 试验温度和灼热丝的温度灼热丝的顶端与试验样品接触前被加热并达到稳定的温度。3.3 灼热丝可燃性指数(GWFI) glow-wire flammability index(GWFI)但一个规定厚度的试验样品在连续三次试验中的最高试验温度,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a) 在移开灼热丝后的30S内试验样品的火焰或灼热熄灭,并且放置在试验样品下面的包装绢纸没有起燃;b) 试验样品没有起燃。3.4 灼热丝起燃温度(GWIT) glow-wire ignition temperature比连续三次试验均不会引起规定厚度的试验样品起燃的灼热丝顶部最高温度高25K(900-960之间高30K)的温度。3.5 起燃 持续时间超过5S的燃烧。4 试验装置概要和通用试验方法 本部分规定了用于无火焰引燃源着火试验的灼热丝装置和通用试验方法.灼热丝是一个规定的电阻丝环,用电加热到规定的温度,是灼热丝的顶端接触样品达到规定的一段时间,观察和测量的范围取决于特定的试验程序.GB/T 5169.10-2006 、GB/T 5169.11-2006、 GB/T 5169.12-2006和GB/T 5169.13-2006给出了的每一项试验程序的详细说明。5 试验样品的说明试验样品应是固定尺寸并有足够大的平面部分,进行试验时,被试平面部分应处于垂直位置。试验样品可采用几种方式制成:压塑、注塑或浇注,或从板材或足够大平面的部件上切割而成。试验样品平面部分的尺寸应为:长:60 mm ;宽:(夹具内侧) 60 mm 。起燃性通常随受试材料的厚度而改变。首选厚度为0.75mm0.1mm、1.5mm0.1mm、3.0mm0.2mm 。根据本试验的要求,评定起燃性通常需要一组数量为10个的试验样品。用不用的灼热丝试验温度重复试验。每次使用一个新试验样品,通过试验确定材料的GWIT。如果可能,试验样品应是一个完整的成品。试验样品的选择应确保试验条件与正常使用中存在的条件无显著的差异,如形状、通风、热应力影响以及试验样品可能出现的火焰或燃烧颗粒或灼热颗粒落到试验样品附件的影响。如果试验不能在完整的成品上的进行,或除非有关规范另有规定,则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a) 在需要检验的部件中切下一块;b) 在完整的成品中上开一小孔使其与灼热丝接触;c) 从完整的成品中取出需要检验的部件,进行单独试验。在有关规定中应规定那部分可以取出,以便接触到灼热丝。在试验期间,如果装有试验样品的设备的任一部分因灼热丝的热量而起燃,从而影响试验样品受热条件时,这样的试验应是无效的。5 试验装置的说明5.1 灼热丝 灼热丝是用标称直径为4mm的镍/铬丝制成。如图1所示将灼热丝成型为环形。 试验装置的设计应使灼热丝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在使用时灼热丝要对试验样品施加1.0N0.2N的力。当灼热丝或试验样品在水平方向相对移动时应保持此压力值。灼热丝的顶部进入或穿透试验样品的深度应限定在7mm0.5mm。 应将试验装置设计成从试验样品上落下的燃烧或灼热颗粒能够落在5.3规定的铺底层上。 试验装置的典型例子如图2所示。5.2 温度测量系统 测量灼热丝的顶端的温度应使用带有绝缘结点的一级(见IEC 60584-2)矿物绝缘金属铠装细丝热电偶。其标称直径应为1.0mm或0.5mm,公司试验室现使用的其标称直径为0.5mm的镍铬丝铠装,适合在温度高到960的条件下连续运行,它们的焊接点位于铠装套内,尽可能地靠近顶端。铠装套应由金属制成。能耐受在温度至少为1050的条件下连续运行。 带有热电偶的灼热丝如图1所示。 热电偶被安放在灼热丝顶部后面已钻好的小孔里,保持紧密配合如图1所示的放大图Z所示。5.3 规定的铺底层 为了评定可能发生的燃烧蔓延,例如从试验样品上落下的燃烧或灼热颗粒引起的燃烧蔓延,在试验样品下面放置一块规定的铺底层。除非另有规定,在一块最下厚度为10mm的平滑(松木)木板的上表面紧裹一层包装绢纸,至于灼热丝施加到试验样品的作用点下面的200mm5mm出。及图2所示的灼热丝9和铺底层13的距离。按ISO 4046:1978中6.86的规定,包装绢纸是一种柔软而强韧的轻质包装纸,单位面积质量为12g/m2-30g/m2。如果其他类似的材料经过验证同样适用,也可以代替包装绢纸。5.4 试验箱 该装置应在无空气流通的条件下进行操作。可以使用一个能够观察试验样品的容积至少为0.5m3的试验箱来完成试验。6 严酷等级应从表1中选择试验温度或有需要选择更加详细的,图表2表 1 试验严酷等级优先选用试验温度/容许偏差/K5501065010750108501596015表 2 试验严酷等级优先选用试验温度/容许偏差/K5501060010650107001075010800158501590015960157 试验装置的校验7.1 灼热丝顶部的校验每批试验之前,必须通过测量和记录图1和放大图Z所示的尺寸“A”来 检查灼热丝顶部。该尺寸应与随后的试验相比较,当该尺寸减少到最初读数的90%时就应替换灼热丝。每批试验完成后,如果必要,必须清除灼热丝顶部上所有前次受试材料的残余物,例如使用钢丝刷,然后检查灼热丝顶部是否有裂纹。7.2 温度测量系统的校验7.2.1 5.2规定的温度测量系统的持续准确性能和校准应进行周期性校验。7.2.2 可将一件纯度至少为99.8%、面积约2mm2和厚度约0.06mm的银箔放置在灼热丝顶部的上表面来完成灼热丝温度的单点确认。将灼热丝以适合的低加热速率进行加热当银箔开始溶化时,温度计应该显示96015。确认程序完成后,应在灼热丝还是热的时候立即清除所有银残余物,以减少溶成合金的可能性。在有争议的情况下,应采用银箔确认方法。8 预处理在试验开始之前需要:应将木板和包装绢纸在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的大气环境下放置24h;应将试验样品在温度232,相对湿度45%55%的大气环境下放置48h;应将试验样品在温度232,相对湿度45%75%的试验室大气环境中进行试验。9 初始测量应对试验样品进行目测鉴别和检查应测量和记录试验样品的厚度。10 试验程序试验程序见GB/T 5169.10-2006的第8章。10.1 试验样品的安装或夹紧应使得: a)因支撑或固定的方式造成的散热是可以忽略的; b)表面的平面部分是垂直的; C)灼热丝的顶部施加到表面平面部分的中心处。 注:通常较薄的材料会有一个较低的起燃温度,薄的材料起燃温度变化较大。10.2 将灼热丝用电加热到表1中的认为刚好足以使试验样品起燃的某一试验温度。10.3 如果在施加灼热丝期间发生起燃,如果在灼热丝施加期间发生起燃,则重新用一个新试样,用比前一次试验温度低50K(960时低60K)的温度重复试验。如果在施加灼热丝期间未发生燃,则重新用一个新试样,用比前一次试验温度高50K(960时高60K)的温度重复试验。每次用一个新的试验样品重复试验,在最后接近到确定连续3次不起燃的最高温度时,将试验温度的间隔减少到25K(960时的间隔减少到30K)。11 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部分11.1 观察和测量在施加灼热丝期间(ta)和在其后30S内,应对试验样品、试验样品周围的部件和放在试验样品下面的规定的铺底层进行观察,并作如下记录: 从灼热丝顶部施加开始到试验样品或试验样品下面的铺底层起燃的持续时间(ti); 从灼热丝顶部施加开始到火焰熄灭的持续时间(te),火焰熄灭可能在施加期间或之后; 火焰最大高度应以5mm为一档向上圆整,但起燃开始时,可能产生高的火焰,为时1s,这种火焰不计在内; 如果是由于移开的灼热丝带走大部分燃烧材料而是试验样品通过了试验,则应将这一情况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放在试验样品下面的规定的铺底层的任何材料起燃。注:火焰的高度是指当时灼热丝施加在试验样品上时由灼热丝上缘在柔和的弱光下观察可见火焰顶部之间的垂直距离。11.2 试验结果的评定除非有关规定另有规定,试验样品如果没有起燃或灼热,或全部符合下面的情形,则认为通过了灼热丝试验: 如果试验样品的火焰或灼热在移开灼热丝之后的30s内熄灭,即; 当使用规定的包装绢纸的铺底层时,绢纸不应起燃。12 材料的灼热丝起燃温度(GWIT)测试部分12.1 观察和测量在施加灼热丝期间应对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应记录从施加灼热丝开始直到试验样品起燃的持续时间,即起燃时间(ti)。本部分中的起燃是指超过5s的可见火焰。12.2 试验结果评定应确定施加灼热丝期间试验样品的起燃温度。将比连续三次试验均未引起试验样品起燃的灼热丝顶部最高温度高25K(900到960之间为30K)的试验温度记录为GWIT。应按下述方式记录GWIT:例如,对应3mm厚的试验样品,试验温度为850,则记录为:GWIT :850/3.012.3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引用本部分的试验方法; 被试材料的说明,包括型号和制造商; 试验样品制作方法的说明; 起燃时间(ti); 灼热丝起燃温度GWIT。13 材料的灼热丝可燃性指数(GWFI)测试部分13.1 观察和测量在施加灼热丝期间(ta)和其后30s内,应对试验样品及置于其下方的包装绢纸进行观察,并作如下记录: 从灼热丝顶部施加开始到试验样品或试验样品下面铺底层起燃的持续时间(ti); 从灼热丝顶部施加开始到火焰熄灭的持续时间(te),火焰熄灭可能在施加期间或之后。13.2 试验结果的评定如果试验样品没有起燃或满足下面两个条件,则认为经受了本试验: 如果试验样品的火焰或灼热在移开灼热丝之后的30s内熄灭; 包装绢纸没有起燃。如果没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之一,则在表1中选一个较低的试验温度,用一个新试验样品重复试验。如果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则在表1中选一个较高试验温度,用一个新试验样品重复试验。应在试验样品满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