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文知识点梳理 第一册第三单元景泰蓝的制作1.作者:叶圣陶,现代作家,作品有倪焕之稻草人等。1921年与周作人、茅盾、郑振铎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2.文体:事物说明文3.主旨:文章详细地说明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方法,介绍了景泰蓝制作中手工操作的特点,赞扬了手工艺工人的精湛技艺、辛勤劳动和智慧,从而赞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才能。4.说明顺序: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5.说明方法: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6.为什么详写掐丝、点蓝两道工序?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这两道工序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人所熟知的。7.重点语段:第四段、第六段8.语言:准确、通俗、平实、自然。9.基础知识:细微、精细、细致、细密等几个近义词的辨析。伯格曼法则在北极1.作者:位梦华,中国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曾多次赴北极和南极考察。2.文体:事理说明文3.主旨:作者根据自己的实地考察,对北极动物和人类鲜为人知的有趣现象进行了生动的说明,并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此验证了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4.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5.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6.语言:准确严密,生动诙谐。7.基础知识:表达方式、文字书写、修辞手法考点(2014年阅读题10分)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我们人类怎么样呢?是否也遵循伯格曼法则?如果是这样,那么爱斯基摩人是不是比我们要大很多?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得回顾一下人类演化的历史。可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后来都被新发展起来的现代爱斯基摩人所代替。(912段) 选自位梦华伯格曼法则在北极15.对所选文字开头三个问句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连用三个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增强文章气势。B.有助于层次分明,便与安排观点和材料。C.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D.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6.所选文字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A.打比方 列数字 B.下定义 作比较C.举例子 作诠释 D.作比较 举例子17.对所选文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所选文字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B.所选文字中提到白人和黄种人,是为了说明伯格曼法则在人类身上似乎还是留下了某些痕迹。C.作者认为,现代的爱斯基摩人无法验证伯格曼法则的主要原因是其迁移到北极后,适应寒冷的时间太短。D.所选文字中“蛛丝马迹”一词,说明非洲中部的热带雨林地区生活的俾格米人不能验证伯格曼法则。18.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程序顺序19.联系课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课文作者是第一个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中国人。B.课文验证伯格曼法则及艾伦推论时,始终贯穿着客观、严谨的科学精神。C.课文用爱斯基摩人开枪驱赶北极熊的故事引出“伯格曼法则”,增强了可读性。D.课文作者根据自己的考察,对北极动物许多鲜为人知的有趣现象进行了生动的说明,阐释伯格曼法则只适用于北极。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1.作者:钱学森,中国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文体:事例说明文3.主旨:课文指出了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简要地介绍了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构成,重点介绍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的发展和它们跟物理、数学的关系,从而强调物理和数学这两门根本的基础学科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的重要位置。4.结构:总分总5.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回到整体。6.思考和练习四:总说“天地生化”分说“化天地生”的不同顺序7.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等。8.重点语段:第三段、第四段9.语言:准确严谨,又平实通俗,切合科普说明文的要求。10.基础知识:关联词、表达方式第二册第三单元蝉1.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2.文体:事物说明文,科学小品,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3.主旨: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抒发了作者对蝉的讴歌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4.说明顺序:倒叙。幼虫-成虫-产卵-幼虫。(蝉的地穴、蝉的卵)跟记叙文的倒叙的作用完全一样,是为了突出蝉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既是重点(蝉一生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又是难点(最不易了解),并使行文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5.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诠释等。6.重点语段:410段,25、26段7.写作特点:说明中兼用文艺笔调,对所要说的事物进行具体描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准确明晰。8.基础知识:词语注音、动词填空考点8.对下列各项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是( )D.蝉的隧道大都深达四十厘米左右,圆柱形,根据土质而略有弯曲,但总近于垂直,上下畅通无阻,底端却是完全封闭的,形成了略为宽敞的地穴。(说明)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1.作者:周立明,中国现代动物研究专家,科普作家,国际行为分析协会会员。2.文体:事理说明文3.主旨:作者以轮子作为陆上最有效的交通工具为发端,从而提出“同样生活在陆上动物身上为什么没有进化出轮子”这一问题,通过分析得出仅仅在有车路的情况下,轮子才比腿优越,最后指出,在人类活动已经使陆上的面貌大为改观,尤其是有了纵横交错的车路,动物身上也许会进化出轮子。4.顺序:逻辑顺序,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并采用列举实例,分析阐释,从而证明科学观点。5.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作诠释等6.重点语段:1519段7.写作特点:知识性、通俗性、条理性于一体。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8.基础知识:关联词、标点符号、表达方式寂静的春天1.作者:蕾切尔卡森,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当代环保运动的先驱。1962年完成寂静的春天一书,作为环保运动的里程碑而被公认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美国人把卡森寂静的春天与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相提并论,认为两本珍贵的书都改变了他们的社会。2.文体:事例说明文、科学小品3.解题:寂静的春天,是指人类滥用化学药物在杀死昆虫的同时,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的生存,最终会导致春天里出现“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的毫无生机的、死气沉沉的可怕景象。作者借此向世人提出严重警告:滥用化学药物破坏自然生态,人类将会遭到自然的强烈报复,导致自身的灾难。4.主旨:作者通过描绘一个没有鸟鸣的春天,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人们再毫无节制地破坏自然环境,那么,人们将迎来一个没有鸟鸣的寂静的春天。作者警示人们善用农药、善待地球,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否则,人类将会遭到毁灭性的灾难。5.语句含义:思考和练习二6. 对比手法的运用: 作者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以列举事实进行对比作为依据,如把地球的漫长历史中生物对环境的微弱影响与20世纪人的有效力量对自然环境的巨大改变进行对比等。7. 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浅显的术语,抒情散文的笔调,融说理、抒情于一体,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随笔的轻松、诗歌的醇郁。8.基础知识:动词填空、关联词填空、标点符号考点9.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不正确的是( )C.寂静的春天 说明文 雷切尔卡森 美国第四册第三单元物种起源绪论1.作者: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推翻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2.文体: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一般放在学术论著的开头,具有启发、引导的作用。绪论不同于序言:序言可由原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写,绪论必须原作者自己写;序言可用于文学著作或其他类型的著作,绪论只用于学术类著作;序言表达的内容宽泛自由,绪论则是原著的有机组成部分。3.主旨:本文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充分显示了达尔文不迷信、盲从的创新精神以及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4.重点语段:第5、6、7段5.艺术特色:多用长句,包含的信息量大,专业性较强。用词准确恰当严谨,注重科学性。巧用事例论述自己的观点。6.基础知识:关联词填空南州六月荔枝丹1.作者:贾祖璋,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1931年出版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2.文体:本文选自生物学碎锦,是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3.解题:“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突出了荔枝的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用的风格统一起来。4.主旨:本文准确、详实地说明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产地、栽培史等作了一般性的介绍,提出了发展荔枝生产的建议并对我国荔枝生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5.说明顺序:文章从生态和生产两方面来介绍荔枝的有关知识的,说明顺序为由主到次。第一部分介绍荔枝的形态和果实,采用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第二部分介绍荔枝生产的有关情况,采用的是逻辑顺序。6.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作诠释等,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引用。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多达二十多处,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7.重点语段:7、8段,12、13、14段8.语言:准确、简洁、形象。9.基础知识:表达方法、标点符号、关联词考点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C.过去“日啖荔枝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如今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改变过去那种只能供少数人享受的状况了吧!“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1.作者:向杰,记者。2.文体:科技新闻,既有新闻性,又有科学性,主体部分属于科技说明文。3.主旨:本文具体说明了“可燃冰”有关知识,指出其利用的利弊,希望人们加快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和分解的研究工作,尽快对可燃冰钻采和利用,造福人类。4.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5.重点语段:第二部分:人类对“可燃冰”的三个认识阶段。第三部分:天然条件下“可燃冰”形成的条件及其分布和储量。6.语言:准确简洁,通俗易懂,形象性强。7.基础知识:关联词、标点符号新闻:第五册第二单元落日1.作者:1945年9月2号,朱启平作为大公报驻太平洋战区随军记者,在“密苏里”号战舰上,目睹了中国和其他反法西斯盟国接受日本 的全过程。仪式结束后,当即写长篇通讯落日并发表,反响强烈。2.文体:事件通讯。3.解题:双关手法,一方面是写完本文,刚好是日落时分以此为题,点出写作背景和时间。二是日本国名和国旗里有“日”,日本的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说“日落”象征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果日落西山一样;日本侵略者当年侵略他国,其以“旭日东升”自喻的国旗,令人望而生恶,今天,它的坠落不仅大快人心,且透出作者的嘲讽之意。4.小标题:交代各段内容,在结构上使文章眉目清楚,层次分明。5.主旨:本文是一篇直接记录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事件通讯,通过现场报道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解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提醒人们展望前景,激发起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6.重点语段:开头三段,“仪式开始”部分。7.艺术特色: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时间精确到分,突出仪式的非同一般。点面结合。细节描写。以静衬动,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运用了鲜明的对比。8.基础知识:词语解释(厥功甚伟、天理昭彰等)考点3.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D天理昭彰(明显)10.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落日通过现场报道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别了,“不列颠尼亚”1.作者:周婷、杨兴2.文体:本文是一篇特写性消息,广义上是新闻的一种。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眼前。3.解题:活用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一题。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实境是永别,虚境是回归和雪耻。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不留痕迹。4.主旨: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个场景,真实地再现了香港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回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5.结构:导语、主题、结语。6.导语的叙述方法及好处。7.重点内容:四个场景,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着重描述了几次升旗与降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喜悦的心情。8.艺术特色: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按时间顺序进行材料组织。注重对细节的描写。强调对气氛的烘托。7.基础知识:标点符号冰河英雄1.作者:克莱尔萨夫安,美国记者2.文体:人物通讯3.主旨:本文记叙了佛罗里达航空公司90号客机失事和援救的经过,重点表现了普通人威廉斯在飞机失事以后,几次把获救的机会让给了别人,自己最终带着对两个孩子的牵挂、对未婚妻的思恋、对家人的爱而不幸遇难的感人事迹,反映了他热爱生命、关心他人、喜欢挑战的普通之中不平凡的性格。4.理解威廉斯“英雄”和“普通人”内在统一的形象特征。(思考和练习一)5.理解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交叉的结构方式及好处。(思考和练习二)6.艺术特色:内容上,采用创造性报道模式,并不囿于客观介绍事实,而是饱含深情,翔实生动地描写事实,读起来引人入胜,犹如进入一个小说故事,但其情节又完全真实。结构上,上下大小不均,完全突破了倒金字塔的限制。本文采用新闻现场事实和事后采访内容相交错的写作手法,形成了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交叉的写作顺序。语言上,采用文学叙述语言但又简洁明了。7.基础知识:标点符号人物传记:第五册第五单元托尔斯泰传(节选)1.文学常识: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名人传。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中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被列宁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2.主旨:主要阐释了托尔斯泰中年之后经历的精神转变。他生活优越美满,但是却迷失了自我,失去了人生的意义,痛苦而绝望地几乎要寻死。但是他从下层民众中间发现,人生的意义在于用行动实践信仰,并且透过下层民众的生活,他发现了社会运行中的罪恶,于是开始了对真理与美的执着纯真的追求。3.梳理托尔斯泰内心的变化过程:迷失、求索、忏悔、战斗4.语句含义:思考和练习二5.文章写托尔斯泰主要的手法:对比、内心独白、多重描写等。6.艺术特点:让托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人事总监工作总结
- 糖尿病高渗状态护理要点
- 《经络腧穴学》课件
- 老年护理学的休息
- 活动类工作汇报
- 经管部门年度工作总结
- 《瓶中吹气球》课件
-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5合同采购申请评审流程
- 骨包虫病护理查房
- 07第七讲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 新汉语水平考试HSK级写作解题攻略专题培训课件
-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课件
- 自主移动机器人教学课件第4章 导航规划 2 避障规划和轨迹规划
- GB 3162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高岭土
- GA/T 1312-2016法庭科学添改文件检验技术规程
- 卫生政策学之政策问题根源分析
- 步进电机及其工作原理-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课件
- 基于CAN通讯的储能变流器并机方案及应用分析报告-培训课件
- 腹直肌分离康复(产后康复课件PPT)
- 聚合物成型的理论基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