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必修四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doc_第1页
人教A版必修四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doc_第2页
人教A版必修四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doc_第3页
人教A版必修四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doc_第4页
人教A版必修四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授课教师:赵兴林班 级:高三(246)班时 间:2017年9月25日(第3周星期一第六节)地 点:梁河一中弘毅教学楼三楼一、教材分析: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部分。本课的内容继续探讨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即看待认识和实践。它围绕着“求索真理”这一主题,讲述实践观、真理观、认识过程这三方面的知识内容。从近三年的高考题来看,每年都有涉及对本课知识点的考查,频率高,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二、教学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审视教材,并依据教材的内在知识体系对教材进行开发和整合,让学生从题中揣摩所考查的知识点,并总结出答题方法。三、三维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3)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4)运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5)运用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历程。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 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3)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知识框架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牢固树立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2)树立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坚定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四、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实践观;真理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教学难点实践的概念;真理是客观的。教学对象作为高三年级的文科特长班学生,前面已学完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作为步入高三的学生,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亟需学会自我复习。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训练法授课类型复习课教学手段多媒体平台重点讲解难点突破六、教学流程:考点提示原理归纳方法指津城知识构图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内容师生活动设计分析知识构图1.让学生用三个词概括本课的内容。2.围绕着这三个词,课本讲了哪些知识点。3.要求学生试着用两个字来概括“求索真理的历程”这一课的内容。4.围绕这两个字,构建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图。学生自主整理,老师指导。宏观上把握整课的核心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考点提示高考考点展示:1.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4.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20132017年认识论高考考点分布考点试题分布题型实践2013安徽文综,38非选择题2015全国文综,39非选择题2014海南单科,22单项实践的概念2016上海单科,17单项实践的特点2016安徽文综,10单项2017四川文综,31单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014高考四川,39非选择题2017江苏单科,29单项2013广东文综,34单项2016福建文综,38非选择题2015江苏单科,35非选择题2015广东文基,16单项真理2017江苏单科,28单项2016广东文综,37非选择题2015全国卷,28单项2013福建文综,34单项2014全国新课标卷,21单项2015江苏文综,29单项认识过程2013新课标全国卷,20单项2014山东文综,25单项2015天津文综,14单项2014四川文综,33单项2017全国卷,28单项2016福建文综,39非选择题2014浙江文综,32单项2015江苏单科,35非选择题2015海南单科,18单项 认识的无限性学生对照考点,调整知识框架图。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自主学习。重点讲解难点突破(一)实践观例1【2014上海高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 b )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考查内容: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包括两层基本的含义:一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即人类纯粹的认识活动不属于实践;二是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例2【2015海南高考22】“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性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b )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 b. c. d. 考查内容: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判断正误:实践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注意:实践既不是纯客观活动,也不是纯主观的活动,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例3【2016江苏高考】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b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例4【2013湛江一模3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说明( c )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考查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例5【2016安徽高考】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c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 b c d考查内容:实践观判断正误:认识的来源即认识的途径。(二)真理观例6【2017江苏高考28】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c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 b c d例7【2016安徽高考11】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c )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 b. c. d.考查内容:真理的特点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对某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判断正误: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例8 泰戈尔说过,“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c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考查内容:真理与谬误区别: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是指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谬误则是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联系: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相斗争而发展。(三)认识过程例9【2014新课标全国卷20】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d )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 b c d例10【2014全国高考卷28】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a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bcd 考查内容:认识过程的特点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例11【2014年佛山一模35】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圆满成功,这是继嫦娥一号、二号之后,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壮举。它将与随后发射的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对接,建立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这体现了( a )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无止境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观能动性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斗争而发展的a b c d配以真题训练,突破重难点。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原理归纳1.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观世界的活动,人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新的东西。(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2.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b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c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认识本身不能作为标准。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c.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是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真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3.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对某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能有一个。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错误是难免的。这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真理,坚持真理,反对谬误,正确对待错误。4. 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立场、观点、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对本节知识做必的要点拨,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原理及方法论。通过教师必要的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补充不足,形成正确的认识及知识体系,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提升。方法指津【2016山东高考28】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6分)【参考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2013深圳市第二次模拟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从神舟航天到嫦娥探月,我国航天人在太空领域的不懈追寻,不断谱写探索宇宙、和平利用太空的新篇章。材料二:从1999年11月中国发射“神舟一号”飞船到2011年11月“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中国先后成功突破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能力新的跃升。(2)结合材料二,说明为什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7分)【参考答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实践发展的需要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分)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2分)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2分)我国航天科技实践的发展,促进了关键技术的突破,航天测控能力的提升,丰富和拓展了我国对宇宙空间的认识。(1分)(如果考生仅从实践主体、对象和手段方面说明,可以给4分,但不重复计分。)【 2015年茂名二模3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12年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20周年。20年来深圳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凭着“闯的精神”、冒的精神”,走出了一条新路,干出了新的事业。2011年经济总量突破一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模范。也孕育了“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与“深圳十大观念”(“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等)。(2)结合材料一,从“实践观”出发,谈谈你对“闯的精神”与“冒的精神”的认识。(8分)【参考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闯的精神”与“冒的精神”是在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中产生。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需要,实践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需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这需要发挥“闯的精神”与“冒的精神”。 正确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闯的精神”与“冒的精神”让深圳人走出了一条新路,干出了新的事业。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但实践也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所未有与艰巨的,需要发挥“闯的精神”与“冒的精神”。(回答其中三点即可给满分)【2016年肇庆二模3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1990年、1995年、2001年、2007年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如,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66%提升到90%以上。(1)结合材料一“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历程。(1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