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复习课.ppt_第1页
《赤壁赋》复习课.ppt_第2页
《赤壁赋》复习课.ppt_第3页
《赤壁赋》复习课.ppt_第4页
《赤壁赋》复习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赤壁赋 苏轼 学习目标 1 重点复习一 二段 熟练背诵2 准确默写名句3 翻译名句4 体会苏轼身处困境仍能乐观豁达的思想境界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 壬戌 10 酾酒 2 桂棹 11 横槊 3 余音袅袅 12 渔樵 4 幽壑 13 扁舟 5 嫠妇 14 匏樽 6 愀然 15 蜉蝣 7 山川相缪 16 无尽藏 8 舳舻千里 17 狼籍 9 旌旗 18 枕藉 r nx zh o ni o h l qi o li o zh l j ng sh shu qi o pi n p o f y u z ng j ji 返回 通假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 凭 乘 山川相缪 通 缭 环绕 举酒属客 通 嘱 劝人饮酒 杯盘狼藉 通 藉 凌乱的样子 2016年 1 在 赤壁赋 的开头 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 朗诵 诗经 陈风 中的 月出 篇 即文中所谓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2016全国卷 第一段 2 客喜而笑 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 杯盘狼藉 2016浙江卷 第五段 2015年 1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2015安徽卷 第一段 2 诗人笔下的 秋 气象万千 是苏轼文中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2015天津卷 第一段 3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2015江苏卷 第一段 2014年 1 在 赤壁赋 中 苏轼用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2014全国 卷 第三段 2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2014湖北卷 第三段 3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2014重庆卷 第三段 4 歌曰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2014四川卷 第二段 信 达 雅 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 信 指意义不悖原文 译文要准确 不偏离 不遗漏 达 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 译文通顺明白 雅 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 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 简明优雅 名句翻译 1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明月从东山后升起 停留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2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 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 名句翻译 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浩浩然的样子 像是凌空乘风飞去 不知将停留在何处 飘飘然的样子 好像变成了神仙 飞离尘世 登上仙境 4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 能叫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拓展提升 文章一二段写苏轼与同伴驾舟夜游赤壁 景色宜人 身心畅快的情景 但是结合苏轼当时的人生经历 他刚遭遇了 乌台诗案 险些送命 以戴罪之身被贬谪到黄州 居无定所 食不果腹 亲友远离 壮志难酬 在这种情况下 他依然能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体现了他的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对你有何启示 请将自己的感悟写在横线上 身处逆境 要努力使自己成为艰苦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黄州的苏轼耕种庄稼 走进厨房 广交朋友 慈悲为怀 他撰写著作 勤奋读书 强身健体 反躬自省 黄州的苏轼没有颓废 没有消沉 更没有在黑暗的角落里独自咬牙切齿 而是尽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过去 充分理解现实的处境 努力创造生活的乐趣 积极探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他要努力使自己成为艰苦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黄州苏轼的潇洒与成熟 结语 在这篇名垂千古的抒情小赋中 苏轼借鉴了庄子散文中主客回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