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26张).ppt_第1页
人教版必修1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26张).ppt_第2页
人教版必修1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26张).ppt_第3页
人教版必修1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26张).ppt_第4页
人教版必修1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26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 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 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 只怕尾大掉不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 若无智慧命也了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 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阅读教材 简述从汉至元怎样削弱地方权力 强化中央集权 1 两汉 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 全国军 政 财大权归中央 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 绝对服从中央 刘邦大封同姓王 他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 结果他死后不过18年 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 1 汉初 郡县 封国并存 今削之亦反 不削之亦反 削之 其反亟 祸小 不削 反迟 祸大 晁错 削藩策 推恩令 和 酎金夺爵 瓦解王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 推恩令 多立诸侯 王国领地不过数县 由郡守统辖 结果 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后来 汉武帝又以 酎金 借口 削夺106个列侯爵位 设置刺史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 各置刺史一人 刺史位卑权重 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汉武帝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1 两汉 1 初期 郡县 封国并存 2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王国越分越小 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唐玄宗因对外开拓 在边境驻以重兵 设立十大兵镇 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 节度使领若干州 权力很大 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 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 天宝以后 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 堵塞边帅入相的路径 借口文官不懂军事 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 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创造了机会 安禄山 藩镇与节度使 在唐后期150年里河北三镇的57个节度使中 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 内地许多节度使也效法藩镇 各占一方 唐朝统一局面破坏 形成了 藩镇割据 的局面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1 两汉 2 唐朝 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 1 初期 郡县 封国并存 2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王国越分越小 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节度使势力在安史之乱后发展为藩镇割据局面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思考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地方权力的膨胀会导致国家分裂 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 帝王凡易八姓 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 其故何也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 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宰相赵普 措施 兵 权 钱 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中央掌控地方财权 集权利弊 收精兵 削实权 控财权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3 北宋 宋太祖从 权 钱 兵 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有哪些利与弊 知识延伸 利 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 权力过分集中 导致臣下不负责任 机构臃肿 形成 冗官 效率低下 军制紊乱 形成 冗兵 战斗力衰退 财政危机严重 形成 冗费 造成积贫积弱 元代的行省 河北山东山西 宣政院直辖地 中书省直辖地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4 元朝 1 实行行省制度 除河北 山东 山西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 地方设行中书省 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2 行省之下 分设路 府 州 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评价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影响深远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郡县制 郡国并行 加强 节度使 发展为藩镇割据 削弱 收兵权建禁军 派文官设通判 掌控赋税 加强 但三冗 积贫积弱 行省制 宣慰司 宣政院辖地 加强 重大变革 省制开端 形成 巩固 趋势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完善 加强 推恩令 加强 削弱 新发展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阅读教材 从汉至元各朝代是如何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 汉朝 魏晋 隋唐 宋朝 元朝 专制主义 指中央的决策方式 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决策权 兵权 政权 财权 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 秘书等工作的人 让他们担任尚书令 侍中等 参与军国大事 中 内 朝 逐渐形成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的三省体制 三省六部制 分割相权 强化皇权 1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 至隋朝正式确立 唐朝进一步完善 2 特点 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合作 相互牵制和监督 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3 影响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中书门下 皇帝 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权 相权一分为三 总揽大权 北宋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阅读教材 从汉至元各朝代是如何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 汉朝 魏晋 隋唐 宋朝 元朝 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权 财权 分割相权 强化皇权 专制主义 指中央的决策方式 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决策权 兵权 政权 财权 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 秘书等工作的人 让他们担任尚书令 侍中等 参与军国大事 中朝 逐渐形成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的三省体制 三省六部制 分割相权 强化皇权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关 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上承天子 下总百官 西汉的中 外朝制度 东汉 虽置三公 事归台阁 皇帝总揽大权 三省六部制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一分为二 一分为三 一分为三 相权反弹 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建立专制主义制度丞相权力很大 君主专制的演进 中央官制演变 趋势 相权不断削弱 皇权不断加强 2 说一说实行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响 3 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 科举制是怎样演变发展 有何影响 三 选官 用官制度的演变1 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选官 用官制度变化过程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孝 廉 依靠门第 不注重才能 科举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科举考试 才能 2 说一说实行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响 3 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 科举制是怎样演变发展 有何影响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 但容易任人唯亲 荐举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 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学 而真正有才学 但出身低微的人 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隋朝统一后 由于世家大族没落 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原因 演变 影响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唐宋 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1905年废除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一大进步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科举取仕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 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 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为历朝沿用 影响深远 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忽视实用性学问 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