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终南望余雪 学案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卡扎菲政权存在时,反对派尚能够结成统一战线;卡扎菲政权垮台后,反对派则大有祸起萧墙之可能,未来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稳过渡”,实难预料。b“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新闻、理论、文艺界空前活跃,鲜活的新闻、理论、文艺佳作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c小悦悦事件给人巨大震撼,人们在声讨,在反思,在热烈讨论也许我们从中看到的只是一鳞半爪,但借此“切片”完全可以观照自我乃至观察社会。d昨天,王教授在学校礼堂的一番即席演讲,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那场面真可以说是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啊!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被人们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政策调控实施十个月了,许多大中城市的楼市调控收到了明显效果,住房消费趋于合理,投机性购房已大幅度减少。b山东省青州市实验中学的初三学生郑彩颖,患了一种非常罕见的血液病,她在病床上忍着化疗的剧烈疼痛,先后创作发表了3部20多万字的网络小说。c现在的中国女排是一支年轻的队伍,虽然在技战术、实力等方面还不能与老女排相提并论,但事实证明,老女排的拼搏精神并没有在年轻队员身上消失。d新浪、百度、网易等各大网站的代表纷纷表示,要培养抵制互联网上假恶丑、弘扬真善美的社会氛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引领互联网健康快速发展。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一些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_,_,_。_,_,_,我国文化发展就会失去生机活力,就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这就是把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科学发展作为主题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破除体制、机制的弊端当前,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把加快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作为重点abc d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土地平旷,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2)策之不以其道,_。(韩愈马说)(3)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5)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6)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三、诗歌鉴赏(22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11分)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注】 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微:指泉声细微。机心:机巧的心计。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1)第二联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结合诗句简析。(5分)答:_(2)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_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分)虞美人梳楼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1)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中“丝丝”一词的妙处。(5分)答:_(2)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思归之情。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6分)答:_1d解析 d项,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动听,耐人寻味。该项误用于“掌声”。a项,祸起萧墙:比喻内部发生祸乱。b项,层出不穷:事物不断涌现,没有穷尽。c项,一鳞半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2a解析 b项有歧义,“3部20多万字的网络小说”,是3部小说总共20多万字,还是每部小说都是20多万字?应改为“先后创作发表了3部分别为20多万字的网络小说”。c项并列不当,“在技战术、实力等方面”,“实力”包含“技战术”。d项动宾搭配不当,“培养氛围”改为“营造氛围”。3. a解析 抓住转折句“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表明前面三句是成绩,后面两句是要解决的问题。前三句抓住关键词“这就是”,按“主题”“重点”“落脚点”排序;后两句按理念在前、行动在后排序。4(1)屋舍俨然(2)食之不能尽其材(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4)濯清涟而不妖(5)蜡炬成灰泪始干(6)东船西舫悄无言(每句1分,有错、别、漏、加字者,该句不得分)5(1)答案 分别是“覆”和“唯”。(2分)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2分)这两句充分表现出秋天一片清寂、荒芜的景象:踏上小桥,到处是黄叶满地;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1分)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答题时第一要注意审题,应先指出是哪两个字,然后再分析其表达效果。答题步骤: 释字义;明手法;点效果;述情感。(2)答案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分)诗人借助对深秋时节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等景物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凄凉荒寂的氛围,表达了落寞孤愤的情感。(4分)解析 若答动静结合(整个氛围的 “静”中,听到细微的泉声;结尾处一只受惊的麋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都是静中有动,以动衬静)或用典手法(用典意在表达:我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也可在低于4分情况下酌情给分。原味翻译秋末的大地披着一层浓重霜露, 我早晨起来走向那幽暗的南谷。 枯黄的树叶覆盖着溪上的小桥, 荒凉的山村只有参天的老树。 寒花开得疏疏落落何等寂寞, 深谷的泉水细小而时断时续。 机巧之心很早以前就已忘却, 何以我还能惊动那机敏的麋鹿?6(1)答案 “丝丝”这一叠词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1分)也生动地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1分)起句重复出现“丝丝”这一叠词,渲染营造了浓浓的凄迷愁苦的氛围,(1分)也暗含主人公愁绪万缕千丝,(1分)使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另外,从音韵上讲,此叠词的运用使词的音律和谐,和畅自然,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词的音乐艺术美感。(1分)解析 叠音词的答题步骤是:解释词语含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景(物),富有音韵、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但这首词首句中“丝丝”出现了两次,这就要求答出分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景(物);另外答完字面意思之后还要结合诗歌的情感答出深层含义。(2)答案 比喻。(1分)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绪“愁”,比喻为可以存放在小楼中的形象的、具体的物质,且言“楼儿忒小不藏愁”,表现了词人愁思的深重。(2分)比拟。(只要分析清楚,单答拟物或拟人均可,1分)作者让“愁”几度“和云飞”“觅归舟”,把思归之情表现得更加迫切突出;又赋予“天”人的情感,天怜客子,借花消遣,更加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孤寂愁苦之情。(分析其中一处即可,2分)对比。(1分)词人羁旅已久,思乡欲归,心境黯然,本欲赏花遣愁,然而出现在眼前的却是竞相吐艳的海棠临栏,红绿相映,景色绚丽;而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对比之中倍添心中伤愁。(2分)(答反衬或是以乐景衬哀情亦可)(答出两种即可。但答渲染烘托不够恰切,不能给满分;答借景抒情不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本题第一要注意审题,“请选择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