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望月怀远 学案 (1).doc_第1页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望月怀远 学案 (1).doc_第2页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望月怀远 学案 (1).doc_第3页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望月怀远 学案 (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望月怀远 学案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注释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最前面两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怜:爱。滋:湿润,生。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最后两句: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寝:睡。相关试题及答案1、简析“月”的作用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2、用一个词概括“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雄浑阔大 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3、诗歌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写月亮不用“升”,却用“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开头也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里头肯定有道理可说。请说说你的理解。答案: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别有情趣了。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所以,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4、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答案: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月光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此时此刻也该和我望着同这天上的明月吧!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思念。5首句“海上生明月”中的“生”,曾有人认为是“升”之误。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并进而简析首联的表达作用。答案:“生”不是误用。恰恰妙在此处。一个“生”字,赋予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也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的产生。首联紧扣诗题,望海上明月升起,不由地想起远在天涯的“情人”。意境雄浑阔大,感情深切,致思高远,创造了一幅宁静空灵、清新淡雅的画面,为后面的描写抒情作好了铺垫,烘托了一个有情人的高大形象。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实质上是体会“生”背后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应注意联系情感表达来析字答题。6前人曾评论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教也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期盼团圆的情感。首联写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颈联写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寒露沾衣;尾联写无法赠与亲人满手月光,想回去在梦中与亲人相聚,全诗感情表达回环曲折,起伏有致,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感情真挚深切,低沉而不绝望,让人感到“佳期”一定会到来!正所谓“哀而不伤”。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思想感情。答题时要注意联系全诗,在解读诗句的基础上总结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7、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a首联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后句即景生情,写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同望着一轮明月。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丝毫不露痕迹。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怨”, 因“思”生“怨”, “情人”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远方的人”不常回家看看;“竟夕”, 通宵都在思念,极言相思之强烈。c颈联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传达感情,具体描绘了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灭烛”,吹灭灯烛,因为满屋的月光,柔柔的、静静的,使人怜爱,催人联想,逗起了相思之情;“披衣”,到庭院走走,时间一久,不觉露水打湿了衣裳,而相思之情更为浓重。d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意思是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思念的人,还不如回屋睡觉,在梦里与思念的人团聚。寄希望于梦中,足见思念之切。答案:7、b“怨”, 因“思”生“怨”, “情人”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远方的人”不常回家看看;应理解为:“怨”字,诗中指“怨”长夜漫漫,夜不能寐,二:1、 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2、本诗的一个主要意象是“月”,诗人通过这个意象寄托了相思之情,古诗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请举出这样的例子。 答:“隔千里兮共明月”宋 谢庄月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答:“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海天浑融的气象。“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的同生共命的缠绵。“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4、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答:首联,第一句望月,第二句引发怀远之情。颔联,望着这样一个漫长的月夜,不禁心生其“怨”,因“怨”而更加怀远。颈联,“怜”由怀远而生,因相思难眠,便离家来到月下。尾联,望月而生遐思,“赠”月不成,还寝求梦,在梦里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思念之情。5、在古诗文中,人们除了用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外,还用哪些形式来表达?答: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什么事情让我在吟诗时突然觉得很惆怅,原来乡村的小桥树木像极了我的家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妙喻传情:乡愁。三(1) 首联用“生”描写月亮,试简要分析其好处。(3分) (2) 前人评述此诗,句句紧扣“望”“怀”写景抒情。试以颈联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参考答案(1)(3分)“生”想象生动(1分);“生”使月亮有了无限的生命和活力(把景物写活了)(1分);“生”字让意境雄浑开阔(1分)。(2)(3分)五句以“怜光满”而“灭烛”写“望”月情景(1分);六句以月下露水深重打湿衣裳,交待因“怀”人而无法入睡的情景(1分);两句都紧扣“望”“怀”写了月下怀人之景与思念之重(1分)。四:【阅读训练】1.说说此诗是如何做到紧扣题目的?2.写出第三句中的情人的三种含义:(1)_;(2)_;(3)_。3.此诗是如何处理景和情的关系的?4.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诗句也写海上明月,这两句诗是“_。”5.首句“海上生明月”一句为什么用“生”,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