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28张).ppt_第1页
人教版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28张).ppt_第2页
人教版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28张).ppt_第3页
人教版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28张).ppt_第4页
人教版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28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导学目标 要点一 新青年 的诞生1 背景 1 经济方面 一战期间 中国有了进一步发展 2 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 3 思想方面 辛亥革命后 民主 自由 平等 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 掀起一股的逆流 资本主义 民主制度 尊孔复古 2 诞生 1 诞生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创办 青年杂志 发表 一文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等 敬告青年 要点二新文化运动1 内容 1 新文化运动提倡 反对专制和愚昧 迷信 2 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 反对 3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它提倡 反对旧文学 2 意义 1 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 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的洗礼 也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民主与科学 旧道德 新文学 封建思想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 要点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 背景 1 国内 的开展 2 国际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 表现 1 五四运动前 人物 李大钊 成就 发表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和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等文章 主张学习俄国 改造中国 新文化运动 庶民的胜利 2 五四运动后 理论 李大钊发表的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组织 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 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实践 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出版工人刊物 劳动界 和 劳动音 劳动者 3 影响 1 陈独秀 毛泽东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开始用指导中国革命 2 1921年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诞生 马克思主义 助学助记 知识点拨 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 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 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 图解历史 图示法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巧学妙记 新文化运动可归纳为 一 二 三 四 图解历史 图示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主题一新文化运动 史料探究 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史料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 而黑暗未尝稍减 其原因之小部分 则为三次革命 皆虎头蛇尾 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 其大部分 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 莫不黑幕层张 垢污深积 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 不生若何变化 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新青年 第2卷 思考史料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此陈独秀等知识分子又开展了什么活动 答案原因 中国人民在思想领域中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 活动 新文化运动 2 民主科学思潮史料吾国之社会 其隆盛耶 抑将亡耶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 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 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青年乎 其有以此自任者乎 谨陈六义 一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 敬告青年 1915年9月 思考根据史料概括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 新青年 新 在哪里 这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答案 新 在成为自主的 进步的 开放的 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 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史论总结 1 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袁世凯破坏民主 为复辟帝制 掀起 尊孔复古 逆流 2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 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 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 2 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 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 3 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 以五四运动为界 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3 前期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1 民主与科学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 武器 2 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 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3 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 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 手段 4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 由于两者在斗争内容方面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故将新文化运动看做是辛亥革命的 补课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 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的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2 局限性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存在着对东西方文化评价的绝对化倾向 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 造成儒家思想受到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打击 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传统文明 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主题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史料探究 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料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 三天就传入中国 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 首先是李大钊 早在 1918年3 4月间 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 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思考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最早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谁 答案 1 十月革命的影响 2 李大钊是将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2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史料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齐鹏飞 毛泽东思想概论 思考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史论总结 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1 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条件 2 中国是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 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先进思想的指导 3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1 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 2 马克思主义宣传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3 宣传方式较多 知识分子通过发表文章 翻译书籍 创办刊物等宣传马克思主义 3 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 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