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2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作业.doc_第1页
苏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2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作业.doc_第2页
苏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2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作业.doc_第3页
苏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2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作业.doc_第4页
苏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2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作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业分层测评(十七)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解析】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金字塔永远是正立的。【答案】a2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说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解析】物质循环的实质为元素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往复出现、循环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是守恒的,不可能递减。【答案】d3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b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c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先后进行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解析】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也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生物群落;消费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co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答案】d4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地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解析】寒带地区温度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弱,对有机物的分解能力低,致使残枝落叶大量积累,不能及时分解,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出现障碍。对残枝落叶进行有限度地人工火烧,可促进其分解,保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答案】c5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d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的【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的循环利用离不开能量的推动,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答案】d6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水循环起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循环没有碳循环发挥的作用大b水循环的许多环节需要特定微生物的参加c水循环过程的主要环节是降水和蒸发d水循环与其他物质循环联系不大,因此对水循环的干扰仅会影响到其本身【解析】水循环和碳循环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氮循环的许多环节都需要特定微生物的参加;水循环与其他物质循环联系在一起,对水循环的任何干扰,不仅会影响其本身,也会影响到其他物质的循环。【答案】c7下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解析】丁为无机环境,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d过程为呼吸作用,b过程为光合作用;甲为生产者,含有的有机物最多,占有的碳元素最多;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答案】a8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的生物都是绿色植物b乙1在图示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c丙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发挥作用d能量是物质循环的载体,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动力【解析】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a错误;乙1处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有的是有氧呼吸,有的是无氧呼吸,c正确;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d错误。【答案】c9.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adebd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解析】根据图中各成分间的关系可知a 是生产者、b 是分解者、c 是无机环境、d和e分别是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a错误;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c、d、e,b错误;该生态系统仅含一条食物链: ade,b 不参与构成食物链,c错误;e 每增加1 kg 体重,至少需要按20%传递效率计算,共25 kg 的a,d正确。【答案】d10如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和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1)a、b、c、d分别代表_、_、_、_。(2)从甲、乙两图中反映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分别为_和_。(3)图甲中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4)图乙中a、e之间的箭头分别表示_作用和_作用。(5)图乙中反映出物质循环发生在_和_之间,反复循环。(6)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_,能量流动又离不开物质的_与_。(7)由于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图乙中_(填字母)中的_气体含量大幅度上升,引起_。【解析】结合两图判断,a、b、c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d为分解者,e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能量传递效率,ab为10.28%,bc为19.96%,所以从总体看,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图乙中的双箭头为生产者与大气中的co2之间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会造成e中的co2含量升高,引起温室效应。【答案】(1)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性(3)10%20%(4)光合呼吸(5)生物群落无机环境(6)动力合成分解(7)eco2温室效应能力提升11.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过程造成的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过程【解析】从图可知,a为分解者,b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代表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代表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代表化石燃料的燃烧。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的co2到大气中,打破了大气中co2的平衡,导致温室效应。【答案】c12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过程来减少大气中的co2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人类减少对过程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解析】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它们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co2进入无机环境。生活中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等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co2,减少生物群落排放到大气中的co2量。碳在生物体内(生物群落内)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化学燃料的燃烧是导致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缓解温室效应。【答案】b13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f为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f表示的是co2,则该图解表示生物圈的碳循环,且(a、b、c、d、e)f过程都是存在的bc的同化量越大,流向d和e的能量就越少c图中的a生物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d图中的b不一定是原核生物【解析】c为第二营养级,d、e分别为第三、四营养级,c的同化量越大,流向d和e的能量就越多。【答案】b14由于湿地独特的水文条件,使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与其他生态系统不同的特点,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下表是湿地生态系统与其他部分生态系统碳(有机碳)储量的比较。请回答:生态系统面积106 hm2单位面积碳储量/thm2植被土壤总计湿地35043643686热带森林1 755121123244北方森林1 37264343407苔原9506128134农田1 60028082(1)碳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_ 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生态系统的有机碳主要是通过_(过程)将大气中的无机碳固定下来的。(2)从表格数据看出,湿地生态系统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原因是_ 。目前,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正逐步缩小,退耕还湖、还湿地势在必行,还湿地过程中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演替。(3)与热带森林相比,北方森林虽然植被碳储量较小,但土壤中碳储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_。(4)生态学家对某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下图1所示的食物网和图2中的能量数据图1图2第一营养级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的去向有_ (至少答2项)。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解析】(1)碳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有机碳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无机碳固定下来。(2)由表中数据可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土壤中储存的碳最多,这样有利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依据演替类型的定义可知还湿地过程中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3)与热带森林相比,北方森林虽然植被碳储量较小,但土壤中碳储量较高,原因是北方气温低,土壤微生物代谢能力弱,分解有机物少。(4)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自身呼吸消耗大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还可能存在未利用的。a为第一营养级,b和d都为第二营养级,第一、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600900)/8 10018.52%。【答案】(1)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湿地生态系统能将大量的碳储存在土壤中,有利于减少大气中co2含量次生(3)北方气温低,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弱(4)自身呼吸作用、流向分解者、未利用18.52%15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关系示意图图中为有毒物质浓度百万分之一(即106),能量单位:kjcm2a1。请回答:(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是_。(2)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kjcm2a1。(3)用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a到b的传递效率是_,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_散失。由于生物在代谢中不能再利用_,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4)图中无机物箭头指_、_和co2等物质的流动过程。图中d是_,通过它们的_和_两种分解方式,使生物组织内的碳返回空气中。(5)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与_结合在一起进行。(6)从生态因素的角度看,存在于_中的有毒物质,经_高度浓缩,在_越高的生物体内浓度越大。【解析】这是一道全面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知识的学科内综合题。首先要分析图中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图中所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箭头所示为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来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各营养级的传递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其去路有三个方向:一是各营养级的生物在分解有机物用于生命活动时,总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二是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其随排泄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