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 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作业.docx_第1页
人教版必修3 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作业.docx_第2页
人教版必修3 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作业.docx_第3页
人教版必修3 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作业.docx_第4页
人教版必修3 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作业.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单选题1如果某食物中有 3/5来自绿色植物,1/5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5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总共需消耗植物约a10千克 b226千克 c100千克 d26千克【答案】b【解析】略2下列各项说法中,错误的是 a种植过大片草莓的农田,闲置数年后被杨、柳等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烟草、莴苣等植物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入低钠溶液中,受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锋值比正常值低d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产生的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答案】b【解析】略3某地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为w1和w2,可能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的情况是( )aw1 10w2 bw1 5 w2 cw1 10w2 dw1 5w2 【答案】d【解析】略4以下各项属于行为信息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 b蜜蜂跳舞c昆虫的性信息素 d萤火虫发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属于物理信息;b选项属于行为信息;c选项属于化学信息;d选项属于物理信息,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信息传递,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52015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为了保护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除了将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这是因为南极a 缺少生产者 b 分解者很少c 没有消费者 d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答案】b【解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结构【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解答时可以从南极的环境特点和细菌真菌的生活条件方面来切入6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农业中由于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积累b人们在稻田里除草、治虫等活动的目的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在生物群落中,有机物沿着食物链方向单向流动,能量也单向流动,信息交流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中也单向传递d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其群落内部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可以循环利用;稻田除草治虫的目的是为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生态系统中信息交流是双向的,比如狼和兔子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故答案为d。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点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物种的多少以及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成正比。7综合利用沼气池是改变农村环境的重要途径。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中碳都以有机物形式流动b 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流动c 沼液、沼渣肥田可减少化肥的使用d 综合利用沼气池有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答案】b【解析】为捕食,为分解者的分解,三个过程中的碳均以有机物形式流动,a正确。过程伴随着能量的流动,过程为农作物利用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只是利用其中的物质,没有能量流动过程,b错误。沼液、沼渣中含有农作物所利用元素,因此沼液、沼渣肥田可减少化肥的使用,c正确。综合利用沼气池有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8下图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参与过程,但只有生产者可参与过程b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增强过程减少大气中c02的含量c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d 温室效应是由于地球生物对c02的代谢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的【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详解】图中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参与该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因此参与该过程的只有生产者,a正确;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b正确;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c正确;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的,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三种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图中三个数字可以代表的过程的名称。9下列关于根瘤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根瘤菌的可遗传变异来自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根瘤菌的形态多样,通过二分裂方式繁殖 根瘤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土壤中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还原为氨 有些根瘤菌只能侵入一种豆科植物,有些则能侵入多种豆科植物 根瘤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a【答案】b【解析】10下表是三个生态系统的比较:玉米田荒地赛达伯格湖总光合量总入射太阳能1.61.20.1呼吸消耗总光合量23.4x15.121.0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三个生态系统中净光合量与总光合量的比值分别为76.6、84.9、79.00%b赛达伯格湖光能利用率较低的原因之一是大量的太阳能被湖面反射c生产者同化的能量除了用于呼吸消耗外,其余能量将流向初级消费者d荒地的光能利用率较玉米低,其呼吸消耗也较低【答案】c 【解析】a项,净光合量与总光合量的比值1呼吸消耗总光合量;b项、d项是正确的;c项是错误的,生产者同化的能量除了用于呼吸消耗外,其余能量将流向初级消费者、分解者,还有一部分未利用,保留在地层中。11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诗中写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奇观主要是该处环境中什么因素的影响?(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是由于温度高低不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属于物理信息。 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2下列关于生态学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沿食物链进行的d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ab【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而食物链是单向的,c错;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增加生物的种类,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大气中co2含量,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所以ab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农田生态系统延长食物链可增加生物的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b的细胞结构中可能没有叶绿体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答案】d【解析】a曲线表示只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可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正确;b、c表示都能吸收二氧化碳,属于生产者,所以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b能吸收二氧化碳,可能是硝化细菌等生物,其细胞结构中没有叶绿体,c正确;b曲线不能代表所有的生产者,d错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14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分别属于a.群落和种群b.种群和生态系统c.种群和群落d.群落和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可以构成一个种群;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包括这片草原上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即各个种群的总和,就构成群落。15如果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 )a 生产者 b 分解者 c 初级消费者 d 次级消费者【答案】d。【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特定的营养关系,在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一环紧扣一环,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巨大变化,那么紧接在这一营养级之后的生物马上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其他营养级也会逐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同紧接在下一营养级的生物相比,影响要小些,而且一般要慢一些。本题包含的食物链中,鼠为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接下来的第三营养级就是以鼠为食的次级消费者,所以,受影响最大的是次级消费者。16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 )a碳酸 b碳酸盐 c二氧化碳 d碳水化合物【答案】c【解析】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二氧化碳。17下图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1234a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t细胞抗体b染色体dna基因外显子c无性生殖营养生殖嫁接组织培养d氮循环共生固氮菌生物固氮【答案】b【解析】本题图中表示了一种包含关系。a项中不能说细胞免疫包含了t细胞,也不能说t细胞包括抗体;c项中嫁接与组织培养应是并列的关系;d项中4概念间都没有包含关系。18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通过何方式实现?(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有关“碳循环”,考生可以从以下一方面把握: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和二氧化碳;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5、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生物群落6、温室效应:(1)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化学染料的燃烧;植被面积减少等;(2)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co2的释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作用,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替代化石能源;增加co2的吸收量,主要是保护好森林和草原,大力提供植树造林解: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可见,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现的故选:b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19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属于气体型循环b地球上最大量的碳存在于大气圈中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d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答案】b【解析】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所以是气体循环,a正确;地球上最大量的碳存在于生物体内,b错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c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d正确。【考点定位】碳循环20某桑基鱼塘中养殖有多种鱼,不同种类的鱼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层,食性也有很明显的差异,其中生活在下层的一些鱼可以食用蚕沙(蚕的粪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决定不同种类鱼在鱼塘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 蚕沙和鱼体内的碳元素都能以co2的形式进入生产者体内c 蚕同化的能量通过蚕沙流动到鱼体内的部分约为10%20%d 桑基鱼塘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来提高桑树对光能的利用率【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详解】决定不同种类鱼在鱼塘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a错误;蚕沙中的含碳有机物和鱼体内的含碳有机物可分别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鱼的呼吸作用以co2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进而被生产者用于光合作用,可见,蚕沙和鱼体内的碳元素都能以co2的形式进入生产者体内,b正确;蚕沙(蚕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蚕同化的能量,c错误;桑基鱼塘,通过人们科学规划,使能量得到高效利用,但不能提高桑树对光能的利用率,d错误。【点睛】易错点在于: 不清楚自身粪便不属于自身所同化的能量,而应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二、非选择题21(每空2分,共16分)2010年11月在坎昆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确立各国“气体”排放减排目标。如果坎昆会议制定的所有目标均顺利达成,全球废气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摄氏度。请据此资料回答:(1)资料中所说的“气体”主要是指 ,各国气体排放均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_。(2)下图1为生态系统该气体的生成和构成该气体的某种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则乙是 ,过程主要表示 作用;过程表示 作用;过程表示 作用。(3)设过程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食物网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 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 特点。【答案】1)co2 全球性(2)生产者 光合 分解者的分解 捕食 (3)30107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略22请据图5125回答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图一 图二图5125(1)图一中a、b、c、d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箭头代表碳循环过程,但是缺少了必需的某种成分,缺少的成分是_。碳在a、d、c之间以_形式传递。(2)根据图二的信息请写出其中的食物链为_,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_、_等功能。(3)图二所涉及的食物关系情况中,若大量捕杀甲,则丙的数量在短时间内的变化是_。(4)调查图二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应采用_法。为模拟该调查方法,生物小组同学使用玻璃球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先从布袋里的白玻璃球中随意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5个),并换成相应数量的红玻璃球放回布袋,摇匀后再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6个(其中红色球4个),则布袋中原有玻璃球_个,其中将白球换成红球相当于_。【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含碳有机物(2)丁乙丙甲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3)增加(4)标志重捕 60 标记(或做标记)【解析】(1)由题图可知,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初级消费者。图示没有的生态系统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碳在a、d、c之间沿着食物链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2)图二中,先下降是被捕食者,食物链为丁乙丙甲。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捕食关系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这三个功能。(3)若大量捕杀甲,则丙天敌减少,短时间内数量增加。(4)乙是初级消费者,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将白球换成红球,相当于对小球做标记。用总标记数(15)重捕数(16)/重捕标记数(4)60个。23下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稻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请据图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鸭与害虫的关系是_。(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3)生产的大米无公害的原因是_。(4)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 (5)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如图示,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