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作业).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2: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作业).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2: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作业).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2: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作业).doc_第4页
人教版必修2: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作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2017厦门高一检测)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其重大意义是()a首次打破了列强对中国运输业的垄断局面b标志着中国实际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的诞生c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d中国政府完全收回了铁路修筑权解析a项是轮船招商局的意义,c项是在辛亥革命前夕,d项的说法不正确。答案b2(2017大连高一检测)下列一组图片是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查找的。请推断其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应为()a近代中国交通运输工具的变迁b新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c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的发展d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的发展解析三幅图片都是交通方面的,且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选d。答案d3(2017衡阳高一检测)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解析由图片中的汽车等信息可知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史实不符。答案d4(2017杭州高一检测)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a福州船政局的军舰b轮船招商局的轮船c洋人发明的火车d中国人自行制造的飞机解析沿江居民最有可能乘坐水上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只有a、b两项合适,同时,军舰并不是居民随随便便就有可能乘坐的,所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答案b5(2017雅安高一检测)1920年,英国飞行员驾驶一架由亨得利佩治式轰炸机改制的0004型14座客机,历时50分钟,完成了中国民航史上的第一次飞行。他当时是由()a上海飞往武汉 b上海飞往南京c天津飞往北京 d广州飞往上海解析1920年,国民政府的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了北京至天津的航线,这是中国最早的民航线路。答案c6(2016福建学业水平)19世纪70年代,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架设于()a天津 b广东 c上海 d台湾解析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故选d项。答案d7(2017襄阳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1902年,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来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保守大臣)“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啰,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着没落了!”(黄包车夫)“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开明人士)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分析,汽车的传入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不利于近代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解析第(1)问,从人群中三个派别的议论内容以及所学知识来分析。第(2)问,结合第(1)问及时代背景总结回答。答案(1)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对传统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造成了冲击;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面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因素:守旧、传统思想观念的阻碍;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国家没有获得独立,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制;长期社会动乱等。(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图为上海造币厂2004年铸造的上海铁路博物馆纪念章,图案为130多年前淞沪铁路上运行的“先导号”机车。选择此图案是为了纪念()a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b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c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d中国的第一台内燃机车解析1876年,英商在未征得清政府同意的情况下,采取欺骗手段在上海擅自修建了淞沪铁路(从吴淞到上海),全长15公里,这是中国最早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的第一条铁路。后来清政府用28万两白银将其赎回,全部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答案a2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b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c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解析“平等化”“一去不复返了”反映了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有封建的等级制度,使封建贵族特权出现动摇,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但中国的社会制度并未改变,故排除c,选a。答案a3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a中国传统工具的进一步改进b清政府主动引进外来文明成果c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d国民政府鼓励发明创造的结果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明显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d两项没有依据,具有片面性,排除;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故选c项。答案c4近代中国的交通变化呈现出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这一特点是由近代中国()a政治发展不平衡决定的 b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的c列强侵略不平衡决定的 d自然条件不平衡决定的解析铁路的发展,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长期以来,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内地,因此近代中国铁路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这种分布不平衡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答案b5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利,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解析洋务运动虽然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方式,但是其管理方式是封建式的,创办者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故d项错误。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项错误。答案a6小说京华烟云的主人公姚木兰在民国六年(1917年)从北京出发到上海、杭州游历,当时她不可能选择的交通工具是()a火车 b轮船 c飞机 d汽车解析中国民航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所以民国六年(1917年),姚木兰不可能乘坐飞机到上海、杭州游历。答案c7“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对于当时列强侵略最为便捷的是()a火车 b轮船 c电报 d汽车解析题干强调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时在军事指挥方面的便捷之处。a、b、d三项无法做到“悬隔山海,而如指掌”,而电报则能。答案c8李鸿章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电影解析根据引文可知:该项发明操作简单、能够远距离传输声音,符合电话的特征,据此可排除其余各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根据外轮得行驶长江。商旅乐其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光绪初,英人无视中国主权,擅筑上海铁路达吴淞;光绪末年,外人又攘夺中国铁路利权。日本一弹丸之国,恃有铁路,遇事与我为难;中法战争,因运输不便,军事几败。有识之士痛利权之外溢,恨国势之积弱,呼吁创办轮船公司,修筑铁路、马路,开办邮政电信。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材料二19世纪以来,直到20世纪中期,我国传统的独轮车、骡车、轿子等交通工具,一直在广泛使用。19世纪末引进西式马车,并于1895年开始铺设“马路”;19世纪末年引进人力车(1874年)、自行车(1886年);20世纪初引进各种汽车(1901年小轿车、1920年出租汽车、1922年公共汽车与长途汽车)和电车(1906年有轨电车、1914年无轨电车)(1)材料一中“外轮得行驶长江”是通过什么条约获取的权益?根据材料一概括外国轮船和铁路给中国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城市交通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促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城市交通工具变化的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轮得行驶长江”是在天津条约中获取的;“影响”,外国的轮船和铁路进入内地,也使得帝国主义的势力深入到内地,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对中国近代化的交通的出现起了重要的作用。第(2)问,通过材料二的数据可以回答“特点”;“原因”主要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面临的民族危机等方面分析,此外,国际上两次工业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