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作业.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作业.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作业.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作业.doc_第4页
人教版必修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作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业分层测评(二)(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1史书记载:“汉初萧(萧何)、曹(曹参)为相,填(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它反映了汉初的统治思想是()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解析】材料中的“无为”“从民之欲”等关键词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故b项正确。【答案】b2汉书董仲舒传记载:“(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这主要说明西汉中期()a出现土地兼并 b官民矛盾尖锐c官吏滥用权力 d农民生活艰难【解析】由材料中的信息说明当时官吏依靠财富进行土地兼并,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反映官民之间的矛盾,故b项错误;c、d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答案】a3“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a孔子 b老子c韩非子 d董仲舒【解析】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这一理论强调“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故选d项。a项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b项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c项韩非子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排除a、b、c三项。【答案】d4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得到排斥b汉代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c汉代儒学吸取了阴阳家等流派的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解析】汉代儒学是在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的基础上取得了独尊的地位,c项表述符合题干意思。【答案】c5春秋繁露中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董仲舒的哪一思想()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解析】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他主张约束君主的行为,促使君主要施行仁政,故选c项。【答案】c6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唤起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a法家 b道家c墨家 d儒家【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能力提升7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独尊儒术”也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地吸收【解析】“独尊儒术”体现了思想的大一统,与法家思想专制原则相符合,故a项正确;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为大一统,故b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亦主张仁政,有其“民本”特色,故c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来源丰富,没有全面吸收一种学说,故d项错误。【答案】a8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由“民本”发展为“君本”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 bc d【解析】错误,人文主义强调人性,汉代儒学开始扼杀人性;正确,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由“民本”发展到“君本”;正确,先秦儒学重点在于主张仁政,反对暴政,汉代儒学强调维护君主的统治;是二者的共同点,先秦儒学和汉代儒学都是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答案】c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 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材料二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两位学者对董仲舒评价的不同。原因何在?(2)你认为对历史人物活动的评价应遵循怎样的原则?【答案】(1)材料一肯定了“独尊儒术”对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材料二在肯定其对巩固封建政权所起的作用的同时,主要强调了它对文化发展的危害。原因:评价的视角、关注问题的重点不同。(2)应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去考虑。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 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 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汉书武帝纪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第(1)问,“主张”直接提取材料一中信息概括作答,董仲舒主张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庠序来教化百姓行仁、义、礼等;“主要原因”则要结合当时形势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儒家自身主张和教化的功能等方面分析。第(2)问,“措施”可直接从材料二中找出,如设置五经博士、征选儒家学者做官、提倡儒学等;“作用”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发展教育和儒学地位变化等角度分析回答。第(3)问,要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思考,归纳材料三可得出“巩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主要从儒学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的角度回答。【答案】(1)主张:办学校;教化人民行仁、义、礼等。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