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54张).ppt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54张).ppt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54张).ppt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54张).ppt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54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3课 新知预习 巧设计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课堂小结 建通史 基础等级 发展等级 重点诠释 考点全解 创新演练 大冲关 一 三教合一1 背景 1 汉武帝以后 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盛行 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2 表现 1 魏晋南北朝时期 儒学吸收 道教的精神 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 渐趋中国 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 主张 贵儒 又 尊道 2 隋朝 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归儒 的主张 又称 佛教 本土化 三教合一 3 唐朝 统治者奉行的政策 儒学大师提出复兴儒学 三教并行 韩愈 二 程朱理学1 形成 1 背景 北宋时 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 抨击佛道的活动 2 形成 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 2 主张 1 二程 核心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把天理和直接联系起来 提出 的认识论 认为 物皆有理 把知识 和天理联系起来 天理 伦理道德 格物致知 道德 2 朱熹 强调理之源在于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 所以强调 存天理 灭 认为 指天理 人伦 圣言 世故 格物致知 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天理 人欲 物 3 影响 1 适应了的政治需要 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 纲常名教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 3 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日本 朝鲜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统治阶级 欧洲 三 陆王心学 反省内心 心 致良知 名人档案 张恺之先生说 朱熹用了四十年搞 四书章句集注 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融会了儒学 佛学以及中国的道家 到元明清时期 四书章句集注 被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1 四书章句集注 被元明清三代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说明理学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 讨论并回答 理学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 你觉得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 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或不可取的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它 提示 1 说明理学成为封建社会中后期的统治思想 2 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 奋发进取 为理想不懈追求等传统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 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 宋明理学强调力行 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 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因循守旧的观念 重礼轻法的观念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 继承 改造 去粗存精 去伪存真 一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 以下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分析 不恰当的是 a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着本质的区别b 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求 理 的方法不同c 二者都利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 压抑 扼杀了人性d 二者重气节 品质 责任 使命 对塑造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本质上都是对儒学的发展 都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b项是双方的不同点 c d两项是相同点 答案 a 二 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 积极方面 1 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 天人感应 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 使之哲理化 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 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2 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 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3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 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 发愤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 消极方面 1 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 用 三纲五常 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 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从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3 夸大了 心 即良知的作用 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 2 据史料记载 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 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 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 并终身守节 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a 董仲舒b 朱熹c 陆九渊d 王阳明 解析 终身守节 符合程朱理学倡导的 存天理 灭人欲 思想 b项正确 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思想与此无关 a项错误 陆九渊的心学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 与题干无关 c项错误 王阳明是明朝人 排除 答案 b 典题例析 例1 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 人文景观众多 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a b c d 解析 试题设问的角度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体现 是儒家贞节观的体现 是儒家尊祖敬宗观念的体现 均属于儒家的伦理思想 是佛教寺院 是道教圣地 均不符合题目设问的角度 答案 b 题组冲关 1 最近有人在网上发表了 程朱理学流毒无穷 一文 认为中国最大的悲哀在于出现了二程和朱熹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评论着眼于程朱理学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 此说法有失偏颇 没有辩证地客观评价程朱思想c 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d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程朱理学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解析 评价程朱理学正确的态度是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 也应当看到它的消极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应当采取扬弃的态度 即批判地继承 作者认为 程朱理学流毒无穷 只看到了其消极影响 没有看到其积极作用 所以d项表述错误 答案 d 2 唐诗 慢束罗裙半露胸 绮罗纤缕见肌肤 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 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 女装拘谨 保守 色彩淡雅恬静 唐宋服饰的演变 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 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 封建经济的衰退b 专制集权的强化c 程朱理学的盛行d 审美意识的觉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与理解能力 宋朝时程朱理学盛行 其主张 存天理 灭人欲 使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 答案 c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 张载 张子语录 材料2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请回答 1 材料1反映了宋朝理学家张载创立理学的目的是什么 2 材料2又反映了宋朝理学家朱熹怎样的思想追求 解析 该题集中体现了宋明理学的基本思想 解答时应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认真阅读材料 然后用准确的语言回答问题 注意不能摘抄原文 答案 1 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 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 行为准则 从而达到国家昌盛 人民幸福 社会安定的目的 2 朱熹肯定了 理 的绝对性和神圣性 而实际上就是 三纲五常 这一套封建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 因此他实际上是要求人们恪守三纲五常 如此就会天下太平 典题例析 例2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 致良知 说 这里的 良知 是指 a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 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 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 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解析 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故a项正确 b项错在 圣人独有 c项明显不符合心学理论 d项错在 外部世界 应是内心世界 答案 a 题组冲关 1 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 他应该会回答 a 要尚实 要有助于国计民生b 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c 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d 要勤于读书研究 努力用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陆九渊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这与c项吻合 a b d三项都是指实 与c项的虚相反 答案 c 2 王阳明主张 内心反省 克服 私欲 以 致良知 其本质意图是 a 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b 挽救封建统治危机c 修身养性 崇尚道德d 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题关键是明确王阳明是一位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并理解 本质意图 是 根本目的 之意 王阳明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其思想主张的根本目的是挽救明朝的封建统治危机 由此可判断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文化上 1 程朱理学主张 理 是万物的本原 强调格物致知 2 陆王心学认为 心 是万物的本原 心 就是 理 强调内心的修养 3 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 文教以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上 1 宋朝采用分割 限制地方权力 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