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敬鬼神而远之 学案湖南耒阳市在突击检查矿井中发现,一些小煤矿安全生产严重不达标。多处井口都设有香炉油灯,风井挡墙前的神位牌已被香火熏黑。在矿主看来,安全生产可以“变通”,但各路神佛不能不拜。湖南省煤监局安全监察处长陈福生表示:煤矿井口20米之内严禁一切烟火。但从现场烟熏火燎的痕迹来看,这些香炉、牌位存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按照检查组的说法,省市煤监部门“多次勒令矿主们改正这一隐患”,甚至退而求其次“提出就算祭拜也应到远处祭拜”。在迷信的矿主们看来,鬼神是无处不在的,要求得鬼神保佑,保证矿井安全,就必须设神位烧香敬拜。对矿工们来说,最好的获得安全保障的办法,不是乞求鬼神的庇佑,而是矿井方面在生产上严格遵守安全条例,并且加强防护设施的配备,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鬼神的庇佑靠不靠得住,只有天知道,但是至少,那些在矿井口燃烧着的香火本身,就已经对矿工们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对待鬼神上,现代人如此,先师孔子如何呢!其实,孔子早就提出“敬鬼神而远之”。虽然孔子没有直接否定鬼神的存在,但孔子敬鬼神重理性,表现了对宗教冷淡的态度。今天,我们就来解读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内涵。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即今山东平邑县仲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18岁时,适逢孔子东游到卞,受到孔子赏识。孔子设礼相诱,收其为弟子。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重朋友,讲信义,事亲至孝,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仲由除学六艺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他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深得孔子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又说:“我的主张如果行不通,就乘木筏子到海外去。那时跟随我的怕只有仲由了。”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宰,后任大夫孔俚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卫国内乱,子路从容就义。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卫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封为“卫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孔子的人生哲学是现实主义的,他要求弟子们对现实的人生世相采取实用理性的态度。在迷信风气弥漫每个角落的春秋时期,有几个人敢“敬鬼神而远之”?孔子自称为殷商的苗裔,却尊尚周代的文明,即开始摆脱原始命运和鬼神的桎梏,走上诗歌礼乐文化的道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条件下,谁能说清楚神秘难测的鬼神问题?孔子提出“先事人”“先知生”的观点,是强调“事人”“知生”的首要地位。儒家只重视今生今世,教育人如何做人,如何成为高尚的君子。对于死,则表现为大大方方处之坦然,认为只有立足于人生,才能参悟死亡的真谛。由此可见,孔子对于鬼神的存在,是采取一种两可的态度,不赞美鬼神,却又不否定鬼神的存在。这种“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不理会神界存在的真实性与否,而突出宗教的道德和心理功能(“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把神道归属于人道,这是一种非常理智和通达宽容的态度,既不会流于狂热,又不会陷于武断,表现出难得的人文主义精神。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2题。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11.12)子不语怪、力、乱、神。(7.21)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未能事人事:_(2)焉能事鬼 焉:_(3)敢问死 敢:_答案:(1)事奉(2)疑问副词,怎么(3)表示尊敬对方的谦词,可译为“冒昧”“请求”要义探究2孔子怎么看待鬼神和生死的?点拨:孔子不相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来世或死后的情形上。他重视现实人生,强调人的命运是建筑在自身努力的基础之上的,鼓励人们积极投身现实,掌握自己的命运。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35题。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6.2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3.12)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9)突破词句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樊迟问知知:_(2)务民之义 务:_(3)吾不与祭 与:_(4)慎终 慎:_答案:(1)通“智”,聪明(2)从事,致力于(3)参加(4)谨慎4翻译下面的句子。(1)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译文:_(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译文:_(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译文:_答案:(1)仁人先付出艰苦的努力而后有所收获,这就可以说是具备仁了。(2)祭祀祖先的时候,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祭祀神的时候,好像神真的在那里。(3)谨慎地对待丧礼,恭敬地追思远代的祖先,百姓的道德就能趋于仁厚了。要义探究5孔子是如何对待祭鬼神的?点拨:孔子对于超乎此生此世的问题、对象,采取一贯的“存而不论”的实用态度,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活人还侍奉不了,何谈鬼神?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68题。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5.13)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16.8)突破词句6翻译下面的句子。(1)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译文:_(2)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译文:_答案:(1)先生谈论人性和天道,却从没有机会听到。(2)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不知道敬畏,拿大人不当回事,轻侮圣人的话。要义探究7子贡对孔子的学问是如何认识和评价的?点拨:在子贡看来,孔子所讲的礼乐诗书等具体知识是有形的,只靠耳闻就可以学到,但关于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深奥神秘,不是通过耳闻就可以学到的,必须经过内心的体验,才有可能把握得住。8为什么孔子强调君子有三畏?点拨:孔子强调三畏,其目的在于引导人们修身从善。小人不务修身,不讲从善,所以他们心里没有什么值得敬畏的,就有可能无所不为。因此,人人都要有所敬畏:敬畏祖先,把祖先的遗训永记心头;敬畏道德高尚的人,把他们当做楷模;敬畏圣人之言,把圣人的话作为“座右铭”,遵循它,实行它,使其源远流长,发扬光大。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912题。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14.36)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3.13)突破词句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子服景伯以告以:_(2)夫子固有惑志 惑志:_(3)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诸:_(4)道之将行也与 行:_(5)不然。获罪于天 然:_答案:(1)介词,把(2)疑惑之心(3)兼词,之于(4)实行(5)代词,这样10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其句式特点。(1)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译文:_(2)道之将行也与,命也。译文:_(3)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译文:_答案:(1)公伯寮向季孙说子路的坏话。(状语后置句)(2)我的主张将能实行呢,这是命运。(判断句)(3)与其讨好奥神,不如讨好灶神。(状语后置句)要义探究11怎么理解孔子的天命思想?点拨:孔子认为自己的“道”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孔子并不是一个相信天命的人,因为他毕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虽然是知其不可而为之。12孔子认为“获罪于天,无所祷也”,那么我们应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点拨:孔子认为人应该遵从天理,反对“媚于奥”“媚于灶”。他认为,人的言行应该遵从天理,即君君、臣臣等伦理纲常和仁义礼让等道德规范。如果逆此而行,就会获罪于天。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314题。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12.5)突破词句13翻译下面的句子。(1)人皆有兄弟,我独亡。译文:_(2)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译文:_答案:(1)别人都有兄弟,惟独我没有。(2)君子做事严肃而没有过失,待人庄重而合乎礼仪,那么普天下的人就都是自己的好兄弟。要义探究14子夏是从什么角度劝慰司马牛的?点拨:子夏安慰司马牛,说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礼”,就会赢得天下人的称赞,就不必发愁自己没有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知生,焉知死焉:疑问副词,怎么b务民之义 务:务必c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祭祀d民德归厚矣 厚:仁厚解析:选bb项,“务”,动词,致力于,从事。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b夫子之文章c四海之内皆兄弟也d吾力犹能肆诸市朝解析:选ca项,大人:(古)有地位或有道德的人/(今)成年人;b项,文章:(古)文献典籍/(今)作品;c项,四海:全国各地(古今义相同);d项,肆:(古)杀人后陈尸示众/(今)不顾一切,任意妄为。3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焉能事鬼 b慎终,追远c仁者先难而后获 d子不语怪、力、乱、神解析:选da项,事:名词用作动词,事奉。b项,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代的祖先。c项,难:名词作动词,付出努力。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子服景伯以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道之将行也与,命也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d君子敬而无失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解析:选cc项,“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介词,向,对;介词,表被动。b项,以:介词,把;介词,因。d项,而:表顺承;表因果,因而。5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大力提倡“仁德”“礼治”等道德观念,从来不相信世间有鬼神,也反对别人信奉鬼神。他的这种思想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在当时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b孔子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借以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c孔子认为“道”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为,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d子夏认为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礼”,那就会赢得天下人的称赞,就会和天下人相处和悦而融洽,那时虽无兄弟也如同有了兄弟。解析:选aa项,“从来不相信世间有鬼神”错,孔子是相信鬼神的,只是“不语”;且“反对别人信奉鬼神”于文无据。6名句默写。(1)未能事人,_?(2)务民之义,_,可谓知矣。(3)_,可谓仁矣。(4)君子有三畏:_,_,_。(5)与人恭而有礼,_。答案:(1)焉能事鬼(2)敬鬼神而远之(3)仁者先难而后获(4)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5)四海之内皆父弟也二、论语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6.2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3.12)7下列加点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敬鬼神而远之a仁者先难而后获b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c与人恭而有礼d君子和而不同解析:选da项,连词,表顺承关系;b项,连词,表因果关系;c项,连词,表并列关系;d项,连词,表转折关系,与例句相同。8对上面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章提出了“智”、“仁”等重大问题,面对现实,回答了社会和人生两大问题,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大突破。b孔子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表明孔子还是肯定了传统的神权观念,承认了鬼神的作用。c对于“鬼神”,心中要有一定的“敬畏”,但应远离它。在论语中,孔子也很少谈及怪异、暴力、变乱和鬼神等内容。d孔子强调祭祀的态度要虔诚,倡导人们祭祀时要亲自参加,诚心诚意地去做,而不要找人代替。解析:选bb项,表述不当,孔子否定了传统的神权观念,力求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来看待鬼神的作用。9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说法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不矛盾。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内心虔诚。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二)阅读下面论语中有关“君子”的言论,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0请结合上面第语段的内容,谈谈孔子在第语段中对“君子”的理解。答:_答案:孔子所谈的“三畏”“九思”,是具体到人的言行举止方面进行了各种规范。即一个人各种细节方面的修养标准。“文质彬彬”,则是确切地说明了君子的人格模式,是儒家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即“文”与“质”要配合恰当。质朴胜过文采,则显得粗俗;文采胜过质朴,则显得虚伪、浮夸。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哀、平间,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默默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征待诏。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书奏,不省。是时,帝方信谶,多以决定嫌疑。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初,谭著新论言当世行事,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家,乡里以为荣。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注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 悫:诚实、谨慎。 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或图记。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竟:最终b夫士以才智要君 要:要挟c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 善:交好d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 谢:谢绝解析:选b要:求取重用或信任。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女以媚道求主乡里以为荣 b诏狱,无所得,乃解 良久乃得解c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 说以辅国保身之术 d闻谭名,欲与之交 贤不能用,遂不与通解析:选aa项,介词,凭借/介词,把。b项,副词,才。c项,助词,的;d项,介词,跟。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桓谭博学多才,著有新论琴道,但由于生活中不拘小节,不重仪表,好发表意见指责他人,所以常受排挤。b桓谭为人正直,劝诫傅皇后的父亲傅晏,遣散门客,廉洁谨慎,多加提防董贤。傅氏一家在哀帝时期终于能保全性命。c桓谭不善谄媚,在董贤结交他之前,他写信给董贤,陈述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但董贤并未采纳他的意见,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d桓谭敢于批评时政得失,因极力反对皇帝迷信谶语,险遭杀身之祸,经苦苦哀求才幸免于难,最后被贬出京城。解析:选aa项,桓谭被排挤的原因错。被排挤的原因是“不讨好逢迎,而且喜欢批评那些庸俗的读书人”。1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臣 闻 国 之 废 兴 在 于 政 事 政 事 得 失 由 乎 辅 佐 辅 佐 贤 明 则 俊 士 充 朝 而 理 合 世 务 辅 佐 不 明 则 论 失 时 宜 而 举 多 过 事 夫 有 国 之 君 俱 欲 兴 化 建 善 然 而 政 道 未 理 者 其 所 谓 贤 者 异 也。答案: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译文:_(2)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译文:_答案:(1)刑罚不能施于无罪的,邪恶不正直的人不能战胜正直的人。(关键词:“加”“无罪”“正人”)(2)君侯您凭借身为皇后父亲的尊贵而广泛结交宾客,一定会授人以柄,招致非议。(关键词:“以”“通”“贻”)参考译文:桓谭字君山,沛国相县人。桓谭凭借父亲的关系担任郎官,喜好音律,善于弹琴。他不拘小节,不注重仪表,博学多才,擅长写文章,有独到见解,不讨好逢迎,而且喜欢批评那些庸俗的读书人,因此很受排挤。 哀帝、平帝时,他的职位没有超出郎官。傅皇后的父亲孔乡侯傅晏对桓谭很友好。这时候,高安侯董贤受到宠幸,他的妹妹是昭仪,皇后一天天被疏远,傅晏默默无语,很不得志。桓谭劝说道:“先前武帝要册立卫子夫做皇后,暗中寻求陈皇后的过错,而陈皇后最终被废黜,子夫最终被册立。现在董贤最受宠爱,而他的妹妹又特别受到宠幸,恐怕要有卫子夫替代皇后那样的变故,能不担忧吗!”傅晏很受触动,说:“是这样的,对此怎么办呢?”桓谭说:“刑罚不能施于无罪的人,邪恶不正直的人不能战胜正直的人。读书人凭借才智求取君恩,女子凭借谄媚讨好的办法求取皇上恩宠。皇后年轻,求取恩宠更加艰难,有人驱使医巫,在外寻求占卜星象的方士,这不可不防备。另外,君侯您凭借皇后父亲的尊贵而广泛结交宾客,一定会授人以柄,招致非议。不如遣散门客,务必坚持廉洁谨慎,这是修身齐家躲避灾祸的办法。”傅晏说:“好。”于是遣散门客,入朝告诉皇后,如同桓谭所告诫的那样。后来董贤果然唆使太医令真钦,让他罗织傅氏的罪状。于是朝廷逮捕了皇后的弟弟侍中傅喜,奉诏立案,一无所获,才解除关押,所以傅氏在哀帝时期最终保全了性命。等到董贤做大司马,听到桓谭的名字,想和他结交。桓谭先呈递书信给董贤,用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来劝说他,董贤不能采纳,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世祖即皇位,征召桓谭为待诏。后来大司空宋弘推荐桓谭,拜议郎给事中,因而上书陈述当时政事应注意事宜,说:“我听说国家的废兴,在于政事;而政事的得失,决定于辅佐的人。辅佐贤明,贤俊之士充满朝廷,而治理能与世务相吻合;辅佐不明,议论的事不合时宜,举措就多失误。作为国家的君主,都想兴教化建善政,然而政事不能治理好,是由于贤者意见不一。”奏章呈上后,皇上不看。这时,皇上正迷信图谶,常用来决定疑惑难明之事。皇上下诏令聚会商议,确定灵台的位置,皇上对桓谭说:“我想用图谶来决定此事,怎么样?”桓谭沉默好久,说:“我不读图谶。”皇上问他原因,桓谭又极力辩说图谶不合乎义理。皇上大怒道:“桓谭批评我无治国之正法,拉出去斩了他!”桓谭磕头磕得额头流血,哀求很久才得以赦免。后来被调出京城做六安郡郡丞,内心常感到闷闷不乐,在上任途中病死,死时七十多岁。起初,桓谭著新论一书,言当世行事,世祖称好。琴道一篇没有完成,肃宗令班固继续完成。 元和中,肃宗到东边巡狩,至沛,派使者祭祀桓谭墓冢,乡里引以为荣。四、语言表达16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例如,“学不可以已”的意思是学习不能够停下来,要活到老学到老。这则古训提示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请根据示例向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要求语言简明、连贯。(1)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_(2)这句古训的意思是:_(3)这句古训警示人们:_参考答案:(示例一)(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自己不愿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3)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示例二)(1)人有欲,则无刚。刚则不屈于欲。(2)人有私欲就不会刚强。真正刚强的人,必然不会屈服于世俗欲念的诱惑。(3)要去私欲,做刚强的人。只有无所求才能无所畏,才能勇往直前。17(山东高考)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字。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9 000万次。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答:_解析:这段话一共三个句子,第一句交代共青团中央发起的一项活动及其要求,第二句是介绍活动开展的情况,第三句是总结这次活动的意义。概括起来就是团中央发起了网络活动;广大青年积极响应;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除此之外,本题还需要注意字数的限制。参考答案: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李春城,斥资千万搞封建迷信活动2014年4月30日,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在中央纪委公布的案情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滥用职权进行封建迷信活动”。四川的乡村小学危房很多,主管教育的下级领导多次申请拨款维修学校的危房,李春城总是皱眉,叫苦连天,可是他将家里老人坟墓迁往成都都江堰,聘请风水先生做道场等,却花费公款上千万元。李春城与川内一名出家人来往密切,这名出家人曾多次出入李春城位于成都市委的办公室。在一个重大投资项目接连出现不利突发事件后,李春城多次安排道士做法驱邪。在李春城的违法违纪行为中,除了意料之中的受贿渎职外,还包括了“滥用职权进行封建迷信活动”,这在中纪委以往的通报中非常罕见。近年来被查办的官员中,信风水拜鬼神求庇佑者不在少数。原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刘志军,长期在家烧香拜佛,还在办公室布置了“靠山石”,一些项目开工竣工,他都会请“大师”选择黄道吉日。河北省原常务副省长丛福奎,曾拜一位女“大仙”为师,住在寺院里潜心修佛。而在他的家里,不仅设有佛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顺丰小哥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学生宪法考试题库及答案
- 子宫腺肌症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疆糖料甜菜种植与种植户利益共享合同协议
- 地铁理论实操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西梧州市警(协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数据分析项目供应商竞争合同
- 灵丘县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口腔儿牙科考试题及答案
- 智能税务协同机制-洞察与解读
- 在LabVIEW中利用ActiveX读取Excel数据
- 胸痛单元建设汇报(自行添加医院照片)
- 如愿二声部合唱简谱文档
- GB/T 3452.5-2022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5部分:弹性体材料规范
- GB/T 6075.1-2012机械振动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评价机器的振动第1部分:总则
- 医务人员医德考核登记表
- 水资源现状课件
- 卫生政策学之政策方案研制
-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线与角》练习题(含答案)
- 弓形虫演示教学课件
- 临时用电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