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 第五单元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课件(29张).ppt_第1页
人教版选修4 第五单元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课件(29张).ppt_第2页
人教版选修4 第五单元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课件(29张).ppt_第3页
人教版选修4 第五单元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课件(29张).ppt_第4页
人教版选修4 第五单元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课件(29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列宁 1870 1924 课标要求 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 感受列宁的成长 探究列宁活动 触摸列宁思想 列宁和他的妹妹 感受列宁的成长 列宁9岁时的全家福 一堵墙 不过已经腐朽了 一推就倒 17岁的列宁 17岁时的列宁 25岁时的列宁 47岁时的列宁 53岁时的列宁 年轻的反叛者 列宁的早期革命活动 参加反对专制政府的学生运动 加入马克思主义小组 发动工人运动 会晤马义团体领导人 普列汉诺夫 中学 树立革命理想 进行革命活动 表现 资阶民主革命者 马克思主义者 大学 根本上推翻旧制度 建立平等的新社会 根据下列时间找出列宁的主要活动 1893 1895 1900 1917 10 1903夏 1917 4 1918春 1921 3 1924 1 参加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 发动工人罢工 统一圣彼得堡各马克思主义小组 建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创办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 火星报 出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政党诞生 发表 四月提纲 领导人民保卫新生的政权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领导十月革命 实行新经济政策 继续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直至逝世 缔造一个政党 领导一场革命缔造一个国家 探索一条道路 我们是未来的党 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 我们是革新者的党 而青年总是更乐于跟革新者走的 我们是跟旧的腐朽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党 而青年总是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 列宁 1 列宁所说的党是什么样的党 该党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 为建立这个党 列宁做了怎样的准备 一 建党 探究列宁活动 探究列宁活动 一 建党 1 准备工作 组织 理论 1895 圣彼得堡 创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雏形 1900 创办 火星报 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 2 建党 1903年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内容 制定党纲 无产阶级专政 形成布尔什维克派 拥护列宁 意义 标志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 标志列宁主义诞生 帝国主义时代 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二大 的召开 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 其主要依据是a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b 列宁被选入党中央领导机构c 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d 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即时演练 回忆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进程 原因 1 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矛盾尖锐 经济落后 2 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各种矛盾 进程 二月革命倒沙皇 四月提纲 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时期的几个关键时刻是如何指导革命斗争的 探究列宁活动 二 领导十月革命 1 理论指导 一战爆发后 撰写文章 指出战争性质 提出 策略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一个资国首先获胜 二月革命后 发表 四月提纲 背景 内容 意义 七月事件后 发表 国家与革命 系统论述马义国家学说 意义 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成为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 2 实践指导 2 1917 直接领导十月革命 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 写信敦促武装起义 工人士兵向冬宫进攻 攻占冬宫 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 士兵发动起义 推翻了临时政府 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问题探究 你认为俄国在一年内接连发生两场革命 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这两场革命的性质是否相同 你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革命性质 1917年的二月革命属资产阶级革命 十月革命属社会主义革命判断依据 革命任务和革命成果 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 具体表现为a 推翻极端专制的反动政权b 无产阶级掌握实际权力c 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 工人群众拥有一定革命武装 探究列宁活动 三 巩固新生政权 1 面临的问题 内忧 外患 国内资本家 地主的反扑 国民经济严重破坏 深陷一战 战后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 2 采取的措施 外交上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签订 布列斯特和约 退出一战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苏维埃政权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星期六义务劳动制度 工作重心转到军事上 组建红军 知识梳理 这是伟大的创举 1920年的星期六义务劳动 他和军事学院的学生们一切打扫克里姆林宫广场 探究列宁活动 四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 重视现代化大生产 提出 共产主义 苏维埃政权 全国电气化 1920 探讨民族关系 1922 撰写文章阐述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 强调政权政党建设 实现国家资本主义 改善工作作风 反对官僚主义等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两种途径 知识梳理 探究列宁活动 四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1 战争结束后 列宁等领导人认为可以用来建设社会主义 解决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寻找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农 余粮收集工 一律国有商 取消自由贸易 贸易国有化分配 实物配给 劳动义务制 农 粮食税工 国家资本主义商 自由贸易分配 按劳取酬工资制 行政命令建设经济 利用市场 发展商品经济 损害农民利益 违背经济规律 不是向社义过渡的正确探索 启示 经济建设必须实事求是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 经济恢复 政权巩固 为全面社义建设打下基础 是向社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 实行余粮收集制 禁止自由贸易 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 已经超越 一般革命 的任务 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 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 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1 材料一中列宁认为推进社会主义的途径是什么 2 材料二中列宁认为他们做错了什么 为什么会做错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征集制 全部企业没收为国有 国内贸易国有化 实物配给制 材料解析 材料三列宁说 我流亡国外时虽然看过一些涉及商品经济的书 只是把它当成是资本主义邪恶 实践经验表明 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 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 否则 我们就不能使这个小农基础的国家在经济上站稳脚跟 材料四粮食税是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的过渡 方法 实行粮食税 发展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 发展小工业 流转就是贸易自由 3 材料四表明列宁的农业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租让制 租赁制的国家资本主义 实质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说明a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b 走资本主义道路在当时比较适合苏俄国情c 列宁开始提出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错误的政策d 新经济政策实践证明是社会主义走向繁荣富强的最佳政策 即时演练 触摸列宁思想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列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根据材料一 二 概括恩格斯和列宁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 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 材料一大工业使所有文明国家的社会发展得不相上下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它们之间的斗争成了我们这一时代的主要斗争 因此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 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 至少在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同时发生 多国胜利论 一国胜利论 一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触摸列宁思想 时代背景 俄国国情 二 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 材料一 列宁说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 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 材料二 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将来 或什么抽象的幻影 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列宁最后一次公开演说 二 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 3 根据材料分析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方面有何创新 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 4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根据材料判断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否有联系 请用史实说明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搞了个新经济政策 邓小平 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拓展延伸 概述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继承 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发展 一国胜利 理论 通过本课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