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我小测一、选择题1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于政事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始皇担心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2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恒娥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侵犯c民间百姓尊敬帝王 d皇帝地位至高无上3下列历史现象能够说明“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的是()a秦始皇设立丞相 b汉高祖重用功臣c汉武帝设立中朝 d唐代实行三省制4文献通考载:“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材料说明了政事堂初期是 ()a国家最高行政机构 b宰相议事的场所c国家最高监察机构 d皇帝秘书的办公场所5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6下列是秦代与唐代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下列两图,最能说明的是唐代()图1秦代中央官制图2唐代中央官制示意图示意图a中央政府的官吏日渐增多b皇帝通过分权方式得以集权c尚书省拥有最高行政权力d吏部权力等同于秦代的御史大夫7宋代统治者曾在中央机构内增设参知政事,其根本目的是()a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b分割宰相实际权力c完善行政机构建设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8汉武帝时,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其根本目的是()a监察地方政治状况 b举荐地方优秀人才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察访民间百姓疾苦9元朝时期,御史台“凡政事得失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这说明元朝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a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b访察民间百姓疾苦c监察各级政府官吏 d镇压地方割据势力10下图是我国古人绘制的举子看榜图。它所反映的选官用人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不包括 ()a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b促进了重学风气的形成c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d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贞观政要请完成:(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上述制度实行的作用。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古代行政区划史材料二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指中书省引者注)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元史职官志材料三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其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指出,元代划分行政区的基本依据和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三概括说明,元代行省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其主要特点有哪些?(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元代行省的设置产生了哪些重大意义?参考答案1解析:在我国古代,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直接决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情景材料不符。答案:b2解析:我国古代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从而出现了避讳现象,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答案:d3解析:汉武帝在宫廷之内设立“中朝”,其成员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组成,事先对重要政事作出决策,削弱了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外朝”职权。答案:c4解析:唐朝初年,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事的场所,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先于政事堂议定”等信息不符。答案:b5解析:唐太宗主张军国大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防止“一人之虑”的弊端,说明他提倡大臣议政,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唐朝不断加强专制皇权的史实。答案:a6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明确秦代和唐代中央官制的异同。a项属于表面现象,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混淆了吏部与御史大夫的不同地位及职能。答案:b7解析:宋代设立参知政事旨在分散宰相的权力,以达到加强君权的目的,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参知政事的设立无关,b项是设立参知政事的直接目的。答案:d8解析:刺史是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设立的监察官员,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属于直接目的,b项与汉代的察举制度直接相关。答案:c9解析:元朝规定,御史在纠举官吏时,可采取拘捕、审讯等手段,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答案:c10解析:隋唐科举制在明清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故a项符合题意;c、d两项是隋唐科举制的政治影响;b项是隋唐科举制的文化影响。答案:a11解析:第(1)问中的“政治制度”可依据材料中“中书省”等行政机构的名称进行判断,“特点”应依据材料中“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等信息,从三省之间、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说明;第(2)问可结合材料中“中书又将上”“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等信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参考答案:(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既相互牵制又相互补充;通过分散相权实现君权的集中;体现皇权之下的“民主性”。(2)有利于防止宰相擅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弥补了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12解析:第(1)问中的“基本依据”可结合材料一中“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等信息进行思考,“主要目的”可联系材料一中“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等信息进行概括;第(2)问中的“性质”可依据材料二中“凡钱粮无不统之”等信息进行分析,“地位”可结合材料三中“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等信息进行归纳,“主要特点”可结合材料三中“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等信息进行思考;第(3)问应联系材料三中“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等信息,从直接意义和深远意义等方面进行概括。参考答案:(1)基本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主要目的:制约地方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全真模拟模拟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包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截污工程专项方案(3篇)
- 监理工程开标方案(3篇)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型+答案(考点题)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型+答案(考点题)有答案详解
- 石棉制品中绿色制造技术集成-洞察及研究
- 君子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编程冬令营体验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渔业养殖信息服务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材料作文点拨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无线wifi安装协议书
- 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2025):平权时代智驾商业落地的破局之路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版)
- 婚内财产协议书2025
- 虚拟电厂柔性控制系统用户手册
-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 胡杨林导游词
-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青铜葵花》导读课 课件(共24张PPT)
- MR在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中的应用
- 检修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