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兼爱 学案 (1).doc_第1页
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兼爱 学案 (1).doc_第2页
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兼爱 学案 (1).doc_第3页
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兼爱 学案 (1).doc_第4页
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兼爱 学案 (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兼_爱 对应学生用书p108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相篡(cun)2.不惮(dn)3牂羊(zng) 4.胁息(xi)5黧黑(l)二、通假字1贵必敖贱通傲,傲慢地对待2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通已,已经3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通迂,迂远4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通辨,分辨5苟君说之 通悦,喜欢6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 通腰7教驯其臣 通训,训练8破碎乱行 通萃,聚集三、古今异义1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2破碎乱行古义:“破”,人群分散;“碎”,通“萃”,聚集今义:破成碎块3人必从而害之古义:跟随而来今义:连词,上文为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4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古义:身边的近臣 今义:方位名词5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表让步关系的连词6特上弗以为政古义:按照处理 今义:认为四、一词多义1独2以3然4故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今若夫攻城而野战野:在郊野2.名词作动词(1)韦以带剑 韦:用皮带子来系(2)胁息然后带 带:束腰带(3)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鼓:击鼓3名词的使动用法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利:使获利(二)动词的使动用法1越王击金而退之 退:使退2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进:使前进(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1)富必侮贫 富:财物多的人 贫:财物少的人(2)贵必敖贱 贵:地位高的人 贱:地位低的人(3)诈必欺愚 诈:不诚实的人 愚:敦厚的人2形容词使动用法必兴天下之利 兴:使兴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以仁者,非之 非:认为不对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此则天下之害也 (“也”表示判断)(二)被动句入以见于君 (“于”表被动)(三)宾语前置句1何以易之 (“何”作宾语,前置)2此何难之有 (“何难”作宾语,前置)课文译注 对应学生用书p1101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评析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它们所以发生,都是因为人跟人不相爱,因此有仁德的人反对它。墨子认为乱世的根源在于世人“自爱而不相爱”,以此来倡导“兼相爱、交相利”,这样才能改变世道无序的局面,才能国富民强,才能实现社会的大和谐。2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评析爱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爱他;为别人做好事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为他做好事;憎恨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憎恨他;伤害别人的人,别人也一定会因此而伤害他。此句强调了“兼相爱,交相利”的彼此相互交换关系。在人与人交往中,要用一颗博爱真诚之心去爱别人,那么你就会得到他们的认同,你也会为此而自豪。为别人做一些有益的事,这样就会得到别人善意的并且有利于自己的回报。如果在与人交往中,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处处暗算别人,损害别人的利益,那么也会得到应有的报应。这就是损人者亦不利己。总之,与人交往,不要抱怨,要学会付出,才会得到回报。3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评析仁人用来作为自己事业的,一定是兴天下的利,除掉天下的害,以此作为做事的原则。墨子指出了为政者治理社会的原则:兴利除害。如果施政者不以此为出发点,与民争利,那么,上行下效,国家就会混乱无序,也就不会出现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问题1试概括选文第1段的主要内容。明确说明什么是仁人的事业,并以此为依据,具体阐释什么是对天下有害的方面。问题2选文第2段,承第1段开篇提出的“仁者兴利除害”的观点,得出了什么结论?明确得出“是以仁者非之”的结论。问题3第3段中的“既以非之,何以易之”一句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承上启下,提出铲除这些有害方面的措施。问题4第3段,在内容上与第2段有什么关系?明确与第2段构成正反对比关系,凸显了“兼爱”的主题。问题5第4段,将笔锋投向社会现实,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统治阶级对“兼相爱、交相利”的态度。问题6第4段,引用大量史实的目的是什么?明确驳斥了统治阶级的错误思想,告诉人们如何真正做到“兼相爱、交相利”。问题7墨子认为人世间产生种种祸乱、争夺、仇怨、憎恨的原因是什么?墨子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明确原因:人与人不相爱。方法: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封邑就像看待自己的封邑,看待别人之身就像看待自己之身,归根结底就是要兼爱。 对应学生用书p111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相篡(cun) 不惮(dn) 慈孝(ch)b执弱(zh) 侮贫(w) 句践(gu)c憎恶() 蹈火(do) 牂羊(zng)d黧黑(l) 期年(j) 荟萃(chu)解析:a项,慈:c;c项,恶:w;d项,萃:cu。答案:b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既以非之,何以易之b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d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解析:a项,第一个“以”通“已”;b项,“驯”通“训”;c项,“辩”通“辨”。答案:d3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解析:的(原则)方法;的原因;自己的;他的。答案:d4下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越王击金而退之 b是以仁者非之c君臣不惠忠 d必兴天下之利解析:a项“退”和d项“兴”均为使动用法;b项“非”为意动用法。答案:c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 b既以非之,何以易之c此何难之有 d此则天下之害也解析: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判断句。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墨子兼爱中,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之与家之相篡(劫夺)b人之与人之相贼 (偷窃)c何以易之 (改变)d胁息然后带 (收敛)解析:贼:残害。答案:b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所以:表凭借或依据,译为“的依据(原则)”/表原因,译为“的原因”。b项以:均为连词,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c项之:均为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d项而:均为连词,表并列,可不译。答案:a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b本文借第4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d本文第4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解析:文中举出晋文公、楚王、越王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只要君王提倡兼爱,大家就会实行,并不是说“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答案:c9墨子认为天下混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答:_答案:人人只爱己而“不相爱”是社会混乱的原因。方法:兼相爱,交相利。(二)课外阅读阅读选文,回答1014题。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他日,又求见孟子。孟子曰:“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孟子滕文公章句上)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吾固愿见(坚决)b病愈,我且往见 (将要)c不直,则道不见 (直截了当)d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鄙薄)解析:a项中“固”意为“本来”。答案:a11选出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a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b我欲因之梦吴越c虎因喜,计之曰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解析:a项,顺着,根据。b项,凭借。c项,于是,就。d项和例句相同,经由,通过。答案:d12用“/”为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吾 闻 夷 子 墨 者 墨 之 治 丧 也 以 薄 为 其 道 也 夷 子 思 以 易 天 下 岂 以 为 非 是 而 不 贵 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此类题目的技巧是除理解画线语句的意思外,还要借助一些文言虚词,如“者”“也”等来判断停顿的位置。答案: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译文:_(2)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译文:_答案:(1)然而夷子却厚葬自己的父母,那是用他自己所鄙薄的方式来对待双亲。(2)按儒家的学说,“古代的圣人(爱护百姓)就像爱护初生的婴儿”,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认为是说,对人爱是不分差别等级的,只是施行起来是从自己的父母开始。14请结合兼爱,理解选文主旨。答:_答案:这是孟子和墨者夷之对“爱”有没有差别的一次对话,孟子认为爱有差等,而墨者夷之却坚持墨子的爱无差等的主张。参考译文:墨家学说的信奉者夷之,通过徐辟的关系求见孟子。孟子说:“我本来愿意相见,但我现在有病,等病好了,我会去见他,夷先生就不必来了吧!”过了一些时候,他又要求求见孟子。孟子说:“我现在就可以会见了。如果不直话直说,真理就不能显现;我就照直说吧。我听说夷先生是墨子的信徒,墨家办理丧事,以简单为原则;夷先生以此变革天下的风俗,难道是认为不这样做就不足为贵?然而夷子却厚葬自己的父母,那是用他自己所鄙薄的方式来对待双亲。”徐辟把这话转告给夷子。夷子说:“按儒家的学说,古代的圣人(爱护百姓)就像爱护初生的婴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是说,对人爱是不分差别等级的,只是施行起来是从自己的父母开始。” 对应学生用书p112一、墨子导读原文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注释恶(w):何。亡:通“无”。译文即使在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都起于不相爱。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启发就在此。”评析兼爱是墨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墨子认为,不相爱是当时社会混乱最大的原因,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这种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二、名家点评谈墨子“兼相爱,交相利”胡德平当今欧美和日本的经济已获高度成长、繁荣,但在社会中存在着一种只有利润追求这一目的,就成了仅仅“自己好了什么都行”的那样一种利己的观念。为了矫正时弊,稻盛和夫先生毅然而出,做了大量创造性的工作。这使我想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反映工商业者思想的哲学家墨子。我国社会至今仍然尊敬孔子。历代帝王将相则不可不知韩非子。生活悠闲的士大夫又大都喜欢老子和庄子。其实,墨子才是一个最不应被今天的劳动大众和企业家们遗忘的卓越人物。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最先分离出独立手工业者的时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严格讲,墨子是小手工业者和小生产者的代表。墨子的哲学以“利”为指导原则,“利”又被他认作是社会伦理的基础。他也常谈“义”,区分“义”与“不义”的标准则以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有利于他人而为判断根据。墨子的伦理观是“兼相爱,交相利”,其可称道而又可贵之处在于:其一,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既是同义语,又可互为引申,互相补充,二者共生共荣,共发展。爱要以利为基础,利要以爱为归宿。把爱与利统一起来的伦理观,在我国的经济思想史上是罕见的。其二,墨子提倡的“爱”,超越孔子的君臣、父子、庶人、大夫的等级界限。墨子提倡的“利”又是同一时代释迦牟尼、苏格拉底以及后来的耶稣基督思想中所稀有的。可以说,墨子这一人道主义思想最少有统治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