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doc_第1页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doc_第2页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doc_第3页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doc_第4页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探索世界的主要途径。如何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是每个语文教师的工作重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我想在语文阅读 一、品词析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鉴赏美。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就要引导他们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品体美,鉴赏美。我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车站送别所表现的亲子之情。一个学生读到朱自清的父亲攀月台为其买橘子时,不由得掉下了动情的泪水,原来他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为他上学,外出打工,失掉了一只膀子。母亲身体又不好,全家就靠父亲一人在支撑,但父亲还在拼命劳动,要让他上学。本来,背影一课,语言平淡无奇,叙述也朴素无华,表面看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作者在塑造任务形象时的一系列动词的运用,激起了有过类似情感学生的共鸣,加深了对文中、对自己父子深情的理解。使全体学生的灵魂受到一次洗礼。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美。 “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教学时,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海滨仲夏夜是当代作家峻青的优秀散文。作者以细腻传神的笔触,描绘了特定地点(海滨),特定季节(仲夏)和特定时间(夜)的特有景色。以五幅变幻的画面即夕阳西下不久至月上中天这一段时间内光线色彩莫测的变幻。热情赞美海滨夏夜晴空特有的景象,洋溢着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学生朗读过后,我又指导学生细读品尝。我先告诉学生,文章一共描绘了夏夜的五幅美景。它们都具有时间的延续性,即从夕阳下山到月上中天的这一段时间。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画出表现色彩、光线变化的词语。我利用学生阅读的时间,巡视学生有否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绝大部分学生很快就把那些描述色彩、光线变化的词语画了出来,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把那些比喻句也画出来。他们已开始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学生阅读完后,我根据课文描述的五个画面,分组朗读。每朗读完一个画面,就让学生指出描绘天空色彩、光线变化的词语。色彩是由“橘红”、“深红”、“绯红”变成“浅红”,最后呈现出“深蓝”。光线变化是由“霞光”、“启明星”到“灯光”。这样,学生逐渐深入领会到夏夜迷人的美景。“海风的轻柔”、“沙的软绵”都令“刚从田里收割麦子归来的人们”陶醉,令他们欢笑,令他们酣畅而又尽情。劳动是艰辛的,但劳动过后夏夜在海滨休憩,又让人觉得是一种极美的享受。和平宁静安逸的生活又是多么令人向往!三、剖析形象,引导学生赞赏高尚品质,追求精神美。 美育有形象性和感情性两大特点,它以美的形象为手段,达到培养人的崇高情感的目的。也可以说美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所以剖析是实施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一个感人的形象,可以激发起千百万人向善向上的崇高信念;一个丑恶的形象,能让千百万人痛斥丑恶,憎恨虚假。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学生受到了美好的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内心美好的激情与行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抓住对人物性格的讲读,用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味到人物的心灵美和社会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把握科学的审美 标准,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实质,树立正确审美观,进而追求美,创造出语文教学的美好成果。如一面中的人物,写得最深刻、最感人、最精彩的是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文章前后反复地使用一个“瘦”字,突出渲染一个“瘦”字,有何用意?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从外部形态直入本质意义。作者正是通过与鲁迅先生相见一面留下的印象,从“一面”的“瘦”中,传神地表现出鲁迅先生为革命、为人民、为民族奋不顾身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可谓一字见骨。又如故乡一文中写到“豆腐西施”和“圆规”,“小英雄”和“木偶人”,作者似乎信手拈来,不费力气,实则匠心独运,大有深意,具有内涵丰富、入木三分的特色。经过分析、推敲,学生明白,从“豆腐西施”到“圆规”,形象地概括了杨二嫂饱经沧桑的悲惨历程,反映了中国农村城镇小市民的破产与衰败;而闰土从“小英雄”变为“木偶人”的巨大反差,则涵盖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精神上受到的重重压迫。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前后变化,集中而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四、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美文,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但学生大脑中所产生的意象决不应仅限于作者直接描绘出来的。在讲授此文时,先找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闭目聆听,品味五幅春景图,并尽量想像画面内容,如读到“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时,要在想像中让眼前呈现一幅累累硕果挂满枝头的画面,把各自想像中所看到的而书上尚未写出的景色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结果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他们纷纷借助想像的翅膀对美的形象进行新的挖掘。好词、好句、好景层出不穷,为这篇美文增添了合乎情理的新意境,达到了知识共享。 五、启发想象,训练学生表达美、创造美。 审美教育不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鉴赏美,同时还要训练学生去表达美、创造美,以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特别对那些抒情性很浓的散文佳品,教师宜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情境,利用动情的肺腑之言,把学生置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上课之前教师可先用声情并茂的语调吟诵“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之后,再说“多么美妙的仙境呀!这是台湾作家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中的一段话,今天,就让这篇优美的散文带领我们去领略作者那境界超然的空灵美和遗世独立的超越感吧!”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就会带着一种对“美”的憧憬和急于领略美景的审美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学生产生新的审美追求,主动去寻美访胜,采撷珠宝,从而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