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兴义市天赋中学地理必修二教案32以种植业为主.pdf_第1页
贵州省兴义市天赋中学地理必修二教案32以种植业为主.pdf_第2页
贵州省兴义市天赋中学地理必修二教案32以种植业为主.pdf_第3页
贵州省兴义市天赋中学地理必修二教案32以种植业为主.pdf_第4页
贵州省兴义市天赋中学地理必修二教案32以种植业为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兴义市天赋中学地理必修二教案 3 2 兴义市天赋中学地理必修二教案 3 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两种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分析气候 地形 劳动力对水 稻分布的影响 通 过读图分析 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 通过学习商品谷物农业 学会分析主要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 学会绘制简单图表表达地理 事物 3 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及它们的区位因素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的分析 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 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 找出这些区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学会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 3 在分析商品谷物农业时 采用绘制概念图框的形式 训练地理图表的绘制能力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自然条件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 制约着人类农业活动类型 2 培养学生顺应自然 尊重客观规律的观念 3 理解 技是第一生产力 技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教学重点 1 理解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 提高利用资料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归纳 学 教学设计 学 一 季风水田农业 1 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 种植历史和地位 主 要 学 Z X X K 分 东亚 学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 风气候区 中国 秦岭 淮河以南 日本 韩 国 朝 鲜 等 国 学 Z X X K Z xx k Com 东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 泰国 柬埔寨 缅甸 越南 菲律宾等 布 学 区 学 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 印度 孟加拉国 斯里兰卡 巴基斯坦等国 生产历史 约有 7000 年的历史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食 生产地位 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稻米生产国 除亚洲以外 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也有水稻种植业 欧洲 西班牙 意大利 北美 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 旱地直播技术 非洲 埃及 尼日利亚 拉美 古巴 委内瑞拉 巴西 P47 图 3 10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 第一幅图表示了亚洲水稻的分布 其余三幅分别从气候 人口 地形三个方面反映了季 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 如下表所示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 然 因 素 气候 主要分布在热带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 热量充足 大部分集中在年降水量 800 毫米以上的地区 降水丰沛 雨热同期 水源充足 灌溉便利 地形 主要集中在平原 盆地丘陵地区 地形平坦 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 社 会 经 济 因 素 劳动 力 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 劳动强度大 需要劳动力多 东亚 东南亚 和南亚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人均 耕地 亚洲的主要水稻种植区人口稠密 人均耕地少 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 高 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生产 习惯 东亚 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食物 偏好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P48 读图思考题 1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 高温多雨适宜水稻 生长 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 这里劳动力丰富 3 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 粮食需求量大 水稻单产高 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中 人多地少 生产规模小是形成小农经营 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 低的根本原因 2 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成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以家庭经营为主 人均耕地少 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适度规模经营 单产高 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 使单产高 但由于生 产规模小 人口多 所产稻谷以 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 机械化和 技水平 低 田地规模小 经济水平低 劳动 力丰富 机械化水平低 农业生 产主要靠传统经验 现代 技水平 低 加大 技投入 提高机械 化水平 水利工程量大 水稻生产需水量大 季风区水旱 灾害频繁 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增加投入 兴修水利 P48 图 3 11 我国水稻种植景观 本组图反映了我国水稻种植区农业景观的变化 从两幅图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 以前 的水稻种植主要靠人力 劳动强度大 生产效率低 现在 机械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减小 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农业景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P48 活动 本项活动旨在培养同学们搜集和运用资料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列出的资料清单中应 至少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资料 地形组成 土壤类型 耕地面积以及人 均耕地 人口密度 稻谷单产和总产情况 商品率高低 机械化水平 劳动力状况 生产习 惯和食物结构等方面 二 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其主要农作物 基本特征和主要分布地 区如下表 主要作物 小麦和玉米 经营方式 多为家庭经营 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美国 加拿大 阿根廷 澳大利亚 俄罗斯 乌克兰等国 我国的东北西北 P49 图 3 13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 主要影响 自然地势平坦开阔自然条件优越 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 地势开阔平坦 为机 因素 土壤肥沃 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气候温和 降水丰富 社会 经济 因素 交通便利 便于商品集散 有利于降低运费 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广阔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地广人稀 有利于规模经营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商品率 机械化水平高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农业 学 技术先进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 技 化 在上述农业区位因素中 各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不同的 其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 的交通运输是商品谷物生产的基础 地广人稀和机械化水平高是大规模经营的条件 先进的 农业 技是现代化生产的保证 P50 案例探究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 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这 里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商品化农业生产 商品率超过 95 基本内容如下表所示 发 展 历 史 19 世纪后 横贯东西的大铁路的修建 加速了农业向西扩展 并开始 进行商品化生产 20 世纪 世界人口增加 农产品市场扩大 粮价上涨 促进生产规 模扩大 农业技术发展 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 20 世纪 50 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中部平原成为世界谷物主要产地 生产 特点 专业化 有利于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 取得最佳效益 区域化 发 展 措 施 兴修水利 发展 灌区 实行修耕 和轮作 保证了土地肥力和作物的高产稳产 建立全国农业 技和研究系统 提高了商品谷物农业的 技含量和市场竞争 P50 案例分析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1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 生产规模大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的 农场的面积一般都在几百公顷以 上 大型农场可达数千以致上万公顷 从而可进行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2 商品率高 美国的谷物生产规模大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 商品率高 中部平原的商 品率超过 95 3 机械化和 技水平比较高 由于美国农场规模大 高度机械化缓解了人少地多的矛盾 建立全国农业 技研究和推广体系 免费向农场主提供最新农业 技成果 提高了商品谷物农 业的 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4 交通运输便利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衔接 构成了四通八达 的交通运输 促进了商品化农业的发展 5 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 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 有利于因地制 宜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 取得最佳效益 2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季风水田农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 人均耕地 人少地多 人多地少 主要农作物 小麦 玉米 水稻 生产规模 大 小 机械化程度 高 低 技水平 高 低 商品率 高 低 经营方式 家庭经营的大农场 家庭经营 规模很小 主要分布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所在国多 为发达国家 热带 亚热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区 所在国多位发展中国家 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不同 各农业所产农产品不同 社会经济条件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经营方式和粮食商品率 的高低 P50 图 3 14 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 从图中可以看出 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这里有世界著名的玉米 带和小麦区 其中小麦区又分为南北两大部分 南部小麦区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北部小麦区 分布的是春小麦 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如下表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 然 因 素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 中央大平原 土壤 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 世界三大黑土区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