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作业7.docx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一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作业7.docx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一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作业7.docx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一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作业7.docx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一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作业7.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1如图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目与染色体数目比值(n)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n值变化,则处于ef段的细胞内一定只有23对同源染色体b若该图表示人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n值变化,则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cd段cab段没有dna复制,也不存在mrna、蛋白质的合成d若该图表示人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n值变化,则处于cd段的细胞内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答案】b【解析】若该图表示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n值变化,则ef段可表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末期,此时细胞内有46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若该图表示人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n值变化,则cd段表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发生分离,b正确;ab段表示细胞处于分裂间期g1期,此时有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若该图表示人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n值变化,则cd段表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当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时,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名师点睛】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根据上面的曲线填写下表abbccdde减数分裂对应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有丝分裂对应时期间期前期和中期后期末期2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8%的盐酸可以使dna和蛋白质分离,15%的盐酸配制的解离液可以使组织细胞分离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不宜选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c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d 蛙的红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分别是观察无丝分裂和制备细胞膜的理想材料【答案】c【解析】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8%的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15%的盐酸与95%的酒精配制的解离液可以使组织细胞分离,a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其实验原理之一是: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而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呈现的绿色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产生干扰,因此实验不宜选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b正确;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当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时会导致细胞死亡,所以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c错误;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分别是观察无丝分裂和制备细胞膜的理想材料,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若要准确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复习中,不仅要注意对教材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术的掌握,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归纳与总结,而且还要站在全新的、应用的角度去重新分析已做过的每一个实验,从中提取出真正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每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做到触类旁通、能力迁移;(2)每个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如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研磨、过滤、细菌培养等);(3)多注重教材实验原理的对比和归纳:原理对比:可从纵向角度比较实验原理、材料等,如颜色反应的实验、活体染色的、本色观察的等:原理归纳:可从横向的角度拓展实验原理、材料等不同方面的应用。3下图为某一哺乳动物生殖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的分裂方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都有同源染色体b 图所处时期中正在发生交叉互换c 细胞在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分裂成两个子细胞d 一般不用该生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图像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像,判断出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图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判断出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根据雌性哺乳动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次分裂是不连续的,因此一般不用雌性哺乳动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可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分析图像可知,图细胞内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图细胞内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图细胞内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图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而交叉互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动物细胞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c错误;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雌性哺乳动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次分裂是不连续的,第一次分裂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性别分化时期,而第二次分裂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因此一般不用雌性哺乳动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d正确。【点睛】易错知识点拨:对于正常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性别的判断,是各类考试的热点,也是学生易错的题型,需注意以下解题方法:1)若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为雌性。2)若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则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雄性)或第一极体(雌性),可能为雄性也可能为雌性,此时需要根据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像进一步判断,即若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则为雄性,若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为雌性。4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是a 番茄汁中虽含有丰富的还原糖,但不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b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其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黄绿色和蓝绿色c 稀释的蛋清溶液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d 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答案】b【解析】番茄汁中虽然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但是由于颜色是红色,会造成颜色干扰,因此不能用于鉴定还原糖,a正确;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是橙黄色,接着依次是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b错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为分生区,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d正确【考点定位】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名师点睛】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5甲、乙两图均为连续分裂的细胞的细胞周期图示,乙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甲、乙的细胞在各时期都要消耗atpb甲中的b、乙中的ab时细胞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c甲、乙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利用药物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图甲的中a、图乙中ba都表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正在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图甲的中b、图乙中ab都表示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其中后期染色体数目因着丝点的分裂而加倍,b正确;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图甲、图乙都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错误;阻断细胞周期中dna的复制可阻断细胞分裂,根据此原理可以控制癌细胞的分裂,d正确。考点:本题结合直线图和扇形图,考查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知识。6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的儿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甲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据此说明该动物的性别可能是雄性b 图乙表示该细胞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c 1与4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 图丙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图甲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答案】b【解析】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a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1与4属于非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c正确;丙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而甲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所以丙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甲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d正确。7下图表示连续分裂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c为一个细胞周期bc+d为一个细胞周期ca段dna数目加倍dd段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周期的概念告诉我们,所谓的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从上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开始到这次细胞分裂结束时为止,是一个细胞周期,同时,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的分裂间期所用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为此,结合图像可知,a和c表示的是细胞分裂间期,b和d表示的是细胞分裂期,在分裂间期中,主要进行的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在分裂期内,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等物质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以是a+b或c+d。故错误选项的答案直接锁定在a。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相关知识点,结合图示,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信息的能力。8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前期染色体复制一次 b 中期染色体与dna数目相等c 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 d 末期始终看不到核膜和核仁【答案】c【解析】a、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a错误;b、中期:染色体数目:dna数目=1:2,b错误;c、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d、末期:细胞中核膜和核仁逐渐重建,因此能观察到核膜和核仁,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名师点睛】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9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的含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ab段发生dna复制,并出现染色单体bcd段该细胞染色体数不变ccd段该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dde段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1: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在bc段发生dna复制,并出现染色单体,a错误;b、cd段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进行了复制,因此cd段该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c正确;d、de段表示分裂末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1:0,d错误故选:c10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c段和no段形成的原因都是dna的复制b 图中所示时期发生三次dna的复制c 基因的分离发生在gh段,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lm段d gh段和op段含有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且都含有同源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图形可知a代表有丝分裂,b是减数分裂,c是受精作用后的有丝分裂。ac段是因为dna的复制,no段是因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图中所示时期发生了三次dna的复制,在bc段、fg段和mn段,b正确。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就图中的gh段,基因的自由组合也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gh段和op段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不同,op段是gh段的两倍,d错误。点睛: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曲线图区分,有丝分裂复制一次后只有一次下降,而减数分裂复制一次后会连续下降两次。11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间期发生了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b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c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短d有丝分裂中期,发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a【解析】有丝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而蛋白质是有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故a项正确;赤道板是指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的类似地球赤道的平面,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结构,b项错误;细胞分裂间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持续时间比分裂期长,c项错误;有丝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不发生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细胞的有丝分裂12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bb图表示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cc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甲甲是一个细胞周期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a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a错误;b b表示蛙红细胞无丝分裂的某个阶段,b错误;c c中乙甲是分裂间期,甲乙是分裂期,故乙乙是一个细胞周期,c错误;d d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d正确。考点: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无丝分裂【名师点睛】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方法名称表示方法用字母表示细胞周期扇形图abca为一个细胞周期直线图ab或cd为一个细胞周期坐标图abcde为一个细胞周期柱形图b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正在进行dna复制,c组细胞处于分裂期13如图:甲图为洋葱根尖生长点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dna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乙图是一组标有5和16字样的目镜和标有10和40字样的物镜,丙图是某同学在乙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象。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a时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用640倍高倍镜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移动装片的方向是a (1)(3);左上方b (1)(3);右上方c (2)(3);右上方d (2)(3);左上方【答案】c【解析】根据甲图是有丝分裂各时期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可知c时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结合丙图细胞分裂图形,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形位于右下方,欲将其移至视野中央,根据同向移动的特点,向右下方移动即可;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根据目镜和物镜的结构和放大特点,(1)和(2)无螺纹是目镜,其镜筒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3)和有螺纹是物镜,其镜筒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所以欲放大600倍,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2)(3)。综上分析,选c。【考点定位】显微镜的使用【名师点睛】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归纳:(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2)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3)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如h1;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小,距装片距离越远,如h2。(4)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5)物镜上端有螺纹,而目镜无。(6)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物像大小看到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视野范围高倍镜大少暗近小低倍镜小多亮远大(7)显微镜成像特点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移动规律:向偏向相同的方向移动(或同向移动)。(8)视野中细胞数目的相关计算: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则计算时只考虑长度或宽度,可根据放大倍数与实物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应考虑面积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14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a 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b 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c 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d 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答案】b【解析】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dna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dna也相同,即c1与c2相同,s1与s2相同 ,a错误、c错误;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遗传信息完全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遗传信息不相同,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b正确、d错误;【考点定位】减数分裂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15下列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中(不考虑细胞质dna),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bc段细胞的名称可以是初级性母细胞b图乙中,基因重组发生在bc段c图乙中cd段染色体和dna数量比都是1:2d图甲表示有丝分裂,乙图表示减数分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图中bc段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说明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初级性母细胞中的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故a正确。图乙中,bc段是细胞中dna含量减半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了,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故b错误。图乙中cd段可以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和dna数量是1:1,故c错误。图甲液可以代表减数分裂,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16下列探究活动中,保证取样的随机性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最为重要的是( )a 调查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的遗传方式b 探究除草剂对于农田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c 获得分解纤维素效率最高的土壤微生物单个菌落d 通过根尖细胞计数比较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时间长短【答案】b【解析】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不涉及取样的随机性;探究除草剂对于农田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应保证取样的随机性;获得分解纤维素效率最高的土壤微生物单个菌落,应在枯枝、落叶较多的土壤中取样;通过根尖细胞计数比较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时间长短,应统计视野中处于各时期的细胞数目。选b。17分析下图叙述正确的是( )a 无姐妹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b 人体细胞中有44条常、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c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 基因型为aa的人体,发生a与a的分离,发生a与a的分离【答案】d【解析】图中过程为有丝分裂,过程为减数分裂。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有姐妹染色单体,为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人体细胞中有88条常、4条同型或两对两两相同的的性染色体,b错误。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不存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c错误。基因型为aa的人体,为有丝分裂后期,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因此可以发生a与a的分离,a与a的分离;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可以发生a与a的分离,d正确。【点睛】学生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曲线判断不清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曲线的判断方法(1)首先区分核dna和染色体的变化曲线看“斜线”,曲线中存在斜线的为核dna变化曲线,不存在斜线的为染色体变化曲线。(2)区分开核dna和染色体的变化曲线后,再区分细胞增殖的方式根据“染色体峰值”判断:染色体数目最大为4n的是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最大为2n的是减数分裂。根据“dna复制和分裂次数”判断:斜线代表dna复制,竖直下降代表细胞分裂完成。因此斜线出现1次,而竖直下降2次的为减数分裂;斜线出现1次竖直下降1次的为有丝分裂。根据“结果”判断: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或核dna的数量与分裂前相等则为有丝分裂;若减半则为减数分裂。18将不含放射性的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b 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 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 第三个细胞周期的分裂后期细胞,都有一半染色体被标记【答案】b【解析】dna分子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将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让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但只有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单链含有标记,a项错误;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另一条不含标记,b项正确。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一条有标记,一条无标记)随机分配,导致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不同,每个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少是0,最多是全部都含有放射性,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第三个细胞周期的分裂后期细胞,不可能出现“有一半染色体被标记”的情况,d项错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解题的关键是需要考生具备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dna分子与染色体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并利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对各选项内容进行解释、推理,最终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解题时可以某一条染色体为例进行画图分析。19下列情况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a 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b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c 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d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答案】b【解析】【分析】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装片的步骤是: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直到整个视野雪白明亮为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到一定高度,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玻片2-3毫米双手徐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详解】可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人成熟的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a正确;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具有暗-亮-暗三层结构为电镜下观察到的结构,b错误;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可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c正确;可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d正确。【点睛】注意:罗伯特森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静态生物膜的三层结构。20如图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核 dna 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象,请分析回答:(1)图 1 中 a、b、c 柱表示 dna 的是_,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2)图 1 中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 2 中_,该细胞称为_细胞;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 2 中的_,图 2 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_。(3)图 2 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_和_。【答案】 c b 乙 初级卵母细胞 丙 甲 次级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增殖,考查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理解。(1)图 1 中 b时有时无,代表染色单体,c的数量是a的2倍或1倍,则c表示 dna。(2)图 1 中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且含有染色单体,对应于图 2 中乙,根据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量均减半,对应于图 2 中的丙,图 2 中甲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表示有丝分裂。(3)图 2 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点睛】直方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判断:(1)染色单体的判断:时有时无代表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形成染色单体,着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